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荆楚之地走过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d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说起荆楚文化,人们会联想到工艺精湛的青铜器,绚丽多姿的漆木器、纹采斐然的绣品、神奇瑰异的缣帛画等。
  蜀汉天下
  武漢乃荆楚兵家之地,是为长雄,从未败北。蜀汉政权建立后,领导班子分为了“荆州派”和“益州派”,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自然是人才辈出,其中凤雏庞统是和卧龙诸葛亮齐名的存在。徐庶曾说“卧龙风雏,得其一可安天下”,但还有一人可与庞统相提并论。
  刘备入蜀助刘璋抵抗张鲁时,诸葛亮镇守荆州三郡,孙权一直想收回三郡,经常派人前往荆州。有一次,孙权派的使者在与诸葛亮交谈时,聊到荆楚之地的名人贤士,使者就问诸葛亮:“军师认为刘皇叔手下,都有哪些能人才士能与您一起治政的?”诸葛亮回答道:“凤雏庞统、廖立皆是荆楚奇才,他们能和我一起助主公完成治国大业。”能受到诸葛亮如此评价之人并不多,足见廖立的才能出众。
  刘备也非常赏识他,不到三十岁,就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建安二十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被杀,廖立幸免逃回成都。刘备器重他的才能,没有怪罪于他,还任命他做了巴郡太守。刘备去世前,托孤于荆州派的诸葛亮和益州派的李严,而廖立在刘禅即位后被调任长水校尉。他自认为才能名气虽不及诸葛亮,庞统又早死,至少比其他人高,可实际位置却在李严等人之下,内心非常不爽。
  “后主袭位,徒长水校尉。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廖立恃才自傲,不满屈居人下,经常口无遮拦评论刘备和朝中大臣的过失。有一次,丞相掾蒋琬、李邵来到他管理的地方,廖立设宴款待,几杯酒下肚,又管不住他的“大嘴巴”了,献计于二人道:“我国军队应该远征,你们几人又擅长军事谋略。往日先主不去取汉中之地,反而前去与东吴孙权争夺南方三郡,最后还是被东吴夺去,白白地劳累军士,无功而返。后来还失掉汉中,导致夏侯渊、张邰深入巴蜀之地,几乎丧失了一州。后来到汉中,又使关羽死后连尸体都找不回来,上庸又遭惨败,白白丢失一方地盘。这是关羽自恃他的勇猛之名,带军无方,固执臆断所致,故此前后数次率众失利。如向朗、文恭,皆是平凡庸碌之辈。文恭担任治中全无纲纪。向朗以前信奉马良兄弟,尊他们为圣人,现在担任长史,一向善于和稀泥。中郎郭演长,毫无主见只会跟随别人,不可与他共谋大事,却担任侍中。蜀国处在积弱之世,想任用这个三人,是不正确的。王连是流俗的人,聚敛贪狠,使百姓贫苦疲惫,以致弄到今天这种地步。”
  后来,蒋琬、李邵将这些话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认为廖立虽有才能,但出言不逊,不利于社稷安宁,便上奏刘禅罢免廖立,奏章中说:“廖立恃才自傲,妄自诽谤先帝,诋毁群臣,公然指责国家用人不明,此类情况不可胜举。一羊乱群,都可造成危害,何况廖立身居高位,中层以下谁可以分辨他所说的真伪?”于是下诏废廖立为平民,流放汶山郡。后来,诸葛亮死于北伐,廖立泪流满面说道:“吾终为左衽矣(我最终只能成为异族啊!)”,后老死于流放之地。
  廖立一世才能,终误于他的“大嘴巴”,虽他所说属于实情,但其不精于为政之道,智商虽高,可情商太低,这就是他的“硬伤”。
  过去在江汉路附近,常可以看见有位老太太摆着小摊,卖自己绣的虎头鞋和小方巾,虎头鞋绣的活灵活现,路过的年轻妈咪和精神十足的奶奶,总忍不住给自家小孩儿买上一双,保佑孩子平安成长。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山大道上的一些人文气息慢慢被商业气息所掩盖,一些充满回忆的温暖符号,也与现在的生活渐行渐远。
  荆楚之地上手执针线的匠人情怀
  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机械化量产取代了手工艺生产,统一化的标准缺少了那丝最动人的人情味。而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中,往往蕴含了手艺人细致而独特的雕琢,那些富含了特殊感情价值的纹样,总是最令人动容。
  “繁华世界沧桑变,也不过是一针一线。”
  如果现在走上街头,询问过往的新武汉人、老武汉人,“你知道汉绣是什么吗?”可能多数人给出的答案会是位于汉街的汉秀剧场,而对于这种生于荆楚之地,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刺绣文化却不甚了解。其实汉绣的传奇自战国时期就己铺开,诗人屈原还曾在《楚辞》中如此描绘,“翡翠珠被,烂齐光兮。被文服纤,丽而不奇兮。”如果说苏绣是温文尔雅、蜀绣是色彩明快,那汉绣就是以其富丽典雅极尽的华丽之美而著称,但曾经蜚声三楚的汉绣,如今却连大多数武汉人都不知其存在。
  抗战前期,汉绣的发展就如同一个辉煌却又平铺直叙的故事,没有太大变化,却也没有波折。直到抗日战争的烈火烧到武汉,美军为了炸毁日本人在绣花街附近设立的军火库而投下了炸弹,跳动的火焰像无情的恶魔,一夜之间将整条绣花街烧成灰烬,而汉绣的命运似乎也与武汉紧密相连,武汉陷落了,汉绣也开始衰落了。
  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汉绣经不起岁月的淘洗,渐渐被人遗忘在时光的隧道里,但千年的历史烟尘散去,仍有人为了挽救这门艺术,而不懈地努力。
  “走出历史围城,用指尖守望文化。”
  张爱玲曾经这样说过,在异域他乡里,在四壁皆空的屋子里,用一根绣花针,绣自己的春闺梦,绣自己的小团圆,绣自己的心。而在武汉,也有这样一个人,用多年的时间,绣出汉绣文化的一片斑斓。对汉绣有研究的朋友一定听说过张疆红老师的大名,师从汉绣大师杨小婷,钻研汉绣多年,是汉绣杰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手中的花虫鸟兽形神兼备、色彩典雅、生动有趣,她的作品也多次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但其实张老师学习汉绣的道路,却不似想象中的一帆风顺。
  张老师是个典型的疆二代,父母当年支援到了新疆,她也出生在了新疆,十四五岁才随父母返回武汉。从小就对刺绣十分感兴趣的她,总是会给自己绣点小玩意,而回汉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一件汉绣作品,那细腻精美的针脚、富贵华丽的色彩,让她一眼就爱上。在那个年代,只有在昙华林有几家绣坊,为了学习汉绣,她寻到昙华林,拜业内的汉绣大师为师,埋头在刺绣技艺的练习之中。其实那个时候张老师同时还有着经济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一边需要工作、一边要兼顾家庭,一边还要潜心学习自己最爱的汉绣。
  不过这些都敌不过她对汉绣的热爱,自筹学费路费、工作之余抽空练习,就这样坚持了近十年。即便现在,每到夜深人静的晚上,张老师都会拉开绷子、铺好绣布、穿针引线,即使再忙每天还是要摸一摸针线。
  做刺绣的人,生来就要有一颗慧心,一双巧手,但光有这些仍是不够的,你还要有着对刺绣真挚的喜爱和巍然不动的耐心与定力。张老师刺绣的状态就是如此,凝神于自己的作品之中,拿起针线的她仿佛有了自己的一个小世界。
  “指尖上的华丽传奇。”
  从喜欢到沉迷,从初学到精通,不知不觉中,张老师与汉绣结缘己数十年,在她眼中的汉绣已经不仅仅是绣,更多的是文化的情怀。其实绣出一件作品,细密轻快的针法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对作品审美的把握,在色彩的搭配上、画面的平衡上,以作画的心情去绣,沉心静气思绪悠远,这样飞针走线之下的作品才能浑然天成。
  《惜春》是以古典名著《红楼梦》为灵感而创作的一副作品,张老师最爱的书便是《红楼梦》,少时的她曾翻阅过无数遍。而她也将情感带入了这幅作品之中,每个人物动作都十分灵动,配色大胆,针法也是十分细腻。近看贾宝玉,连他的发丝和一根根的睫毛都绣了出来。双面绣是一种难度非常高的刺绣工艺,只有十分有经验且技艺十分娴熟的老师傅才能完成,这些精致典雅的双面绣团扇完美地展现了张老师精湛的绣工,花朵虫鱼活灵活现,让刺绣作品如画般传神。
  “汉绣,也可以遍地开花。”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汉绣接触汉绣,她将传统汉绣绣到了旗袍、挂件、小饰物之上。即便是不了解汉绣的外行,看到精致的衣物上恣意舞动的绣,也会对汉绣生出几分向往。从精美文雅的绣花抱枕,到一件件工艺精湛的刺绣旗袍,每件绣品,都承载着张老师对汉绣的热情。可爱的虎头鞋、多彩的挂饰,这些精巧生动的手作汉绣织品,都是张老师对汉绣文化的潜心传递。
  “七岁麻,八岁纱、九岁十岁学做花,十一十二做鞋叫、十三十四做嫁鞋、十五十六婆家来……”如今张老师开设了汉绣沙龙,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汉绣、接触汉绣,开设的汉绣学习班,学生最小7岁,最大70岁。如今,这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被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而这些人,也在用自己的努力,让非遗从此不留遗憾。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其他文献
对于吃这件事,中国自古就不乏爱钻研之人。千古文豪苏轼为自创的东坡肉所倾倒,清代才子袁枚为其友蒋侍郎的豆腐频频“折腰”,荤与素,煎与煮,皆只为舌尖上的一点幸福。  然而最不为世人所知,却又是极致风雅的吃食,莫过于以花入馔。花这么高雅的东西也能沾染烟火气?莫慌,这并非是焚琴煮鹤般的粗鄙行径,而是兼具美感与美味的饮馔之法。  春日桃始华,金秋菊落英,一季季的风吹动花瓣,吹来唇齿间的香甜与意趣。  “凌寒
期刊
楚源探溯与早期楚都研究是困扰历史学和考古学界多年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俞伟超先生在沮漳河下游找到了春秋晚期季家湖楚城,其时代上限可追溯到楚文王时期(公元前700年),下限可至楚昭王时期(公元前500年)。近期,荆州博物馆在沮河上游对南襄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初步推断南襄城是一座楚城遗址,始建年代约在春秋时期。拟以南襄城遗址为例,着重探讨早期楚文化的若干问题,以期对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和早期
期刊
《深林人家》  布面油画:70×80cm  《渔船》  布面油画:50×60cm  《四姑娘山》  布面油畫:70×80cm  《衣锦坊记忆》  布面油画:50×60cm
期刊
作者单位: 广西智匯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期刊
长白山天池又称白头山天池,在吉林省东南、中国和朝鲜两国边界上,坐落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顶部,为火山口湖。系中、朝两国界湖。《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天池在长白山巅的中心点,群峰环抱,离地高约二十余里,故名为天池。”面积9.8平方千米。湖面海拔2194米,最深达373米,为典型的高山湖泊。湖水由北侧缺口闼门流出,形成高达68米的长白山天池瀑布。四周有16座奇峰环列,岚光水色,风景幽丽。  长白山天池是
期刊
桂林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端,位于湘桂走廊南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北、东北与湖南省交界,东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接壤,南邻梧州市、来宾市,西、西南与柳州市相连。总面积2. 77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面积866. 36平方公里,占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总面积的11. 74%。桂林市位于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处于“湘桂夹道”的桂林一一阳朔岩溶盆地北端的中部。地势中低,西部、北部、东南部较高。主要分布在
期刊
伊河、洛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西方一些历史学家把“伊洛文明”称为“东方的两河文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处的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石窟。  龙门,古代称为伊阙,隋唐以后,泛指龙门,沿用至今,位于洛阳市南部12.5公里。此处青山耸立,东西对峙,伊水汪洋,从龙门向北就是闻名于世的龙门石窟,是佛教艺
期刊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身为明朝官员的孙传庭,相比并不漫长的仕途,完全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在他50年的人生岁月中,大多数时间,他都不过是一介书生。  孙传庭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读书人路径,进入官场。他仕途的起点,是当时权力体系的基层:知县。先后在河南永城、商丘主政。期间,关心民生疾苦、办事得力、手腕高明,政声口碑很好。仅仅5年后,31岁的孙传庭,就被提拔到
期刊
南海历史文化脉络以崖州古城、南山梅山为支点,连结崖州湾城镇与内陆乡村的生态文明城乡脉络,串接崖州湾北边山丘与南岸主题带。崖州古城是目前海南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池,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三亚是一个多湾的海滨城市,209公里长的海岸线上19个海湾连成一体,犹如19颗明珠。这里青山碧水,银滩辽阔,椰树红豆,浑然一体,简直是一首情调悠长的热带海滨风情诗。美丽的三亚,像阳光沙滩、热带雨林一样,是旅游胜地,
期刊
今日的江南指长三角,而最早的江南则指洞庭湖。在长诗《招魂》的末尾,屈原写道:“魂归江南,哀江南!”而当时长三角被称为江东。洞湖水呈多流沼泽,河网平原地貌景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为敞口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湖高平均海拔33.5米,其中西洞庭湖海拔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湖底最深30.8米,总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345平方公里,南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