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钢筋水泥构造的城市森林里,每日机械往返于狗窝与办公室之间,日复一日的忙碌工作……也有例外的时候,我会静下心来,问问自己究竟忙碌为何?”这是本期主角之一江鱼儿写在新书《行摄匆匆》开篇里的一段文字。在“背包族”、“自虐游”似乎成为了先锋时尚的时候,他们却有了更新的玩法,背起背包,到地下去——探洞!
杨波,诨名江鱼儿,湘西土家族人,幼年时代生活在山青水秀的湘西酉水河畔一个叫做“里耶”的小镇,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段无忧无虑捉鱼摸虾的童年生活竟然在二十几年后,为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法忍受整日与机器打交道的他,放弃了方正研究院(网络)系统管理员的悠闲生活,转而专业从事户外运动,并和朋友一起合办了自己的主题书吧“行摄匆匆”。
也许到这里该说他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变本加厉地享受起这份危险的快感:遭遇过暴风雪,经历过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在一次登山滑雪的过程中几乎送掉性命,不过杨波并不是一个疯子,也绝对不是别人想象中的“狂热者”,驱使他一再涉险的更多是对自然的巨大好奇,而这种好奇最大程度上体现在他探洞的过程中。
杨波喜欢探洞最大的原因,就是永远不知道前方等待着的是怎样的景致,会有怎样的发现,也许几十万年以来,就只有你的脚印留在了这里的地底深处。在这些洞穴中,他找到了凡尔纳《地心游记》中的感觉,那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洞中自有一片天地,有山川,有河流,甚至还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生物。
“飞虎洞就是这样一个洞穴,”杨波向我们介绍说,“它也是我探洞以来,见识过的最大的一个,光洞口就有100多米宽20多米高,当地政府甚至在那里修建了一个灯光篮球场,飞虎洞里生活着很多动物,有像玻璃一样透明的鱼和虾,甚至连泥鳅都是透明的,还有一种一米来长的岩鼠,当地土家人叫它‘飞虎’,并用这种岩鼠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洞穴,不仅如此,整个洞穴中奔流着一条地下河,它咆哮的声音始终伴随着我们的行程,在一些地方我们必须涉水才能通过,最为奇特的就是它的‘主厅’,说它是主厅是因为在一段几十米高几十米宽的长廊过后我们发现了它,在它的正中心甚至有一座近百米高的小山,站在山顶上用强光手电筒照上去,光柱就被吞没在黑暗里。据后来湖南第三测绘院的实际测量,这个大厅的中心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高度也有370多米,很可能会超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马来西亚的木鲁大厅!”
另一个驱使他乐此不疲的原因就是对自由的渴望,他厌恶一切“莫须有”的束缚,在他看来生活中的诸多约束就像连在电脑后面的线缆一样让人头疼,在他的书吧里几乎所有的设备都采用无线连接,包括无线网络、无线投影,无绳电话。就是在这里,杨波一次次地把自己的探洞心得与书吧和网上的朋友快乐地分享,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有一天,连电力也可以无线传输了,那我这里就真正没有任何的‘束缚’了。”
雷轶,人称“布鲁狼”,四川成都人,外貌酷似同乡的著名主持人刘仪伟,一次在“三夫户外”组织的箭扣长城徒步穿越活动中与杨波相识。从此组成铁杆二人组,在此后的多次洞穴之旅中结伴同行。
在他的印象中,最难忘的是地跨湘鄂川三省的八面山上的燕子洞。与飞虎洞的壮观大气相比,燕子洞更多的是一种灵动秀美,在燕子洞中天梯、屏障、岩卡、巷道不计其数,更有阴河,“一线天”和瀑布等诸多奇观。在洞穴最深处还有一个很大的岩坪,岩坪周围还有数不清的小洞,这些小洞也都互相连通,在这些洞中看外面的岩坪会让人联想到小时候玩“捉迷藏”的感觉。
雷轶喜欢探洞更多是为了超越,超越自己,超越自然,超越身边的一切。“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翁问躺在海边晒太阳的渔夫为什么不去打鱼,渔夫反问富翁为什么要打鱼,几次问答之后得到一个结论,渔夫虽然没有打鱼却享受到了最终悠闲的生活。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虽然我也喜欢这种悠闲的生活,但人是不能停滞不前的,你可以一次次地回到原点,但每一次的回归都应该是螺旋上升的。要是渔夫能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能去别的海滩晒太阳,或者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地去任何一个海滩晒太阳,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 雷轶这样诠释自己所说的超越。
在探洞过程中雷轶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装备,在他看来这些不仅仅是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户外运动的精髓所在。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专业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使用装备是人类特有的方式,“假与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与物也。”
镜子,1980年后生人,穿耳洞,剃平头,混迹于“行摄”以及各大旅游网站,自称职业游民。
记得最近一次远行和往常不一样,我带上了最新发布的的英特尔ㄑ赋跿M双核笔记本,有了这个电池续航能力更长久的本本,在出行的路上我也可以随时随地地尽享视听和通信乐趣,第一时间与朋友分享快乐和经历。此外,外形小巧的它不但重量轻,而且省电耐用,带着它上路,就象带了一个随身多媒体通讯中心,再也不用担心寂寞的漫漫长路了,因此,尽管已经有了五十多斤的负重,我还是打算背上它。
目的地是四川神农架里的一个小村子,其实说叫目的地,也不过是在向导口中听到的一个传说中的地方,据说还是在民国时期,几个英国人才第一次发现了这里,那时带路的还是向导的爷爷,至今那里仍然保持着未开化的状态,刀耕火种,一切现代文明都被原始森林隔绝在外,谁也不知道此行是否能够如愿。徒步行走持续了三天,原始森林中每个人都是羸弱的羔羊,任凭造物玩弄在股掌之间,没有方向,如果没有手表,连时间都是静止的。
要是在过去,碰到这种情况,整个团队往往都会陷入绝望的边缘。但是有了英特尔ㄑ赋跿M双核笔记本的多媒体功能,途中我不但观赏了精彩纷呈的电影大片;聆听了古典与流行音乐美妙绝伦的旋律,还在抽空享受了3D游戏的惊险刺激。柳暗花明之时,一缕若有若无的炊烟找到了那个村子。在向导和当地人交流之后我们知道,村子叫“苦井村”,因为整个村子只有一口井,井中的水略带苦味,而这个村子就是围绕着这口苦水井才发展出来的。可能是因为和外界隔绝了太久,当地的老乡对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似乎充满了恐惧,借宿看来是一种奢望,只能寻找合适的地方露营了。
好奇心作祟,无法与这些失落的“先民”沟通,也总要找一些关于他们身份的蛛丝马迹,当我绕行到村子背后几十米的地方时,一个仅高三米左右的洞穴就悄悄地从灌木中露出了它的面孔,洞口摆放着祭品,出于好奇,我慢慢地走了进去,让我大感意外的是,这个象征着某种神灵的山洞并不像以前所见的由于地下水冲蚀而成,看起来更像是地壳的挤压开裂造就的,岩壁平整,甚至能看到像书页一样的分层,就在这些“黑板”一般的岩壁上,我居然发现了很多类似壁画的线条,我赶忙拿出相机,把它们拍成照片,在回程的路上有网络的地方第一时间发到我的博客上,长长的回帖一条条地刷新着,各种各样推测都丰富着我对于这个村子的猜想。后来一个北大历史系研究生还专门为这件事咨询了自己的导师,我才知道,从这些壁画的风格看来,这个村子应该是属于苗族中“黑苗”的一个分支,只是也许是与世隔绝了太久,已经自成体系,而这些壁画至少是明朝时苗族的画风了。
学会分享很重要。无论是水,是照片,还是旅行中的趣闻都一样。从此以后,我的出行装备里多了一个外形时尚的英特尔ㄑ赋跿M双核笔记本,有了这个稳定可靠的旅伴,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体会到真正的“天涯若比邻”。
TIPS: 探洞的前期准备
在准备探洞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探洞需要的基本装备,它们应包括:照明用具(乙炔灯和手电筒,选择乙炔洞是因为因为当洞内氧气缺乏时,电石灯火苗的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可以提醒探洞者及时退出)、食品、饮用水、结实的低弹性绳索(有条件可选择专用静力绳和上升器、下降器),另外因洞内许多地方常要爬行通过,所以最好带上防护器材和安全帽(防止钻洞时碰头或被意外坠落的碎石砸伤)。还可带上几只哨子以便联络。为防止迷路,最好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反光路标并编上号,按顺序放置,洞穴一般由狭窄的通道和宽敞的"大厅"组成。大厅往往是几条通道相会的地方,且乱石密布。从通道进大厅容易,从大厅找通道口难。所以,当你从一条狭窄的通道进入一个宽敞的大厅时,一定要在入口处作好反光路标。
如果在探洞时迷路,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停下来,不要慌,稳定情绪。再寻找出路。这时不要依靠自己的感觉,而要依靠手中的指南针,反光路标等工具分析。从你迷路的地方,开始做路标,然后逐个方向地去尝试,慢慢摸索。另外,岩洞洞穴一般都是由地下水冲蚀而成的。会留下水流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你可判断出当年河流的走向。这时不论你在哪一个”支流“里,你都可以顺流而下,走出复杂的地下河流。
安全提示:在连续数天大雨过后及地震之后不宜进洞,因为这时洞内地质情况不稳定,容易发生危险。另外,初学者最好选择难度较低或相对比较安全的洞穴作为入门练习,再循序渐进,如果不清楚情况,一定要向专业人士咨询。
杨波,诨名江鱼儿,湘西土家族人,幼年时代生活在山青水秀的湘西酉水河畔一个叫做“里耶”的小镇,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段无忧无虑捉鱼摸虾的童年生活竟然在二十几年后,为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法忍受整日与机器打交道的他,放弃了方正研究院(网络)系统管理员的悠闲生活,转而专业从事户外运动,并和朋友一起合办了自己的主题书吧“行摄匆匆”。
也许到这里该说他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变本加厉地享受起这份危险的快感:遭遇过暴风雪,经历过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在一次登山滑雪的过程中几乎送掉性命,不过杨波并不是一个疯子,也绝对不是别人想象中的“狂热者”,驱使他一再涉险的更多是对自然的巨大好奇,而这种好奇最大程度上体现在他探洞的过程中。
杨波喜欢探洞最大的原因,就是永远不知道前方等待着的是怎样的景致,会有怎样的发现,也许几十万年以来,就只有你的脚印留在了这里的地底深处。在这些洞穴中,他找到了凡尔纳《地心游记》中的感觉,那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洞中自有一片天地,有山川,有河流,甚至还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生物。
“飞虎洞就是这样一个洞穴,”杨波向我们介绍说,“它也是我探洞以来,见识过的最大的一个,光洞口就有100多米宽20多米高,当地政府甚至在那里修建了一个灯光篮球场,飞虎洞里生活着很多动物,有像玻璃一样透明的鱼和虾,甚至连泥鳅都是透明的,还有一种一米来长的岩鼠,当地土家人叫它‘飞虎’,并用这种岩鼠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洞穴,不仅如此,整个洞穴中奔流着一条地下河,它咆哮的声音始终伴随着我们的行程,在一些地方我们必须涉水才能通过,最为奇特的就是它的‘主厅’,说它是主厅是因为在一段几十米高几十米宽的长廊过后我们发现了它,在它的正中心甚至有一座近百米高的小山,站在山顶上用强光手电筒照上去,光柱就被吞没在黑暗里。据后来湖南第三测绘院的实际测量,这个大厅的中心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高度也有370多米,很可能会超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马来西亚的木鲁大厅!”
另一个驱使他乐此不疲的原因就是对自由的渴望,他厌恶一切“莫须有”的束缚,在他看来生活中的诸多约束就像连在电脑后面的线缆一样让人头疼,在他的书吧里几乎所有的设备都采用无线连接,包括无线网络、无线投影,无绳电话。就是在这里,杨波一次次地把自己的探洞心得与书吧和网上的朋友快乐地分享,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有一天,连电力也可以无线传输了,那我这里就真正没有任何的‘束缚’了。”
雷轶,人称“布鲁狼”,四川成都人,外貌酷似同乡的著名主持人刘仪伟,一次在“三夫户外”组织的箭扣长城徒步穿越活动中与杨波相识。从此组成铁杆二人组,在此后的多次洞穴之旅中结伴同行。
在他的印象中,最难忘的是地跨湘鄂川三省的八面山上的燕子洞。与飞虎洞的壮观大气相比,燕子洞更多的是一种灵动秀美,在燕子洞中天梯、屏障、岩卡、巷道不计其数,更有阴河,“一线天”和瀑布等诸多奇观。在洞穴最深处还有一个很大的岩坪,岩坪周围还有数不清的小洞,这些小洞也都互相连通,在这些洞中看外面的岩坪会让人联想到小时候玩“捉迷藏”的感觉。
雷轶喜欢探洞更多是为了超越,超越自己,超越自然,超越身边的一切。“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翁问躺在海边晒太阳的渔夫为什么不去打鱼,渔夫反问富翁为什么要打鱼,几次问答之后得到一个结论,渔夫虽然没有打鱼却享受到了最终悠闲的生活。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虽然我也喜欢这种悠闲的生活,但人是不能停滞不前的,你可以一次次地回到原点,但每一次的回归都应该是螺旋上升的。要是渔夫能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能去别的海滩晒太阳,或者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地去任何一个海滩晒太阳,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 雷轶这样诠释自己所说的超越。
在探洞过程中雷轶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装备,在他看来这些不仅仅是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户外运动的精髓所在。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专业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使用装备是人类特有的方式,“假与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与物也。”
镜子,1980年后生人,穿耳洞,剃平头,混迹于“行摄”以及各大旅游网站,自称职业游民。
记得最近一次远行和往常不一样,我带上了最新发布的的英特尔ㄑ赋跿M双核笔记本,有了这个电池续航能力更长久的本本,在出行的路上我也可以随时随地地尽享视听和通信乐趣,第一时间与朋友分享快乐和经历。此外,外形小巧的它不但重量轻,而且省电耐用,带着它上路,就象带了一个随身多媒体通讯中心,再也不用担心寂寞的漫漫长路了,因此,尽管已经有了五十多斤的负重,我还是打算背上它。
目的地是四川神农架里的一个小村子,其实说叫目的地,也不过是在向导口中听到的一个传说中的地方,据说还是在民国时期,几个英国人才第一次发现了这里,那时带路的还是向导的爷爷,至今那里仍然保持着未开化的状态,刀耕火种,一切现代文明都被原始森林隔绝在外,谁也不知道此行是否能够如愿。徒步行走持续了三天,原始森林中每个人都是羸弱的羔羊,任凭造物玩弄在股掌之间,没有方向,如果没有手表,连时间都是静止的。
要是在过去,碰到这种情况,整个团队往往都会陷入绝望的边缘。但是有了英特尔ㄑ赋跿M双核笔记本的多媒体功能,途中我不但观赏了精彩纷呈的电影大片;聆听了古典与流行音乐美妙绝伦的旋律,还在抽空享受了3D游戏的惊险刺激。柳暗花明之时,一缕若有若无的炊烟找到了那个村子。在向导和当地人交流之后我们知道,村子叫“苦井村”,因为整个村子只有一口井,井中的水略带苦味,而这个村子就是围绕着这口苦水井才发展出来的。可能是因为和外界隔绝了太久,当地的老乡对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似乎充满了恐惧,借宿看来是一种奢望,只能寻找合适的地方露营了。
好奇心作祟,无法与这些失落的“先民”沟通,也总要找一些关于他们身份的蛛丝马迹,当我绕行到村子背后几十米的地方时,一个仅高三米左右的洞穴就悄悄地从灌木中露出了它的面孔,洞口摆放着祭品,出于好奇,我慢慢地走了进去,让我大感意外的是,这个象征着某种神灵的山洞并不像以前所见的由于地下水冲蚀而成,看起来更像是地壳的挤压开裂造就的,岩壁平整,甚至能看到像书页一样的分层,就在这些“黑板”一般的岩壁上,我居然发现了很多类似壁画的线条,我赶忙拿出相机,把它们拍成照片,在回程的路上有网络的地方第一时间发到我的博客上,长长的回帖一条条地刷新着,各种各样推测都丰富着我对于这个村子的猜想。后来一个北大历史系研究生还专门为这件事咨询了自己的导师,我才知道,从这些壁画的风格看来,这个村子应该是属于苗族中“黑苗”的一个分支,只是也许是与世隔绝了太久,已经自成体系,而这些壁画至少是明朝时苗族的画风了。
学会分享很重要。无论是水,是照片,还是旅行中的趣闻都一样。从此以后,我的出行装备里多了一个外形时尚的英特尔ㄑ赋跿M双核笔记本,有了这个稳定可靠的旅伴,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体会到真正的“天涯若比邻”。
TIPS: 探洞的前期准备
在准备探洞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探洞需要的基本装备,它们应包括:照明用具(乙炔灯和手电筒,选择乙炔洞是因为因为当洞内氧气缺乏时,电石灯火苗的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可以提醒探洞者及时退出)、食品、饮用水、结实的低弹性绳索(有条件可选择专用静力绳和上升器、下降器),另外因洞内许多地方常要爬行通过,所以最好带上防护器材和安全帽(防止钻洞时碰头或被意外坠落的碎石砸伤)。还可带上几只哨子以便联络。为防止迷路,最好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反光路标并编上号,按顺序放置,洞穴一般由狭窄的通道和宽敞的"大厅"组成。大厅往往是几条通道相会的地方,且乱石密布。从通道进大厅容易,从大厅找通道口难。所以,当你从一条狭窄的通道进入一个宽敞的大厅时,一定要在入口处作好反光路标。
如果在探洞时迷路,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停下来,不要慌,稳定情绪。再寻找出路。这时不要依靠自己的感觉,而要依靠手中的指南针,反光路标等工具分析。从你迷路的地方,开始做路标,然后逐个方向地去尝试,慢慢摸索。另外,岩洞洞穴一般都是由地下水冲蚀而成的。会留下水流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你可判断出当年河流的走向。这时不论你在哪一个”支流“里,你都可以顺流而下,走出复杂的地下河流。
安全提示:在连续数天大雨过后及地震之后不宜进洞,因为这时洞内地质情况不稳定,容易发生危险。另外,初学者最好选择难度较低或相对比较安全的洞穴作为入门练习,再循序渐进,如果不清楚情况,一定要向专业人士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