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198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过去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身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一、深化探究性教学研究
  
  探究教学主要是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 科学 探究”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十分重要。为此,应在课程改革中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以引导学生“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勇于思考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了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把“突破口”选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首先,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划分为五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敢提问题;二是能围绕学习中心提问题;三是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四是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五是能在问题解决后又提出新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层次,经过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以此带动和形成学生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
  其次,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着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
  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1、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吸引学生的兴奋点。鲜明的画面、直观的视觉刺激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使教育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加强直观教学,丰富感性认识,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多媒体课件采用变微观为宏观、变虚为实、变远为近、变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等方法来表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顺利实现认知目标的达成。
  3、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辅助化学实验,增强实验效果。例如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整个反应过程速度很快,由于反应的容器——试管不是很大,反应物——金属也只不过是片状固体,若只采用演示实验,只有坐在前几排的学生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其他学生就无法对其描述。若采用实物投影仪直接投影在荧屏上,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实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具备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条件之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必须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首先,是实验原理的思维训练。“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其次,是装置原理的思维训练。“装置原理”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个具体实验的目的,应当选用何种仪器、设备,采用何种组合、联接方式的道理。再次,是操作原理的思维训练。“操作原理”指的是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活动的理由。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好化学新课标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保证。积极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学生潜能。
其他文献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形象能为学生学习提供感性认识,重视化学实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1、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
期刊
语文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足,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在这里,我想把自己平时教学中常用的四种方法写出来,与各位语文老师分享。    一、朗读    朗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好的朗读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那么教师怎样利用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做法:一是在朗读中将一些词、句进行夸张性的处理。如鲁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我结合当今社会需求和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进行了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自主学习研究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要坚持课堂民主、气氛活跃,注重微笑教育,使学生的尊严、创造、
期刊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 学生“惧怕”学习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    一、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
期刊
怎样的一堂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种,但抛开讲课本身来说,老师的引导是否到位应该是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老师的引导方式很多,这其中老师的评价占了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与文本、师生之间的一个对话的过程,只有这个过程顺畅了,这堂课才有可能成为有效的一堂课。而教师的评价是实现这个对话过程流畅的一个条件,教师到位的评价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当今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生活的支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让良好的数感走进学生的心灵。  做法如下:    一、数学教学要走进生活,获取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只有当走进生活,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整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非常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教改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提高学生素质,这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历史课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供同行探讨。    一、探索规律,掌握方法,提高效率    1、探索规律,提高效率。繁杂的历史知识记忆必须提高准确性,以提高效率。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
期刊
摘 要:阿基米德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正确地掌握浮力的内容,应从阿基米德定律入手: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液体的浮力,一看物体是否浸入液体中,二看物体在液体中是否受到液体的压力差,浮力的大小由阿基米德定律来定量计算。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地掌握阿基米德定律,学好这一单元。  关键词:物理教学 阿基米德 定律 教学    阿基米德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内
期刊
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高考考纲已经不要求单纯的语法考点,所以高中语文教材中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是否在教学中结合语法知识完全由教师掌握。这就造成了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往往淡化处理语法教学,而学生也不愿花过多的时间学习语法,导致许多高中生语法基础薄弱,课文分析不明,文言文读不
期刊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少教师并不理解课堂强化的意义及其在目标教学中的作用,于是没有给课堂强化手段以足够的认识,未能充分发挥好课堂强化手段的作用。在实践操作中要么把课堂强化手段看成一种装饰性的程式,缺乏有效的教学过程反馈;要么强化的对象不具体,一些无价值的行为也被当成了良好的行为加以强化;再者就是强化过于急切和频繁,这样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强化效果可想而知。本文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