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提出,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我校领导班子在学习《纲要》内容、领会《纲要》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区教委提出的“三个聚焦”,进一步明确了完成基本任务的路径。
学校工作向教育教学聚焦,优化育人环境
教育教学工作处于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展开,并为中心工作服好务。
在“聚焦”过程中,我们在管理层面提出了“三全”、“两深入”,并已开始实施。
“三全”即“三全德育”,具体体现在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方位德育。强化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强调工作的过程即育德的过程,学校各个场所都是德育场所,都要体现德育功能。在“三全德育”的背景下,学校制定了《岗位德育职责》,细化了不同年级段的德育内容、评价标准,强化了养成教育的力度,使学生的品行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更科学、更规范。
“两深入”即全体干部深入教研组,全体干部(包括后勤干部、工会干部)深入课堂,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学生发展现状,不断探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校最近发展区,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平稳、较快发展。
教育教学向课堂聚焦,更新观念,提质增效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教师信息输出是否顺畅,学生获取信息量的大小,均取决于教与学的双向过程。首先,教师要有足够的信息量;其次,师生要具有“乐教”与“乐学”的心理状态;再次,师生要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
1.更新教师观念,做到常教、常学、常新
我校教师认为,在教师课前准备(专业准备 情感准备)不变的前提下,学生接受意愿与信息获取量成正比。无论教师的课前准备多充分,如果学生的接受意愿是零,学生的信息获取量一定是零。所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我校通过“点点工程”,倡导教师“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微笑多一点点、每天欣赏多一点点、每天感恩多一点点、每天收获多一点点”;通过读书工程,强化“以书为友、以友为师、以生为友”的意识,实现教师人格魅力与专业魅力双提升;通过学科工作室的成立,不断加强学科教学的研究,既探讨共性的教育规律,又研究个性的学科特点,精算“投入与产出”这笔账。
2.积极营造“一活一动”的课堂氛围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我校在“体验教育”的特色下努力打造的课堂教学特色。通过让课堂活起来,达到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起来,让教与学的方法活起来,让能力形成的过程活起来。通过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变单纯的“符号记忆”为灵活的技能运用,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向学生聚焦,以生为本,全面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学生是有思想、有差异的个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适合的发展。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制定了《课堂教学全程评价方案》,评价要素侧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形成、差异教学情况等,使课堂教学变“学生适应教师”为“教师适应学生”。如面对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们倡导一年级教师制定多种教学方案;面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不同,我们倡导教师留有梯度的作业,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需求。
在课堂外,我校成立了几十个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免费参加。在活动中,我们培养出了一批批小书法家、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球星、读书小状元、科技制作小能手等。在管乐团,学生更是各显其能。
《纲要》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任务,但完成任务的路径是多样的,我们将不断探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编辑 江泓
学校工作向教育教学聚焦,优化育人环境
教育教学工作处于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展开,并为中心工作服好务。
在“聚焦”过程中,我们在管理层面提出了“三全”、“两深入”,并已开始实施。
“三全”即“三全德育”,具体体现在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方位德育。强化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强调工作的过程即育德的过程,学校各个场所都是德育场所,都要体现德育功能。在“三全德育”的背景下,学校制定了《岗位德育职责》,细化了不同年级段的德育内容、评价标准,强化了养成教育的力度,使学生的品行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更科学、更规范。
“两深入”即全体干部深入教研组,全体干部(包括后勤干部、工会干部)深入课堂,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学生发展现状,不断探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校最近发展区,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平稳、较快发展。
教育教学向课堂聚焦,更新观念,提质增效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教师信息输出是否顺畅,学生获取信息量的大小,均取决于教与学的双向过程。首先,教师要有足够的信息量;其次,师生要具有“乐教”与“乐学”的心理状态;再次,师生要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
1.更新教师观念,做到常教、常学、常新
我校教师认为,在教师课前准备(专业准备 情感准备)不变的前提下,学生接受意愿与信息获取量成正比。无论教师的课前准备多充分,如果学生的接受意愿是零,学生的信息获取量一定是零。所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我校通过“点点工程”,倡导教师“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微笑多一点点、每天欣赏多一点点、每天感恩多一点点、每天收获多一点点”;通过读书工程,强化“以书为友、以友为师、以生为友”的意识,实现教师人格魅力与专业魅力双提升;通过学科工作室的成立,不断加强学科教学的研究,既探讨共性的教育规律,又研究个性的学科特点,精算“投入与产出”这笔账。
2.积极营造“一活一动”的课堂氛围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是我校在“体验教育”的特色下努力打造的课堂教学特色。通过让课堂活起来,达到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起来,让教与学的方法活起来,让能力形成的过程活起来。通过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变单纯的“符号记忆”为灵活的技能运用,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向学生聚焦,以生为本,全面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学生是有思想、有差异的个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适合的发展。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制定了《课堂教学全程评价方案》,评价要素侧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能力的形成、差异教学情况等,使课堂教学变“学生适应教师”为“教师适应学生”。如面对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们倡导一年级教师制定多种教学方案;面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不同,我们倡导教师留有梯度的作业,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需求。
在课堂外,我校成立了几十个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免费参加。在活动中,我们培养出了一批批小书法家、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球星、读书小状元、科技制作小能手等。在管乐团,学生更是各显其能。
《纲要》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任务,但完成任务的路径是多样的,我们将不断探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