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智障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不能够很好的适应,他们的社交需求较为淡薄,社交能力也普遍较低,极大的制约了智障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本文将探讨当前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路径,希望能够大幅增强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力,使之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在社会上立足,从而收获健康快乐的人生。
关键词: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路径
引言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育迟缓,往往不能够快速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正确理解信息内容,因而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于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借助某些手段来培养,基于此,必须要加强对智障儿童的针对性训练,激发智障儿童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确保智障儿童在长时间的训练以后能够切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独立的人格,真正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一、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
受到自卑心理的影响,智障儿童普遍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他们认为自己会得到他人的白眼,拖集体的后腿,成为集体获得荣誉的绊脚石,所以智障儿童对于集体活动通常是望而却步。与此同时,智障儿童还具有自控力差、破坏力强、思想极端的特点,他们比较喜欢自己一个人活动,不能够与他人保持良好合作,甚至经常会与其他儿童发生肢体冲突,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
2、社会因素
不少人对于智障儿童都抱以轻视心理,他们认为智障儿童就是傻瓜,极有可能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与他们近距离的接触还可能会危害到自己的人身安全,这就造成了社会环境对智障儿童的歧视,很少有人能够发自内心的关爱智障儿童。
3、家庭因素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不能单单依靠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智障儿童往往会得到家长更多的偏爱,家长认为孩子只要离开自己的庇护就会受到伤害,因此他们将孩子束缚在自己的周围,竭尽所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智障儿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们事事都只考虑到自己,稍有不如意就会哭闹不休。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路径
1、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激发智障儿童的社交热情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会让人产生舒适轻松之感,他们会更加快速的融入到社交环境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还会对社交活动抱有高度的热情,这种观点在智障儿童身上同样适用。为了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首要任务就是给他们创造轻松的社交环境,要让智障儿童产生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放下顾虑,踊跃参与到社交活动中。下一步就是要让智障儿童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向智障儿童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在智障儿童回答时耐心的倾听,并适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培养智障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考虑到大多数儿童都比较喜欢做游戏,在对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形式,比如说将所有孩子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一个水果,让孩子学会分享;或者是给每个孩子布置不同的任务,让他们通过合作来完成游戏,这些举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2、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智障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
为了实现对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培育,需要重视发展智障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使之能够学会分享、乐于助人,产生良好的合作意识,而这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并非一件易事。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利用智障儿童喜欢模仿的特点,在孩子中树立榜样,鼓励智障儿童学习榜样身上的美德,相比于说理教育这种做法要有效的多,智障儿童的模仿积极性空前高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智障儿童的脑海中牢固树立分享意识,例如在分玩具的时候发现玩具的数量不够,此时就要让智障儿童主动与他人分享玩具,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大声反抗,做出激烈的行为,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知道分享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会赢得小伙伴的友谊,智障儿童也会认识到分享行为的正确性,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将油然而生。
3、深入观察了解,在实践中提高智障儿童交往能力
实践是提高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理解和认知能力不强的智障儿童来说,讲道理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技能他们才不会轻易遗忘,因此实践活动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给智障儿童设计有利于提高他们语言交往能力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智障儿童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而真正敢于开口说话的智障儿童少之又少,智障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不强,他们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打消,所以教师要将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教师可以传授智障儿童一些社会交往中的常用语,让智障儿童加以牢忆,然后将不同的场合应该使用哪些语言对智障儿童进行反复训练,直到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句子为止。
4、针对个体差异,培养智障儿童积极的交往态度
一般来说,社会交往效果会受到智障儿童交往态度的影响,智障儿童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的越积极,交往效果就会更好,其交往能力也能相应得到提高。因此,培养智障儿童积极的交往态度也是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智障儿童与人交往时容易兴奋、叫喊,教师不能一味地制止、训斥,要教授智障儿童一些基本的礼仪和交往技巧,并使之明白懂礼仪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喜爱。
结语
综上所述,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培育智障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给智障儿童创造更多实践活动,针对个体差异采取有效教育措施。相信上述举措的落实必然会让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他们将会更愿意与他人接触,与其他孩子和睦共处,积极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智障儿童的未来也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王晓霞.浅谈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2]李晓庆.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
[3]张清.你的爱,她的快乐成长!——关爱智障儿童的健康发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
关键词: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路径
引言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育迟缓,往往不能够快速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正确理解信息内容,因而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于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借助某些手段来培养,基于此,必须要加强对智障儿童的针对性训练,激发智障儿童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确保智障儿童在长时间的训练以后能够切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独立的人格,真正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一、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
受到自卑心理的影响,智障儿童普遍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他们认为自己会得到他人的白眼,拖集体的后腿,成为集体获得荣誉的绊脚石,所以智障儿童对于集体活动通常是望而却步。与此同时,智障儿童还具有自控力差、破坏力强、思想极端的特点,他们比较喜欢自己一个人活动,不能够与他人保持良好合作,甚至经常会与其他儿童发生肢体冲突,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
2、社会因素
不少人对于智障儿童都抱以轻视心理,他们认为智障儿童就是傻瓜,极有可能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与他们近距离的接触还可能会危害到自己的人身安全,这就造成了社会环境对智障儿童的歧视,很少有人能够发自内心的关爱智障儿童。
3、家庭因素
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不能单单依靠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智障儿童往往会得到家长更多的偏爱,家长认为孩子只要离开自己的庇护就会受到伤害,因此他们将孩子束缚在自己的周围,竭尽所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智障儿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们事事都只考虑到自己,稍有不如意就会哭闹不休。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路径
1、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激发智障儿童的社交热情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会让人产生舒适轻松之感,他们会更加快速的融入到社交环境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还会对社交活动抱有高度的热情,这种观点在智障儿童身上同样适用。为了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首要任务就是给他们创造轻松的社交环境,要让智障儿童产生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放下顾虑,踊跃参与到社交活动中。下一步就是要让智障儿童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向智障儿童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在智障儿童回答时耐心的倾听,并适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培养智障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考虑到大多数儿童都比较喜欢做游戏,在对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形式,比如说将所有孩子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一个水果,让孩子学会分享;或者是给每个孩子布置不同的任务,让他们通过合作来完成游戏,这些举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2、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智障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
为了实现对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培育,需要重视发展智障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使之能够学会分享、乐于助人,产生良好的合作意识,而这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并非一件易事。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利用智障儿童喜欢模仿的特点,在孩子中树立榜样,鼓励智障儿童学习榜样身上的美德,相比于说理教育这种做法要有效的多,智障儿童的模仿积极性空前高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智障儿童的脑海中牢固树立分享意识,例如在分玩具的时候发现玩具的数量不够,此时就要让智障儿童主动与他人分享玩具,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大声反抗,做出激烈的行为,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知道分享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会赢得小伙伴的友谊,智障儿童也会认识到分享行为的正确性,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将油然而生。
3、深入观察了解,在实践中提高智障儿童交往能力
实践是提高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理解和认知能力不强的智障儿童来说,讲道理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技能他们才不会轻易遗忘,因此实践活动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给智障儿童设计有利于提高他们语言交往能力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智障儿童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而真正敢于开口说话的智障儿童少之又少,智障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不强,他们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打消,所以教师要将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教师可以传授智障儿童一些社会交往中的常用语,让智障儿童加以牢忆,然后将不同的场合应该使用哪些语言对智障儿童进行反复训练,直到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句子为止。
4、针对个体差异,培养智障儿童积极的交往态度
一般来说,社会交往效果会受到智障儿童交往态度的影响,智障儿童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的越积极,交往效果就会更好,其交往能力也能相应得到提高。因此,培养智障儿童积极的交往态度也是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智障儿童与人交往时容易兴奋、叫喊,教师不能一味地制止、训斥,要教授智障儿童一些基本的礼仪和交往技巧,并使之明白懂礼仪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喜爱。
结语
综上所述,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培育智障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给智障儿童创造更多实践活动,针对个体差异采取有效教育措施。相信上述举措的落实必然会让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他们将会更愿意与他人接触,与其他孩子和睦共处,积极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智障儿童的未来也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王晓霞.浅谈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2]李晓庆.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
[3]张清.你的爱,她的快乐成长!——关爱智障儿童的健康发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