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来源 :cookie worl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e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班上有位小朋友的妈妈非常苦恼地对我说:“我这两天为儿子真伤脑筋!儿子告诉我班里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我问过老师了,老师说,小朋友玩积木的时候,他上去抢积木,小朋友看书他就抢书。现在班里的小朋友都躲着他,谁也不愿意跟他玩,真烦人呀!”这位妈妈对儿子不能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感到很烦恼。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如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起就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中心,在成长的过程中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一旦离开了家庭,就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乃至无法与别人相处,导致在社会群体中不适应,严重的则影响了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所以如何教会孩子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父母的必修课!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对4~6岁幼儿同伴社交类型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的研究表明,在团体中幼儿的社交分化出四种类型:受欢迎儿童;被拒绝儿童;被忽略的儿童;一般型儿童。
  所谓关系能决定人生,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发展,人缘关系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人生的幸福指数也与他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紧密相关,我们的孩子当然也不例外、人际关系好的孩子受到大家的肯定,能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许多正向的人生观;反之,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容易产生怯懦、不合群、孤僻等性格,不受他人喜爱,也不喜爱他人。
  我们该怎么办呢?该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鼓励孩子结交不同的朋友
  父母常常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决定孩子与谁交往,殊不知,孩子与朋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同伴关系,只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没有利益与冲突。所以让孩子与不同的小朋友玩耍,不但可以让他有更多的朋友,还可以扩大他的兴趣与爱好。
  不要代劳,让孩子自己决定
  有许多父母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少吃亏,所以在生活中和人际交往中总是代替孩子做决定,交什么样的朋友,做什么这样让孩子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会造成孩子长大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产生自卑、抑郁、厌世等不良心理所以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父母不要觉得孩子受了莫大的委屈,急于忙着帮他解决困难,如果孩子从小就对父母依赖惯了,长大以后也就会习惯于依赖老师,同学和自己的朋友,做事没有主见,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被别人所重视。我们应该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朋友
  一旦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要轻易干涉。父母总希望孩孑少受挫折,所以当孩子的决定不符合大人的标准时,就千方百计想让孩子改变决定。父母尊重孩子的决定,就意味着承认孩子的独立,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感觉到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自信。而尊重孩子的朋友,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父母尊重,在朋友面前有自信。
  教会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
  父母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与朋友的关系,引导孩子正向地观察周围的人,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互动。有位小朋友的妈妈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吃亏,所以当她的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时,她都认为是别人的孩子不对,长期以住,她的孩子总是与别人发生冲突,因为他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错,小朋友们都躲着他,不跟他玩了。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影响孩子怎样去看待与别人的关系。
  父母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在童年时期,孩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由成人决定的。父母带领孩子去哪里,和什么样的人玩耍,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过程。明明的妈妈常常带2岁的明明去玩沙子,刚开始沙坑里几个孩子都自己玩,明明妈妈就主动带着明明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玩,不一会明明就和小朋友一起堆起了城堡,玩得很开心。所以父母就是孩子学习的最好老师。
  争执是人际交往的一堂课
  孩子在人交往中往往会遭遇到挫折。例如与小朋友吵架、打架,其实争执就是人际交往中必修的课,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争执中学习到与人相处的方法。
  发生争执时,爸爸妈妈应该正确评估事情的性质,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不要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流眼泪,一味的偏袒,这样会让孩子不能正确对待争执,以自我为中心,给处理问题带来负面影响。
  爸爸妈妈要让孩子主动与对方和解,比如,妈妈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们有不愉快的事情,不过你们依然是朋友对吗?去跟你的好朋友握—下手。”让孩子理解小小的挫折并不能毁掉他们的友谊,一个宽容大度的孩子更容易在同伴中获取信任与好感,赢得更多的友谊。如果在争执中出现了攻击性行为,爸爸妈妈必须坚决制止,并让孩子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一定不能怂恿孩子以暴制暴,更不能亲自出马去讨公道。
  争执,是孩子必修的一门功课,是相互学习、相互适应、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态度与处理方式。相信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吵闹、争执的后,孩子会逐步适应,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互动。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爸爸妈妈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成长、发展!
其他文献
所谓先心病,就是婴儿一生下来就有的心脏病,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胎里带”。世界上先心病的种类有3000多种,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先心病患儿约占活产新生儿的千分之七左右,在所有系统性先天畸形中占首位。小儿时期死于先天畸形者中,心血管畸形占一半以上,一岁以内先天性心脏病的自然死亡率为20~50%。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的防治先心病呢?  胎儿得先心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国每
期刊
我们都羡慕宝宝幼嫩的肌肤,白白嫩嫩滑滑的。可是每到干燥的秋冬季节,宝宝白白嫩嫩的皮肤却受到了威胁!干燥、皴裂,甚至红肿和敏感这些症状出现在宝宝的皮肤上。这是因为宝宝皮肤的含水量比成人要高得多,新生儿皮肤含水量为74.5%,婴幼儿为69.4%,而成人皮肤水分仅为64%。含水量越高,水分蒸发量越大,再加上宝宝的皮肤非常薄,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差,总皮脂量低于成人,因此婴幼儿极易出现皮肤干燥的症状。那么,如
期刊
平板电脑,操作简单,应用软件丰富,可听儿歌、学画画、讲故事、弹钢琴等,被众多潮妈潮爸当做早教工具。在大大小小的亲子网站和育儿论坛,有“一岁孩子玩平板电脑的视频”,也有家长精心整理的早教应用软件下载……一个小小的“苹果”,改变的不仅是成人的世界,还有孩子的早教方式。  很多父母也因此产生忧虑,平板电脑闪耀的的屏幕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视力?整天对着平板电脑里的各种趣味画面和游戏,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期刊
很多家长认为中药比较安全,当发现孩子有点小毛病时,常常自己买些中草药、中成药给孩子服用。不过专家表示,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既然是药,必然也有副作用。安全性只是相对而言,尤其是婴幼儿,身体各个方面都未发育成熟,随便服用同样损害婴幼儿健康。  专家建议:中草药一定要在医生的嘱咐下慎重使用。下面是一些普通家庭常用的中药,看看它们对孩子的危害在哪里吧。  六神丸损害“童心”  “六神丸”是很多家庭常备药物
期刊
Q:我的宝宝刚刚出生,这么大的孩子能看见东西或人吗?  A:刚出生不久的宝贝其实就已经有视力了。新生儿的视力是成人的1/40,相当只能看到平常视力表所示的最大“E”字,但可以注视妈妈的脸了。  刚出生的宝贝已经有色觉了,不过只能看到部分颜色,如红、绿、黄,但不能看到蓝色和其他颜色,如灰色的差别,长到3个月大时才可以识别成人所看到的各种颜色。宝贝在刚出生时,还不能注意到周围的环境,如果用手电筒光照到
期刊
在某些时段,把几个孩子放在一起养,这样既节约了生活支出,又增多了家长的个人时间,这就是目前兴起的“拼养”。对于“拼养育儿”,有人认为有利于孩子成长,不失为育儿新招。同时,也有一些人表示这个提议有悖于传统,不会轻易尝试。  传统的“拼养”形式  关于拼养,很多家长都非常了解。一位刘女士说:“其实拼养这种形式,一直就有的。照看小夏和小目的时候,我就喜欢抱他们出去玩,有时候碰到几个奶奶或妈妈在看孩子,便
期刊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送给妈妈们的礼物”,一直非常喜欢这句话,因为这个“礼物”让呵护变得更有意义、让心灵变得更为纯真、让笑容变得更加灿烂,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可以同时拥有几十个这样的礼物,虽然在他们的口中我只是“老师”。在这平凡和朴实中,却也有着许多的感动和震撼。  那是开学的第五天,晚放学离园前,我班里一个小宝贝不小心尿湿了仅剩下的一条裤子,我用小被子把他包了起来,并打电话请家长接孩子的时候顺便
期刊
Q:宝宝4个半月了,不爱吃奶,喂点蛋糕或馒头芯行吗?  A:辅食添加有基本的顺序:首先添加铁强米粉;其次尝试吃蔬菜汁或蔬菜泥;再次添加稀释的果汁或果泥(最初的果汁调配比例是2份水加1份纯果汁,逐渐过渡到1份水加1份纯果汁,直至进食纯果汁);最后添加蛋黄,可将蛋黄拌在米粉中。  调配米粉可以用配方奶、母乳或苹果汁,芝麻糊和藕粉一类的食物都没什么合适的营养,不适宜作为婴儿辅食。市售米粉的营养远远好过家
期刊
家长常常会说孩子在学习上非常不专心,常常是刚教过的马上又忘了,甚至有的家长会很生气地说,教了好多遍都教不会!认为孩子不专心,不肯好好学习。  其实孩子不专心只是表现在外,是家长所看到的表面现象,真正造成孩子不专心的原因有很多。从孩子的感官发展来看,听觉、触觉、视觉发展和肢体协调性都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不同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学习。  心心老师将告诉家长们,孩子专注力欠缺和
期刊
许多人也许会说,一个细小的孩子能做些什么呢?其实,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平时我们假定一些情形并告诉过他们应当怎样做,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这些话,并毫不犹豫地去做。  一次火灾事故中,一家人都逃到了安全地带,但在浓烟中他们失散了。孩子找不到父母,转身又回到火灾现场,结果葬身火海。他的父母痛悔不已,如果平时就约定紧急情况发生时,全家都到预定的地点集中,就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  下面我们尝试假定一些危险来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