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后现代主义的窗观“茶馆”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8年,以先锋、实验戏剧为标榜的国内著名戏剧导演孟京辉做出令人瞠目结舌又满怀期待的大举动——花费多年时间与心血,借孟氏美学的外壳,改编老舍先生享誉世界的经典话剧作品《茶馆》。该作在上演后争议不断,口碑两极化严重,部分观众认为改编版是对老舍原作的亵渎,也有人认为是《茶馆》的再创造。笔者将结合老舍人生经历及《茶馆》原作,透过孟京辉的后现代主义戏剧理念进行分析,探究这一版极具先锋意义的《茶馆》。
  关键词:《茶馆》 孟京辉 先锋话剧 后现代戏剧
  话剧之于中国,本就是舶来品,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话剧多以继承戏曲表演模式以及模仿外国传统戏剧为主。易卜生的写实主义话剧虽被中国戏剧界确立为正统,但颇具高度艺术敏感力和广阔艺术视野的剧作家老舍并不忘进行戏剧创新。由此,曾惊艳世界的话剧作品《茶馆》诞生,一举打破此前中国话剧死守“三一律”创作、单纯依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模式的舞台僵局。
  距离《茶馆》初诞生已有六十多年时间,但是仍保持着巨大能量,其穿透时间的限制来批判社会的功效可见一斑。老舍先生在创作中的一切富有生命力的创新可追溯于他对西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思考与摸索。有史料考证,1943年老舍先生在纽约之时曾与布莱希特有过会面,具体经历虽不得而知,但是从《茶馆》这部作品中可见成效。而由布莱希特的理念可以延伸出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涌现出的后现代主义戏剧创作观念。孟京辉再创造版《茶馆》在戏剧创新的本质上富含对以布莱希特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学习与思考,这一点与老舍先生的戏剧创新观早已产生异曲同工之妙。
  后现代戏剧以反传统戏剧为主要艺术特点,摒弃结构、语言以及情节上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以支离破碎的情节支撑整部作品,并常用象征、暗喻的手法表达作品主题。a孟京辉对《茶馆》的颠覆意义在于其打破原有的戏剧结构、时空、语言等方面的束缚,将作品的空间延续性进行扩展,在叙事性方面进行原有“叙事者”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强。其中带有隐喻性的展现手法、主体立场的变换以及演员和观众的整体框架拆散并重组,都是富有戏剧生命力创造的体现。
  一、结构的解构与重构
  原作分为三个时代,以裕泰茶馆中发生的故事为线索,通过各色人物的人生起伏反映时代的变化,以小见大,重现时代面貌。而此版《茶馆》首先打破原有三幕剧的基本形式,不明确场次的划分,多呈现的是碎片化的幕与幕转换,强调人的迷失与困境。将原有的人物设定放置于现代环境中,同样不失对于如今快节奏、碎片化社会生活的探讨,表现芸芸众生迷茫的生活处境。
  此版《茶馆》在故事情节上进行了大段且大胆的颠覆。伴随大幕拉起,身着简约现代服饰的人群们笔直坐立在舞台四周,他们以嘶吼与宣泄式的念白还原《茶馆》第一幕的大段台词,可见后现代主义观念在创造时对于故事完整性的摒弃。茶馆中,人们的内心世界在沙哑嘶吼出的对白中挣脱而出,王利发谨小慎微,善于观察与应酬,在二德子、松二爷、常四爷等人在茶馆中七嘴八舌之时,只有他一言不发、观察事态。与原作王利发委曲求全的性格不同的是,第一幕结束时的王利发将长期藏于心间,早已负载过量,甚至嚼碎了硬生生吞咽下的抱怨脱口而出、破口大骂,激动到将倚靠的椅子搬起重重砸向地面,彰显其内心对于世界喧闹的难忍与唾弃,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本质上有着完全颠覆的后现代宣泄与真实。
  此版《茶馆》还加入了幻想性人物,只在原版《茶馆》台词中轻触过的“蜘蛛”,被塑造成了剧中主要的意象化代表。无限的欲望侵占了人的身体,而各自心中的蜘蛛则为人暗含的天性。诗人大蜘蛛先生喜欢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在酒精、女人和诗歌中放逐形骸,但也少不了内心的矛盾与激情。小蜘蛛先生崇尚爱情,也畏惧爱情,在自己的爱情宇宙中漫游。蜘蛛形象是孟京辉对于爱情的自我思考,放在中国近现代时代大背景之下,加入布莱希特美学的诗词,虽显得跳脱而迷惑,但不失对爱情与性表达的露骨与现实。
  不仅仅是蜘蛛意象,孟京辉《茶馆》中还加入了老舍笔下曾描写过的青涩初恋——微神。演员齐溪扮演的微神随着微光起舞,嘴里念叨着老舍曾写下的诗句,就好似来到了老舍跳太平湖自杀的那天,他孤零零坐在湖岸边,回忆起自己的爱情。陈明昊饰演的王利发同时充当了老舍这一形象,与微神来了一段超越时空的对话,原本挥发着清香酸涩动人气味的爱情在人生的最后一天变得凄凉痛骨,伴随着王利发(老舍)那热泪涌动的一阵狂笑,观众犹如与老舍同坐湖岸边,共同感受着他撕心裂肺的疼痛。將老舍个人爱情观与面临精神折磨与死亡时的状态在《茶馆》中变幻、穿插,观众好似能感受到这位早已离我们远去的大师怦怦跳动的心脏以及他对世界的咏叹。
  二、舞台时空的颠覆
  先锋版《茶馆》营造脱离现实的舞台时空。越改良越萧条的老北京城的裕泰茶馆被改造为钢筋铸成的镂空楼塔,伴随着茶馆中发生的故事而进行超越时空的场景更迭,融入梦境、臆想与复沓的时间片段展现新式茶馆。
  此版舞台中,最夺人眼目的当属位于舞台中线的巨型圆环金属滚轮,金属的厚重感加上线条的冷峻感,都让场景带上了现代工业化的气息,由此产生的视觉冲击可想而知。这样颠覆式的舞台设计可用后现代主义中荒诞派戏剧对于虚无的表现予以解释,从这一理念来看,所谓空间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场景,鲜明区别于焦菊隐导演版《茶馆》中从文学文本具象化来为舞台空间设计布景的概念。先锋版中不但没有“莫谈国事”,更没有明确的茶馆空间,凸显后现代主义对于空间实际概念的淡化。
  作为舞台的重要部分,滚轮的实际作用在其不断变换旋转中显现,代表人物关系的变化、时间的变化,给整部剧的节奏与韵律奠定了基础。最后一幕王利发艰难爬进滚轮中心,好似陷入社会大旋涡中找不到出路,随着滚轮转动,王利发不断逃离挣脱、呐喊悲诉,却无法抵抗茶馆中的桌椅被循环往复地掀翻的沉重撞击声,甚至不敌被A4纸代替的白铜钱散落满场混乱来得刺痛。生命不息,社会仍在不断改良中循环,可谁又能逃出滚轮一般的圈套之中 ?主题从“葬送三个时代”延展到“这个世界什么时候能够变好”,体现出的不仅是舞台的扩容,更是思想的延伸。
其他文献
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中日韩三国愈来愈多的人主动选择“无婚恋”的独居生活方式,而且这类人对“单身贵族”生活方式的满意度呈现上升趋势。统计显示,中国2018年第一季度的结婚率比5年前骤降3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選择单身,你怎么看呢?  @文大玥:想单身就单身,想结婚就结婚,反正到最后都是会后悔的。  @STANTHEMAN:遇到非常契合的人结婚也未尝不可,但现在很多人都是为了完成结婚的任务而结婚,这样
你可知道,多少個无眠的夜晚,多少双毫无倦意的眼睛,多少人正在在饱受失眠的痛苦。  或悲伤,或哀怨,或凄美,或委婉,每个失眠者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的共同点是:长夜对他们来说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唯有抵抗。“怕走错一步便坠入万丈深渊,每一天都是倒计时般度过”  小影子,23 岁,本科在读生  不知从何时起,数羊已经成了我每晚固定的“运动项目”。  “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晚上十点,
摘 要:“五四”以来,女性解放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引起了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视。人们从不同视角,诠释女性生存的传统与现代之维。这一时期的文学界同样关注女性问题,他们用敏感的思维、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不同女性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筚路蓝缕的心路历程。《伤逝》《莎菲女士的日记》及《青春之歌》等作品,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女性生存空间变化的构思,来阐述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冲击,记录了女性走出封闭的庭院、
摘 要:《牵风记》是九旬作家徐怀中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女主角汪可逾入伍从军却在十九岁时不幸牺牲的故事。徐怀中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表达其对人性善恶观念的反思、追问以及对人性当中的自然人性与理性人性能否达到统一境界的深度探索。  关键词:徐怀中 人物形象 《牵风记》  《牵风记》是作家徐怀中付出半个世纪的心血著成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
摘 要:历史的复义性在于经验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显现则有理性法则的考虑和情感确认的追溯两个维度。《大风》在一个复合的主体多元化的叙述空间,展开了传统与现代、智性与感性、精神与物质的博弈和调试。李凤群的“坚硬的叙事内核”恰恰是一种缺失的历史经验之下的主体困境以及隐藏的创伤性生命体验,同时发掘出历史书写和新世纪经验耦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大风》 生存之道 主体困境 抒情品格  “江心洲”作为一个
摘 要:郭文斌作为宁夏当代文坛的代表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提出的“安详诗学”对当今这个浮躁、被物欲充斥的社会有着极大意义,“安详诗学”深处蕴含的文化道德观念和理想主义情境激励着无数人积极快乐地活着。在很多方面,郭文斌的“安详”与古希伯来文明的“智慧文学”都有着不小的相似性,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笔者试图通过对两者的道德观、人生观和苦难观的比较,为理解郭文斌“安详诗学”提供另一个可探查的角度。  关键
喜欢旅行,大概是深藏在骨子里的基因。我不喜安稳,更厌倦一成不变。我要的生活是充满新鲜感和波澜的,而这些唯有旅行可以带给我。  每一次出发,都恍若重生。每一次在路上,都深感活着的美好。  即使旅行后,還是要面对生活的鸡飞狗跳,但是那一段经历却可以让我回味很久,甚至能支撑我走很长的一段路。  这些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走过的那些路,看过的那些风景,遇见的那些人,现在想来,都是我人生中最闪耀的部分。 
这些年来,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不仅深受中老年人的欢迎,也俘获了年轻人的心。2021年春天,一位00后网友在通宵追完《觉醒年代》之后感慨道:“没想到,有一天我会给爸妈‘安利’一部主旋律剧……”  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一直都是时代的记录者,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军事战争、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还是源于现实生活的谍战、悬疑、公安、扶贫等故事,甚至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生活,都被它们以艺术的形式忠实记录下来,弘扬真善美,传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莫卒生于1549年4月2日,1861年考入少年军事掌校掌习,1867年毕业盾进入玻得堡炮兵学院,1870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1872年进入波得堡米哈伊洛夫斯基大学学习,1875年夏氏毕业后被授予上尉军街,此后在图拉兵工厂工作了近20年。  从1878年开始,莫卒一直效力于弹仓式步枪的设计。1891年,他借鉴了比利时工程师钠甘设计的弹仓中的某些结构,研制成功了军用弹仓式
春日“花仙子” 摄影/沈海滨踏春吧 摄影/视觉中国笑容 摄影/视觉中国路边的母女 摄影/视觉中国守护 摄影/视觉中国明天,你好 攝影/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