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由 —— 外教课后的反思
去年外教课我都坐在教室旁听。不论是来自波兰还是俄罗斯的外教,在开课之初都会介绍其本国文化。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但当外教提问有关中国或四川的文化,学生们要么完全不知,要么知道一点点,且无法用英语清楚表达。在英语角外教询问成都本土文化,学生们鸦雀无声、呆若木鸡,不知如何作答。我意识到学生们学习英语和英美文化,但学生却不能用英语将本国本土文化介绍给外国友人。学英语只为考试分数吗?习英语是掌握一门工具,能更好地和世界他国之人进行交流。那交流什么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交流即文化交流。在中国四川成都,当然是交流本国本土文化。
二、经过 —— 自我教学的反思
初三每单元备课我都认真观看“闻道微课”。每课时教学目标清楚说明了知识技能目标,明确阐释了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献课老师深挖文本,由教材到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升华情感、沁润文化。反思自己的课,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并未达到,三维目标也有待实现。
三、历程 —— 教学过程中的探索
初三日常英语教学课时紧、任务重。但课堂教学不该仅仅完成教材里的知识讲解,而还需给学生在外延和内涵进行拓宽挖深,开拓眼界,扩大知识面。故我的教学设计中补充了本土文化。学习本土文化,孩子们不仅能拓宽知识面,在语境中扩大词汇量,而且孩子们也接受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其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我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学生层次、课时进度,进行了适量地补充。
学生在第二单元A部分学习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在B部分学习了国外的重要节日,如:万圣节和圣诞节。万圣节即西方国家的鬼节。教师可利用3a的情景给学生们补充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和中元节。
There is Halloween in America, so your English-speaking pen pal, Jack, wonders if there is a similar festival in China. Can you introduce it to him?
第五单元B部分2a What do you know about folk or traditional art, like paper cutting? Tell your partner about it. 在教学中,我不仅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且给学生介绍成都本土文化,还告诉学生去参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Inter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ark)。我的教学补充如下:
我也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上网查阅其英文介绍,以后在外教课或英语角,一定给外国友人介绍成都的吃、喝、玩、乐,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中国不愧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
接着在第六单元我给学生补充介绍我国四大发明。在第八单元给学生介绍中国的两大奇迹长城和秦陵兵马俑。在第九单元给学生补充中国的传统音乐和戏剧,在第十单元给学生介紹中国传统的日常礼仪。
四、喜悦 —— 课后学生的收获
回想教学实施过程,从美国的万圣节到中国的清明节和中元节,学生不仅在书本里、课件上了解到西方国家的文化,同时,回到本土、回归生活,学生也初步掌握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课堂上,孩子们跟随我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发散思维,联想实际,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逐步实现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两大教学目标。课后,我批改了学生写给笔友杰克的电子邮件,介绍中国的清明节。大多数学生作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课余,我和孩子们交流,询问学生喜欢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吗?孩子们都非常乐于学习。甚至有学生提到,以后在外教课上我们就不会傻呆呆的什么都不会说了,感觉自己好像不是中国人似的。
通过闻道微课学习和教学反思,我清楚地认识到不能把英语教成一门考试科目。我要把英语教成一个工具,一个孩子们可以了解世界,也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坚持深挖文本,沁润文化,实现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教学目标。
去年外教课我都坐在教室旁听。不论是来自波兰还是俄罗斯的外教,在开课之初都会介绍其本国文化。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但当外教提问有关中国或四川的文化,学生们要么完全不知,要么知道一点点,且无法用英语清楚表达。在英语角外教询问成都本土文化,学生们鸦雀无声、呆若木鸡,不知如何作答。我意识到学生们学习英语和英美文化,但学生却不能用英语将本国本土文化介绍给外国友人。学英语只为考试分数吗?习英语是掌握一门工具,能更好地和世界他国之人进行交流。那交流什么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交流即文化交流。在中国四川成都,当然是交流本国本土文化。
二、经过 —— 自我教学的反思
初三每单元备课我都认真观看“闻道微课”。每课时教学目标清楚说明了知识技能目标,明确阐释了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献课老师深挖文本,由教材到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升华情感、沁润文化。反思自己的课,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并未达到,三维目标也有待实现。
三、历程 —— 教学过程中的探索
初三日常英语教学课时紧、任务重。但课堂教学不该仅仅完成教材里的知识讲解,而还需给学生在外延和内涵进行拓宽挖深,开拓眼界,扩大知识面。故我的教学设计中补充了本土文化。学习本土文化,孩子们不仅能拓宽知识面,在语境中扩大词汇量,而且孩子们也接受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其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我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学生层次、课时进度,进行了适量地补充。
学生在第二单元A部分学习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在B部分学习了国外的重要节日,如:万圣节和圣诞节。万圣节即西方国家的鬼节。教师可利用3a的情景给学生们补充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和中元节。
There is Halloween in America, so your English-speaking pen pal, Jack, wonders if there is a similar festival in China. Can you introduce it to him?
第五单元B部分2a What do you know about folk or traditional art, like paper cutting? Tell your partner about it. 在教学中,我不仅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且给学生介绍成都本土文化,还告诉学生去参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Inter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ark)。我的教学补充如下:
我也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上网查阅其英文介绍,以后在外教课或英语角,一定给外国友人介绍成都的吃、喝、玩、乐,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中国不愧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
接着在第六单元我给学生补充介绍我国四大发明。在第八单元给学生介绍中国的两大奇迹长城和秦陵兵马俑。在第九单元给学生补充中国的传统音乐和戏剧,在第十单元给学生介紹中国传统的日常礼仪。
四、喜悦 —— 课后学生的收获
回想教学实施过程,从美国的万圣节到中国的清明节和中元节,学生不仅在书本里、课件上了解到西方国家的文化,同时,回到本土、回归生活,学生也初步掌握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课堂上,孩子们跟随我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发散思维,联想实际,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逐步实现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两大教学目标。课后,我批改了学生写给笔友杰克的电子邮件,介绍中国的清明节。大多数学生作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课余,我和孩子们交流,询问学生喜欢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吗?孩子们都非常乐于学习。甚至有学生提到,以后在外教课上我们就不会傻呆呆的什么都不会说了,感觉自己好像不是中国人似的。
通过闻道微课学习和教学反思,我清楚地认识到不能把英语教成一门考试科目。我要把英语教成一个工具,一个孩子们可以了解世界,也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坚持深挖文本,沁润文化,实现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