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范文引导”教学的现象,这种引导教学往往走向一个极端,学生一味的进行模仿,缺乏个人的观点、思考,导致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本文以看图作文为例,就如何摆脱这一局面,让孩子摆脱模板,学会思考,学会习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查找资料;关注作者;前溯探究;后续追踪
对于中、高段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有三大难点:写作,阅读,句型。其中最“大头”的就是写作。“大头”意有两重,一为分值占大头,二为教、学最头大。
作文难在教。作文类型、形式都很多,但老师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上作文课,必看范文。的确,看范文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作文写什么、该怎么写。但孩子们作文中的模仿痕迹很重,属于自己思考的内容则很少。那到底如何教才能让学生会写作文呢?我觉得从看图作文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张娟在《小学语文看图作文教学方法初探》也认为“看图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是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一种多效能的作文教学。”故我将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看图作文为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查资料,明背景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和和平,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大脑中已经明白“战争是残酷的,是血腥的,需要抵制,而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用心守护”的道理,因此,当看到习作时,学生理解起来大方向不会有错,但是具体到描述,则困难重重。特别是习作中还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对此,我先布置预习作业,让孩子回家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询问父母、亲人、朋友等方式了解1937年到1945年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事。
1.明确大背景
许勇,盛夏在《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中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简介起着重要作用,是语文导读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文章是这样,学习一幅图片也应当这样,看图作文中,明确图片中的场景所处的年代、背景对于学生的习作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应通过各种手段,了解1937年到1945年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的事情,并且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相互交换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能了解清楚那段事情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生命缺乏保障,战争就在身边,教师只需要过渡一下就可以了。
2.目睹战争
通过播放短片的形式,让学生目睹当时的战争场景,动态画面带给孩子的震惊是文字所不能匹及的。
二、多图比对,知本意
1.比对照片
Ppt上呈现一组战争前和战争后的场景对比照,让学生分别形容一下这两幅场景,学生的词眼肯定是对比很鲜明的。通过这样的观察、描述,学生的内心必定激起对战争的厌恶感。
2.聚焦照片
通过多图对比,让学生聚焦习作中出现的这张照片,想象战争前此地的场景,这是看图作文中,我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姑且把它称之为“前后两头拓展法”,简单的讲就是看到照片或者图片,你要先想象出现画面中这幅场景之前会是什么景象,即“前溯探究”,“后续追踪”就是续写故事了。
在学生想象前先要给学生明确这是上海火车南站,提示火车站一般是什么场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时间一般都能想象出来。
(1)聚焦人物,猜缘由
师:同学们,照片中首先映入你的眼帘的是什么?
生:小孩子。
师:照片中的小孩子在干嘛?
生:哭泣。
师:你能具体描述一下这是个怎样的孩子怎样的在哭泣吗?
生:衣衫褴褛的孩子在大声的哭泣。
师: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有想过他为什么会在这里哭泣呢?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啊?是他喜欢穿吗?
生1:他的父母可能因为战争失去了生命,只留下小孩子一个人了,他的衣服是被战火烧毁的。
生2:他的父母为了保护他失去了生命,衣服是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普遍比较穷,穿的是破衣服。
.......
在师生的层层对话中,孩子对人物的思考越来越全面,脑海中已经能形成整个故事的大框架了。
(2)关注拍摄者,猜意图
多数孩子、教师在关注照片的时候会忽略拍摄者,而关注拍摄者,这个画面之外的人物可是大有文章的。首先,明确拍摄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其次,可以借拍摄者的眼睛去看当时发生的事情。这些都是上课时需要告诉学生的,让学生“捡起”这被忽略的主人公,明确拍摄者的意图。
(3)比照景物,了战争
通过最开始的“前溯探究”,学生已经在脑海当中构建起一幅色彩明亮的火车站景象了,对比战争之后这残破的景象,了然战争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三、情感触动,写结局
1.关注孩童命运
照片中孩童的命运牵动着孩子们的心,这样一位已经成为孤儿的孩子,他未来的命运会是如何的呢?
孩子们普遍为这个孩童构建了一个温暖的家,有的孩子写道:善良的摄影师收留了他,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有的孩子则认为摄影师把这张照片刊登在报纸上后,好心人来收养他,还有的孩子甚至认为当时孩子的父母只是受了重伤,最后在医生艰难的救护下,活过来了。这样的回答,足以看出孩子们渴望和平,渴望温暖,厌恶战争。
2.透视战争中的社会
照片中哭泣的孩童只是战争环境下的冰山一角,在炮火的袭击下,很多孩童或死于饥饿,或死于弹药,或死于疾病,我們应当透过这张照片,想象战争中人们的生活,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平之花是较弱的,他需要每个人的守护。
总之,看图作文需要的是观察和想象。从图片的背景出发,了解到大时代的背景,从而为整篇文章定下方向。关注图片本身,通过层层问题,将其描绘的有血有肉,续写结局,达到思维的高度,通过这样一层层的引导,作文的神秘面纱将一层层的退却,最终鲜活、美妙的出现在孩子们面前,面对这样一位“美人儿”,孩子们怎会不愿意和她接触呢?
参考文献
[1]张娟.《小学语文看图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43-43.
[2]许勇,盛夏在《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考试周刊.2013(100).61-61.
[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下册语文书.
关键词: 查找资料;关注作者;前溯探究;后续追踪
对于中、高段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有三大难点:写作,阅读,句型。其中最“大头”的就是写作。“大头”意有两重,一为分值占大头,二为教、学最头大。
作文难在教。作文类型、形式都很多,但老师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上作文课,必看范文。的确,看范文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作文写什么、该怎么写。但孩子们作文中的模仿痕迹很重,属于自己思考的内容则很少。那到底如何教才能让学生会写作文呢?我觉得从看图作文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张娟在《小学语文看图作文教学方法初探》也认为“看图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是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一种多效能的作文教学。”故我将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看图作文为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查资料,明背景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和和平,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大脑中已经明白“战争是残酷的,是血腥的,需要抵制,而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用心守护”的道理,因此,当看到习作时,学生理解起来大方向不会有错,但是具体到描述,则困难重重。特别是习作中还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对此,我先布置预习作业,让孩子回家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或者询问父母、亲人、朋友等方式了解1937年到1945年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事。
1.明确大背景
许勇,盛夏在《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中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简介起着重要作用,是语文导读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文章是这样,学习一幅图片也应当这样,看图作文中,明确图片中的场景所处的年代、背景对于学生的习作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应通过各种手段,了解1937年到1945年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的事情,并且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相互交换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能了解清楚那段事情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生命缺乏保障,战争就在身边,教师只需要过渡一下就可以了。
2.目睹战争
通过播放短片的形式,让学生目睹当时的战争场景,动态画面带给孩子的震惊是文字所不能匹及的。
二、多图比对,知本意
1.比对照片
Ppt上呈现一组战争前和战争后的场景对比照,让学生分别形容一下这两幅场景,学生的词眼肯定是对比很鲜明的。通过这样的观察、描述,学生的内心必定激起对战争的厌恶感。
2.聚焦照片
通过多图对比,让学生聚焦习作中出现的这张照片,想象战争前此地的场景,这是看图作文中,我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姑且把它称之为“前后两头拓展法”,简单的讲就是看到照片或者图片,你要先想象出现画面中这幅场景之前会是什么景象,即“前溯探究”,“后续追踪”就是续写故事了。
在学生想象前先要给学生明确这是上海火车南站,提示火车站一般是什么场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时间一般都能想象出来。
(1)聚焦人物,猜缘由
师:同学们,照片中首先映入你的眼帘的是什么?
生:小孩子。
师:照片中的小孩子在干嘛?
生:哭泣。
师:你能具体描述一下这是个怎样的孩子怎样的在哭泣吗?
生:衣衫褴褛的孩子在大声的哭泣。
师: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有想过他为什么会在这里哭泣呢?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啊?是他喜欢穿吗?
生1:他的父母可能因为战争失去了生命,只留下小孩子一个人了,他的衣服是被战火烧毁的。
生2:他的父母为了保护他失去了生命,衣服是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普遍比较穷,穿的是破衣服。
.......
在师生的层层对话中,孩子对人物的思考越来越全面,脑海中已经能形成整个故事的大框架了。
(2)关注拍摄者,猜意图
多数孩子、教师在关注照片的时候会忽略拍摄者,而关注拍摄者,这个画面之外的人物可是大有文章的。首先,明确拍摄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其次,可以借拍摄者的眼睛去看当时发生的事情。这些都是上课时需要告诉学生的,让学生“捡起”这被忽略的主人公,明确拍摄者的意图。
(3)比照景物,了战争
通过最开始的“前溯探究”,学生已经在脑海当中构建起一幅色彩明亮的火车站景象了,对比战争之后这残破的景象,了然战争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三、情感触动,写结局
1.关注孩童命运
照片中孩童的命运牵动着孩子们的心,这样一位已经成为孤儿的孩子,他未来的命运会是如何的呢?
孩子们普遍为这个孩童构建了一个温暖的家,有的孩子写道:善良的摄影师收留了他,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有的孩子则认为摄影师把这张照片刊登在报纸上后,好心人来收养他,还有的孩子甚至认为当时孩子的父母只是受了重伤,最后在医生艰难的救护下,活过来了。这样的回答,足以看出孩子们渴望和平,渴望温暖,厌恶战争。
2.透视战争中的社会
照片中哭泣的孩童只是战争环境下的冰山一角,在炮火的袭击下,很多孩童或死于饥饿,或死于弹药,或死于疾病,我們应当透过这张照片,想象战争中人们的生活,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平之花是较弱的,他需要每个人的守护。
总之,看图作文需要的是观察和想象。从图片的背景出发,了解到大时代的背景,从而为整篇文章定下方向。关注图片本身,通过层层问题,将其描绘的有血有肉,续写结局,达到思维的高度,通过这样一层层的引导,作文的神秘面纱将一层层的退却,最终鲜活、美妙的出现在孩子们面前,面对这样一位“美人儿”,孩子们怎会不愿意和她接触呢?
参考文献
[1]张娟.《小学语文看图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43-43.
[2]许勇,盛夏在《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考试周刊.2013(100).61-61.
[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下册语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