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所谓“国学热”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了传统文化,中小学也不例外,以国学为名的经典诵读已成为各地中小学最盛行的活动。在此热潮中,一些不伦不类打着传统文化旗号的活动不时出现在媒体上。比如,让学生峨冠博带、汉服唐装集体诵读经典,或穿唐装、旗袍举行成人礼,甚至组织学生穿古装向师长行三叩九拜行入学礼。表面看来,这种滑稽可笑的活动只是组织者的形式偏颇,但其表象之下,其实隐藏的可能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和曲解。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由误读和曲解所产生的思想是贻害无穷的,这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
由于过去百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和现代化的冲击,当前国人的传统文化知识整体上显得非常薄弱。在央视《百家讲坛》走红的钱文忠在大学师生中作过一个小调查,对过去七八岁小孩子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所调查的大部分人只能背诵“人之初、性本善”等几句,没有一个能够背到二十句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国人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多年来,有知之士纷纷提议,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前不久,教育部也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中。
这当然令人欣慰,但欣慰的同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认识。由于传统文化纷繁磅杂,在学习热潮中,一些伪传统、伪国学会趁机兴起,影响人们的思想,甚至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恶果。因为当学习某种文化成为一种潮流或掀起热潮时,人们就容易盲目,从而跟风追捧。之前社会上出现的打着传统中医文化幌子的张悟本、气功大师王林等人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些事件中所表现出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和盲目崇拜,以及一个骗子的“传统养生学”让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绿豆市场出现巨大波动,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恐怕绝无仅有。
而当初一些媒体均以“传统文化大师”的形象大肆包装、宣传这些人。成人在面对传统文化时都出现如此尴尬和荒唐之事,何况辨别和判断能力较低的中小学生。
理性地说,对传统文化的这种盲目崇拜也反衬出当代文化的困境,人们无法从当代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于是把目光投向过去,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和文化的自信。但是,由于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反而被一些伪传统文化所蒙蔽。
误读和崇拜源于无知,这需要我们反思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态度以及学习的方式和目的,这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用什么样的视角引导学生看待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这不仅关系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关系到孩子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创新。
传统文化有其复杂多样的流传、承载方式,经典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让学生诵读经典无疑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让学生穿着戏服或舞台装式的所谓古装去诵读《三字经》或生搬硬套地让学生践行《弟子规》中的行为方式就以为传承了“仁义礼智信”以及“孝行文化”等做法,如果不是作秀和炒作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和曲解。
因此,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有必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否则就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目学习中。
传统文化进校园,让中小学生从小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同时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人们希望看到的,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不能填补当代文化发展的贫瘠和人们精神的空虚,也不是包治道德、诚信、信仰缺失等社会病的良药,误读、曲解和盲目崇拜传统文化可能会误导人们的思想。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其与时俱进,与当代文化完美对接,从而为当代文化注入正能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活力,这才是继承与发展的正确态度。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由误读和曲解所产生的思想是贻害无穷的,这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
由于过去百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和现代化的冲击,当前国人的传统文化知识整体上显得非常薄弱。在央视《百家讲坛》走红的钱文忠在大学师生中作过一个小调查,对过去七八岁小孩子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所调查的大部分人只能背诵“人之初、性本善”等几句,没有一个能够背到二十句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国人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多年来,有知之士纷纷提议,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前不久,教育部也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中。
这当然令人欣慰,但欣慰的同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认识。由于传统文化纷繁磅杂,在学习热潮中,一些伪传统、伪国学会趁机兴起,影响人们的思想,甚至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恶果。因为当学习某种文化成为一种潮流或掀起热潮时,人们就容易盲目,从而跟风追捧。之前社会上出现的打着传统中医文化幌子的张悟本、气功大师王林等人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些事件中所表现出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和盲目崇拜,以及一个骗子的“传统养生学”让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绿豆市场出现巨大波动,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恐怕绝无仅有。
而当初一些媒体均以“传统文化大师”的形象大肆包装、宣传这些人。成人在面对传统文化时都出现如此尴尬和荒唐之事,何况辨别和判断能力较低的中小学生。
理性地说,对传统文化的这种盲目崇拜也反衬出当代文化的困境,人们无法从当代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于是把目光投向过去,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的慰藉和文化的自信。但是,由于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反而被一些伪传统文化所蒙蔽。
误读和崇拜源于无知,这需要我们反思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态度以及学习的方式和目的,这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用什么样的视角引导学生看待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这不仅关系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关系到孩子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创新。
传统文化有其复杂多样的流传、承载方式,经典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让学生诵读经典无疑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让学生穿着戏服或舞台装式的所谓古装去诵读《三字经》或生搬硬套地让学生践行《弟子规》中的行为方式就以为传承了“仁义礼智信”以及“孝行文化”等做法,如果不是作秀和炒作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和曲解。
因此,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有必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否则就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目学习中。
传统文化进校园,让中小学生从小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同时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人们希望看到的,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不能填补当代文化发展的贫瘠和人们精神的空虚,也不是包治道德、诚信、信仰缺失等社会病的良药,误读、曲解和盲目崇拜传统文化可能会误导人们的思想。
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其与时俱进,与当代文化完美对接,从而为当代文化注入正能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活力,这才是继承与发展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