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既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锻炼幼儿体能,又能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本文从幼儿户外活动的意义入手,分析幼儿户外活动的特点,提出了开展幼儿户外活动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和指导策略,期待对幼儿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户外活动;因地制宜;趣味性;差异性
法国著名医学家蒂索曾经说过:“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替代任何药物,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作用”。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运动的重要性。
从幼儿教育来说,开展户外活动不仅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是幼儿运动的基本形式。
户外是孩子们活动的广阔天地,让孩子在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达到了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同时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指南》指出,幼儿每天要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呢?
一、因地制宜
根据我园条件开展户外运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不少家庭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孩子们也困囿于钢筋水泥构筑的建筑森林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户外活动更是孩子们的向往。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生活的小乐园,开展户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指南》提出的明确要求。
结合本园开展幼儿户外活动,首先需因地制宜。本园场地宽敞,绿树成荫,拥有大型玩具、攀爬架、沙池、轮胎山、小公园、大操场、跑道、菜园等,可以说,发展幼儿户外运动的条件得天独厚。形式多样的器材,宽敞整洁的园区,既能满足孩子们运动和游戏的实际需要,也能很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针对本园户外场地较大的优势,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增强身体素质。如:大型亲子运动会、球体操、军体操、种植园地、器械训练等,努力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攀爬等基本技能,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品质,促进每一个孩子快乐、健康发展,努力打造体育特色园。
二、突出重点
幼儿户外活动开展需把握“四性”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幼儿户外活动,趣味性必不可少。为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天性,增强户外活动的趣味性。首先,在园里开辟种植园,春天来了,带领孩子们种下各式各样的种子,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时常来照料它们,给它们浇水、除草、施肥,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不管是否会丰收,主要是让孩子们享受户外活动的快乐过程。从而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不浪费。
户外自由活动时,引导孩子以更自然、更加放松的状态投入到游戏中,孩子们对自发的游戏更有兴趣,可以组织孩子们三三俩俩在草丛中捉昆虫、拾落叶、观察动植物的形态、习性;可以自由组织开展玩轮胎、堆沙雕;可以把自己制作运动器械与大家分享玩。既丰富了户外活动内容,又激发了孩子们兴趣,让孩子充分感受多样的户外活动乐趣。
2、差异性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户外活动有不同的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幼儿户外活动时,特别注重差异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幼儿户外运动。
如:小班的孩子动作不够协调,组织游戏的时候,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以简单、色彩鲜艳、易操作的器械来进行活动,我们制作了纸箱山洞、奶罐小推车、圈圈等,训练孩子们走、跑、钻、跳等方面的能力。中、大班的孩子动作有了发展,可以选择难度大的、有挑战性玩具进行游戏,我们制作踏板、沙包、套圈、高跷等……
3、自主性
开展幼儿户外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必须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在户外自由活动中,老师除了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外,还应给孩子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型玩具对孩子们最有吸引力,老师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交流,自由玩耍。这有利于打破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老师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积极性,既要引导,又不能干预过多。
4、安全性
在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的同时,需特别注重安全教育。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到每个幼儿。因此,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检查仪表,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活动前后减加衣服。教师要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心声。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例如:有些孩子看过《超人》等影视剧,在游戏中学着超人打架,非常危险,必须及时制止,同时要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向正轨,引导孩子不能盲目学习影视剧,更不能伤害其他小朋友。
三、指导策略
教师应进行“支持性指导”
1、观察先行
首先要善于观察。缺乏观察的教育行为,必定是武断和盲目的。在组织户外活动中,要打破以往教学中先设想后指导的定势模式,提倡先观察、后设想、再指导的新模式。教师要在全面照顾的情况下,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个别帮助和指导。尤其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胆小而不爱活动的幼儿,要使他们克服畏惧心理,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对体弱的幼儿应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对能力强,好动的幼儿要适当的控制其活动量。
2.直接支持
教师们随时对运动区幼儿的活动状况保持一份关注,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教师们在“没事”的时候,总是观察着孩子们:谁在走平衡?他用什么方法走?是轻松自如,还是胆小害怕的?是一个人走,还是有玩伴的?现在他会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在孩子们遇到困难、独立难支时,教师必须及时介入,给幼儿以必要的支持。
3.间接支持
除了直接的支持外,还应采用间接支持的策略,即创设利用某種环境因素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户外活动中,直接作用是一种显性的影响,而运动环境则是一种隐性的影响,这种隐性影响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不仅与教师、环境产生互动关系,而且幼儿间也发生着各种互动交流。这样的交流很多时候具有积极的性质,有益于幼儿的自我成长。
4.运动量的把握
教师要很好的掌握活动量,注意动静交替,不要使幼儿过于疲劳。活动中可让幼儿互相交换活动用具,这样不仅有利于动静配合,还可提高活动的兴趣。好动的,活动量大的男孩,不能让他们长时间地进行剧烈活动,对不爱活动的幼儿,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参加活动。
总之,进行户外活动,可有效的促進孩子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巩固和提高基本动作技能。经常进行户外活动,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使他们始终保持精神饱满,活泼愉快,性格开朗。这些都是任何室内活动所不及和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杨伏兰.浅谈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4)
[2]马婷.户外活动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4)
关键词:幼儿教育;户外活动;因地制宜;趣味性;差异性
法国著名医学家蒂索曾经说过:“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替代任何药物,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作用”。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运动的重要性。
从幼儿教育来说,开展户外活动不仅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是幼儿运动的基本形式。
户外是孩子们活动的广阔天地,让孩子在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达到了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同时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指南》指出,幼儿每天要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呢?
一、因地制宜
根据我园条件开展户外运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不少家庭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孩子们也困囿于钢筋水泥构筑的建筑森林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户外活动更是孩子们的向往。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生活的小乐园,开展户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指南》提出的明确要求。
结合本园开展幼儿户外活动,首先需因地制宜。本园场地宽敞,绿树成荫,拥有大型玩具、攀爬架、沙池、轮胎山、小公园、大操场、跑道、菜园等,可以说,发展幼儿户外运动的条件得天独厚。形式多样的器材,宽敞整洁的园区,既能满足孩子们运动和游戏的实际需要,也能很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针对本园户外场地较大的优势,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增强身体素质。如:大型亲子运动会、球体操、军体操、种植园地、器械训练等,努力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攀爬等基本技能,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品质,促进每一个孩子快乐、健康发展,努力打造体育特色园。
二、突出重点
幼儿户外活动开展需把握“四性”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幼儿户外活动,趣味性必不可少。为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天性,增强户外活动的趣味性。首先,在园里开辟种植园,春天来了,带领孩子们种下各式各样的种子,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时常来照料它们,给它们浇水、除草、施肥,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不管是否会丰收,主要是让孩子们享受户外活动的快乐过程。从而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不浪费。
户外自由活动时,引导孩子以更自然、更加放松的状态投入到游戏中,孩子们对自发的游戏更有兴趣,可以组织孩子们三三俩俩在草丛中捉昆虫、拾落叶、观察动植物的形态、习性;可以自由组织开展玩轮胎、堆沙雕;可以把自己制作运动器械与大家分享玩。既丰富了户外活动内容,又激发了孩子们兴趣,让孩子充分感受多样的户外活动乐趣。
2、差异性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户外活动有不同的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幼儿户外活动时,特别注重差异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幼儿户外运动。
如:小班的孩子动作不够协调,组织游戏的时候,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以简单、色彩鲜艳、易操作的器械来进行活动,我们制作了纸箱山洞、奶罐小推车、圈圈等,训练孩子们走、跑、钻、跳等方面的能力。中、大班的孩子动作有了发展,可以选择难度大的、有挑战性玩具进行游戏,我们制作踏板、沙包、套圈、高跷等……
3、自主性
开展幼儿户外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必须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在户外自由活动中,老师除了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外,还应给孩子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型玩具对孩子们最有吸引力,老师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交流,自由玩耍。这有利于打破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老师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积极性,既要引导,又不能干预过多。
4、安全性
在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的同时,需特别注重安全教育。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到每个幼儿。因此,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检查仪表,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活动前后减加衣服。教师要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心声。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例如:有些孩子看过《超人》等影视剧,在游戏中学着超人打架,非常危险,必须及时制止,同时要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向正轨,引导孩子不能盲目学习影视剧,更不能伤害其他小朋友。
三、指导策略
教师应进行“支持性指导”
1、观察先行
首先要善于观察。缺乏观察的教育行为,必定是武断和盲目的。在组织户外活动中,要打破以往教学中先设想后指导的定势模式,提倡先观察、后设想、再指导的新模式。教师要在全面照顾的情况下,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个别帮助和指导。尤其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胆小而不爱活动的幼儿,要使他们克服畏惧心理,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对体弱的幼儿应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对能力强,好动的幼儿要适当的控制其活动量。
2.直接支持
教师们随时对运动区幼儿的活动状况保持一份关注,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教师们在“没事”的时候,总是观察着孩子们:谁在走平衡?他用什么方法走?是轻松自如,还是胆小害怕的?是一个人走,还是有玩伴的?现在他会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在孩子们遇到困难、独立难支时,教师必须及时介入,给幼儿以必要的支持。
3.间接支持
除了直接的支持外,还应采用间接支持的策略,即创设利用某種环境因素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户外活动中,直接作用是一种显性的影响,而运动环境则是一种隐性的影响,这种隐性影响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不仅与教师、环境产生互动关系,而且幼儿间也发生着各种互动交流。这样的交流很多时候具有积极的性质,有益于幼儿的自我成长。
4.运动量的把握
教师要很好的掌握活动量,注意动静交替,不要使幼儿过于疲劳。活动中可让幼儿互相交换活动用具,这样不仅有利于动静配合,还可提高活动的兴趣。好动的,活动量大的男孩,不能让他们长时间地进行剧烈活动,对不爱活动的幼儿,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参加活动。
总之,进行户外活动,可有效的促進孩子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巩固和提高基本动作技能。经常进行户外活动,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使他们始终保持精神饱满,活泼愉快,性格开朗。这些都是任何室内活动所不及和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杨伏兰.浅谈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4)
[2]马婷.户外活动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