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物检疫是控制动物疫病、保护人体健康,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依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加强检疫监管,控制动物疫病,保证人民食肉安全,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安全性自然为人民所关注,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肉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动物检疫工作是保证人民食肉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检疫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动物卫生;产品安全
1 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氛围
宣传工作做的好不好,是直接关系到检疫工作能否开展起来的关键,通过发放宣传单,明白纸,讲解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养殖户对检疫工作的认识,通过对饲养场、专业户培训、宣传开展产地检疫、控制并消灭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性,并与规模饲养场、散养户签定承诺书和饲养公约,同时,要加強各个检疫环节的监管力度,对无检疫证明和无法定动物标识的动物要严肃查处决不放过,使动物出栏时主动申报检疫,并逐步达到由要我检疫,转变到我要检疫的理念。通过监督检查和广泛宣传,逐渐引起人民对食肉安全的重视和对食品安全的了解认识,为营造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强化产地检疫、制定有效措施
产地检疫是整个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是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是促进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
2.1 建立工作模式,全面实施监管 实行以区域所为依托,发挥乡镇检疫员、村级动物协检员作用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力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充分利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产地检疫规程》的可操作性,对出栏畜禽全部实施检疫申报制度,进行临栏检疫,在产地检疫开展情况、检疫出证、检疫记录填写、检疫收费标准、检疫行为规范等进行全程监管。
2.2 制定措施,落实目标责任 划定责任区,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为更好地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使产地检疫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就必须强化产地检疫,实行做到完成一个程序,二个责任,三个不差,四个清楚,五个制度,六个不放过。在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中,一是乡镇区域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产地检疫小组,区域所与检疫员、协检员签定《目标管理责任状》,内容应包括责任区域、责任人、量化指标、考核办法及奖惩办法等。二是检疫员、协检员签定责任状后要认真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做到无缝覆盖。三是以各县区为单位制定协检员检疫收费提成比例并及时兑付,以提高村协检员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积极性。
2.3 完善建设,发挥功能作用 全市现有检疫申报点635个,做到每村一点。市、县、乡三级检疫机构监管人员不定期的对检疫申报点进行监督检查,对各县区破损的公示牌和公示板进行及时更新制作,完善检疫申报点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这样即便于养殖户申报,也宣传了产地检疫申报制度的重要性。
3 加强屠宰监管,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屠宰检疫时动物检疫工作中最重要一道关卡,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他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动物食品安全问题。3.1 严格实行查验制度 宰前严格实行生猪待宰6小时后屠宰,对入场的生猪,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免疫耳标,未使用“瘦肉精”保证书,无证明和免疫标识的,证物不符的一律不得屠宰;严格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待宰巡检三到位 一是巡检次数要到位,对待宰的畜禽每天要进行2次以上巡检。二是巡检时发现病畜禽要到位,在待宰期间认真巡检,及时发现发病或疑似的病畜禽。三是病畜禽处理要到位,在巡检时对发病畜禽要进行隔离和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3 按操作程序实施检疫 宰后检验严格按照检疫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并实施同步检疫检疫,人员到位,操作到位,书证填写规范,检疫用证率、产品出证率要达100%。检疫员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及动物检疫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标准,依法对屠宰加工畜禽的场点进行检疫,对于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和无防疫合格证明的场点拒绝检疫。做到术式到位,判断准确。发生疫情和病害肉处理严格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及有关法律、规程进行上报和处理。
3.4 加强对冷库的监管 对进出冷库的肉类要进行登记,对进入冷库的肉类要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相关手续并核查产品的种类及数量是否与票证的内容相符,不符的不得入库。分销的要进行换证。定期要对冷库进行监督检查,查有无超期、氧化、变质的肉类。
3.5 加大对乡镇屠宰场点的规范管理 一是要建立健全屠宰检疫各种法规、制度等。二是加大对乡镇屠宰场点的改造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和检疫设备的配备。三是加强对检疫员的法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和检疫工作能力。四是加强对管理相对人和检疫员的监督管理。五是动物检疫是一项繁杂责任重大的系统工作,肩负着国家、社会的使命和责任,这就需要检疫人员加深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检疫执法水平,增强检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检疫工作初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轨道,才能更有效的实施检疫监管,达到保证人民食肉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动物卫生;产品安全
1 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氛围
宣传工作做的好不好,是直接关系到检疫工作能否开展起来的关键,通过发放宣传单,明白纸,讲解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养殖户对检疫工作的认识,通过对饲养场、专业户培训、宣传开展产地检疫、控制并消灭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性,并与规模饲养场、散养户签定承诺书和饲养公约,同时,要加強各个检疫环节的监管力度,对无检疫证明和无法定动物标识的动物要严肃查处决不放过,使动物出栏时主动申报检疫,并逐步达到由要我检疫,转变到我要检疫的理念。通过监督检查和广泛宣传,逐渐引起人民对食肉安全的重视和对食品安全的了解认识,为营造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强化产地检疫、制定有效措施
产地检疫是整个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是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是促进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
2.1 建立工作模式,全面实施监管 实行以区域所为依托,发挥乡镇检疫员、村级动物协检员作用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力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充分利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产地检疫规程》的可操作性,对出栏畜禽全部实施检疫申报制度,进行临栏检疫,在产地检疫开展情况、检疫出证、检疫记录填写、检疫收费标准、检疫行为规范等进行全程监管。
2.2 制定措施,落实目标责任 划定责任区,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为更好地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使产地检疫工作达到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就必须强化产地检疫,实行做到完成一个程序,二个责任,三个不差,四个清楚,五个制度,六个不放过。在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中,一是乡镇区域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产地检疫小组,区域所与检疫员、协检员签定《目标管理责任状》,内容应包括责任区域、责任人、量化指标、考核办法及奖惩办法等。二是检疫员、协检员签定责任状后要认真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做到无缝覆盖。三是以各县区为单位制定协检员检疫收费提成比例并及时兑付,以提高村协检员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积极性。
2.3 完善建设,发挥功能作用 全市现有检疫申报点635个,做到每村一点。市、县、乡三级检疫机构监管人员不定期的对检疫申报点进行监督检查,对各县区破损的公示牌和公示板进行及时更新制作,完善检疫申报点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这样即便于养殖户申报,也宣传了产地检疫申报制度的重要性。
3 加强屠宰监管,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屠宰检疫时动物检疫工作中最重要一道关卡,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他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动物食品安全问题。3.1 严格实行查验制度 宰前严格实行生猪待宰6小时后屠宰,对入场的生猪,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免疫耳标,未使用“瘦肉精”保证书,无证明和免疫标识的,证物不符的一律不得屠宰;严格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待宰巡检三到位 一是巡检次数要到位,对待宰的畜禽每天要进行2次以上巡检。二是巡检时发现病畜禽要到位,在待宰期间认真巡检,及时发现发病或疑似的病畜禽。三是病畜禽处理要到位,在巡检时对发病畜禽要进行隔离和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3 按操作程序实施检疫 宰后检验严格按照检疫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并实施同步检疫检疫,人员到位,操作到位,书证填写规范,检疫用证率、产品出证率要达100%。检疫员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及动物检疫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标准,依法对屠宰加工畜禽的场点进行检疫,对于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和无防疫合格证明的场点拒绝检疫。做到术式到位,判断准确。发生疫情和病害肉处理严格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及有关法律、规程进行上报和处理。
3.4 加强对冷库的监管 对进出冷库的肉类要进行登记,对进入冷库的肉类要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相关手续并核查产品的种类及数量是否与票证的内容相符,不符的不得入库。分销的要进行换证。定期要对冷库进行监督检查,查有无超期、氧化、变质的肉类。
3.5 加大对乡镇屠宰场点的规范管理 一是要建立健全屠宰检疫各种法规、制度等。二是加大对乡镇屠宰场点的改造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和检疫设备的配备。三是加强对检疫员的法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和检疫工作能力。四是加强对管理相对人和检疫员的监督管理。五是动物检疫是一项繁杂责任重大的系统工作,肩负着国家、社会的使命和责任,这就需要检疫人员加深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检疫执法水平,增强检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检疫工作初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轨道,才能更有效的实施检疫监管,达到保证人民食肉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