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北接天水,西连成县,南通四川,东邻陕西,全县总面积2772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人。这里丘陵与盆地相间的地形地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素有“陇上小江南”美誉,是陇南市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县。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在这里经过,县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水质优良,水力资源蕴藏量达14.76万千瓦。交通便捷,宝成铁路穿境而过,316国道、江武公路纵贯全县;通讯畅达,已建成先进的光缆通讯系统,开通了完善的全球通移动电话和中国联通网络。电力供应充足,在陇东南率先实现村村通电。县内物产丰富,有各种野生中药材430多种,尤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藏有铅、锌、铁和金等4大类22种,这些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十五”期间工业成为全县经济主要支撑点
“十五”期间,甘肃省徽县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完善发展思路,高举“率先发展”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势斗。
工业总量迅猛扩张
徽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发展抓项目”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灵活运用市场机制,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加强重点工业新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发展平台,做大做强了重点骨干企业,拉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启动民资、招商引资、银行融资等多种途径,“十五”期间,全县共累计完成该工业项目投资4.64亿元,相继建成了甘洛集团哥尔德治化公司20吨白银生产线、宏大铅盐化工1.8万吨氧化铅生产线、鸿源公司多金属选厂、宏德贵金属深加工项目、宝徽公司6万吨电解锌生产线、7万吨硫酸生产线和3000吨合金粉生产线、嘉陵东沟峡电站等一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扩大了企业再生产能力,促进了全县工业的成倍增长。“十五”末,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3.53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14%,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 9%,实现销售产值11.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75.5%;产值率达到100%。实现利润1.86亿元。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徽县坚持扩张总量与结构调整并重,着力培育有色冶金、白酒饮料、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全县工业框架基本形成,产业聚集度明显提高。洛坝、宝徽等一批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使全县铅锌冶炼能力达到7.8吨,填补了徽县铅锌冶炼的空白.延长了有色冶金产业链条,实现了全行业产业升级;铅锌、黄金等有色金属开发取得新的突破,黄金产量达到1691千克,洛坝等重点矿区深部探矿取得重大进展,矿山服务年限得以延长。通过内引外联,深化企业管理机制、经营机制的改革。2004年,陇酒集团实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扭亏增盈,新开发的“康庆坊”、“世纪金徽”畅销省内外。新天药业中药材有效成份淬取生产线建成投产。带动了医药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取得明显进展,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全县建成固定资产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1户,实现营业收入2700万元。
优势企业发展壮大
采取帮大扶强,实行倾斜服务,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甘洛、建新、宝徽、金徽、天洛、青河矿业等~批优势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其中甘洛集团、宝徽集团进八了全省工业100强、甘洛、宝徽、天洛三大企业实现了强强联合。这些优势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1%,实现利税达到2.7亿元。优势企业对财政的贡献占到全县工业对财政贡献的86%。
“十五”期间,徽县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总量不断扩张,培育了主导产业,壮大了优势企业,大力调整了工业结构。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规模有序扩大,完成了23户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甘洛集团、宝徽集团进入了“全省工业100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整体效益稳步提高,工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3亿元,年均增长32.8%,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1%,实现利润1.86亿元,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由“九五”末的2559万元增加到9500万元,贡献率由47%提高到68%,提升了21个百分点。工业的主导地位明显提升,工业对全县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十一五”是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
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徽县“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并重、矿产业和非矿产业并举,促进产业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产业方向由初级加工向高新技术和精深加工转变。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知名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8亿元。年均递增16%。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工业化。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25%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建成规模较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产业群。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真正确立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循环经济框架,构建富有特色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整合资源优势,培育四大主导产业
重点培育壮大有色冶金、白酒饮料、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做精支柱产业,做深初加工产业,做强弱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使全县工业从规模和质量、速度和效益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有色冶金产业上,按照“规范开采、稳定浮选、优化冶炼、加快开发后续产品”的思路。整合洛坝、谢家沟铅锌矿产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加大对后续资源的勘探力度,增加矿产储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0年全县铅锌冶炼及副产品的深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新建成10万吨铁矿选厂和5万吨铁冶炼厂。配套建设焦化厂和水泥厂;农副产品加工业上,积极培育壮大大豆制品、畜产品、瓜菜、农林产品等农字号加工业,引进建设大豆、核桃、大蒜、山野菜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扶持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连市场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白酒饮料产业上,以金徽酒业公司为龙头,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构建大市场、大营销、大品牌的经营格局。化工建材产业上,积极引进先进生物工程技术和现代天然中药材加工技术,新建植物生化、生物农药等新兴产业项目;建材业在提升现有企业规模和产品科技含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标号水泥、重质碳酸钙、双氰胺和绿色、环保型建材项目。
壮大企业群体。 培育多元化市场竞争主体
按照“主业突出,有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强,有大项目带动”的要求,壮大企业规模和企业群体,努力把甘洛集团、宝徽集团、金徽酒业、天洛公司、鸿远公司等5户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上缴税金2000万元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强势企业,成为地方工业经济的核心支撑力量:按照“有一定规模,成长性好”的要求.努力把军徽公司、新天药业等10户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上缴税金500万元以上,成长性较好的优势企业,形成与强势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成为地方工业的中坚力量:按照“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要求,努力把雅龙公司、绿健公司、芳香植物公司等20户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上缴税金100万元以上的中小特色企业。成为地方工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聚力形成产业集群
在全县规划建设5个工业集中区,即在城关镇,以城南工业区为依托,创建城南高新技术工业集中区;在柳林镇,以甘洛集团和宝徽集团为依托,创建以铅锌系列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铅锌工业集中区;在伏家镇,以金徽酒业公司为依托。创建食品工业集中区;在江洛镇,以便利的交通优势为依托,创建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区;在大河乡。以铁矿资源开采为依托。创建以炼铁、石灰石加工为主的冶金和建材工业集中区。所有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全部进入五个工业集中区,促进企业聚集和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经济板块,提高工业集中区的聚集扩散和辐射带动效应。
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放手发展非公经济
不断加大对非公经济的引导、管理和服务。放宽市场准入,支持鼓励非公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非公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着力扶持现有非公经济发展,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引导甘洛集团、宝徽集团、天洛公司、新天公司等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走集团化经营的发展路子。积极支持甘洛集团和宝徽集团联合重组,力争2008年以前成为上市公司: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新型的银企、银地关系,积极启动民间资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吸引县外投资和县内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扩大宣传,主动出击,寻求商机。积极接纳东部地区产业、企业转移,引进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不断改进管理模式,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水平和档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五”期间工业成为全县经济主要支撑点
“十五”期间,甘肃省徽县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完善发展思路,高举“率先发展”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势斗。
工业总量迅猛扩张
徽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发展抓项目”的要求,立足资源优势,灵活运用市场机制,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加强重点工业新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发展平台,做大做强了重点骨干企业,拉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启动民资、招商引资、银行融资等多种途径,“十五”期间,全县共累计完成该工业项目投资4.64亿元,相继建成了甘洛集团哥尔德治化公司20吨白银生产线、宏大铅盐化工1.8万吨氧化铅生产线、鸿源公司多金属选厂、宏德贵金属深加工项目、宝徽公司6万吨电解锌生产线、7万吨硫酸生产线和3000吨合金粉生产线、嘉陵东沟峡电站等一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扩大了企业再生产能力,促进了全县工业的成倍增长。“十五”末,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3.53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14%,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 9%,实现销售产值11.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75.5%;产值率达到100%。实现利润1.86亿元。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徽县坚持扩张总量与结构调整并重,着力培育有色冶金、白酒饮料、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全县工业框架基本形成,产业聚集度明显提高。洛坝、宝徽等一批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使全县铅锌冶炼能力达到7.8吨,填补了徽县铅锌冶炼的空白.延长了有色冶金产业链条,实现了全行业产业升级;铅锌、黄金等有色金属开发取得新的突破,黄金产量达到1691千克,洛坝等重点矿区深部探矿取得重大进展,矿山服务年限得以延长。通过内引外联,深化企业管理机制、经营机制的改革。2004年,陇酒集团实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扭亏增盈,新开发的“康庆坊”、“世纪金徽”畅销省内外。新天药业中药材有效成份淬取生产线建成投产。带动了医药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取得明显进展,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全县建成固定资产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1户,实现营业收入2700万元。
优势企业发展壮大
采取帮大扶强,实行倾斜服务,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甘洛、建新、宝徽、金徽、天洛、青河矿业等~批优势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其中甘洛集团、宝徽集团进八了全省工业100强、甘洛、宝徽、天洛三大企业实现了强强联合。这些优势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1%,实现利税达到2.7亿元。优势企业对财政的贡献占到全县工业对财政贡献的86%。
“十五”期间,徽县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总量不断扩张,培育了主导产业,壮大了优势企业,大力调整了工业结构。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规模有序扩大,完成了23户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甘洛集团、宝徽集团进入了“全省工业100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整体效益稳步提高,工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3亿元,年均增长32.8%,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1%,实现利润1.86亿元,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由“九五”末的2559万元增加到9500万元,贡献率由47%提高到68%,提升了21个百分点。工业的主导地位明显提升,工业对全县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十一五”是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
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徽县“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并重、矿产业和非矿产业并举,促进产业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产业方向由初级加工向高新技术和精深加工转变。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知名品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8亿元。年均递增16%。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工业化。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25%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建成规模较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产业群。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真正确立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循环经济框架,构建富有特色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整合资源优势,培育四大主导产业
重点培育壮大有色冶金、白酒饮料、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做精支柱产业,做深初加工产业,做强弱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使全县工业从规模和质量、速度和效益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有色冶金产业上,按照“规范开采、稳定浮选、优化冶炼、加快开发后续产品”的思路。整合洛坝、谢家沟铅锌矿产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加大对后续资源的勘探力度,增加矿产储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0年全县铅锌冶炼及副产品的深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新建成10万吨铁矿选厂和5万吨铁冶炼厂。配套建设焦化厂和水泥厂;农副产品加工业上,积极培育壮大大豆制品、畜产品、瓜菜、农林产品等农字号加工业,引进建设大豆、核桃、大蒜、山野菜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扶持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连市场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白酒饮料产业上,以金徽酒业公司为龙头,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构建大市场、大营销、大品牌的经营格局。化工建材产业上,积极引进先进生物工程技术和现代天然中药材加工技术,新建植物生化、生物农药等新兴产业项目;建材业在提升现有企业规模和产品科技含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标号水泥、重质碳酸钙、双氰胺和绿色、环保型建材项目。
壮大企业群体。 培育多元化市场竞争主体
按照“主业突出,有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强,有大项目带动”的要求,壮大企业规模和企业群体,努力把甘洛集团、宝徽集团、金徽酒业、天洛公司、鸿远公司等5户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上缴税金2000万元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强势企业,成为地方工业经济的核心支撑力量:按照“有一定规模,成长性好”的要求.努力把军徽公司、新天药业等10户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上缴税金500万元以上,成长性较好的优势企业,形成与强势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成为地方工业的中坚力量:按照“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要求,努力把雅龙公司、绿健公司、芳香植物公司等20户企业培育成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上缴税金100万元以上的中小特色企业。成为地方工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聚力形成产业集群
在全县规划建设5个工业集中区,即在城关镇,以城南工业区为依托,创建城南高新技术工业集中区;在柳林镇,以甘洛集团和宝徽集团为依托,创建以铅锌系列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铅锌工业集中区;在伏家镇,以金徽酒业公司为依托。创建食品工业集中区;在江洛镇,以便利的交通优势为依托,创建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区;在大河乡。以铁矿资源开采为依托。创建以炼铁、石灰石加工为主的冶金和建材工业集中区。所有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全部进入五个工业集中区,促进企业聚集和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经济板块,提高工业集中区的聚集扩散和辐射带动效应。
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放手发展非公经济
不断加大对非公经济的引导、管理和服务。放宽市场准入,支持鼓励非公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非公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着力扶持现有非公经济发展,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引导甘洛集团、宝徽集团、天洛公司、新天公司等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走集团化经营的发展路子。积极支持甘洛集团和宝徽集团联合重组,力争2008年以前成为上市公司: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新型的银企、银地关系,积极启动民间资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吸引县外投资和县内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扩大宣传,主动出击,寻求商机。积极接纳东部地区产业、企业转移,引进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不断改进管理模式,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水平和档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