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学校之间竞争激烈,教育理念日新月异。如何能在众多学校中找准自身定位、发展特色、创立学校品牌,已成为每一位校长都深深思考的问题。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的王亚苹校长认为,教育应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汇聚特色。她秉承“生生进,时时修”的办学理念,在校园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拓宽国际化办学视野,推动课程改革发展,强健学生体魄,凝聚了学校发展的源泉,构筑了学生成长的根基与灵魂。春末夏初的五月,槐花飘香,记者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了坐落在北京西山脚下,镶嵌在永定河畔、西山文化创意大道旁的进修附小,去领略校园中活力四射的青春气息,去感悟学校厚重浓郁的文化氛围……
走进一楼大厅,“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小学”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它的上方是学校的校徽,校徽的设计新颖、独特、大气,就像一个快乐奔跑的小学生。据进修附小教师介绍,校徽上三条跃动丝带代表了学校修身、修心、修识文化。通过与陪同教师的交谈,记者一行人了解到了进修附小深厚的学校历史。现今的进修小学成立于2014年7月,是由原北京市海淀区巨山小学、西山小学、陶行知小学合并而成,这三所小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获得过许多荣誉。合并后一校三址,共有60个教学班,学生2132人。教职工151人。学校凝练“生生进,时时修”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敢于担当,善于合作,学会关心,具有中国心民族魂和国际视野的人”的育人目标,奏响了一曲激情、昂扬、奋进的教育之歌。
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民间美术为教育载体,营设校园国学氛围
走在教学楼中,随处可见“今天我进步了吗?”的校训口号,这是进修附小人奋进在教育之路上的辛勤总结,凝聚着他们的执着于智慧。它时刻提醒着师生,一日三省,昂扬上进,不断学习。刚踏上三层楼道,就听到众多学生用稚嫩的声音,诵读国学经典。站在巨大的诵读室门口,看着学生们聚精会神的跟随教师齐声诵读《大学》,时光仿佛在一瞬间变换,几千年来文人墨客的身影与他们重合……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先锋阵地,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进修附小人深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校园内不断摸索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从基础教育阶段入手,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进修附小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课题,进行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推进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的研究,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搭设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研究和实施的平台。该校在总课题《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框架下申报了《以民间美术为切入点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究》的子课题。学校以传统文化——民间美术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载体,通过传统文化——民间美术课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以美育德,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人格之美。
纳入学校课程建设,推进课题开展 学校结合已有的基础、师资和学生情况确定了剪纸、皮影、泥塑、年画、编织、扎染、中国传统造纸等九项学习内容,并纳入到学校课程建设,以课程形式固定时间、固定老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教师已设计课程纲要,并聘请专家进行课程培训。目前九个小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纲要,并建立九个学生学习社团,各社团利用课后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在教学过程与信息化结合,创建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学习活动教学流程。教师们将图书、视听和媒体等多种形式引入课堂,开展了教学实践。经过研讨,教师们初步形成了观察——鉴赏——创作——评价——拓展五个环节的课堂流程。
挖掘周边文化资源,拓宽学习途径 学校充分挖掘周边资源,长期和中间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海淀少年宫等艺术机构合作开展民间美术学习活动。如:全校4-5年级全体学生在中间美术馆参加民间撕纸艺术大师张杰老师自主课堂;六年级全体同学参加中国美术馆《新春贺岁·中国年画大展》艺术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三——六年级全体学生参加海淀少年宫拓印、扎染、泥塑等艺术实践活动。学校充分挖掘学校周边美术资源,拓宽学生美术视野,提升学生民间美术技能。
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塑造一流条件 在进修附小里,记者见到了一间又一间的专业教室,如书法、围棋、古琴、绘画、扎染……走进众多的特色教室,浓厚的国学气息扑面而来,从室内挂着的书法、国画作品,到仿古风格案几,甚至被设计成宫灯样式的吊灯,无不凸显出古典文化元素。在这样的教室内,学生如同沐浴在传统文化之海,学习定会事半功倍。王校长说,学校的每科特色专业,除了本校的学科教师外,还从社会上广泛吸引专业人才,聘为教师,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深厚的师资力量、优渥的学习环境,为其终身学习奠基、助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拓宽国际教学视野
引入思维图教学法,构建中美学习共同体
进修附小每个班级外墙上均粘贴着介绍美国三十七州的风俗、文化、历史贴纸。看到记者不解的目光,同行的杨老师笑着解释道,这是学校开展的走进美国37个州,了解美国文化、科技、历史、经济的活动。通过开展国际化教育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理解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国际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开展中小学国际化教育是民族复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奠定重要基础。进修附小参加了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验校项目,为实现打造海淀区国际化教育实验校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该校施“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国际交流活动”的策略,推进学校国际化教育工作。学校引进外教,培养学生英语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其见识。美国朗登小学与进修附小签约为友好学校,2014年10月美国朗登小学教师到进修附小参观学习,美方老师走进该校音乐、书法、美术课堂、欣赏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二胡、民歌、书法、剪纸、包饺子。双方就教研形式、课程建设标准、评价标准,中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美的人文、地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沟通,开启了中美教育交流之门。2014年11月,该校和德国歌德学院开展了中德文化交流,学校开展了德国文化理解周活动,并与德国CJD高级文理中学在音乐和足球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 引入思维图教学法 进修附小部分干部、师生在美国朗登小学,了解到了思维图教学策略。它是“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思维图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对大脑接收信息机制的研究,思维图主要有八种类型:圆形图、泡泡图、双泡图、树状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杂流程图和桥型图。它们分别对应人在思考时的八种思维过程。思维图提供了一套视觉模式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神经网络的发展,提高大脑不断认知和建构知识信息的能力,突出培养学习者独立迁移思考的品质。在不同的情况下选用适用的工具,可以提高学习者阅读、写作、数学、逻辑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它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语言。
该校将美国思维图教学植入中国课堂并进行了探究、实践。先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实验,然后由点到面,教师们开始在教学中实践、应用。语、数、英、科学、综合实践学科的每位教师上了思维图研究课,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思维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图的研究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化。每个孩子都能从思维图中找到自己的思考点,都能从中体会到成功。思维图促进思维的可视化,学生可以用固定的图形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减少了选择表达模式和文字叙述的时间。学生们可以看懂彼此的思维过程,降低了思维交流的障碍,使交流变得更通畅。2014年10月16日,进修附小承办了海淀区中美课堂思维地图教学法研讨会,中美教师分别展示了思维图教学,与来会各校交流分享了思维图教学法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中美教师学习共同体 2015年4月19日—4月25日,进修附小与美国布朗小学共同开展了《学习共同体建设》论坛项目。论坛以“掌握‘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和校本研修的技能、技巧,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发展范式转型”为目标,围绕课堂和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方法,在行动中学习,进行了“课堂和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的研讨”。
进修附小通过一系列举措,开展国际化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减少文化冲突,拓宽了学生全球视野,深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搭设了走向世界之桥。
全力开展课程改革
打造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多层级特色课程
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自上到下的一次深度改革,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进修附小在课程改革方法,做出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累累硕果。请跟随记者去揭开该校在实施课程改革中神秘的面纱,去领略“创新、创意、创造”特色课程体系的新奇与美好……
进修附小的孩子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生源情况较其他学校更加多元化,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性较大。如何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师苦思的问题。通过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不断研讨,该校以课程为载体,以师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三个维度,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从“人文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身心健康领域”四个领域开展了学科建设活动。让校本课程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跑道,让师生在校本课程中同成长共发展。
在拓展课程中,整合课程内容,与学科教学、课外一小时活动整合,开展了学科拓展课程和跨学科拓展课程建设。目前的课后一小时课程共开展了50项学习内容,由外聘教师和校内教师承担,学生参与率100%。例如在科学领域我们开展了火星俱乐部课程、科学DIY课程,提升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以及创意创新的能力。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陶冶了情操,拓展了认知,发展了人文、艺术、身心、科学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进修附小还开展了足球、跳绳、跆拳道、威风锣鼓、围棋、民乐、管乐、话剧、儿童集体舞、经典诵读、书法、航模、剪纸、皮影、年画、泥塑、编织等多种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学校管乐队,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引导学生进入了高雅的艺术殿堂。舞蹈、戏剧、科学社团开展特色课程,新颖活泼,生动有趣。社团活动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科学素养的整合发展。
该校依托周边的教育资源,与中间美术馆、中间剧场、火星时代、一品香山御香园、中关村多媒体产业园艺术中心等文化产业联动,以社区协同构建为保障机制,以探究、实践和综合活动为主要实施形式,构建出国家和地方课程相融合的创意创新创造特色课程,开发出“创意语言、绽放思维” “创意美劳、滋养身心”“创意数理,开发心智”“创意表演、精彩人生”“创新设计、拓展素质”“创新工场、提升能力”“创造发明、体验成功”“创造生活、丰富精神”“文化传承、敢于担当”“优雅行为、快乐成长”等十个版块为主要内容的三创课程体系,以此推进教与学模式变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智慧、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
进修附小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整合国家与地方课程,遵循该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让教师用学案、教案进行双案教学,打造自主学习课堂。语文学科进行了统合教学研究、习作指导研究;数学学科开展了数学导学研究、差异化作业研究;英语学科开展了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全学科进行了德育在学科中体现的实践研究和全学科阅读教学研究。将尊重个性、崇尚体验、深度探索、开发潜能渗透于课程设计与实施之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该校重视校园德育的重要性,在课程改革中贯穿德育内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增强德育实效性,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例如升旗仪式“我是核心价值观代言人”环节,王亚苹校长隆重地向全校师生介绍校园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人”的事迹:有爱国爱校、爱岗敬业的老师,有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同学……并亲自将晶莹剔透的奖杯颁发给了每一位“代言人”,激励每一位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改革在进修附小开展得如火如荼,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铺路架桥,为教师的成长指明前行方向,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锤炼学生强健体魄
重视校园足球课程,外引内促提升水平
漫步在校园之内,记者看见红色的塑胶跑道在绿色草坪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十几名学生在操场上进行着足球训练,一个个小小的身影让足球在脚下翻飞,盘带、过人、射门,有模有样,展现出绿茵健儿的飒爽英姿,青春、健康、奋进的气息弥漫校园。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优渥的家庭条件以及长辈的宠爱,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差,缺乏强健的体魄。新闻中经常出现学生因为军训、长跑晕倒甚至受伤的例子。针对这一现象,进修附小大力开展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在王亚苹校长的领导下,由体育组牵头,以任课体育教师为组织者,班主任、副班主任协同配合,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适龄健康儿童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为了强身健体,学校引进了花样跳绳,成立了花样跳绳队。普普通通的一根跳绳,在同学们手中上下飞舞,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在绳中灵活跳跃,身轻如燕,能变幻出上百个花样,令人惊叹!
在一至六年级,该校开展了足球课程,带领学生学习足球技能,理解足球文化,感悟团队合作精神、拼搏奋斗精神。学校将足球课与体育课整合,由外聘教练和校内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一节足球课,全校学生参与率100%。成立学校男女足球队,培养足球特长突出的学生。2014年10月21日进修附小举行了“国安足球进校园”活动。国安队员张稀哲、侯森、李翰博、张呈栋到校和学生交流。活动中孩子们和国安队员互赠礼物,举行了国安队与附小学生队的友谊赛。这一天给每位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祝令硕在感受中这样写道:“我即将毕业,走出进修附小的大门,不管我将来去到哪里,有没有机会继续踢球,进修附小足球队带给我的自信、自强、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足球精神,我永远都不会忘,它将激励我去克服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足球精神,让我更强!”
《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谓求新,即追求进步。教育必须时时更新,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提升和进步,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通过凝练“生生进,时时修”的进修文化,进修附小实现了不断进步、日日新的先贤理念,为师生铺就了自由成长、不断前行的人生坦途。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的发展是一场又一场的教育盛宴,展现的是首都教育人的宏大气魄。在王亚苹校长的带领下,该校以传承中华文化为根基,润泽师生生命;以开展课堂改革为助力,建立智慧课堂;以国外先进理念为引领,促进教育发展;以体育课程训练为重点,孕育健康少年。记者在这里,看到学生启迪智慧,奋发向上,快乐成长,自由翱翔在九天云霄之上;在这里,看到教师满腔热情,春风化雨,一路欢歌,迎接一个又一个彩霞灿烂的春天。
走进一楼大厅,“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小学”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它的上方是学校的校徽,校徽的设计新颖、独特、大气,就像一个快乐奔跑的小学生。据进修附小教师介绍,校徽上三条跃动丝带代表了学校修身、修心、修识文化。通过与陪同教师的交谈,记者一行人了解到了进修附小深厚的学校历史。现今的进修小学成立于2014年7月,是由原北京市海淀区巨山小学、西山小学、陶行知小学合并而成,这三所小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获得过许多荣誉。合并后一校三址,共有60个教学班,学生2132人。教职工151人。学校凝练“生生进,时时修”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敢于担当,善于合作,学会关心,具有中国心民族魂和国际视野的人”的育人目标,奏响了一曲激情、昂扬、奋进的教育之歌。
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民间美术为教育载体,营设校园国学氛围
走在教学楼中,随处可见“今天我进步了吗?”的校训口号,这是进修附小人奋进在教育之路上的辛勤总结,凝聚着他们的执着于智慧。它时刻提醒着师生,一日三省,昂扬上进,不断学习。刚踏上三层楼道,就听到众多学生用稚嫩的声音,诵读国学经典。站在巨大的诵读室门口,看着学生们聚精会神的跟随教师齐声诵读《大学》,时光仿佛在一瞬间变换,几千年来文人墨客的身影与他们重合……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先锋阵地,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进修附小人深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校园内不断摸索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从基础教育阶段入手,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进修附小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课题,进行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推进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的研究,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搭设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研究和实施的平台。该校在总课题《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框架下申报了《以民间美术为切入点在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究》的子课题。学校以传统文化——民间美术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载体,通过传统文化——民间美术课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以美育德,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人格之美。
纳入学校课程建设,推进课题开展 学校结合已有的基础、师资和学生情况确定了剪纸、皮影、泥塑、年画、编织、扎染、中国传统造纸等九项学习内容,并纳入到学校课程建设,以课程形式固定时间、固定老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教师已设计课程纲要,并聘请专家进行课程培训。目前九个小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纲要,并建立九个学生学习社团,各社团利用课后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在教学过程与信息化结合,创建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学习活动教学流程。教师们将图书、视听和媒体等多种形式引入课堂,开展了教学实践。经过研讨,教师们初步形成了观察——鉴赏——创作——评价——拓展五个环节的课堂流程。
挖掘周边文化资源,拓宽学习途径 学校充分挖掘周边资源,长期和中间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海淀少年宫等艺术机构合作开展民间美术学习活动。如:全校4-5年级全体学生在中间美术馆参加民间撕纸艺术大师张杰老师自主课堂;六年级全体同学参加中国美术馆《新春贺岁·中国年画大展》艺术实践活动;每学期组织三——六年级全体学生参加海淀少年宫拓印、扎染、泥塑等艺术实践活动。学校充分挖掘学校周边美术资源,拓宽学生美术视野,提升学生民间美术技能。
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塑造一流条件 在进修附小里,记者见到了一间又一间的专业教室,如书法、围棋、古琴、绘画、扎染……走进众多的特色教室,浓厚的国学气息扑面而来,从室内挂着的书法、国画作品,到仿古风格案几,甚至被设计成宫灯样式的吊灯,无不凸显出古典文化元素。在这样的教室内,学生如同沐浴在传统文化之海,学习定会事半功倍。王校长说,学校的每科特色专业,除了本校的学科教师外,还从社会上广泛吸引专业人才,聘为教师,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深厚的师资力量、优渥的学习环境,为其终身学习奠基、助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拓宽国际教学视野
引入思维图教学法,构建中美学习共同体
进修附小每个班级外墙上均粘贴着介绍美国三十七州的风俗、文化、历史贴纸。看到记者不解的目光,同行的杨老师笑着解释道,这是学校开展的走进美国37个州,了解美国文化、科技、历史、经济的活动。通过开展国际化教育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理解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国际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开展中小学国际化教育是民族复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奠定重要基础。进修附小参加了海淀区基础教育国际化试验校项目,为实现打造海淀区国际化教育实验校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该校施“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国际交流活动”的策略,推进学校国际化教育工作。学校引进外教,培养学生英语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其见识。美国朗登小学与进修附小签约为友好学校,2014年10月美国朗登小学教师到进修附小参观学习,美方老师走进该校音乐、书法、美术课堂、欣赏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二胡、民歌、书法、剪纸、包饺子。双方就教研形式、课程建设标准、评价标准,中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美的人文、地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沟通,开启了中美教育交流之门。2014年11月,该校和德国歌德学院开展了中德文化交流,学校开展了德国文化理解周活动,并与德国CJD高级文理中学在音乐和足球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 引入思维图教学法 进修附小部分干部、师生在美国朗登小学,了解到了思维图教学策略。它是“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思维图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对大脑接收信息机制的研究,思维图主要有八种类型:圆形图、泡泡图、双泡图、树状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杂流程图和桥型图。它们分别对应人在思考时的八种思维过程。思维图提供了一套视觉模式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神经网络的发展,提高大脑不断认知和建构知识信息的能力,突出培养学习者独立迁移思考的品质。在不同的情况下选用适用的工具,可以提高学习者阅读、写作、数学、逻辑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它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语言。
该校将美国思维图教学植入中国课堂并进行了探究、实践。先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实验,然后由点到面,教师们开始在教学中实践、应用。语、数、英、科学、综合实践学科的每位教师上了思维图研究课,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思维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图的研究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化。每个孩子都能从思维图中找到自己的思考点,都能从中体会到成功。思维图促进思维的可视化,学生可以用固定的图形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减少了选择表达模式和文字叙述的时间。学生们可以看懂彼此的思维过程,降低了思维交流的障碍,使交流变得更通畅。2014年10月16日,进修附小承办了海淀区中美课堂思维地图教学法研讨会,中美教师分别展示了思维图教学,与来会各校交流分享了思维图教学法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中美教师学习共同体 2015年4月19日—4月25日,进修附小与美国布朗小学共同开展了《学习共同体建设》论坛项目。论坛以“掌握‘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基本路径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和校本研修的技能、技巧,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发展范式转型”为目标,围绕课堂和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方法,在行动中学习,进行了“课堂和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的研讨”。
进修附小通过一系列举措,开展国际化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减少文化冲突,拓宽了学生全球视野,深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搭设了走向世界之桥。
全力开展课程改革
打造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多层级特色课程
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自上到下的一次深度改革,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进修附小在课程改革方法,做出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累累硕果。请跟随记者去揭开该校在实施课程改革中神秘的面纱,去领略“创新、创意、创造”特色课程体系的新奇与美好……
进修附小的孩子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生源情况较其他学校更加多元化,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性较大。如何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师苦思的问题。通过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不断研讨,该校以课程为载体,以师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三个维度,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从“人文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身心健康领域”四个领域开展了学科建设活动。让校本课程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跑道,让师生在校本课程中同成长共发展。
在拓展课程中,整合课程内容,与学科教学、课外一小时活动整合,开展了学科拓展课程和跨学科拓展课程建设。目前的课后一小时课程共开展了50项学习内容,由外聘教师和校内教师承担,学生参与率100%。例如在科学领域我们开展了火星俱乐部课程、科学DIY课程,提升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以及创意创新的能力。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陶冶了情操,拓展了认知,发展了人文、艺术、身心、科学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进修附小还开展了足球、跳绳、跆拳道、威风锣鼓、围棋、民乐、管乐、话剧、儿童集体舞、经典诵读、书法、航模、剪纸、皮影、年画、泥塑、编织等多种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学校管乐队,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引导学生进入了高雅的艺术殿堂。舞蹈、戏剧、科学社团开展特色课程,新颖活泼,生动有趣。社团活动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科学素养的整合发展。
该校依托周边的教育资源,与中间美术馆、中间剧场、火星时代、一品香山御香园、中关村多媒体产业园艺术中心等文化产业联动,以社区协同构建为保障机制,以探究、实践和综合活动为主要实施形式,构建出国家和地方课程相融合的创意创新创造特色课程,开发出“创意语言、绽放思维” “创意美劳、滋养身心”“创意数理,开发心智”“创意表演、精彩人生”“创新设计、拓展素质”“创新工场、提升能力”“创造发明、体验成功”“创造生活、丰富精神”“文化传承、敢于担当”“优雅行为、快乐成长”等十个版块为主要内容的三创课程体系,以此推进教与学模式变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智慧、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
进修附小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整合国家与地方课程,遵循该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让教师用学案、教案进行双案教学,打造自主学习课堂。语文学科进行了统合教学研究、习作指导研究;数学学科开展了数学导学研究、差异化作业研究;英语学科开展了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全学科进行了德育在学科中体现的实践研究和全学科阅读教学研究。将尊重个性、崇尚体验、深度探索、开发潜能渗透于课程设计与实施之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该校重视校园德育的重要性,在课程改革中贯穿德育内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增强德育实效性,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例如升旗仪式“我是核心价值观代言人”环节,王亚苹校长隆重地向全校师生介绍校园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人”的事迹:有爱国爱校、爱岗敬业的老师,有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同学……并亲自将晶莹剔透的奖杯颁发给了每一位“代言人”,激励每一位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改革在进修附小开展得如火如荼,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铺路架桥,为教师的成长指明前行方向,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锤炼学生强健体魄
重视校园足球课程,外引内促提升水平
漫步在校园之内,记者看见红色的塑胶跑道在绿色草坪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十几名学生在操场上进行着足球训练,一个个小小的身影让足球在脚下翻飞,盘带、过人、射门,有模有样,展现出绿茵健儿的飒爽英姿,青春、健康、奋进的气息弥漫校园。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优渥的家庭条件以及长辈的宠爱,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差,缺乏强健的体魄。新闻中经常出现学生因为军训、长跑晕倒甚至受伤的例子。针对这一现象,进修附小大力开展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在王亚苹校长的领导下,由体育组牵头,以任课体育教师为组织者,班主任、副班主任协同配合,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适龄健康儿童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为了强身健体,学校引进了花样跳绳,成立了花样跳绳队。普普通通的一根跳绳,在同学们手中上下飞舞,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在绳中灵活跳跃,身轻如燕,能变幻出上百个花样,令人惊叹!
在一至六年级,该校开展了足球课程,带领学生学习足球技能,理解足球文化,感悟团队合作精神、拼搏奋斗精神。学校将足球课与体育课整合,由外聘教练和校内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一节足球课,全校学生参与率100%。成立学校男女足球队,培养足球特长突出的学生。2014年10月21日进修附小举行了“国安足球进校园”活动。国安队员张稀哲、侯森、李翰博、张呈栋到校和学生交流。活动中孩子们和国安队员互赠礼物,举行了国安队与附小学生队的友谊赛。这一天给每位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祝令硕在感受中这样写道:“我即将毕业,走出进修附小的大门,不管我将来去到哪里,有没有机会继续踢球,进修附小足球队带给我的自信、自强、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足球精神,我永远都不会忘,它将激励我去克服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足球精神,让我更强!”
《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谓求新,即追求进步。教育必须时时更新,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提升和进步,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通过凝练“生生进,时时修”的进修文化,进修附小实现了不断进步、日日新的先贤理念,为师生铺就了自由成长、不断前行的人生坦途。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的发展是一场又一场的教育盛宴,展现的是首都教育人的宏大气魄。在王亚苹校长的带领下,该校以传承中华文化为根基,润泽师生生命;以开展课堂改革为助力,建立智慧课堂;以国外先进理念为引领,促进教育发展;以体育课程训练为重点,孕育健康少年。记者在这里,看到学生启迪智慧,奋发向上,快乐成长,自由翱翔在九天云霄之上;在这里,看到教师满腔热情,春风化雨,一路欢歌,迎接一个又一个彩霞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