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觉得,阳明心学是一种实践哲学,而其中的知行合一思想是阳明实践哲学思想的核心要义,阳明哲学思想在国内外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一个世界性哲学话题。阳明先生认为知就是行,行就是知,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去理解:
第一层面,知与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知是行的起点,行就是知的实践,知与行不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从实践到认知再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来了阳明先生“良知良行”的哲学观点。我们可以看到,阳明先生的“行”可以分为“外在的行”与“内在的行”,“外在的行”指代包括以身體活动为特征的具象,“内在的行”指代以意念活动为特征的具象,前者是后者的外部表征与外在形态,知行合一使人的活动体现出完整性与统一性。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行的过程包含知的存在,是知的具体表征过程。
第二层面,知是知识而论的知行合一。阳明先生觉得知与行本来就应该是合二为一的,穷理和实践是同时进行的。物是与客观性相关涉的,理的存在形态上却是主观的。知表现的主体性,由此去同化与消融物的客观性,主体面对客体,主体解构客体,主体表征客体。知作为主体的存在,其存在形式是主观的,其实质上同化与消融了主客体之间的差异和界线,建构了主客体之间的相融性。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思想是其整体心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主体建构起与世界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建立起客观价值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内在联系与现实路径。言外之意是,作为主体本身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活动,知行合一实践活动是属于主体自身生活世界的价值范畴,是主体自我表达与自身具象的有效路径,是个体与现实事物之间建立起并扩展主体世界的根本途径。
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被看作是阳明先生标志性的哲学观点之一。阳明先生对于知与行关系的独特理解,是基于儒、道、佛三家不同的视域融合,产生的新的思想境域。
第一层面,知与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知是行的起点,行就是知的实践,知与行不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从实践到认知再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来了阳明先生“良知良行”的哲学观点。我们可以看到,阳明先生的“行”可以分为“外在的行”与“内在的行”,“外在的行”指代包括以身體活动为特征的具象,“内在的行”指代以意念活动为特征的具象,前者是后者的外部表征与外在形态,知行合一使人的活动体现出完整性与统一性。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行的过程包含知的存在,是知的具体表征过程。
第二层面,知是知识而论的知行合一。阳明先生觉得知与行本来就应该是合二为一的,穷理和实践是同时进行的。物是与客观性相关涉的,理的存在形态上却是主观的。知表现的主体性,由此去同化与消融物的客观性,主体面对客体,主体解构客体,主体表征客体。知作为主体的存在,其存在形式是主观的,其实质上同化与消融了主客体之间的差异和界线,建构了主客体之间的相融性。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思想是其整体心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主体建构起与世界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建立起客观价值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内在联系与现实路径。言外之意是,作为主体本身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活动,知行合一实践活动是属于主体自身生活世界的价值范畴,是主体自我表达与自身具象的有效路径,是个体与现实事物之间建立起并扩展主体世界的根本途径。
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被看作是阳明先生标志性的哲学观点之一。阳明先生对于知与行关系的独特理解,是基于儒、道、佛三家不同的视域融合,产生的新的思想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