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创新人才显得特别重要。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必须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创新人才上。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这个问题,从“激发求知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保障”、“营造创造性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给予创造性行为鼓励性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而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激发求知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实施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是创新精神的本质反映。而浓厚的兴趣是发展创新思维的促进剂。兴趣越大,创新能力就越能够发挥出来。学生会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提问作为新课的导入:“同学们,有一个年纪和你们差不多的小男孩,在四年前把自己心爱的小盒子埋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现在,他想把小盒子挖出来。你们说,他该怎么做?”提问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兴致勃勃地各抒己见。笔者因势利导,引入新课:“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做科利亚。现在,我们来学习关于他的故事。(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吗?”通过质疑问难,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思维,产生了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挥思维潜能和情感潜能,从而引发创造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保障
  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定了教师不容置疑的权威地位,在教育者眼中,学生似乎一度成为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知识容器”,他们往往对教师产生畏惧感,形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很大的束缚,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创新意识根本不可能得到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遏制。陶行知先生指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保障。
  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呢?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从根本上转变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再次,教师要倡导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欢迎学生发表不同于教材和教师的见解,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并肯定其勇气和可取之处,再以诚挚的态度进行疏导、辨析,令其心悦诚服。学生处于这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他们独立的人格得到尊重,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诱发,敢想、敢做、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创新,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三、营造创造性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应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创造因素,努力寻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结合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由此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同时控制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揭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
  2.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观察,多方面、多层次分析问题,结合自身理解,提出并表述不同的观点,灵活而巧妙地多方面构思,用以表现思维的多向性。鲁迅先生曾把学生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自身思维加工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如教学《丰碑》一课,在讲读到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给这座丰碑刻碑文时,大家兴趣很浓,纷纷发表见解,有的写:“军需处长永垂不朽!”有的写:“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的写:“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有的写:“您和日月同光,您与雪山长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得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深化。
  3.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素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创造性想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如《凡卡》是教师常用来练习续写的篇目,以往教师为了与参考书的提示相统一,要求学生以悲剧结尾,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今,教师为学生解除了束缚,让学生自己进行创造性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去构思,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跃然于纸上。有的学生为凡卡设计了第二次通信;有的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蓝本写出了凡卡后来的苦难经历;还有的学生再现了爷爷寻亲的感人场景。这样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在想象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给予创造性行为鼓励性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手段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樹立创新的信心,让学生明白,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潜能,努力培养则会发展,放弃培养则会萎缩,从而消除创新的神秘感,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想方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课堂上,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常常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见解,教师必须具备敏锐发现学生思维闪光点的能力,哪怕是点滴的思维火花,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并积极地把这种思维引向深处,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和心灵满足,以激活他们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索的欲望,让学生感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使创新品质得以不断强化。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形成“探索有理,创新光荣”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深化教育改革,必须从课堂教学着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因素,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真理,鼓励学生开拓求异思维,展开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一是缺少相应的语境和环境,部分学生的阅读时间都局限在英语课堂上,在课下和家里较少有温习和运用的机会;二是部分学生基础较薄弱,兴趣程度低,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不高,阅读效率低下。笔者结合自身在教研实践中的反思,对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的探究,认为阅读教学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教学
【摘 要】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输入”,那么学生的习作就是“输出”。本文就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积累材料、了解习作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让阅读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习作服务。  【关键词】阅读教学;习作;兴趣;积累;方法  对于大多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阅读与写作一直是他们望而生畏的难题。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反思自身教学——为什么天天都在上语文课,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的能力却总不如人意呢?学生
【摘 要】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的重要一环,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很有必要,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并对其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在愉快而具有创意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英语
摘 要:学习数学是一种经历,在经历中汲取经验。数学教师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反思习惯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思维方式。反思习惯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可以更有效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文章从目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反思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反思习惯的培养方式以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习惯;培养策略  当前
【摘 要】网络多媒体技术给小学科学教学创设了一个广阔而灵动的平台,推动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小学科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正视网络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小学科学教学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推动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以教学信息的多元交互传播构建一个迥异的互动、交流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突出教学应用价值,使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和学生科学综合素质得到稳步的提升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教师要使学生把课上的研究所得很快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熟悉的情境具有特殊的亲和力,能使知识与应用之间建立最亲密的联系,激发学生去综合运用知识,为体现应用性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着眼于生活,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学;生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几乎不可能借助单一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我们通常都要将多种
【摘 要】本文主要从教育者的角度探讨儒学在现代人文教育中的意义及开展儒学教育的一些方式方法,提出儒学的普世价值在人生道德上具有素朴底色及开启心灵的作用,指出教育的根本是做人,而做人的学问正是儒学的精髓。本文从“开展儒学教育的背景”“开展儒学教育的理论认知”“开展方法与儒学教育的实践效果”三个大方面展开,论述儒学教育的背景、意义、方式、价值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儒学教育;理论认知;实践效果  一
【摘 要】电子书包是信息技术和教育应用融合的产物,它的使用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随着电子书包实践的推进,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带来新的突破口。有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利用电子书包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本文从利用电子书包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电子书包;阅读教学;小学英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摘 要】课堂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为基础,体育课更是如此,没有互动,就不能体现课堂中的多主体性。互动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应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得教师与学生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将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让体育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关键词】小学体育;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教育者的主体
【摘 要】研学后教是我区课堂教学改革的区域性课题,着重让学生先根据学案资料进行自主研学,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自学的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其核心在于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其中,“后教”策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教师在课堂中有效的“后教”方法,期望通过有效的“后教”方法,使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学后教  在我区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研学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