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探讨,特别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已经讨论很多,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是对新形势下体育教学中“道德质量观念”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明朗。观念问题是根本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梳理清楚了,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在落实道德质量教育时才能有的放矢,游忍有余,得心应手。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质量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体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质量教育所收到的效果则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
一、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我们评价德育实效低下往往不是指缺少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而是缺少遵守社会公德、品性良好的平民大众。因此,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有良好行为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健康合格的公民,是我们体育教学中落实道德质量教育的首要目标。由于体育教学方式和教材的特殊性,可以认为,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更全面的育人范畴方面,体育教学中蕴含着更多尚未开发出来的优势道德教育资源。例如,体育教学中的很多项目(如武术、体操、篮球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及比赛规则,这些规范对学生的行为起着戒律作用,表现为一种秩序、节制、约束,体现出体育的科学性及公平性。体育教学首先就应该是教育学生对规范的养成,引导学生对规范进行践行、履约,并逐步形成习惯。又如,对比赛中对手的意外伤害情况,我们是抓住机会及时帮助,还是置之不理,可引发学生针对性地讨论,处理好正面引导和辨证施教的关系讨论,从而培养其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再如,在讲到“中国与奥林匹克与运动”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配合讲述,从旧中国人民被称为“东亚病夫”到中国加入国际奥委会,一直到1984年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并获15枚金牌世界第4名,以及2008年奥运会获51枚金牌世界第一名。这时学生们由一开始的悲愤直至兴奋得窃窃私语,此时教师不能因为纪律而扼杀学生的这种情感流露或简单地就此了之,而应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中国的奥运成绩越来越好”?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运动键儿在国际比赛中的飒爽风姿,特别以2010年亚运会女排决赛的中国女排与韩国女排的激战人们都不会忘记,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如何在2:0的劣势下顽强拼搏,硬是一个球一个球地转败为赢,使中国女排获得宝贵的一枚金牌,并为2010年中国广州第16届亚运会画上圆满的句号。中国女排姑娘的拼搏精神着是令人感动,同时放起国歌,在图片中放一面五心红旗,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运动员比赛和获胜的风采,同时也能明白在运动员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与人民,个人的荣誉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在教师的引导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这些原本对学生很抽象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展示、同学间的讨论及自己的思考、教师的启发,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听到看到、感受到、甚至可以指导自己日后生活学习的思想动力和做人的标准。
二、在体育教学中应落实道德价值观的影响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应注意由外向内、由约束向养成的目标转换。也就是说,道德价值判断越来越趋向主体体验,已经不只是外在的规范认定及社会道德舆论,人们越来越重视主体的自觉、自主与自由,重视主体的选择与体验。我们在进行道德质量教育时,就不仅要考虑社会民族价值,也同时要考虑有关个人的价值,甚至世界的价值。无论是从道德价值观念的宽泛性还是价值判断的主体体验来看,体育教学都具有与其它学科教学不同的德育优势条件。例如,我们在讲“奥林匹克运动”时,通过让学生来说为什么古代奥运会的起源主要出于战争的需要,明白古代统治者鼓励人民锻炼身体是为了需要身强体壮的士兵去打仗;通过学生分组拼五环的比赛来加深对“团结、公正、友好”的五环精神的理解;通过奥运精神的理解并与古代奥运会的意义已经不再是出于战争需要,而是为了提高体育水平、发扬体育精神、促进全世界的“和平与友谊”。另外,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和机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中國运动员在赛场中捷报频频凯歌高唱时,体育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各类体育知识,也让学生们形成爱国主义的情感,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努力进取,为国争光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价值。
三、在体育教学中进行道德质量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道德教育主要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的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落实道德质量教育,首先要把注重道德质量知识的学习转移到注重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道德质量教育由强制性民主性转变,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即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道德质量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缩短德育内容和学生需要的时空,从而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到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它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用的。因为这是鲜活的榜样作用,是实践的德育。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质量;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学生能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质量等等,不胜枚举。最后,在我们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落实道德质量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主体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促进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能力。
一、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我们评价德育实效低下往往不是指缺少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而是缺少遵守社会公德、品性良好的平民大众。因此,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有良好行为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健康合格的公民,是我们体育教学中落实道德质量教育的首要目标。由于体育教学方式和教材的特殊性,可以认为,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更全面的育人范畴方面,体育教学中蕴含着更多尚未开发出来的优势道德教育资源。例如,体育教学中的很多项目(如武术、体操、篮球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及比赛规则,这些规范对学生的行为起着戒律作用,表现为一种秩序、节制、约束,体现出体育的科学性及公平性。体育教学首先就应该是教育学生对规范的养成,引导学生对规范进行践行、履约,并逐步形成习惯。又如,对比赛中对手的意外伤害情况,我们是抓住机会及时帮助,还是置之不理,可引发学生针对性地讨论,处理好正面引导和辨证施教的关系讨论,从而培养其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再如,在讲到“中国与奥林匹克与运动”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配合讲述,从旧中国人民被称为“东亚病夫”到中国加入国际奥委会,一直到1984年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并获15枚金牌世界第4名,以及2008年奥运会获51枚金牌世界第一名。这时学生们由一开始的悲愤直至兴奋得窃窃私语,此时教师不能因为纪律而扼杀学生的这种情感流露或简单地就此了之,而应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中国的奥运成绩越来越好”?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运动键儿在国际比赛中的飒爽风姿,特别以2010年亚运会女排决赛的中国女排与韩国女排的激战人们都不会忘记,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如何在2:0的劣势下顽强拼搏,硬是一个球一个球地转败为赢,使中国女排获得宝贵的一枚金牌,并为2010年中国广州第16届亚运会画上圆满的句号。中国女排姑娘的拼搏精神着是令人感动,同时放起国歌,在图片中放一面五心红旗,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运动员比赛和获胜的风采,同时也能明白在运动员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与人民,个人的荣誉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在教师的引导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这些原本对学生很抽象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展示、同学间的讨论及自己的思考、教师的启发,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听到看到、感受到、甚至可以指导自己日后生活学习的思想动力和做人的标准。
二、在体育教学中应落实道德价值观的影响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应注意由外向内、由约束向养成的目标转换。也就是说,道德价值判断越来越趋向主体体验,已经不只是外在的规范认定及社会道德舆论,人们越来越重视主体的自觉、自主与自由,重视主体的选择与体验。我们在进行道德质量教育时,就不仅要考虑社会民族价值,也同时要考虑有关个人的价值,甚至世界的价值。无论是从道德价值观念的宽泛性还是价值判断的主体体验来看,体育教学都具有与其它学科教学不同的德育优势条件。例如,我们在讲“奥林匹克运动”时,通过让学生来说为什么古代奥运会的起源主要出于战争的需要,明白古代统治者鼓励人民锻炼身体是为了需要身强体壮的士兵去打仗;通过学生分组拼五环的比赛来加深对“团结、公正、友好”的五环精神的理解;通过奥运精神的理解并与古代奥运会的意义已经不再是出于战争需要,而是为了提高体育水平、发扬体育精神、促进全世界的“和平与友谊”。另外,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和机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中國运动员在赛场中捷报频频凯歌高唱时,体育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各类体育知识,也让学生们形成爱国主义的情感,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努力进取,为国争光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价值。
三、在体育教学中进行道德质量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道德教育主要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的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落实道德质量教育,首先要把注重道德质量知识的学习转移到注重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道德质量教育由强制性民主性转变,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即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道德质量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缩短德育内容和学生需要的时空,从而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到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它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用的。因为这是鲜活的榜样作用,是实践的德育。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质量;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学生能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质量等等,不胜枚举。最后,在我们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落实道德质量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主体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促进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