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指出,这些年的听课活动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执教者处于被领导与指导的地位,严重违背着听科教研活动的初衷,影响了实际效果,与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改变。文章论述了评课与议课的关系,评课与议课应遵循的原则,议课的策略。
关键词: 听课 评课 议课
听课,是包括中小学校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研行政管理与职能部门经常进行的活动。这些年来,听课活动在绝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听课评课者处于领导与指导的地位,而执教者成为被领导与被指导者,甚至处于被监督、批评的地位。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听科研究活动的初衷,进而影响了听课活动的实际效果,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改变。
一、评课与议课的关系
评课和议课都是听课中的基本环节。首先,评课的关键在于“评”,就是对这节课的“质量”下结论、作价值判断;议课的中心在于“议”,就是围绕听课中生成的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展开对话,促进反思。其次,“评”有评和被评的两个方面,有主、客之分;“议”是评和被评双方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其三,评课活动取“表现、展现”为献课取向,重在展示执教者教学的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献课取向,不怕出问题,鼓励教师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其四,评课需要在综合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中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则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教师的自主选择。概言之,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作“展示”者,看成等待帮助者,是集主客体为一身的话,那么议课则是要把教师们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
二、议课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议课要议出联系。
杜威说:“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深进火焰,这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灼伤。”课堂教学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支撑和影响着教的行为,教的行为引起转化学生学的行为,学的行为进一步影响和导致学习效果,这是一种客观存在。议课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从而采取行动,改变其中较为薄弱的相应环节。
第二,议课要议出更多教学的可能性,拓展其空间。
教学可能性空间是多种教学途径、方法、行为和效果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集合。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具有发展、变化及生成的多种可能。因此,议课既要认识已经发生的课堂事件,更要关注探讨新的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议课的过程是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的过程。
第三,议课要促进反思。
议课强调以课堂为平台检视自己,反省自己,改进自己。教师讲课是一种平常行为,针对这种平常行为,作为议课应追求对这些行为背后的观念的深刻批判与反思,强调透过行为直抵内心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假设,通过深度挖掘使隐性知识显示化,再通过深度对话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假设,更新教育观念。
三、议课的策略
(一)以学论教
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映射、考察教师的教。
以学论教,要求把议课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的活动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景(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有人提议把“听课”的说法改为“看课”)。从活动到状态,就是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景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二)直面问题
人是不完美的,但与其他物种比较,人能够知道、承认自己不完美,并努力追求完美。人的不完美现实与追求完美的实践,是推动人自身不断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迈克尔·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效变革的敌人。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取得突破。”发现问题有利于认识不足并加以改进问题,暴露问题、认识问题和预测问题发展方向能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面问题既是议课取得实效的前提,又是推进工作的困难所在。在具体操作上,最核心的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培养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使教师能始终对自己的教学“不满足”并立志改进。
(三)平等对话
议课又是一种对话,以参与者之间既平等又对立的关系为基础。对话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强调对他人的尊重、理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其观点和立场。既要克服消极接受批评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又要防止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要努力做到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一次完整的议课活动应该是一次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动,是参与者互相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与反思,从而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活动。
关键词: 听课 评课 议课
听课,是包括中小学校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研行政管理与职能部门经常进行的活动。这些年来,听课活动在绝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听课评课者处于领导与指导的地位,而执教者成为被领导与被指导者,甚至处于被监督、批评的地位。这种现象严重违背了听科研究活动的初衷,进而影响了听课活动的实际效果,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改变。
一、评课与议课的关系
评课和议课都是听课中的基本环节。首先,评课的关键在于“评”,就是对这节课的“质量”下结论、作价值判断;议课的中心在于“议”,就是围绕听课中生成的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展开对话,促进反思。其次,“评”有评和被评的两个方面,有主、客之分;“议”是评和被评双方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其三,评课活动取“表现、展现”为献课取向,重在展示执教者教学的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献课取向,不怕出问题,鼓励教师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其四,评课需要在综合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中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则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教师的自主选择。概言之,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作“展示”者,看成等待帮助者,是集主客体为一身的话,那么议课则是要把教师们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
二、议课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议课要议出联系。
杜威说:“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深进火焰,这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灼伤。”课堂教学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支撑和影响着教的行为,教的行为引起转化学生学的行为,学的行为进一步影响和导致学习效果,这是一种客观存在。议课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从而采取行动,改变其中较为薄弱的相应环节。
第二,议课要议出更多教学的可能性,拓展其空间。
教学可能性空间是多种教学途径、方法、行为和效果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集合。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具有发展、变化及生成的多种可能。因此,议课既要认识已经发生的课堂事件,更要关注探讨新的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议课的过程是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的过程。
第三,议课要促进反思。
议课强调以课堂为平台检视自己,反省自己,改进自己。教师讲课是一种平常行为,针对这种平常行为,作为议课应追求对这些行为背后的观念的深刻批判与反思,强调透过行为直抵内心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假设,通过深度挖掘使隐性知识显示化,再通过深度对话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假设,更新教育观念。
三、议课的策略
(一)以学论教
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映射、考察教师的教。
以学论教,要求把议课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的活动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景(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有人提议把“听课”的说法改为“看课”)。从活动到状态,就是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景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二)直面问题
人是不完美的,但与其他物种比较,人能够知道、承认自己不完美,并努力追求完美。人的不完美现实与追求完美的实践,是推动人自身不断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迈克尔·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效变革的敌人。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取得突破。”发现问题有利于认识不足并加以改进问题,暴露问题、认识问题和预测问题发展方向能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面问题既是议课取得实效的前提,又是推进工作的困难所在。在具体操作上,最核心的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培养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使教师能始终对自己的教学“不满足”并立志改进。
(三)平等对话
议课又是一种对话,以参与者之间既平等又对立的关系为基础。对话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强调对他人的尊重、理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其观点和立场。既要克服消极接受批评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又要防止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要努力做到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一次完整的议课活动应该是一次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动,是参与者互相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与反思,从而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