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备受关注。近几年,中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规模日益庞大,对经济影响日益明显却受监管较少。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 监管
一、影子银行的基本概念
影子银行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是指那些行使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者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工具和产品。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构成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结构投资载体、货币市场基金以及担保债务凭证、信用违约互换、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再回购协议等机构、工具和产品。影子银行成为现代金融监管方面的盲区,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和《大宗商品期货现代化法》为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扫除了障碍,而且影子银行自身刻意利用最复杂的技术和手段制造出的产品和工具巧妙躲过或少受监管。
银监会在2011年年报中将影子银行定义为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活动和机构。根据这个定义,中国的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银行体系的证券化活动;另一部分是民间金融,主要是民间借贷和典当行等。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原因
近几年来,中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并且影响力越来越大。据统计,2002年至2012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从2万亿扩大到15.8万亿元人民币。银行新增信贷在社会总融资规模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92%下降至2012年末的54%,下降幅度约为38%。同时,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和信托贷款三个表外融资指标快速膨胀。还有更多资金是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渠道流入银子银行。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状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由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使得资本需求转向影子银行
2002年以来,中国社会融资总规模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由于中国实行的长期利率管制和短期货币紧缩政策的双重效应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在资金供给方面显得不足。这给中国的经济体,特别是中小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等压力,只能向监管程度较低的影子银行借貸,如:民间借贷等。
2.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商业银行实际负利率,使得资本的供给方转向影子银行
中国自2003年末以来进入了实际负利率时代,至2013年负利率的月份占总月份的六成。长期的实际负利率使得资金存入银行面临不断贬值的现状,投资者更多的采取主动进行财富管理以提高资产收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投资者将资金转向了高利率的影子银行。
3.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加剧了资本供求的不平衡
中国现阶段的金融发展总体上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资本市场不发达。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股票融资所占的比重处在2%的水平,所以即使是信誉良好、实力强大的上市公司或者大型企业,也会因为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中小企业一样偏重于银行信贷,这就造成银行信贷的供不应求,这种供不应求更加促进了影子银行的发展。
三、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影子银行是随着中国的经济金融的发展而逐步出现的,有其存在合理性,也使得中国的经济金融增加了一定的风险。可以说影子银行是把双刃剑,其影响有以下几点:
1.规避了严格的利率管制,促进了利率市场化
在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大环境下,严格利率管制使得利率过低,造成资金供不应求。资金供求均衡时的市场利率应该高于当前传统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影子银行的存在使得借贷双方都有了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定价的权利,这种定价结果的利率水平往往高于同期银行利率。利率市场化是大趋势,影子银行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中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但是由于影子银行受到的监管较少,也会出现定价过高的情况,反而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实施往往通过对整体信贷规模、信贷投放结构调整的手段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下降,由于影子银行不受监管或者受到监管较少,缺乏资金的实体企业就会转向影子银行融资,这样就会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3.增加经济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本身是风险的载体,其自身由于受到监管程度低,而且在制度、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使得影子银行存在很大风险。此外,有些企业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后再投资于银子银行,以谋求利润。这样会加剧银行体系的杠杆效应和资产泡沫,从而增加了银行的系统风险。
四、政策建议
从前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双重作用,其不利之处根源在于对影子银行不能做到有效的监管。笔者认为,对影子银行的合理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规范民间金融
可以尝试通过民间借贷金融立法来规范,推动民间金融借贷从地下走向合法化、公开化和规范化。
2.对进行“储蓄转投资”业务的机构进行监管
通过制定法规规范这些机构运作的举出产品以及金融衍生品标准,明确规定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要求,使得它们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进行金融创新。
3.加强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
通过建立统一、完整、及时的信息收集、处理、共享平台,使参与者充分了解相关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小影子银行风险。
参考文献
[1]辛乔利.影子银行:揭秘一个鲜为人知的金融黑洞[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2]李浩轩.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商业现代化,2012(10).
[3]张佳坚.浅议中国影子银行[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1).
作者简介:黄群清(1990-),男,福建莆田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祖平奕(1990-)女,福建南平人,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投资。
(编辑:陈岑)
【关键词】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 监管
一、影子银行的基本概念
影子银行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是指那些行使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者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工具和产品。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构成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结构投资载体、货币市场基金以及担保债务凭证、信用违约互换、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再回购协议等机构、工具和产品。影子银行成为现代金融监管方面的盲区,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和《大宗商品期货现代化法》为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扫除了障碍,而且影子银行自身刻意利用最复杂的技术和手段制造出的产品和工具巧妙躲过或少受监管。
银监会在2011年年报中将影子银行定义为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活动和机构。根据这个定义,中国的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银行体系的证券化活动;另一部分是民间金融,主要是民间借贷和典当行等。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原因
近几年来,中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并且影响力越来越大。据统计,2002年至2012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从2万亿扩大到15.8万亿元人民币。银行新增信贷在社会总融资规模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92%下降至2012年末的54%,下降幅度约为38%。同时,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和信托贷款三个表外融资指标快速膨胀。还有更多资金是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渠道流入银子银行。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状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由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使得资本需求转向影子银行
2002年以来,中国社会融资总规模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由于中国实行的长期利率管制和短期货币紧缩政策的双重效应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在资金供给方面显得不足。这给中国的经济体,特别是中小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等压力,只能向监管程度较低的影子银行借貸,如:民间借贷等。
2.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商业银行实际负利率,使得资本的供给方转向影子银行
中国自2003年末以来进入了实际负利率时代,至2013年负利率的月份占总月份的六成。长期的实际负利率使得资金存入银行面临不断贬值的现状,投资者更多的采取主动进行财富管理以提高资产收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投资者将资金转向了高利率的影子银行。
3.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加剧了资本供求的不平衡
中国现阶段的金融发展总体上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资本市场不发达。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股票融资所占的比重处在2%的水平,所以即使是信誉良好、实力强大的上市公司或者大型企业,也会因为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中小企业一样偏重于银行信贷,这就造成银行信贷的供不应求,这种供不应求更加促进了影子银行的发展。
三、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影子银行是随着中国的经济金融的发展而逐步出现的,有其存在合理性,也使得中国的经济金融增加了一定的风险。可以说影子银行是把双刃剑,其影响有以下几点:
1.规避了严格的利率管制,促进了利率市场化
在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大环境下,严格利率管制使得利率过低,造成资金供不应求。资金供求均衡时的市场利率应该高于当前传统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影子银行的存在使得借贷双方都有了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定价的权利,这种定价结果的利率水平往往高于同期银行利率。利率市场化是大趋势,影子银行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中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但是由于影子银行受到的监管较少,也会出现定价过高的情况,反而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实施往往通过对整体信贷规模、信贷投放结构调整的手段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下降,由于影子银行不受监管或者受到监管较少,缺乏资金的实体企业就会转向影子银行融资,这样就会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3.增加经济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本身是风险的载体,其自身由于受到监管程度低,而且在制度、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使得影子银行存在很大风险。此外,有些企业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后再投资于银子银行,以谋求利润。这样会加剧银行体系的杠杆效应和资产泡沫,从而增加了银行的系统风险。
四、政策建议
从前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双重作用,其不利之处根源在于对影子银行不能做到有效的监管。笔者认为,对影子银行的合理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规范民间金融
可以尝试通过民间借贷金融立法来规范,推动民间金融借贷从地下走向合法化、公开化和规范化。
2.对进行“储蓄转投资”业务的机构进行监管
通过制定法规规范这些机构运作的举出产品以及金融衍生品标准,明确规定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等要求,使得它们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进行金融创新。
3.加强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
通过建立统一、完整、及时的信息收集、处理、共享平台,使参与者充分了解相关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小影子银行风险。
参考文献
[1]辛乔利.影子银行:揭秘一个鲜为人知的金融黑洞[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2]李浩轩.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商业现代化,2012(10).
[3]张佳坚.浅议中国影子银行[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1).
作者简介:黄群清(1990-),男,福建莆田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祖平奕(1990-)女,福建南平人,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投资。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