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术教育在整个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激发学龄前儿童的想象力,促进其良好的人格品质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学龄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误区,导致了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质量的下降,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定位和思索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并给与其正确的评价。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美術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3-0130-01
学龄前美术教育活动应该是自然而然地开展的,在整个过程中应该伴随学龄期儿童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负担。虽然到现在对于学龄前美术教育活动应该如何去教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和确切的答案,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想象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孩子的个性。提到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就不得不提出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问题,在传统课堂上,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的是机械的模仿及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的掌握。
(一)教育理念滞后。 在传统教育的课堂上老师们非常认真的教学生们学画画,例如以苹果为例,为了教好大家画苹果,美术老师特地每人发一个苹果来观察,动机是好的,可是到结果就有问题了,所有的同学画的苹果是又大又红,老师很满意自己的煞费苦心,家长很满意孩子们画的逼真的苹果,只有一个小男孩画的苹果不是圆的,而且,“苹果”上还画了只小虫子,这个小男孩遭到家长的批评,说他画的很丑,我们反思一下谁敢保证苹果必须是圆的?那个小男孩真的错了吗?
(二)偏离教育规律。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5/6岁的时候就给孩子规定了学素描,其实家长都不理解什么是素描,在学龄前儿童5、6岁这个富有创作能力最佳的年龄段过早的给孩子带上 枷锁,禁锢了学龄前儿童的思维。
(三)缺乏学龄前儿童情感的培养。 看看谁的画最漂亮?这是老师和家长们在下课时最喜欢的一件事情,每每看到用技法非常娴熟的学龄前儿童,家长就大加赞扬,真好啊,真美啊,其实我们应该过多的去发现学龄前儿童在作品中呈现的感受以及情绪,在作品里,您如果,更注重学龄前儿童的情感,那您肯定能发现您的孩子心智发展是否健康。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孔起英在《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2005年第四期“对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中误区的认识”指出:“在具体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以艺术文本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艺术知识物条件的灌输给学龄前儿童,忽略了学龄前儿童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体验,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被控制在范画模仿和被动接受过程中,学龄前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冷落。没有自我的表达过程,使学龄前儿童很快失去兴趣,在素质教育提倡的今天很多老师也开始注意教课的方式方法,认识到,现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采用积极的引导策略,激发学龄前儿童自主学习的兴趣。”[1] 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就需要教师的多种形式授课方式的结合。
(一)教具直观演示,把学生引入情景。 在美术教学中,因为学龄前儿童的段偏小,思维方式还处于具象思维能力,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设備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学龄前儿童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
(二)讲述故事,创设想象情境。
学龄前儿童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学龄前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学龄前儿童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会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把故事想象的更加丰富与优美,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让孩子们了解科普知识,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量,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他们表现的欲望就会很好地被激发出来。
(三)创造身临其境的体会。 张桂木主编《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本书对美术课程标准的解读具有独特的视角:它重在美术教育实践层面上的解析,;它关注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它注重发掘执行美术课程标准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智慧,对于老师要有很好的智慧,学龄前儿童都有表演和表现的欲望,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在刚开始上课的开端就把学龄前儿童带到一个童话般的表演课堂中来,会带动学龄前儿童的舞台表现欲望,同时让学龄前儿童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事物的特征与内涵 [2]
(四)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龄前儿童。 美术是学龄前儿童最重要的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学龄前儿童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湖北宜昌兴山学龄前儿童园张梅老师在http://www.jsmsjy.com上刊登的《学龄前儿童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的实践研究中提出了目前学龄前儿童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忽视学龄前儿童的“心灵感悟”,从学龄前儿童的角度出发,并且每个学龄前儿童的美术表现方式、水平不同,例如“奇怪的城堡”这节综合材料课程有的孩子用火柴盒和牙膏盒拼组的一个确实挺奇怪的城堡,有的孩子选择积木和螺丝搭配到一起的城堡,在完成城堡后,有的孩子在城堡旁边画的交通工具停靠在城堡旁边,有的孩子画了心中认为最漂亮的公主放到城堡里面,自由创作总是会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程度的聚集起来,在这的孩子都顾不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创造一个奇迹。[3]
美术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完善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对于,学龄前美术教育要有正确地认识,要把教学的内容、手段等与儿童的心理发展、兴趣爱好、个体差异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走出误区。
参考文献
[1] 孔起英著,《学龄前儿童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 张桂木主编,《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梅著,《学龄前儿童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http://www.jsmsjy.com。
作者简介:
薛淑静,女,1977,7.培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前专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美術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3-0130-01
学龄前美术教育活动应该是自然而然地开展的,在整个过程中应该伴随学龄期儿童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负担。虽然到现在对于学龄前美术教育活动应该如何去教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和确切的答案,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想象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孩子的个性。提到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就不得不提出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问题,在传统课堂上,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的是机械的模仿及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的掌握。
(一)教育理念滞后。 在传统教育的课堂上老师们非常认真的教学生们学画画,例如以苹果为例,为了教好大家画苹果,美术老师特地每人发一个苹果来观察,动机是好的,可是到结果就有问题了,所有的同学画的苹果是又大又红,老师很满意自己的煞费苦心,家长很满意孩子们画的逼真的苹果,只有一个小男孩画的苹果不是圆的,而且,“苹果”上还画了只小虫子,这个小男孩遭到家长的批评,说他画的很丑,我们反思一下谁敢保证苹果必须是圆的?那个小男孩真的错了吗?
(二)偏离教育规律。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5/6岁的时候就给孩子规定了学素描,其实家长都不理解什么是素描,在学龄前儿童5、6岁这个富有创作能力最佳的年龄段过早的给孩子带上 枷锁,禁锢了学龄前儿童的思维。
(三)缺乏学龄前儿童情感的培养。 看看谁的画最漂亮?这是老师和家长们在下课时最喜欢的一件事情,每每看到用技法非常娴熟的学龄前儿童,家长就大加赞扬,真好啊,真美啊,其实我们应该过多的去发现学龄前儿童在作品中呈现的感受以及情绪,在作品里,您如果,更注重学龄前儿童的情感,那您肯定能发现您的孩子心智发展是否健康。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孔起英在《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2005年第四期“对学龄前儿童美术教育中误区的认识”指出:“在具体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以艺术文本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艺术知识物条件的灌输给学龄前儿童,忽略了学龄前儿童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体验,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被控制在范画模仿和被动接受过程中,学龄前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冷落。没有自我的表达过程,使学龄前儿童很快失去兴趣,在素质教育提倡的今天很多老师也开始注意教课的方式方法,认识到,现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采用积极的引导策略,激发学龄前儿童自主学习的兴趣。”[1] 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就需要教师的多种形式授课方式的结合。
(一)教具直观演示,把学生引入情景。 在美术教学中,因为学龄前儿童的段偏小,思维方式还处于具象思维能力,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设備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学龄前儿童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
(二)讲述故事,创设想象情境。
学龄前儿童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学龄前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学龄前儿童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会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把故事想象的更加丰富与优美,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让孩子们了解科普知识,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量,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他们表现的欲望就会很好地被激发出来。
(三)创造身临其境的体会。 张桂木主编《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本书对美术课程标准的解读具有独特的视角:它重在美术教育实践层面上的解析,;它关注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它注重发掘执行美术课程标准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智慧,对于老师要有很好的智慧,学龄前儿童都有表演和表现的欲望,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在刚开始上课的开端就把学龄前儿童带到一个童话般的表演课堂中来,会带动学龄前儿童的舞台表现欲望,同时让学龄前儿童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事物的特征与内涵 [2]
(四)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龄前儿童。 美术是学龄前儿童最重要的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学龄前儿童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湖北宜昌兴山学龄前儿童园张梅老师在http://www.jsmsjy.com上刊登的《学龄前儿童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的实践研究中提出了目前学龄前儿童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忽视学龄前儿童的“心灵感悟”,从学龄前儿童的角度出发,并且每个学龄前儿童的美术表现方式、水平不同,例如“奇怪的城堡”这节综合材料课程有的孩子用火柴盒和牙膏盒拼组的一个确实挺奇怪的城堡,有的孩子选择积木和螺丝搭配到一起的城堡,在完成城堡后,有的孩子在城堡旁边画的交通工具停靠在城堡旁边,有的孩子画了心中认为最漂亮的公主放到城堡里面,自由创作总是会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程度的聚集起来,在这的孩子都顾不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创造一个奇迹。[3]
美术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完善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对于,学龄前美术教育要有正确地认识,要把教学的内容、手段等与儿童的心理发展、兴趣爱好、个体差异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走出误区。
参考文献
[1] 孔起英著,《学龄前儿童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 张桂木主编,《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梅著,《学龄前儿童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http://www.jsmsjy.com。
作者简介:
薛淑静,女,1977,7.培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