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历代传诵、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这两篇文章在写作背景、布局构思、选材立意、写作技巧等方面,可谓异曲同工,各具其妙。
一、相同点
1.背景相同。范仲淹(989~1052)和欧阳修(1007~1072)都是北宋杰出文学家,二人为同一时代的人,范仲淹两岁丧父,生活贫苦,少有大志,虽吃粥度日,仍苦读不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26岁登进士第,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谪,著有《范文正公文集》。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获杆画地教他读书。24岁登进士第,在政治上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著有《欧阳文忠公集》。这两篇文章都是在二人因倡导改革当时弊政而遭到贬谪之后写的。
2.思想境界相似。两篇文章都表达了济世安民、与民同忧乐的高尚思想情操。《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贬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邀,借这个机会来规箴好友,同时抒发自己的远大理想。达到了规劝朋友的目的。而《醉翁亭记》借被贬之机,寄情山水,咏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佳句,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3.情景交融相同: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情怀。
4.语言骈散结合: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都骈散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成诵。
二、不同点
1.结构技巧不同:《岳阳楼记》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文章开头先扼要叙事,以叙事带出写景,又以景生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主旨。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结构严谨而不呆板,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起伏跌宕,引人入胜。《醉翁亭记》一文,以“乐”“醉”二字提挈全文,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其中,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之乐——四时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是相互统一的。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严谨完整的文章结构也就条分缕析了。
2.文章主题不同:《醉翁亭记》一文,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内心郁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中,描绘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的优美图画,在醉中写乐,乐中写醉,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佳句。主题的表达是深沉含蓄的,借寄情山水,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和难以排遣的郁闷心境,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岳阳楼记》则在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基础上直抒胸臆,作者在比较了迁客骚人因览物之情而产生的两种悲喜观后,鲜明地指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否定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并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种高尚情操,虽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3.语言表达不同:两篇文章风格迥异,各具特色。《醉翁亭记》多用长句,且有创新,除了句中自对、两两相对外,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用它叙事,则简洁明快;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总之,骈散结合的运用,使文章音律和谐,层次分明,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这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岳阳楼记》则以短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散句,使文章简洁凝练,四字短语成双成对,如珠走玉盘,工于对仗音律协和,读之琅琅上口,婉转有力,骈散相间,依文章内容而有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有同有异,各具千秋,不愧为是我国古代散文艺苑中的两朵奇葩。
一、相同点
1.背景相同。范仲淹(989~1052)和欧阳修(1007~1072)都是北宋杰出文学家,二人为同一时代的人,范仲淹两岁丧父,生活贫苦,少有大志,虽吃粥度日,仍苦读不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26岁登进士第,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谪,著有《范文正公文集》。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获杆画地教他读书。24岁登进士第,在政治上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著有《欧阳文忠公集》。这两篇文章都是在二人因倡导改革当时弊政而遭到贬谪之后写的。
2.思想境界相似。两篇文章都表达了济世安民、与民同忧乐的高尚思想情操。《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贬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邀,借这个机会来规箴好友,同时抒发自己的远大理想。达到了规劝朋友的目的。而《醉翁亭记》借被贬之机,寄情山水,咏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佳句,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3.情景交融相同: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情怀。
4.语言骈散结合: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都骈散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成诵。
二、不同点
1.结构技巧不同:《岳阳楼记》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文章开头先扼要叙事,以叙事带出写景,又以景生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主旨。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结构严谨而不呆板,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起伏跌宕,引人入胜。《醉翁亭记》一文,以“乐”“醉”二字提挈全文,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其中,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之乐——四时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是相互统一的。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严谨完整的文章结构也就条分缕析了。
2.文章主题不同:《醉翁亭记》一文,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内心郁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中,描绘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的优美图画,在醉中写乐,乐中写醉,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佳句。主题的表达是深沉含蓄的,借寄情山水,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和难以排遣的郁闷心境,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岳阳楼记》则在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基础上直抒胸臆,作者在比较了迁客骚人因览物之情而产生的两种悲喜观后,鲜明地指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否定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并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种高尚情操,虽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3.语言表达不同:两篇文章风格迥异,各具特色。《醉翁亭记》多用长句,且有创新,除了句中自对、两两相对外,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用它叙事,则简洁明快;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总之,骈散结合的运用,使文章音律和谐,层次分明,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这些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岳阳楼记》则以短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散句,使文章简洁凝练,四字短语成双成对,如珠走玉盘,工于对仗音律协和,读之琅琅上口,婉转有力,骈散相间,依文章内容而有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有同有异,各具千秋,不愧为是我国古代散文艺苑中的两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