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家中职示范校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e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决定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江苏职教人以“江苏省国家中职示范校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及112个子课题的研究为引领,以13个大类专业共172门核心课程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为突破点,开发了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自测与考试电子题库、三维互动教学软件等资源,探索形成了“总体规划、社会合作、过程导向、一体设计”的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的江苏经验,大幅提升江苏职业学校协作发展、共享资源和改革创新的能力。本期刊出其中多篇优秀成果,以飨读者。
  一、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任务,并要求“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与课程体系的其他课程形成有机的、内在的联系,核心课程的标准、内容、实施、评估以及相关资源等方面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专业建设的质量,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
  (二)有利于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核心课程体系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核心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通过本课题研究,将形成一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文件与教学资源,从而形成我省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干,形成对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效衔接,并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指导下,将形成一系列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学做一体”“理实一体”的课程,从而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核心课程体系,为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提供必要的保证。
  (三)有利于推进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要求职业学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职业学校中,专业核心课程往往集中了学校最优秀的师资、最丰富的教学资源、最广泛的校企合作资源,对核心课程及其资源建设进行改革与深化,将形成学校深化改革的抓手与突破口,使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水平迅速提升,也将有助于推动中高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衔接,推进深度的产学融合,同时可以带动德育活动、文化基础课程、职业精神教育等方面的建设,从而形成以点带面的改革发展效果。
  (四)有利于形成全省统一的数字化教学平台
  我省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学校建设时间、建设标准上的不统一,造成了各地、各校重复建设、无法共享等弊端。在“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作会”的统一策划与指导下,开展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内容标准、统一使用环境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将建成一个可供所有学校所有师生共享的教学平台和海量的教学资源库,将极大丰富相关学校的教学资源,推动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的互动,形成“互联网 职业教育”的新局面,大幅提高我省职业学校共享资源和改革创新的能力,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未来全省统一的“数字化江苏职教”探索经验,奠定技术、人才和内容基础。
  (五)有利于促进“总体设计、协同建设”的课程建设机制的形成
  江苏省职业教育发展起点高、发展快,国家级示范校数量多、发展水平高,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学校优质的教师资源、校企合作资源、数字化资源是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如何实现这些资源的共建共享则是示范校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为此,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共建共享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2〕27号)中提出了“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各成员校教学资源及其相关设备的投入效益”的总体要求,成立了“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作会”,全省共设13个“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各协作组的中心任务是协作开发以数字化教学资源为重点的各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以大幅提升我省职业学校协作发展、共享资源和改革创新的能力。
  “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作会”和“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是跨区域、跨学校的功能性、民间性协作机构,在运作上必将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与障碍。本研究将相关协作机制的研究作为行动研究的重要内容,逐步探索核心课程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总体设计、协同建设”的协作机制,将有利于课程建设、资源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创新。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指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课程,它与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隐性课程共同组成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与课程体系的其他课程形成有机的、内在的联系。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核心课程”是指满足我省五年制和三年制教学需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包含专业平台课程和技能方向课程。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数字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依据学习者特征进行编辑的,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供学习者自主、合作学习的,且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材料。按其呈现方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站、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等。它具有获取的便捷性、形式的多样性、资源的共享性、平台的互动性、内容的扩展性及可操作性和可再生性等特征。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发挥教学、导学、辅助学习和自主学习、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资源。本课题中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与厦门凤凰创壹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主要包括:电子声像资源、三维仿真互动软件、教学互动网络平台等。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在教学中,要求将体现在职业工作过程中的工作逻辑为课程教学内容序化的依据,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成本专业的若干学习领域。基于工作过程本位课程的改革起于2004年,教育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发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指出“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
  在上述课程开发的基础上,教学资源开发也应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与方法,从实际工作过程中提炼教学元素,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形成高整合度的配套关系。
  (四)综合实训仿真教学平台
  本课题所称的“综合实训平台”是指打破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界限的既能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又能开展实训的数字化教训考一体系统,该系统实现教学与实训互动、课堂与课后互动、线上与线下互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化资源的功能,提升技能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三、研究内容
  (一)跨区域、跨学校的专业与课程建设协作机制的实践研究
  按照教育厅的总体部署,我省成立的“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作会”和13个“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形成了基本的专业与课程建设协作机制。但参与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的学校遍布苏南、苏中、苏北,各学校间存在地域发展水平、学校基础条件、专业建设方向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本课题组对协作会和协作组框架下的校际合作机制进行深入的实践与研究,力争形成一个既强调统一又重视个性的协作机制的基本模型,对相关机制作出科学、客观的描述。
  (二)企业深度参与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的模式研究
  分析已有的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办学的成功案例,厘清企业参与学校核心课程与资源建设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对企业深度参与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的机制进行合理化设计。
  (三)指导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实践研究
  按照“顶层总体设计、全省协作建设”的原则,在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作会的框架下对13个专业的建设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总体设计与规划,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组建团队开发相关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四)核心课程标准开发的实践研究
  在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作会的统一指导下,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梳理,对核心课程进行明确界定,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企业资深人员开展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完成了146个核心课程标准。
  (五)核心课程教材与学材开发的实践研究
  依据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标准,整合所有相关学校的教师资源和校企合作资源,开发172门课程的教材,形成了指导思想一致、教学思想先进的体系化核心课程教材。配合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组织教师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开发相应的核心课程教学课件、自测与考试电子题库、拍摄部分课程主讲视频、开发三维互动教学软件。
  (六)核心课程综合训练互动平台建设与使用的实践研究
  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建设承载所有开发资源的网络平台,并上线运行,保证运行质量,满足全省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四、研究过程
  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以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和中职学校为研究对象,以“发现现实中的矛盾、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实践发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中的问题,通过实践寻找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提炼出有益的专业核心课程和资源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专业核心课程及资源具有基础性、规范性的特点,应采取“统一规划、集中开发”的方式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正在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即学校享有越来越多的课程权力。以学校为单位的课程开发可以保证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当地的生产实际,使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与产业发展接轨。但由于条件限制,单个学校的课程开发能力有限,对课程开发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性决定了其在不同学校间的通用性和核心课程应该达到的规范性,所以江苏省为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各示范校的教学资源建设质量,成立协作会和协作组,集全省58所国家中职示范校的优势力量共同开发13个大类共172门核心课程及其数字化教学资源。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统一规划、集中开发”机制被证明是有效的,既确保了核心课程及资源开发的质量,也保证了课程开发的地域性特点。
  2.专业核心课程及其资源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通过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确保建设质量
  在指导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核心课程教材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等工作中,行业、企业均成为重要的参与者,他们的介入使学校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行业、企业的发展特点、技术进步的基本特征和要求,为学校相关教学文件和资源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标准,是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而应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工程。
  在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行业、企业的需求分析,了解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教育需求以及参与能力,对企业开展分类管理与分类合作,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3.专业核心课程及其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到“教学与资源一体、线上与线下一体”
  专业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由协作会和协作组统一协调、由学校全面参与、由行业企业深度介入、由骨干教师具体实施,涉及多个主体,涵盖了教学文件编制、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建设、教学实施等若干环节,涉及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应从系统论的角度加以认识。
  在对课程及资源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生产过程、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统一性。在过去的课程开发中,人们往往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衔接、教学任务与典型生产任务的衔接、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的衔接,造成了学生不愿学、愿学也学不会、学会也无法用等情况。本课题组通过一年的研究发现,只有坚持对课程及资源建设的系统设计,才能规避以往课程开发中的不足,提高课程及资源建设的适切性和质量。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逐步进入了“互联网 ”的时代,生产的智能化、学习的智能化已经成为趋势,翻转式的学习正在成为可能。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只要教学资源足够地有趣、界面足够地友好,教师与学生使用数字化资源的积极性会很高,他们会自发地综合、灵活地使用电脑、手机等接入方式使用教学平台。所以在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应突破线上与线下的界限、突破课上与课下的界限,鼓励师生随时随地使用教学资源。
  4.课程及资源建设中应坚持“教学情境是抽象后的工作情境”的观点
  在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反复碰到真实工作情境与虚拟工作情境间的矛盾问题。由于工作世界的劳动分工已非常发达,造成工作情境的特殊性较强,单一岗位或单一任务所要求的技能往往较为单一,所以从企业获得的典型工作任务往往并不适于直接移植进课堂,这造成了许多老师的困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是否需要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开始?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正如杜威在“学校即社会”这一论断中所表达的,学校是一个抽象化的社会,专业课程所体现的也是抽象后的企业工作任务,而不是企业真实任务的直接复制。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编写、数字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多个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叠加与综合,强化了工作技能的抽象,鼓励开发了系列虚拟仿真教学软件。
  2004年,教育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发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指出“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我们所提出的“教学情境是抽象后的工作情境”正是这一观点的深化与发展。
  (二)政策建议
  1.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职业学校课程开发工作指导机制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认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机制对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而言是成功的,确保了课程及资源建设的质量。据此,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各学校继续开展课程开发的指导很有必要,同时应创新指导的机制,可以仿照示范校建设协作会的方式,在确保各学校课程权力和课程个性的前提下对全省的课程开发工作进行统一的指导与监督。
  2.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全省统一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平台
  目前,我省已建立起部分专业的教学平台,但这些平台多是教学资源平台,即教师可随时调阅、使用相关资源的平台。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多数学校的同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进度上大致统一,教学要求大致相同,因此建设部分专业的部分核心课程的统一教学平台存在一定的客观条件,教师如能在同一教学平台上备课、准备教学资源,在上课期间直接调用其他学校的教学资源、直接与其他学校的师生展开互动,课后使用互联网进行课程的横向评估,将极大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
  3.建议各学校把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经验移植到其他课程的开发中
  通过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课题的研究,参与学校均积累了课程开发的经验,对“学做一体”、“理实一体”、“产学融合”、“项目化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等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职业教育将在德育、专业能力、文化基础、职业道德等方面全面提升质量,德育活动、文化基础课等课程开发也可借鉴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的经验,增强课程开发的趣味性、实用性,使这些课程也体现出学做一体、做中学、学中做的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反思与讨论
  1.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是本课题研究的短板
  本课题研究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的开发和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但在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方面存在空白,使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重视。
  2.课程的灵活性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集中式开发的课程一般质量标准较高,但往往灵活性不足。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方向课一般与就业紧密相联,灵活性较高,专业核心课程如何与专业方向课进行有效衔接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后续研究中我们将探讨模块化、数字化等加强课程灵活性的方法和手段,促进专业核心课程的个性化。
  3.努力促进教学资源向学习资源的转化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在于辅助教师教学,在今后我们将加强学习资源的建设,努力建设适于学生学习的学习包,促进自主的、个性化地学习。
  (责任编辑:方健华)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全面梳理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五个争论点,结合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争论进行分析,认为:双创教育是传授技能陶冶精神的素质教育,双创教育要以“谋生”和“乐业”为导向,双创教育要全面推进也要兼顾个性,双创教学需社会力量全程参与,以赛促教要统一于“平民化”与“社会化”。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摘要:当下教育备受关注,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现状,学校教育的边界模糊,教育、学校、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校教育必须穿越幻象,回到朴素的原点,教育要有自己的立场,学校要有自己的“围墙”,教师要扮好自己的角色,从而使学校教育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  关键词:学校教育;幻象;边界;原点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A-0028-03  教育不单纯是
李 勤 拥抱每一个“生命的黎明”  彭 钢 王铁军等  李勤印象  崔利玲 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陈鹤琴“活教育”思  想的传承与发展  薛法根 追寻教学的逻辑意义  薛法根 从连贯阅读到焦点阅读  梁昌辉 “学用”与语感、文感  诸向阳 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李 琳 严伯春  “童年语文”理念观照下的教师角色  管晓成 童年语文:从学科学习走向生命成长  韩梦婷 教儿童喜欢的语文  徐志超 反
试卷讲评课被认为是高中文化学科三大基本课型模式(即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当中的一种,但在事实上又常常被讥讽为最随意、最低效、师生状态最消极的课堂,往往是“对对答案”“翻翻课本”“比比成绩”“诉诉怨气”,如此而已。在这其中,政治课堂似乎显得尤为无奈,值得我们深思。  讲评课出现以上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景况,归根结底就是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它亟需我们回答两个问题:“试卷有没有必要讲评?”“试卷
摘要: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根据江苏省现代教育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创建中职与本科3 4软件技术专业试点项目并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础 专业 拓展”模块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衔接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衔接;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价值追求及实施策略不应是“教动手”,而应是“学探究”。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从“教动手”到“学探究”,是数学教学的需求,是数学发展的要求。“学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分析总结。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价值追求;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A-0099-04 
摘要:在高考壓力下,对高中教师的培训存在着同质化、应试化、形式化等问题,破解的措施包括“基地多元”和“菜单自选”。作为教师培训新基地的知名高中在承办骨干教师培训方面具有强大的磁场效应,有利于激活教师的内驱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承担江苏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以阅读项目为依托,开展力学行动,在分享、对话、体验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教师培训;基地多元;菜单自选;知名高中  中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B-0011-0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词,感情朗读,体会得水之乐和缺水之苦。  2.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内心体验,体会反衬的表达效果,激发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反衬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初读全文  师:上节体育课,同学们顶着烈日在田径场上运动,是什么感受? 
摘要:通过比较小学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测试数据可知:本区域学生数学学业成绩较多为中等偏下,优秀学生与中上等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分布不均匀。在“知识技能”“理解概念”“运用规则”和“解决问题”四个能力维度上,与所在市、所在地域以及全省学生相比,学业成绩总体上均有一定差距。为了尽快提高区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应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努力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切实
摘要:目前中小学的衔接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心理层面,然而核心素养的衔接和培育才是终极指向。通过对初中阶段衔接节点期的行动研究,借力“品质课堂”的打造,以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的深入实施为抓手,让学生在校园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完整教育;衔接教育;核心素养;品质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9A-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