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學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衔接迁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变式训练——归纳总结——检测评价,增强自信 。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衔接;探究;训练
为了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合拍,用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知識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衔接迁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变式训练——归纳总结——检测评价,增强自信。
一、衔接迁移
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前一节课的发展,又是后一节的课的基础。新课燕尔,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设计与新课有关的概括性强,具有承上启下的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最易接授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要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引起学生对“相同数位对齐”、“进位”、“退位”等相关知识的回忆和再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这是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适合而有效的温故要做到“三不”:1.不要太多太杂。要简捷明了一针见血,多而杂会难以抓住引出新知识的要点,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和知识准备。2.不要太难太繁。温故是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现、引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太难太繁会把师生的精力纠缠在答题的正确与否上,冲淡了重点,影响学习新知识的情绪准备。3.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易松懈,易乏味,思维易进入消极状态。
遵循五个原则:准确性原则;简捷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二、自主学习
老师提出自学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去自学。这也并非易事。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当学生产生问题之际,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分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加以分析、整理,做出合理的判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又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
四、变式训练
如果说“点拨升华”是抓住了概念的内涵,那么变式训练可以通过概念的外延,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变式练习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
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主要是指保持概念的定义本质而对其实例变化,使学生能更清晰概念的含义,进行有效辨别。比如认识图形时,学习材料可能提供的是位置摆放比较正,便于观察的图形,在练习时就要适当安排一些旋转,移动过和图形。
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就是保持规则的本质特征,变化它的叙述部分或题型,是规则应用于新情境。如应用题的变式练习。
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我们可以在。我们可以在练习中给一些多余的条件,让学生去判断,去取舍。
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宗旨也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技能。
五、归纳总结
学生在初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尝试练习,并对练习进行反思,此时老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探究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和探究思路的对错,让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反省,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老师要善于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加于整理,得出结论。
六、检测评价,增强自信
学习评价要根据学习目标,巧妙地设计一些检测题,组织学生进行检测。 一方面是知识检测。通过知识检测,让每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检测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反馈信息,马上纠正错误,使每位学生做到当堂消化,牢固掌握。 另一方面是对学习的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对学习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增强自信心,可以收到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课堂总结评价包括三方面:(1)知识建构的评价: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总结评价。(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效策略的感悟。(3)合作交流的评价: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学习,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对他人意见的看法,在小组学习中有贡献。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评价的方式有自评、互评、小组评和教师评。
总之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复杂多变,教学模式又不能机械套搬。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教育观: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完善,。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衔接;探究;训练
为了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合拍,用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知識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衔接迁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变式训练——归纳总结——检测评价,增强自信。
一、衔接迁移
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前一节课的发展,又是后一节的课的基础。新课燕尔,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设计与新课有关的概括性强,具有承上启下的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最易接授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要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引起学生对“相同数位对齐”、“进位”、“退位”等相关知识的回忆和再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这是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适合而有效的温故要做到“三不”:1.不要太多太杂。要简捷明了一针见血,多而杂会难以抓住引出新知识的要点,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和知识准备。2.不要太难太繁。温故是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现、引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太难太繁会把师生的精力纠缠在答题的正确与否上,冲淡了重点,影响学习新知识的情绪准备。3.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易松懈,易乏味,思维易进入消极状态。
遵循五个原则:准确性原则;简捷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二、自主学习
老师提出自学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去自学。这也并非易事。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当学生产生问题之际,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分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加以分析、整理,做出合理的判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又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
四、变式训练
如果说“点拨升华”是抓住了概念的内涵,那么变式训练可以通过概念的外延,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变式练习可以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由简及难,设置一定的坡度,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设计变式练习:
第一,把握概念内涵,扩展外延,进行概念变式。主要是指保持概念的定义本质而对其实例变化,使学生能更清晰概念的含义,进行有效辨别。比如认识图形时,学习材料可能提供的是位置摆放比较正,便于观察的图形,在练习时就要适当安排一些旋转,移动过和图形。
第二,把握规则的产生式,适当改变情境性变量,进行规则变式。就是保持规则的本质特征,变化它的叙述部分或题型,是规则应用于新情境。如应用题的变式练习。
第三,设置多样化情景,进行认知策略变式。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我们可以在。我们可以在练习中给一些多余的条件,让学生去判断,去取舍。
总之,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变式方法训练,但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质不变,变化非本质特征,使知识在不同情景下应用,以促进迁移。宗旨也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形成技能。
五、归纳总结
学生在初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尝试练习,并对练习进行反思,此时老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探究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和探究思路的对错,让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反省,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老师要善于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加于整理,得出结论。
六、检测评价,增强自信
学习评价要根据学习目标,巧妙地设计一些检测题,组织学生进行检测。 一方面是知识检测。通过知识检测,让每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检测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反馈信息,马上纠正错误,使每位学生做到当堂消化,牢固掌握。 另一方面是对学习的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对学习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增强自信心,可以收到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课堂总结评价包括三方面:(1)知识建构的评价: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总结评价。(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效策略的感悟。(3)合作交流的评价: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学习,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对他人意见的看法,在小组学习中有贡献。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评价的方式有自评、互评、小组评和教师评。
总之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复杂多变,教学模式又不能机械套搬。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教育观: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