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脑疝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外伤或肿瘤等颅内占位性疾病压迫邻近脑组织,使脑脊液循环回流障碍,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笔者分析32例脑出血引起脑疝的CT征象,及时准确诊断脑疝。
关键词:脑疝脑出血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72-02
脑疝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外伤或肿瘤等颅内占位性疾病压迫邻近脑组织,使脑脊液循环回流障碍,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笔者分析32例脑出血引起脑疝的CT征象,及时准确诊断脑疝。
1材料与方法
2006年11月~2011年12月,32例脑出血引起脑疝,男18例,女14例,年龄12~95岁,平均58.4岁。有高血压病史21例,外伤9例且伴4例颅骨骨折,2例无高血压病史。大脑出血27例,其中4例伴硬膜外出血,1例伴硬膜下出血。小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26例,意识反应迟钝18例,失语16例,昏迷13例,偏瘫11例,大小便失禁8例,瞳孔扩大5例。
采用GE-CT/I型全身CT扫描装置,层距层厚各10mm,重点区域病灶薄层3~5mm扫描,窗位/窗宽35~40Hu/70~80Hu。
2结果
32例脑疝的CT表现如下。
2.1大脑镰下疝(13例)。
(1)大脑镰改变:患者出血量大或有脑水肿时,大脑镰被血肿或水肿向对侧推移,呈弧形改变。
(2)脑室改变:患侧侧脑室受压变狭小、移位7例,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向对侧移位为5例。
(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侧侧脑室出血4例,双侧出血2例,第三脑室、环池、四叠体池出血各2例,脚间池、外侧池各2例,外伤时常伴有硬膜下出血及脑挫伤2例。
(4)患侧脑沟、脑池变浅10例或消失3例。
2.2天幕裂孔疝。大脑出血时可引起颞叶的海马和钩回经天幕裂孔向下疝为天幕裂孔下疝,小脑出血时,小脑蚓部和脑干经天幕裂孔向上疝为天幕裂孔上疝。天幕裂孔疝常压迫脑干,危及生命。
2.2.1天幕裂孔下疝。4例单纯性天幕裂孔下疝,10例天幕裂孔下疝合伴大脑镰下疝。
(1)脑池改变:一侧海马钩回疝时,天幕上方压力增高,早期患侧环池扩大5例,对侧模糊或消失3例;中晚期时,环池向对侧移位,四叠体池扭曲7例或环池影不显示5例;若双侧海马钩回疝使环池腔变小、狭窄、模糊或消失;海马钩回疝入脚间池,使脚间池变小、模糊2例;闭塞1例;海马钩回疝入鞍上池时,鞍上池变小,其患侧鞍上池内有充盈缺损脑组织影4例,若疝入鞍上池严重时,其池腔闭塞。
(2)脑室改变:患侧侧脑室变狭小、移位13例,闭塞3例,对侧侧脑室移位3例,中脑受压时,第三脑室被挤成狭条状3例,消失1例。
(3)脑干改变:单侧海马钩回疝时,病侧四叠体丘低于对侧;脑干旋转与移位时,表现环池、四叠体两侧不对称7例,患侧环池、四叠体池变狭小7例,消失3例。
(4)蛛网膜下腔出血:患侧侧脑室出血8例,双侧出血6例,环池、四叠体池出血7例,脚间池出血4例,外侧池出血4例,出血量少时,常见于脚间池和外侧裂池中。
2.2.2天幕裂孔上疝(3例)。
(1)幕下血肿时,小脑蚓部和脑干向前方移位,桥前池、桥脑小脑角池变小3例,甚至闭塞;或血肿推移脑干进入桥脑小脑角池中与椭圆桥脑腹侧一起形成“山峰状”外形,有2例。
(2)小脑蚓部向上疝时可使中脑导水管和第三脑室后部受压和移位;或四叠体池与小脑上面蛛网膜下腔变窄。
(3)蛛网膜下腔出血:桥脑小脑角池出血1例,第四脑室出血2例。
2.3枕骨大孔疝(2例)。
(1)脑室改变:小脑延髓池显示模糊或池变小,甚至闭塞。桥脑小脑角池正常1例或变小1例。
(2)第四脑室被血肿推向对侧,其腔变狭小2例,伴出血1例。
(3)枕骨大孔内见有脑实质软组织影。
3讨论
32例脑出血引起脑疝中,13例为单纯大脑镰下疝,占40.6%,合伴硬膜外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4例为单纯天幕裂孔下疝,占12.5%,天幕裂孔下疝合伴大脑镰疝为10例,占32%;伴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外和1例硬膜下出血;天幕上疝为3例,占9.3%,伴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枕骨大孔疝2例,占6.2%,伴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全部大脑镰下疝占71.9%,全部天幕裂孔疝占53.1%,其中天幕裂孔疝和枕骨大孔疝危及生命最严重。
32例脑疝共有5例死亡,占15.6%,4例为天幕裂孔疝伴大脑镰下疝,1例为枕骨大孔疝,其中2例是外伤,3例为高血压患者。死亡主要原因是出血量比较多,形成枕骨大孔或天幕裂孔疝,使脑干受压变形、移位,引起呼吸停止;其次是路远且搬运方法不对所致;第三是医生对早期脑疝认识不足。
脑出血引起脑疝的患者病情急速,颅内压升高比较快,颅内形成广泛脑水肿,使脑室池系统来不及扩张。而肿瘤引起脑疝,一般随肿瘤生长而逐渐形成,颅内压升高缓慢,易引起脑室、脑池缓慢而持续扩张。所以脑出血引起脑疝很少有脑室系统明显扩张。
脑出血引起脑疝时常压迫脑干或脊髓,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尽早明确对脑疝的CT诊断,为挽救病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脑疝脑出血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72-02
脑疝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外伤或肿瘤等颅内占位性疾病压迫邻近脑组织,使脑脊液循环回流障碍,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笔者分析32例脑出血引起脑疝的CT征象,及时准确诊断脑疝。
1材料与方法
2006年11月~2011年12月,32例脑出血引起脑疝,男18例,女14例,年龄12~95岁,平均58.4岁。有高血压病史21例,外伤9例且伴4例颅骨骨折,2例无高血压病史。大脑出血27例,其中4例伴硬膜外出血,1例伴硬膜下出血。小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26例,意识反应迟钝18例,失语16例,昏迷13例,偏瘫11例,大小便失禁8例,瞳孔扩大5例。
采用GE-CT/I型全身CT扫描装置,层距层厚各10mm,重点区域病灶薄层3~5mm扫描,窗位/窗宽35~40Hu/70~80Hu。
2结果
32例脑疝的CT表现如下。
2.1大脑镰下疝(13例)。
(1)大脑镰改变:患者出血量大或有脑水肿时,大脑镰被血肿或水肿向对侧推移,呈弧形改变。
(2)脑室改变:患侧侧脑室受压变狭小、移位7例,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向对侧移位为5例。
(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侧侧脑室出血4例,双侧出血2例,第三脑室、环池、四叠体池出血各2例,脚间池、外侧池各2例,外伤时常伴有硬膜下出血及脑挫伤2例。
(4)患侧脑沟、脑池变浅10例或消失3例。
2.2天幕裂孔疝。大脑出血时可引起颞叶的海马和钩回经天幕裂孔向下疝为天幕裂孔下疝,小脑出血时,小脑蚓部和脑干经天幕裂孔向上疝为天幕裂孔上疝。天幕裂孔疝常压迫脑干,危及生命。
2.2.1天幕裂孔下疝。4例单纯性天幕裂孔下疝,10例天幕裂孔下疝合伴大脑镰下疝。
(1)脑池改变:一侧海马钩回疝时,天幕上方压力增高,早期患侧环池扩大5例,对侧模糊或消失3例;中晚期时,环池向对侧移位,四叠体池扭曲7例或环池影不显示5例;若双侧海马钩回疝使环池腔变小、狭窄、模糊或消失;海马钩回疝入脚间池,使脚间池变小、模糊2例;闭塞1例;海马钩回疝入鞍上池时,鞍上池变小,其患侧鞍上池内有充盈缺损脑组织影4例,若疝入鞍上池严重时,其池腔闭塞。
(2)脑室改变:患侧侧脑室变狭小、移位13例,闭塞3例,对侧侧脑室移位3例,中脑受压时,第三脑室被挤成狭条状3例,消失1例。
(3)脑干改变:单侧海马钩回疝时,病侧四叠体丘低于对侧;脑干旋转与移位时,表现环池、四叠体两侧不对称7例,患侧环池、四叠体池变狭小7例,消失3例。
(4)蛛网膜下腔出血:患侧侧脑室出血8例,双侧出血6例,环池、四叠体池出血7例,脚间池出血4例,外侧池出血4例,出血量少时,常见于脚间池和外侧裂池中。
2.2.2天幕裂孔上疝(3例)。
(1)幕下血肿时,小脑蚓部和脑干向前方移位,桥前池、桥脑小脑角池变小3例,甚至闭塞;或血肿推移脑干进入桥脑小脑角池中与椭圆桥脑腹侧一起形成“山峰状”外形,有2例。
(2)小脑蚓部向上疝时可使中脑导水管和第三脑室后部受压和移位;或四叠体池与小脑上面蛛网膜下腔变窄。
(3)蛛网膜下腔出血:桥脑小脑角池出血1例,第四脑室出血2例。
2.3枕骨大孔疝(2例)。
(1)脑室改变:小脑延髓池显示模糊或池变小,甚至闭塞。桥脑小脑角池正常1例或变小1例。
(2)第四脑室被血肿推向对侧,其腔变狭小2例,伴出血1例。
(3)枕骨大孔内见有脑实质软组织影。
3讨论
32例脑出血引起脑疝中,13例为单纯大脑镰下疝,占40.6%,合伴硬膜外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4例为单纯天幕裂孔下疝,占12.5%,天幕裂孔下疝合伴大脑镰疝为10例,占32%;伴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外和1例硬膜下出血;天幕上疝为3例,占9.3%,伴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枕骨大孔疝2例,占6.2%,伴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全部大脑镰下疝占71.9%,全部天幕裂孔疝占53.1%,其中天幕裂孔疝和枕骨大孔疝危及生命最严重。
32例脑疝共有5例死亡,占15.6%,4例为天幕裂孔疝伴大脑镰下疝,1例为枕骨大孔疝,其中2例是外伤,3例为高血压患者。死亡主要原因是出血量比较多,形成枕骨大孔或天幕裂孔疝,使脑干受压变形、移位,引起呼吸停止;其次是路远且搬运方法不对所致;第三是医生对早期脑疝认识不足。
脑出血引起脑疝的患者病情急速,颅内压升高比较快,颅内形成广泛脑水肿,使脑室池系统来不及扩张。而肿瘤引起脑疝,一般随肿瘤生长而逐渐形成,颅内压升高缓慢,易引起脑室、脑池缓慢而持续扩张。所以脑出血引起脑疝很少有脑室系统明显扩张。
脑出血引起脑疝时常压迫脑干或脊髓,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尽早明确对脑疝的CT诊断,为挽救病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