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59-02
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幼儿园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有人形象地将它称为幼儿园的细胞。班级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因为幼儿一日生活包括: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盥洗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幼儿在园有三年的时间,但是每个年龄班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带过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三个年龄班的特点不同,带班的方法也不同,若用一种办法带不同年龄班,势必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越小的孩子、年龄越影响其发展,也就是说,年龄越小,年龄特征表现越明显。因此,带不同的年龄班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下面,就此作一些简要阐述。
一、小班的管理
小班一般是指3—4周岁的幼儿。小班幼儿已经能够自如行走,用语言表达简单的意思,从事一些生活活动与游戏活动。小班的幼儿刚刚入园,环境和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小班幼儿语言和行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进行管理时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幼儿在小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会给中大班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小班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环境。幼儿园的环境与家庭有很大的不同。第一,非一对一的关系。在家时,幼儿主要与自己的亲人或保姆相处,教养者长期与幼儿相处,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至少是一对一的关系,甚至是几位成人对一名幼儿。在幼儿园里,教师承担着教育全体幼儿的任务,教师不是面对一个孩子,而是一群孩子,这些孩子都是老师关注的对象,很难做到一对一,常常是一位教师对许多幼儿。第二,气氛不同。在家里,生活气息较浓,幼儿的活动比较随意,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幼儿园是正规的教学机构,他的目的性,计划性都很强,幼儿要按照教师的要求从事各种活动。第三,要求不同。在家里,教育的内容较少,而幼儿园有系统的教育教学要求,幼儿将学习集体生活的规则,自我服务的本领,这些学习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以上种种不同,导致幼儿入园的不适应,造成他们情绪不稳定,不愿意上幼儿园;不善于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争执攻击行为较多;生活不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管理自己的行为,为此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十分重要。其次,注重常规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对幼儿的要求不像幼儿园那么严格,加上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包办代替较多,致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常规训练即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节奏性。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两方面。生活常规包括梳洗活动常规、饮食活动常规、睡眠活动常规、卫生习惯常规、入园离园常规、散步常规。幼儿应该按照各项常规的要求去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常规的养成需要反复强化,多次练习。教师要讲究办法,对幼儿要有耐心。可采用示范、模范法,也可采用文学制作或游戏活动。教育常规包括教学常规、游戏活动常规、班级环境管理常规、家园活动常规等。各项活动都有自身的规律,教师要根据各自不同的规律训练幼儿的教育常规,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班管理
中班在幼儿园教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常听有的老师说:“中班的孩子最不好带,不像小班孩子那么听话,也不像大班孩子那么懂事”。只有认真观察和分析,才能掌握中班幼儿发展的特点,使班级管理受到更大的成效。首先,中班班级集体特征。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穿衣服、吃饭等简单动作不再需要成人帮助,他们有了很强的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愿意承担教师分布的任务,并努力去完成。当然,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局限性,中班班级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管理因素,如幼儿爱告状、攻击行为严重,致使班级冲突性行为较多。根据这些特点,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为他们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条件,以有趣的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要为幼儿安排好各项环节活动,确保幼儿的活动程序,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其次,中班班级管理内容与小班的要求有所不同。生活常规包括清洁卫生习惯,如洗手、大小便、正常使用手帕、保持清洁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进餐的情绪,文明习惯,坐姿,卫生习惯等;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睡眠姿势、睡眠时间等;来园离园要求,如穿着、语言、行为等。对中班幼儿可采用行为练习法,有针对的家里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纠正不正确的行为。教育活动常规包括集体活动常规,如上课、参观、劳动、操作、体育活动等;游戏活动常规,如培养游戏活动的兴趣,掌握游戏规则,积极开动脑筋;其他的教育活动如阅读、散步、参观等。教育常规的掌握是在从事教育活动中进行的,帮助幼儿掌握教育常规,并逐渐形成自觉的行为。教师给幼儿提出的要求具体、明确,并要坚决执行,达到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三、大班的管理
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他们的精力更加旺盛,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大班幼儿的知识面逐渐扩大、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不仅满足于“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更满足于“为什么”问题的回答。而且他们的责任心增强,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能认真对待,努力完成,如果没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他们会感到不安。所以在管理中,首先,要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包括管理自己的行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物品,自己的语言等。其次,要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应该遵守集体规则与纪律,增强责任感。在活动时不仅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他人。教师应组织集体竞赛等活动,在激发幼儿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第三,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在生活环境布置上,活动形式上,要求上,师生关系上,教学方法上都应做相应的调整。还可以与小学建立联系,带幼儿到小学去参观,让他们与小学生接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园的教学,以此缩小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距。总之,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管理。在教育教学中,认真思考,不断总结,班级管理质量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以上是我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并实施的一点经验,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希望得到同行们的帮助和指导。
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幼儿园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有人形象地将它称为幼儿园的细胞。班级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因为幼儿一日生活包括: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盥洗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幼儿在园有三年的时间,但是每个年龄班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带过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三个年龄班的特点不同,带班的方法也不同,若用一种办法带不同年龄班,势必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越小的孩子、年龄越影响其发展,也就是说,年龄越小,年龄特征表现越明显。因此,带不同的年龄班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下面,就此作一些简要阐述。
一、小班的管理
小班一般是指3—4周岁的幼儿。小班幼儿已经能够自如行走,用语言表达简单的意思,从事一些生活活动与游戏活动。小班的幼儿刚刚入园,环境和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小班幼儿语言和行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进行管理时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幼儿在小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会给中大班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小班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环境。幼儿园的环境与家庭有很大的不同。第一,非一对一的关系。在家时,幼儿主要与自己的亲人或保姆相处,教养者长期与幼儿相处,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至少是一对一的关系,甚至是几位成人对一名幼儿。在幼儿园里,教师承担着教育全体幼儿的任务,教师不是面对一个孩子,而是一群孩子,这些孩子都是老师关注的对象,很难做到一对一,常常是一位教师对许多幼儿。第二,气氛不同。在家里,生活气息较浓,幼儿的活动比较随意,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幼儿园是正规的教学机构,他的目的性,计划性都很强,幼儿要按照教师的要求从事各种活动。第三,要求不同。在家里,教育的内容较少,而幼儿园有系统的教育教学要求,幼儿将学习集体生活的规则,自我服务的本领,这些学习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以上种种不同,导致幼儿入园的不适应,造成他们情绪不稳定,不愿意上幼儿园;不善于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争执攻击行为较多;生活不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管理自己的行为,为此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十分重要。其次,注重常规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对幼儿的要求不像幼儿园那么严格,加上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包办代替较多,致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常规训练即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节奏性。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两方面。生活常规包括梳洗活动常规、饮食活动常规、睡眠活动常规、卫生习惯常规、入园离园常规、散步常规。幼儿应该按照各项常规的要求去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常规的养成需要反复强化,多次练习。教师要讲究办法,对幼儿要有耐心。可采用示范、模范法,也可采用文学制作或游戏活动。教育常规包括教学常规、游戏活动常规、班级环境管理常规、家园活动常规等。各项活动都有自身的规律,教师要根据各自不同的规律训练幼儿的教育常规,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班管理
中班在幼儿园教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常听有的老师说:“中班的孩子最不好带,不像小班孩子那么听话,也不像大班孩子那么懂事”。只有认真观察和分析,才能掌握中班幼儿发展的特点,使班级管理受到更大的成效。首先,中班班级集体特征。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穿衣服、吃饭等简单动作不再需要成人帮助,他们有了很强的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愿意承担教师分布的任务,并努力去完成。当然,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局限性,中班班级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管理因素,如幼儿爱告状、攻击行为严重,致使班级冲突性行为较多。根据这些特点,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为他们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条件,以有趣的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要为幼儿安排好各项环节活动,确保幼儿的活动程序,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其次,中班班级管理内容与小班的要求有所不同。生活常规包括清洁卫生习惯,如洗手、大小便、正常使用手帕、保持清洁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进餐的情绪,文明习惯,坐姿,卫生习惯等;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睡眠姿势、睡眠时间等;来园离园要求,如穿着、语言、行为等。对中班幼儿可采用行为练习法,有针对的家里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纠正不正确的行为。教育活动常规包括集体活动常规,如上课、参观、劳动、操作、体育活动等;游戏活动常规,如培养游戏活动的兴趣,掌握游戏规则,积极开动脑筋;其他的教育活动如阅读、散步、参观等。教育常规的掌握是在从事教育活动中进行的,帮助幼儿掌握教育常规,并逐渐形成自觉的行为。教师给幼儿提出的要求具体、明确,并要坚决执行,达到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三、大班的管理
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他们的精力更加旺盛,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大班幼儿的知识面逐渐扩大、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不仅满足于“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更满足于“为什么”问题的回答。而且他们的责任心增强,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能认真对待,努力完成,如果没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他们会感到不安。所以在管理中,首先,要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包括管理自己的行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物品,自己的语言等。其次,要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应该遵守集体规则与纪律,增强责任感。在活动时不仅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他人。教师应组织集体竞赛等活动,在激发幼儿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第三,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在生活环境布置上,活动形式上,要求上,师生关系上,教学方法上都应做相应的调整。还可以与小学建立联系,带幼儿到小学去参观,让他们与小学生接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园的教学,以此缩小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距。总之,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管理。在教育教学中,认真思考,不断总结,班级管理质量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以上是我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并实施的一点经验,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希望得到同行们的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