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我国目前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存的工程建设方针来讲,天然林的保护工程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项。针对国内几个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省份,建立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控体系,推动了林业的规范化、结构化及合理化,令有关林业信息的分享与交流成为现实,工程的建设及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本文主要就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际状况与目标、管理系统的设计、系统实现的主要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管理系统设计、实现方式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加上近几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支持、各级政府与林区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使得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工程建设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林区的信息化管理、数据收集、动态监测、效益评估等重要性环节,同时可以考虑采用省、市、县三级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推动管理系统技术的实现。
一、天然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情况及目标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基本状况介绍
我国自上世纪末以来,因天然林木资源消耗过度所导致的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因此,我国本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推行了保护林区资源的工程决策。其目的是经由禁止采伐天然林、降低木材的产出量、分流安排林区工作人员等手段,使国内天然林资源得到恢复。这项工程具有极大的作用:它可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另外,还可以做到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尽量使经济社会对林木资源的需求得到满足。这项工程涉及的主要区域为长江、黄河上游等生态较为脆弱的省市及地区。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及目标
众所周知,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是国家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要求等方针政策所推行的一项新工程。但是,天然林保护工程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规范性较强、建设难度较大,所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项能够帮助有关部门掌握具体状况、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天然林保护管理能力的工程便应运而生。
实行这项工程的根本目的包括:首先,可以依托计算机网络、采取3S技术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及综合测控体系,增强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其次,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并提升对空间信息的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更好地评测工程布局,也能够将管理落实到位。
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一)软硬件环境
第一,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至少应达到256M以上的内存空间、因特尔奔腾3处理器、10GB的电脑硬盘以及标准像素以上的显示器。第二,系统开发环境。采用较为专业的开发结构及处理工具。例如,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服务器、基本地理信息系统达到Arc view8.1、后台数据库系统为SQL Anywhere等。
(二)后台数据库系统的基本设计
对于以3S技术为依托的三级管理模式来讲,其中:国家级数据库能够实现绝大多数数据信息的索引、分析、应用及属性查询等处理。省级的数据库系统可以通过客户端对低端产品的使用来完成空间、立体数据的搜索、分析及应用等功能,其应用系统由国家工程管理中心进行组织研发。而县级的数据库系统则直接由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组织开发。此外,像森林資源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作业设计、基本信息、检查验收等数据集,都有着各自的规定及标准,需要有关人员严格地依照规则进行操作处理。
三、主要的技术实现方式
(一)技术路线
如果将国家、各省、各县的工程管理作为前提基础,以此构建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话,对具体环节及相关数据进行管理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经由实地考察搜集和分析得到系统所需的数据信息;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可以对林木资源管理中的成果与模型进行分析,使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形式并借助开发工具进行前台可执行程序的研发,之后再依靠回调技术获取最新动态信息,达到动态信息的处理目标。另外,某些功能组件的穿插使用,也可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许多其他功能。
除此之外,信息发布系统也是打破客户端管理信息技术瓶颈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如图2所反映的结构图,显示出采用许多国际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传递、共享功能的系统。其流程及原理主要为:首先在网络上提供GIS服务,进而进行地图的制作、开发工作,同时进行相应的站点控制。然后客户通过网络服务器发出请求信息,处理器审核并处理这些请求,最后把信息反馈给客户浏览终端。
(二)系统技术的功能与特性
该项工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工作内容,具体分析如下:一,资源管理,即掌握不同年度的森林资源信息,经由子系统来进行数据的索引、查询、统计及分析工作,进一步掌握森林资源变动的基本情况;二,综合统计。它是对工程进行时期的各项数据进行整合、补充完善等;三,人员管理。管理监督工程人员的工作情况,了解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的变动,并进行记录很分析;四,资金管理。顾名思义,它就是说对每年的资金流通状况进行汇总;五,工程管理、系统管理与信息查询功能。具体功能包括:协助公益林项目的设计、分析与检验、进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管理(数据的管理与交换、代码管理等)、及时更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有关政策及动态信息等。
通常情况下,此管理系统具有很多特性,例如: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其中较为重要的特征为安全性和实用性,考虑到性能方面,无论客户安装的为何种操作系统,不用再下载或安装其他软件及插件,便可以安心地使用本系统。同时,也省掉了因频繁的数据更新、繁杂的系统参数配置等带来的困扰。
天然林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将长江、黄河上游地区的一些重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早已实行此项工程的省市来讲,不论是数据结构,还是具体功能、管理范围,均满足国家天然林保护中心的规定。然而,因为此工程分布广泛的特征,加上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求具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志达.总结“十五”展望“十一五”,努力开创天保工程建设新局面[J].中国林业,2006(1).
[2]张海军.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5.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管理系统设计、实现方式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加上近几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支持、各级政府与林区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使得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工程建设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林区的信息化管理、数据收集、动态监测、效益评估等重要性环节,同时可以考虑采用省、市、县三级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推动管理系统技术的实现。
一、天然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情况及目标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基本状况介绍
我国自上世纪末以来,因天然林木资源消耗过度所导致的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因此,我国本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推行了保护林区资源的工程决策。其目的是经由禁止采伐天然林、降低木材的产出量、分流安排林区工作人员等手段,使国内天然林资源得到恢复。这项工程具有极大的作用:它可以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另外,还可以做到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尽量使经济社会对林木资源的需求得到满足。这项工程涉及的主要区域为长江、黄河上游等生态较为脆弱的省市及地区。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及目标
众所周知,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是国家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要求等方针政策所推行的一项新工程。但是,天然林保护工程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规范性较强、建设难度较大,所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项能够帮助有关部门掌握具体状况、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天然林保护管理能力的工程便应运而生。
实行这项工程的根本目的包括:首先,可以依托计算机网络、采取3S技术建立起规范、科学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及综合测控体系,增强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其次,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并提升对空间信息的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更好地评测工程布局,也能够将管理落实到位。
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一)软硬件环境
第一,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至少应达到256M以上的内存空间、因特尔奔腾3处理器、10GB的电脑硬盘以及标准像素以上的显示器。第二,系统开发环境。采用较为专业的开发结构及处理工具。例如,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服务器、基本地理信息系统达到Arc view8.1、后台数据库系统为SQL Anywhere等。
(二)后台数据库系统的基本设计
对于以3S技术为依托的三级管理模式来讲,其中:国家级数据库能够实现绝大多数数据信息的索引、分析、应用及属性查询等处理。省级的数据库系统可以通过客户端对低端产品的使用来完成空间、立体数据的搜索、分析及应用等功能,其应用系统由国家工程管理中心进行组织研发。而县级的数据库系统则直接由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组织开发。此外,像森林資源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作业设计、基本信息、检查验收等数据集,都有着各自的规定及标准,需要有关人员严格地依照规则进行操作处理。
三、主要的技术实现方式
(一)技术路线
如果将国家、各省、各县的工程管理作为前提基础,以此构建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话,对具体环节及相关数据进行管理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经由实地考察搜集和分析得到系统所需的数据信息;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可以对林木资源管理中的成果与模型进行分析,使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形式并借助开发工具进行前台可执行程序的研发,之后再依靠回调技术获取最新动态信息,达到动态信息的处理目标。另外,某些功能组件的穿插使用,也可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许多其他功能。
除此之外,信息发布系统也是打破客户端管理信息技术瓶颈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如图2所反映的结构图,显示出采用许多国际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传递、共享功能的系统。其流程及原理主要为:首先在网络上提供GIS服务,进而进行地图的制作、开发工作,同时进行相应的站点控制。然后客户通过网络服务器发出请求信息,处理器审核并处理这些请求,最后把信息反馈给客户浏览终端。
(二)系统技术的功能与特性
该项工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工作内容,具体分析如下:一,资源管理,即掌握不同年度的森林资源信息,经由子系统来进行数据的索引、查询、统计及分析工作,进一步掌握森林资源变动的基本情况;二,综合统计。它是对工程进行时期的各项数据进行整合、补充完善等;三,人员管理。管理监督工程人员的工作情况,了解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的变动,并进行记录很分析;四,资金管理。顾名思义,它就是说对每年的资金流通状况进行汇总;五,工程管理、系统管理与信息查询功能。具体功能包括:协助公益林项目的设计、分析与检验、进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管理(数据的管理与交换、代码管理等)、及时更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有关政策及动态信息等。
通常情况下,此管理系统具有很多特性,例如: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其中较为重要的特征为安全性和实用性,考虑到性能方面,无论客户安装的为何种操作系统,不用再下载或安装其他软件及插件,便可以安心地使用本系统。同时,也省掉了因频繁的数据更新、繁杂的系统参数配置等带来的困扰。
天然林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将长江、黄河上游地区的一些重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早已实行此项工程的省市来讲,不论是数据结构,还是具体功能、管理范围,均满足国家天然林保护中心的规定。然而,因为此工程分布广泛的特征,加上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求具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志达.总结“十五”展望“十一五”,努力开创天保工程建设新局面[J].中国林业,2006(1).
[2]张海军.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