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说人物,对比感知形象
师:上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九色鹿这篇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根据画而改编的——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
师:为什么叫“九色鹿”呢?
生: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师:如果用上“因为……所以……”关联词语怎么说?
生: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所以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生: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所以人们都称他九色鹿。
师:这不仅是一只“外形美”的九色鹿,还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
生:它还是一只聪明善良的九色鹿;乐于助人的九色鹿;智慧勇敢的九色鹿;见义勇为的九色鹿。
师:它不仅外形美,内心也美,想着它的样子,读读它的名字。
生:九色鹿。(齐读)
师:看到九色鹿,我们会想到另外一个人谁?
生:调达。(齐)(板书:调达)
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他是一个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人。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是一个灵魂肮脏的人。
(板书:“恩将仇报、背信弃义、见利忘义”。指导写好“义”字,口诀是“先点后撇有呼应,交点落在竖中线”,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练习。)
师:让我们一起来斥责调达。(指着板书)
生:(齐)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人。
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两个人,一个善良、智慧、善良,另外一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对此,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他们有不一样的性格。他们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师:这是你们的发现,同学们,民间故事中往往有鲜明的人物。(板书:鲜明的人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在教师巧妙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课文中或记忆仓库中的词语,语言表达不断走向顺畅、规范,课伊始,就彰显了“重表达”的理念。
二、读读文本,融入情景还原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1至5自然段,故事讲得精彩,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讲故事,要想故事讲得好,就要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谁来读读第六节开头。
(出示: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一生读第一句。)
师:民间故事的开头往往用“有一天”,或者用“有一次”,或者用“在很久很久以前”开头,这里不是故事的开头,但又好像是故事开头,为什么呢?课文学完后你们就知道了。
师:谁能把九色鹿的外形之“美”和王妃心里之“美”读出来?
师:“缠”读得好,“只好”读得妙。(齐读)这段话你们会讲了吗?(自由练习讲这段话。)谁来讲呢?
(一生讲这这段话,同学们鼓掌。)
师:你是讲故事高手,讲得绘声绘色。下面这节是情节最紧张、出现人物最多的一个自然段,谁来读读前三句。
(出示:山林之中……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
(一生读,“突然”读得很突然。)
师:你抓住了“突然”一词,把我们带到了当时的情景之中,谁再来试一试。
生:(一生读出了叫喊的语气。)
师:你关注了“高声叫喊”这个提示语,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像他这样一起读。(齐读)面对这样的险境,九色鹿说了这样一段话,谁来读?
(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自由练读,指名一生读这一段话。)
师:要想读得好,必须想象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生读)
师:你有点气愤了,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气愤呢?请把用笔划下来。
生:“指着”这个地方;正是这个人;灵魂肮脏;竟然。
师:你关注了“竟然”这个词。(板书:竟然)
师:我们再读的时候,关注这些词语,就能读出九色鹿的气愤了,谁来读?
(指名一生读。)
师:你读得很气愤了,气愤不但可以通过语言表现,而且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可以在什么地方加什么动作?
生:加上“指着”这个动作,我认为在“正是这个人”处。我认为在“竟然”处。我认为在“灵魂肮脏”处加上指着。
师:站起来,我们一齐读,要加上动作哦!(齐读)
师:好玩吗?(好玩。)谁愿意当调达?谁愿意做九色鹿?来读演一下。
(一生做调达,一生做九色鹿,“九色鹿”演得非常气愤,“调达”低着头,孩子们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师:读得好,演得很专业,我们都来当“九色鹿”,黑板做调达吧!(全班同学加动作读演。)
师:这个人指谁?(调达。)如果将这句话中“这个人”换成“他”或者“调达”可以吗?
生:不可以,“这个人”语气更重,调达语气有点轻。
师:请你读给同学们听。
生:(读两句话,语气一轻一重。)
师:这是你的发现,发现语气不一样,还有吗?
生:不可以,“这个人”更表现了九色鹿极其气愤的心情。(学生读两句话。)
生: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一个人”到此处的“这个人”,看似轻描淡写,其实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找出第二自然写调达的一段话,读出来。
师:前文是“一个人”,到这里是“这个人”,你们会发现,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看似普通的字眼,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我们读书就是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再来读。 师:当时如果九色鹿不是这样说的,而是换一种说法,行吗?
(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地说:“昏君,你是非不明,好坏不分,残害无辜,你和调达一样,都是灵魂肮脏的小人。”)
生:不行,国王只是一时糊涂,与调达不同。
生:如果这样说,则是对国王大不敬,国王一气之下可能会杀了它。
师:九色鹿首先要保全性命,它对调达和国王态度是不一样的,九色鹿说话很有分寸、有智慧,让我们一齐读。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没有在文本“写什么”层面徘徊,而是发掘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情趣盎然地读,生动活泼地演,独具慧眼地置换对比,从而走向语言文字的深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笑声不断,于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写写内心,感悟文体特点
师: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恍然大悟说,会说什么呢?说起来难,就请你们写一段话,能用上黑板上的四个词语就更好了。
(学生自由写话。)
师:(教师巡视,提醒坐姿,指导。)你们在写的时候,都注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这叫学以致用,谁来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
生:国王恍然大悟说:“我真糊涂呀!听了调达的谗言,调达这个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人,我一定会好好惩罚你,让臣民不去伤害你。”
师:很好,你用上了黑板上的两个词语。
生:我真糊涂呀,一时头脑发热,竟然听了调达这个家伙的谗言,现在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背信弃义”,什么是“忘恩负义”,放心吧,我会下令臣民保护你的。
师:你用上了三个词语,恰当贴切,真是知错就改的国王。
生:对不起,九色鹿,我一时糊涂,听了调达这个家伙的话,我没想到调达竟然是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人,我一定要下令全国臣民不准伤害九色鹿。
师:你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国王。
生:哎,我一心只顾赢得妻子的欢心,竟然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来,哎,还有这个调达,没想到他竟然这样的恩将仇报,没想到他竟然背信弃义。
师:两个语气词、两个“竟然”、两个“没想到”写出国王的内心世界。
生: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学会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做忘恩负义之人。”
师:读民间故事,还能悟出做人的道理,可见,民间故事中还蕴含丰富的哲理。(板书:丰富的哲理)
师: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到底怎么做的呢?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如果让你将这个故事分成两个部分,那么你打算怎么分?
生:我认为1至5自然段为一部分,6至9自然段为一部分。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至5自然段写了九色鹿救了调达,6至9自然段主要写国王军队来捕捉九色鹿。
师:如果故事到第五自然段就结束了,好玩吗?(不好玩。)有意思吗?(没意思。)于是就有了后边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不是平铺直叙,情节常常扣人心弦。(板书:曲折的情节)
师:我们学习了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常常有——鲜明的人物,丰富的哲理,曲折的情节。(齐读)
师:所以课文第六自然段是怎么开头的?
生:有一天……
师:虽然不是故事的开头,但好像是故事开头,因为是故事中一件新事的开始。
设计意图:将“写”挤进课堂,也成为共识。老师发现文本的空白处,抓住练笔契机,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写,通过写加深了对人物的感知,活化了文中的词语,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领悟,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同时,教师关注文体,巧妙地引导学生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轻轻一点,水到渠成,把握了“度”,体现教者的智慧。
四、讲讲故事,内化文本语言
师:课文学完了,我们来分自然段讲故事,讲6至9自然段,先自己练练,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与创造。
师:请四个同学到黑板前展示,可以加上动作,其他同学认真听讲,评价打分。
生:一生讲第六自然段。(生评价:你是讲故事高手,九十八分。)
生:一生讲第七自然段。(生评价:九十五分,开始动作非常好,后边有点紧张。)
生:一生讲第八自然段。(掌声。生评价:满分。)
生:一生讲第九自然段。(生评价:九十九。有点结巴,多讲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学语文就是要留下形象,留下语言,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像“九色鹿”一样的智慧,课后推荐大家课后阅读《民间传说》,这本书讲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我们将于近期开展读民间故事交流会,下课。
设计意图:课堂结尾,教师完全放手,以“讲故事”为策略,同学自己讲故事,同学评价讲故事,全员参与,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学们有了前面多次朗读练讲作铺垫,此时讲好故事不再是难事,同学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讲”是最有效的表达训练,也是最实用的表达训练,“讲”中习得语言、内化结构、提升表达能力、开发创造潜能,课堂处处、时时体现了“语用”理念,符合新课标精神。
师:上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九色鹿这篇课文,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根据画而改编的——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
师:为什么叫“九色鹿”呢?
生: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师:如果用上“因为……所以……”关联词语怎么说?
生: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所以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生:因为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所以人们都称他九色鹿。
师:这不仅是一只“外形美”的九色鹿,还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
生:它还是一只聪明善良的九色鹿;乐于助人的九色鹿;智慧勇敢的九色鹿;见义勇为的九色鹿。
师:它不仅外形美,内心也美,想着它的样子,读读它的名字。
生:九色鹿。(齐读)
师:看到九色鹿,我们会想到另外一个人谁?
生:调达。(齐)(板书:调达)
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他是一个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人。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是一个灵魂肮脏的人。
(板书:“恩将仇报、背信弃义、见利忘义”。指导写好“义”字,口诀是“先点后撇有呼应,交点落在竖中线”,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练习。)
师:让我们一起来斥责调达。(指着板书)
生:(齐)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人。
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两个人,一个善良、智慧、善良,另外一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背信弃义,对此,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他们有不一样的性格。他们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师:这是你们的发现,同学们,民间故事中往往有鲜明的人物。(板书:鲜明的人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在教师巧妙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课文中或记忆仓库中的词语,语言表达不断走向顺畅、规范,课伊始,就彰显了“重表达”的理念。
二、读读文本,融入情景还原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1至5自然段,故事讲得精彩,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讲故事,要想故事讲得好,就要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谁来读读第六节开头。
(出示: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
(一生读第一句。)
师:民间故事的开头往往用“有一天”,或者用“有一次”,或者用“在很久很久以前”开头,这里不是故事的开头,但又好像是故事开头,为什么呢?课文学完后你们就知道了。
师:谁能把九色鹿的外形之“美”和王妃心里之“美”读出来?
师:“缠”读得好,“只好”读得妙。(齐读)这段话你们会讲了吗?(自由练习讲这段话。)谁来讲呢?
(一生讲这这段话,同学们鼓掌。)
师:你是讲故事高手,讲得绘声绘色。下面这节是情节最紧张、出现人物最多的一个自然段,谁来读读前三句。
(出示:山林之中……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
(一生读,“突然”读得很突然。)
师:你抓住了“突然”一词,把我们带到了当时的情景之中,谁再来试一试。
生:(一生读出了叫喊的语气。)
师:你关注了“高声叫喊”这个提示语,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像他这样一起读。(齐读)面对这样的险境,九色鹿说了这样一段话,谁来读?
(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自由练读,指名一生读这一段话。)
师:要想读得好,必须想象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生读)
师:你有点气愤了,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气愤呢?请把用笔划下来。
生:“指着”这个地方;正是这个人;灵魂肮脏;竟然。
师:你关注了“竟然”这个词。(板书:竟然)
师:我们再读的时候,关注这些词语,就能读出九色鹿的气愤了,谁来读?
(指名一生读。)
师:你读得很气愤了,气愤不但可以通过语言表现,而且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可以在什么地方加什么动作?
生:加上“指着”这个动作,我认为在“正是这个人”处。我认为在“竟然”处。我认为在“灵魂肮脏”处加上指着。
师:站起来,我们一齐读,要加上动作哦!(齐读)
师:好玩吗?(好玩。)谁愿意当调达?谁愿意做九色鹿?来读演一下。
(一生做调达,一生做九色鹿,“九色鹿”演得非常气愤,“调达”低着头,孩子们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师:读得好,演得很专业,我们都来当“九色鹿”,黑板做调达吧!(全班同学加动作读演。)
师:这个人指谁?(调达。)如果将这句话中“这个人”换成“他”或者“调达”可以吗?
生:不可以,“这个人”语气更重,调达语气有点轻。
师:请你读给同学们听。
生:(读两句话,语气一轻一重。)
师:这是你的发现,发现语气不一样,还有吗?
生:不可以,“这个人”更表现了九色鹿极其气愤的心情。(学生读两句话。)
生: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一个人”到此处的“这个人”,看似轻描淡写,其实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找出第二自然写调达的一段话,读出来。
师:前文是“一个人”,到这里是“这个人”,你们会发现,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看似普通的字眼,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我们读书就是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再来读。 师:当时如果九色鹿不是这样说的,而是换一种说法,行吗?
(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地说:“昏君,你是非不明,好坏不分,残害无辜,你和调达一样,都是灵魂肮脏的小人。”)
生:不行,国王只是一时糊涂,与调达不同。
生:如果这样说,则是对国王大不敬,国王一气之下可能会杀了它。
师:九色鹿首先要保全性命,它对调达和国王态度是不一样的,九色鹿说话很有分寸、有智慧,让我们一齐读。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没有在文本“写什么”层面徘徊,而是发掘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情趣盎然地读,生动活泼地演,独具慧眼地置换对比,从而走向语言文字的深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笑声不断,于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写写内心,感悟文体特点
师: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恍然大悟说,会说什么呢?说起来难,就请你们写一段话,能用上黑板上的四个词语就更好了。
(学生自由写话。)
师:(教师巡视,提醒坐姿,指导。)你们在写的时候,都注意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这叫学以致用,谁来把自己写的读给大家听。
生:国王恍然大悟说:“我真糊涂呀!听了调达的谗言,调达这个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人,我一定会好好惩罚你,让臣民不去伤害你。”
师:很好,你用上了黑板上的两个词语。
生:我真糊涂呀,一时头脑发热,竟然听了调达这个家伙的谗言,现在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背信弃义”,什么是“忘恩负义”,放心吧,我会下令臣民保护你的。
师:你用上了三个词语,恰当贴切,真是知错就改的国王。
生:对不起,九色鹿,我一时糊涂,听了调达这个家伙的话,我没想到调达竟然是个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人,我一定要下令全国臣民不准伤害九色鹿。
师:你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国王。
生:哎,我一心只顾赢得妻子的欢心,竟然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来,哎,还有这个调达,没想到他竟然这样的恩将仇报,没想到他竟然背信弃义。
师:两个语气词、两个“竟然”、两个“没想到”写出国王的内心世界。
生: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学会感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做忘恩负义之人。”
师:读民间故事,还能悟出做人的道理,可见,民间故事中还蕴含丰富的哲理。(板书:丰富的哲理)
师: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到底怎么做的呢?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如果让你将这个故事分成两个部分,那么你打算怎么分?
生:我认为1至5自然段为一部分,6至9自然段为一部分。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至5自然段写了九色鹿救了调达,6至9自然段主要写国王军队来捕捉九色鹿。
师:如果故事到第五自然段就结束了,好玩吗?(不好玩。)有意思吗?(没意思。)于是就有了后边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不是平铺直叙,情节常常扣人心弦。(板书:曲折的情节)
师:我们学习了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常常有——鲜明的人物,丰富的哲理,曲折的情节。(齐读)
师:所以课文第六自然段是怎么开头的?
生:有一天……
师:虽然不是故事的开头,但好像是故事开头,因为是故事中一件新事的开始。
设计意图:将“写”挤进课堂,也成为共识。老师发现文本的空白处,抓住练笔契机,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写,通过写加深了对人物的感知,活化了文中的词语,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领悟,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同时,教师关注文体,巧妙地引导学生感知“民间故事”的特点,轻轻一点,水到渠成,把握了“度”,体现教者的智慧。
四、讲讲故事,内化文本语言
师:课文学完了,我们来分自然段讲故事,讲6至9自然段,先自己练练,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与创造。
师:请四个同学到黑板前展示,可以加上动作,其他同学认真听讲,评价打分。
生:一生讲第六自然段。(生评价:你是讲故事高手,九十八分。)
生:一生讲第七自然段。(生评价:九十五分,开始动作非常好,后边有点紧张。)
生:一生讲第八自然段。(掌声。生评价:满分。)
生:一生讲第九自然段。(生评价:九十九。有点结巴,多讲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学语文就是要留下形象,留下语言,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像“九色鹿”一样的智慧,课后推荐大家课后阅读《民间传说》,这本书讲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我们将于近期开展读民间故事交流会,下课。
设计意图:课堂结尾,教师完全放手,以“讲故事”为策略,同学自己讲故事,同学评价讲故事,全员参与,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学们有了前面多次朗读练讲作铺垫,此时讲好故事不再是难事,同学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讲”是最有效的表达训练,也是最实用的表达训练,“讲”中习得语言、内化结构、提升表达能力、开发创造潜能,课堂处处、时时体现了“语用”理念,符合新课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