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课堂教学,以精美的文章为范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文“育“文”,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陶冶情操、提升能力,一直是我致力追求的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以下一些摸索和实践。
一、以文导善,培养优良品德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让我们在美的熏陶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如《在山的那一边》,用优美的语言,波澜壮阔的海的意象,引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要为实现理想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地努力奋斗;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更让我们从如梦如幻、开得流光溢彩、灿烂辉煌的紫藤萝花瀑中,领略到生之顽强、生之壮美、生之永恒,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脍炙人口的《望岳》一诗,在雄奇神秀的岱宗风光中,使人油然而生攀登人生极顶的万丈豪情;传诵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中,更有振聋发聩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由衷敬仰范仲淹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节操。学习这些文章,教师要在和学生一起研讨、分析的过程中,以课文为依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得到精神的洗礼、灵魂的升华。
二、以文悟美,激发学习热情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之所以感动了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就是因为文中的韩麦尔先生对法语有深深的热爱之情,他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他们体会到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轻灵优美的散文、曲折生动的小说、诙谐幽默的小品文、洗练简洁的诗词、泼辣犀利的杂文,不同风格的文章有不同的美。讲《春》这样意境优美的散文,我就让学生跟着轻快的钢琴曲一起朗读,让他们在悠扬的乐声中去品味春花之灿烂、春风之柔和、春雨之细密、春人之欢悦,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祖国语言的深深热爱之情。讲《爱莲说》一文时,我就教学生画莲花的简笔画,形象直观地感受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端庄、高洁美。讲到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小说,如《范进中举》,我就让学生编一些简单的课本剧,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胡屠户的的尖刻、势利,范进的丑态疯态。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外在的感性美,还要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解让学生体会文章内在的理性美。教师在授课中倾注真情,进入角色,根据教学需要展开丰富的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去打动、感染学生,把课上得情思横溢,给学生以丰富的精神享受,使其深深领悟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性,从而爱学乐学。
三、以文得法,提升学习能力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我依然是立足课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每一篇未学的新课,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如生字词的查阅、有关作者和背景的相关知识、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等,然后再就深层次的内容提出质疑,让学生尽力去寻求答案。学生在这种探究性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有价值有共性的的问题,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讨论,然后教师再评点分析。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培养求异思维。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正如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理解的独创性,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大多数学生认为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虚荣势利,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可也有学生认为菲利普夫妇所为是为拮据的生活所迫,他们的行为反映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对于这种有创意的思维,老师要积极鼓励,大胆给予肯定。
(四)学会自主分析,对于一些内容浅显易懂的的文章,老师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如刘绍棠的小说《蒲柳人家》,我就让学生自主分析品味文章的语言,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分析好在哪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找出了许多文句优美、意蕴深厚的句子,并谈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一方式也可用在作文评点上,老师和学生共同推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交流欣赏,然后大家评点,好,好在那一处,不好,不好在哪一点。这些方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五)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语文课程是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活多广阔,语文就有多丰富,因此,我要求学生学会积极搜集信息,关注社会、关心实事、积极读书看报、看新闻、看电视台的名牌节目,从生活中学语文。让每一个学生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摘抄本、日记本、剪贴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搜集的信息办手抄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读书交流会、佳作欣赏会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通过我的长期坚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在语文课堂上他们能主动积极地致力于紧张有效的活动之中,课堂上既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也有信心的培养,情感的愉悦。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以提升,他们勤学乐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一、以文导善,培养优良品德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让我们在美的熏陶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如《在山的那一边》,用优美的语言,波澜壮阔的海的意象,引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要为实现理想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地努力奋斗;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更让我们从如梦如幻、开得流光溢彩、灿烂辉煌的紫藤萝花瀑中,领略到生之顽强、生之壮美、生之永恒,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脍炙人口的《望岳》一诗,在雄奇神秀的岱宗风光中,使人油然而生攀登人生极顶的万丈豪情;传诵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中,更有振聋发聩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由衷敬仰范仲淹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节操。学习这些文章,教师要在和学生一起研讨、分析的过程中,以课文为依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得到精神的洗礼、灵魂的升华。
二、以文悟美,激发学习热情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之所以感动了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就是因为文中的韩麦尔先生对法语有深深的热爱之情,他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他们体会到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轻灵优美的散文、曲折生动的小说、诙谐幽默的小品文、洗练简洁的诗词、泼辣犀利的杂文,不同风格的文章有不同的美。讲《春》这样意境优美的散文,我就让学生跟着轻快的钢琴曲一起朗读,让他们在悠扬的乐声中去品味春花之灿烂、春风之柔和、春雨之细密、春人之欢悦,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祖国语言的深深热爱之情。讲《爱莲说》一文时,我就教学生画莲花的简笔画,形象直观地感受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端庄、高洁美。讲到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小说,如《范进中举》,我就让学生编一些简单的课本剧,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胡屠户的的尖刻、势利,范进的丑态疯态。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外在的感性美,还要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解让学生体会文章内在的理性美。教师在授课中倾注真情,进入角色,根据教学需要展开丰富的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去打动、感染学生,把课上得情思横溢,给学生以丰富的精神享受,使其深深领悟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性,从而爱学乐学。
三、以文得法,提升学习能力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我依然是立足课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每一篇未学的新课,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如生字词的查阅、有关作者和背景的相关知识、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等,然后再就深层次的内容提出质疑,让学生尽力去寻求答案。学生在这种探究性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有价值有共性的的问题,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讨论,然后教师再评点分析。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培养求异思维。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正如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理解的独创性,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大多数学生认为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虚荣势利,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可也有学生认为菲利普夫妇所为是为拮据的生活所迫,他们的行为反映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对于这种有创意的思维,老师要积极鼓励,大胆给予肯定。
(四)学会自主分析,对于一些内容浅显易懂的的文章,老师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如刘绍棠的小说《蒲柳人家》,我就让学生自主分析品味文章的语言,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分析好在哪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找出了许多文句优美、意蕴深厚的句子,并谈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一方式也可用在作文评点上,老师和学生共同推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交流欣赏,然后大家评点,好,好在那一处,不好,不好在哪一点。这些方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五)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语文课程是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活多广阔,语文就有多丰富,因此,我要求学生学会积极搜集信息,关注社会、关心实事、积极读书看报、看新闻、看电视台的名牌节目,从生活中学语文。让每一个学生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摘抄本、日记本、剪贴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搜集的信息办手抄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读书交流会、佳作欣赏会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通过我的长期坚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在语文课堂上他们能主动积极地致力于紧张有效的活动之中,课堂上既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也有信心的培养,情感的愉悦。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以提升,他们勤学乐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