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新趋势:执政品行建设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cz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党执政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执政党执政与自身建设有其基本经验和客观规律。遵照党执政60多年的经验得失,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笔者认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重点是加强执政品行建设。“执政品行建设”这一概念为本文首次提出,人有人品,党如其人,人需要加强品行修养,党要想长期执政,要想真正赢得人心,也需要不断加强执政品行建设。惟有如此,党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永葆执政党的地位,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执政品行;规律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2-0023-03
  一、何谓执政党建设规律
  政党政治是当代世界的普遍现象,执政党执政与自身建设有它的基本经验和客观规律。所谓执政党,是指通过制度性选举或暴力革命而执掌一国政权的政党。所谓执政党建设是指执政党为完成执政使命而进行的领导国家、社会与提高自身生机和活力的理论及实践活动。
  回顾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至今的执政经历,党之所以能够带领这个古老国度的十几亿人民共同奋斗并不断取得历史性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执政党建设规律,按照执政党建设规律来进行国家建设和自身建设。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功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取得执政地位。执政以后,能及时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及自身地位的变化对执政党建设作为调整,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中心任务和自身建设的重点,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认同,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威望。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拨乱反正,结束了十年动乱,使人心得以安定,又通过改革开发政策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因而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党的执政根基得以巩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危难之际,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把握住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又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经济成功转型,人民生活达到基本小康,政治上的成熟和经济上的成就使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巩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前辈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十年,中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增长,人心安定,党的执政地位无可撼动。
  根据中国共产党60多年执政历程的经验得失,参考世界上其他大党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兴衰成败,笔者认为所谓执政党建设规律,就是执政党要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回应最广大人民的热切期盼,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党自身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与认同。遵循了这个规律,执政党就能够永葆青春和活力,就能够长久地执政下去;违背了这个规律,执政党的执政根基就会动摇,甚至会最终丧失执政地位。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新趋势:由执政能力建设转向执政品行建设
  (一)加强执政品行建设是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形势以及党内形势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执政党建设的重点也应随之作相应的改变。首先,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速度在放缓,发展的驱动力在减弱,之前30年粗放型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后果日益显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就感已不足以满足人民的期待。其次,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时期,随着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和公民利益预期和诉求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扩大政治参与的要求明显增强,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矛盾和风险高发期。第三,党内日益滋长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消极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人民对党执政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并没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水涨船高,反而是怨声不断、骂声不少,严峻拷问着党员干部的执政品行。
  面对当前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两个“只有……才”的判断,是我们党认真总结自身成长经历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我们党深入思考研究古今中外执政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体悟与把握,充分体现了一个在中国已经执政60多年并将长期执政的大党所弥足珍贵的清醒与成熟。如果说一个优秀的党员应该努力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那么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执政党也应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十八大报告以两个“只有……才”高度概括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新认识,预示着今后党建工作的重点将是在继续深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党的执政品行和纯洁性建设,引导全党上下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实践证明,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是按照这一规律来抓党建的。2012年12月出台“八项规定”,2013年6月-2014年9月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
  (二)何谓执政品行建设
  1.人的品行。人的品行,也可以称为人品、品德、德行等,是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贯性的品性和行为的总和,是衡量个人道德面貌的客观标志。品行是一个人内在素养、人格魅力、道德水准的重要体现。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里,判断一个好人坏人的简单标准,就是看其品行是否端正。品行端正反映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举止上就是:正派规矩、诚实守信,正直坦荡、光明磊落,与人为善、热情厚道,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踏实工作、不务虚名,作风正派、生活严谨,清正廉洁、不贪便宜,等等。相反,如果一个人有下列表现:工于心计、阴险诡诈,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争名夺利、诿过于人,出尔反尔、言而无信,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贪财好色、作风不轨,等等,则被认为人品有问题。   2.政党的品行。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由特定阶层中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的,具有明确政治主张,为夺取、影响和巩固政权而开展活动的政治组织。由此可见,政党是由一个个具有相同志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共同体,个人有个人的品行,群体有群体的品行,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群体,也会在其政治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品行。历史上,有的政党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也有的政党品行不端,甚至说作恶多端,留下千古骂名,比如,希特勒时期的德国纳粹党等。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品行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于个人来说,古往今来,品行端正一直是为官从政、立身做人的规范和标准。惟有品行高尚的人,才能真正赢得老百姓的尊敬。党如其人,惟有品行高尚方能真正赢得人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以前作为革命党由于品行高尚,为民谋利,深得人民大众的支持与拥护,因而赢得了政权。如今,作为执政党也惟有品行高尚,继续为民谋利,才能进一步巩固执政根基,保持长久执政地位。人的品行并非与生俱来,也并非一成不变。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品行端正,甚至是品行高尚的人,需要不断学习、实践、领悟与修行,即要不断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中国共产党要想始终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执政党,要想永远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也需要不断学习、实践、领悟与修行,即要不断加强执政品行建设。
  (三)党的执政品行建设与道德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关系
  1.党的执政品行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关于道德建设,我们党之前已经讲过很多很多,但关于执政品行建设,还没有明确提出过。品行与道德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应该说,两者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品行也可称为品德、德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面貌的客观标志。品行问题基本上就是道德问题, 加强品行建设主要就是道德建设,抓道德建设的根本就是抓品行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谈到道德建设时要求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一表述也充分体现出道德与品行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道德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道德水准的高低会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不同。而品行, 则主要是在人的身上体现出来,而且,品行不是指一时一事的道德问题,而是指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实践、领悟、修行之后而在一定人身上比较稳定地、一贯性地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讲品行, 更加突出地将道德建设的任务集中到人的素质的提高上, 更加突出地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品行提高和改善了,能够更加稳定地带动社会道德风尚的改进, 带动全党、全民族、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因此,加强品行建设, 将更为有效地促进党的道德建设, 促进党员干部的官德素养的提高。
  2.党的执政品行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关系。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建的主线,那么,执政品行建设与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党的执政品行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要解决的就是我们党所说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中“德”与“才”的关系。德是才之根,聚才要以德为先。才,是指党执政的才干、才智、才能、才力,也就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所说的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以及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一句话,就是执政的能力。不过,才的根是德。才与德相比,德是基础,才是条件;德是本质,才是属性。才靠德来统帅,德是才的灵魂;服人者,以德服为上、以才服为中、以力服为下。德好才不好,干不成大事;才好德不好,小才干小坏事,大才干大坏事。能力再强,无德就会使能力害人害己,甚至祸国殃民。没有德,才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我们党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根本原因所在。
  党的执政品行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先进性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谓纯洁,就是纯粹清白之意,属于个人思想道德的范畴。党的纯洁性建设,使纯洁的概念上升到政治范畴,成为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和党的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主要包括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品行与纯洁原本都属于个人思想道德的范畴,品行高尚就是纯洁,纯洁就是要做到品行高尚,现在都把它们上升到了政治的层面。由此可见,党的执政品行建设与纯洁性建设、先进性建设是相通的,执政品行建设是手段,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底线,保持党的先进性是目标,它们共同的目的是造福人民、永葆党的执政地位。
  三、加强党的执政品行建设,做品行高尚的执政党
  品行高尚的执政党应该是政治民主、诚实守信、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心系百姓、为民解忧的政党。按照品行高尚的执政党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品行建设,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民主建设
  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是品行高尚的本质属性,是防止执政党走向独裁和专制统治的根本之举。关于民主的重要性,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与黄炎培进行的那场著名的延安“窑洞对”中阐述得非常精辟。在回答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时,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加强民主建设,一是在党内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推进党务公开,扩大党内监督渠道,不断增强党的创造活力。二是要坚持和健全人民民主,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主动、虚心地接受人民的监督。
  (二)抓好诚信建设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是开山斧,信是做人金,人无诚信难立身”、“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等等,自古以来多少的名言警句,多少的历史经验教训都启示着我们,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党之本。作为唯一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信用毫无疑问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党如果在行使权力时出现不守承诺,言而无信,朝令夕改,随意决策等等失信行为,社会成员就会普遍放弃通过国家公权力来维护自身的权利,而转向使用私权力寻求自我保护,这样,将不仅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党也会失去民心。加强诚信建设,一是要加强契约观念和平等意识。党和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相当于向老百姓作出的承诺,也相当于与老百姓之间制订的协议或契约,遵守这个“契约”不仅是老百姓的义务,也是党和政府的义务。在要求老百姓守信的同时,自己应该首先恪守诺言,而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以权压人,随意毁约,侵害老百姓的利益。二是要全面实行诚信问责制。在各个职能部门中,全面引入责任机制,一旦相关部门及公职人员出现失信行为,就要有“责”必“问”,有“问”必“究”,有“究”必“严”,让全体党员干部认识到执政党的诚信问题不仅仅是品行问题,也是关系到民心的政治问题。   (三)抓好作风建设
  作风是品行的重要外在表现。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最大政治优势,是我们党最为重要的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已充分认识到了当前党内作风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下巨大的决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认真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八项规定”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回应了最广大人民的热切期盼,遵循了执政党建设规律,非常深入人心,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实际效果。当前,人民群众普遍担心的是这些措施能不能彻底地、长久地贯彻落实好,会不会又成为“一阵风”。
  (四)抓好反腐倡廉建设
  清廉是品行高尚的内在要求。“公生明,廉生威”,执政党只有做到廉洁奉公,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所以,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一是要加强反腐制度建设,特别是法治建设,强化“硬约束”。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二是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强化“软约束”。要把清廉作为党员干部品行修养的最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侵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新华社,2013-11-15.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4]李忠杰.加强共产党员的人品建设[J].中国党政论坛,2006,(4).
  [5]李茂兴.新时期应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的品行修养[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6]叶福林.重品行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J].党建,2008,(8).
  [7]杨家余.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J].理论建设,2011,(4).
  [8]李明忠.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和创新发展[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11)(2011年增刊).
  [9]阮黄南.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发展轨迹[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2,(6).
  [10]许会明.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探析[J].党史文苑 2011,(11).
  [责任编辑:褚永慧]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自治会作为大学校园中公开、合法、最具权威性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校园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战后大学校园里的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国共两党为了争夺学生自治会的领导权,就必须组织和开展活动,以期在选举时得到广大同学的支持。在这期间中共领导下的学生自治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和巩固了自身地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力量。  关键词:学生自治会;校园活动;大学  中图
期刊
摘要: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而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应是高校特色办学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嘉应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本文试探索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嘉应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9-0077-02  特色,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个性等,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各种矛盾与不和谐现象层出不穷,为了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积极影响出发,论述了“过犹不及”和“五位一体”的内涵、对适度原则的正确认识以及“过犹不及”的适度原则在“五位一体”中的体现三个方面内容,告诉我们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农民的价值观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尤其是各种宗教信仰组织甚至邪教组织在农村的蔓延,引起了笔者对农村信仰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农村信仰者的构成、信仰对象、信仰方式等方面呈现了一些新特征,从微观层面分析影响农民信仰的因素,并提出对策思考。  关键词:当代农民;信仰;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
期刊
摘要: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矛盾,提出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当今社会对于维持社会公平正义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化解社会矛盾仍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关键词:人民内部矛盾;利益矛盾;群体事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9-0063-0
期刊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县乡级基层人大是全国立法机关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其能力素质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发挥,而且直接关系到人大运行的效率。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某县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认为当前我国基层人大代表的政治素养、参会积极性还不够高,提出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代表“专职化”,甄选出人民利益的最佳代言人,同时人大要积极改进
期刊
摘要: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首都经济圈等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区域内部的合作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探讨区域协同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各自的地位,加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区域经济;京津冀;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改革
期刊
摘要:农民自办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农村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农民自办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传承了乡土文化精髓,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了农村文明建设。深入分析农民自办文化的特点、成因、现状,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可行性建议,为社会主义农村文明建设开拓道路。  关键词:农民;自办文化;农村文明  随着党
期刊
摘要:当前农村党员的管理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的管理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如何科学的、有效的对农村党员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对问题产生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变化发展着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内在品格,也是其永葆活力,保持其先进性、科学性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当前特别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马克思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而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马克思主义者,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当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敢于坚持理论创新,以改革开放的实践为依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  关键词:理论创新;实践发展;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