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而低碳经济是指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双重作用下,一个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存方式的革命。本文提出构建低碳能源系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产业体系和全民参与都是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文明;能源;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其中,生态文明等都有大篇幅描述,成为亮点。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现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伴随而来的是我国能源消耗量的急剧上升。尤其自1992 年开始,中国能源消耗量超越生产量,截至目前,我国进口依存度超过了50%,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能源安全。目前,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随着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及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1]
一、低碳经济,是生态环保,亦是绿色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欧美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重污染、对煤及石油等生物化石能源有着很大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大多数已经抛给了发展中国家。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主要是进口低附加值、对石油、煤炭等依赖较高的工业产品,主要进口对石油、煤炭等依赖较低的高科技产品。他们在低碳、新能源技术上面已经远远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并且设计好了“低碳时代”的各种游戏规则,这也是个套索,等待着发展中国家往里钻。“碳关税”和“碳减排”将会成为发达国家打击发展中国家的两个最有力武器。[2]
“碳关税”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发展中国家引起轩然大波,而中国政府尤甚。近些年,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行业几乎占据了中国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一旦美国实施“碳关税”,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按照碳排放的计算法,中国大量产品将无法保持现有的对美价格优势,届时必然出现骤降的局面。而欧盟各国很可能迅速跟上,因此中国对外出口市场必将一片萧条。
虽然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作为第三世界代言人的身份,争取自身的利益,维护国家利益,保持发展优势,避免碳关税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一道枷锁。但从长远来看,我国必须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加大可再生资源的研究。低碳经济不仅能让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很大程度地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能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争端中争取主动,力争成为下次科技革命的领先者。
低碳经济是指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双重作用下,一个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存方式的革命。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涵盖很广,从最上游的新能源,到中游的工业电力的节能减排,再到最下游的低碳服务、低碳金融等。
二、从低碳走向我们期待的未来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点:
第一,改变能源结构,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我国的现有能源结构为“富煤、贫油、少气”。从温室气体排放量来看,煤最大、油次之、天然气最少。受资源禀赋的约束,目前我国工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主要是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通过减少使用量及进行适当的末端处理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是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的措施是治标不治本的。我国当务之急是改变能源结构,建立低碳能源体系。
首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的能源基础。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其次,发展清洁替代能源。例如风能和太阳能。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X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再者,进行区域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中西部地区相对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之前我们一味开发煤炭、有色等资源,给西部经济造成了大量的污染,而带来的收益却是远小于使用这些资源的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丰富的风能水能等,为东部输送能源。还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碳排放额,转售给东部的工业企业等。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能源消费处于“高碳消耗”状态,而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国成为“高碳经济”的典型代表。虽然目前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只有美国的1/4,但碳排放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还在不断上升。我国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才能避免碳排放总量的过快增长,从而最终达到低碳经济。 一是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带动为主转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带动为主,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传统高耗能产业,淘汰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等高能耗行业落后产能,加快推行清洁能源,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同时,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和城市服务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
二是优化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改变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的格局,优化投资结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优化出口结构,减少货物产品出口比重,尤其是降低高碳产品出口,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发展服务贸易。要及早应对碳关税可能对中国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从全球角度和长远视野布局、优化产业体系结构,改善中国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把高能耗产业向国外转移。
三是优化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机制,改变经济增长过多依靠资源能源消耗状况,转向更多依靠技术投入、高素质人才投入和提高管理效率。理顺资源能源价格体系,通过价格杠杠和税收工具,促使全社会节约使用资源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教育投入,创新教育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稳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调整是将原有的低技术、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行业转为高技术、能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目前成熟的制造业也具有较大的潜力市场。
第三,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低碳产业一般包括:(l)可再生能源领域,包括水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海洋温差发电以及氢燃料电池等;(2)化石燃料的低碳化,包括二氧化碳回收与储藏、清洁煤与煤气混合发电、煤气液化燃料以及煤炭甲烷;(3)能源的效率化与低碳化消费领域,包括能源的传输与储存,能源的低碳化消费;(4)低碳型服务领域,包括能源合同管理、碳排放交易服务、CDM咨询服务、绿色金融服务、企业碳管理咨询服务、碳足迹和碳抵消服务等。
一是以产业低碳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逐步提高“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研究设计高碳能源、高碳工业、高碳产品的税收政策,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和产品,运用行政、财税、金融和法律等综合手段鼓励发展低碳工业,扶持低碳产业和产品发展,使低碳工业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新兴工业。
二是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发展具有競争力的先进制造业。
三是鼓励培育以低碳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建设低碳产业工业园区,并加速企业间知识外溢效应和技术创新步伐。
第四,强化公众节能和低碳意识,全民参与。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二是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奢侈消费”的嗜好;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低碳经济带着我们走向期待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低碳经济.http://baike.baidu.com/view/1494637.htm
[2]勾红洋.低碳阴谋[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陈亚萍(1984-),浙江临海人,学历:本科,在职研究生。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文明;能源;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其中,生态文明等都有大篇幅描述,成为亮点。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现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伴随而来的是我国能源消耗量的急剧上升。尤其自1992 年开始,中国能源消耗量超越生产量,截至目前,我国进口依存度超过了50%,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和能源安全。目前,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随着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及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1]
一、低碳经济,是生态环保,亦是绿色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欧美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重污染、对煤及石油等生物化石能源有着很大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大多数已经抛给了发展中国家。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主要是进口低附加值、对石油、煤炭等依赖较高的工业产品,主要进口对石油、煤炭等依赖较低的高科技产品。他们在低碳、新能源技术上面已经远远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并且设计好了“低碳时代”的各种游戏规则,这也是个套索,等待着发展中国家往里钻。“碳关税”和“碳减排”将会成为发达国家打击发展中国家的两个最有力武器。[2]
“碳关税”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发展中国家引起轩然大波,而中国政府尤甚。近些年,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行业几乎占据了中国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一旦美国实施“碳关税”,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按照碳排放的计算法,中国大量产品将无法保持现有的对美价格优势,届时必然出现骤降的局面。而欧盟各国很可能迅速跟上,因此中国对外出口市场必将一片萧条。
虽然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作为第三世界代言人的身份,争取自身的利益,维护国家利益,保持发展优势,避免碳关税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一道枷锁。但从长远来看,我国必须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加大可再生资源的研究。低碳经济不仅能让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很大程度地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能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争端中争取主动,力争成为下次科技革命的领先者。
低碳经济是指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双重作用下,一个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存方式的革命。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涵盖很广,从最上游的新能源,到中游的工业电力的节能减排,再到最下游的低碳服务、低碳金融等。
二、从低碳走向我们期待的未来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点:
第一,改变能源结构,建立低碳的能源系统。我国的现有能源结构为“富煤、贫油、少气”。从温室气体排放量来看,煤最大、油次之、天然气最少。受资源禀赋的约束,目前我国工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主要是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通过减少使用量及进行适当的末端处理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是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的措施是治标不治本的。我国当务之急是改变能源结构,建立低碳能源体系。
首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的能源基础。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其次,发展清洁替代能源。例如风能和太阳能。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X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再者,进行区域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中西部地区相对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之前我们一味开发煤炭、有色等资源,给西部经济造成了大量的污染,而带来的收益却是远小于使用这些资源的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丰富的风能水能等,为东部输送能源。还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碳排放额,转售给东部的工业企业等。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能源消费处于“高碳消耗”状态,而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国成为“高碳经济”的典型代表。虽然目前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只有美国的1/4,但碳排放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还在不断上升。我国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才能避免碳排放总量的过快增长,从而最终达到低碳经济。 一是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带动为主转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带动为主,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传统高耗能产业,淘汰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等高能耗行业落后产能,加快推行清洁能源,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新型农业,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同时,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和城市服务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
二是优化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改变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的格局,优化投资结构,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优化出口结构,减少货物产品出口比重,尤其是降低高碳产品出口,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发展服务贸易。要及早应对碳关税可能对中国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从全球角度和长远视野布局、优化产业体系结构,改善中国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把高能耗产业向国外转移。
三是优化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机制,改变经济增长过多依靠资源能源消耗状况,转向更多依靠技术投入、高素质人才投入和提高管理效率。理顺资源能源价格体系,通过价格杠杠和税收工具,促使全社会节约使用资源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教育投入,创新教育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稳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调整是将原有的低技术、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行业转为高技术、能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目前成熟的制造业也具有较大的潜力市场。
第三,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低碳产业一般包括:(l)可再生能源领域,包括水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海洋温差发电以及氢燃料电池等;(2)化石燃料的低碳化,包括二氧化碳回收与储藏、清洁煤与煤气混合发电、煤气液化燃料以及煤炭甲烷;(3)能源的效率化与低碳化消费领域,包括能源的传输与储存,能源的低碳化消费;(4)低碳型服务领域,包括能源合同管理、碳排放交易服务、CDM咨询服务、绿色金融服务、企业碳管理咨询服务、碳足迹和碳抵消服务等。
一是以产业低碳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逐步提高“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研究设计高碳能源、高碳工业、高碳产品的税收政策,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和产品,运用行政、财税、金融和法律等综合手段鼓励发展低碳工业,扶持低碳产业和产品发展,使低碳工业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新兴工业。
二是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发展具有競争力的先进制造业。
三是鼓励培育以低碳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建设低碳产业工业园区,并加速企业间知识外溢效应和技术创新步伐。
第四,强化公众节能和低碳意识,全民参与。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二是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奢侈消费”的嗜好;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让低碳经济带着我们走向期待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低碳经济.http://baike.baidu.com/view/1494637.htm
[2]勾红洋.低碳阴谋[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陈亚萍(1984-),浙江临海人,学历:本科,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