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方式。课堂是学生掌握技能、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获得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数学课程改革。文章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所以,学习好数学这门课程并能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老师在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的同时,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实际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情境创设目的清晰且明确
情境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颇受青睐,借助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学习知识,而对数学课堂中情境的创设首先要做到创设的目标清晰、目的明确,要基于学生学习数学提高认知技能、培养情感态度等为出发方向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融情入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受新知识。
例如,在“百分数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的一个情境,学生通过这一激动人心的情境,对各国投票的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图的制作,由此利用所学的百分数解决问题。此外,情境的创设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情境创设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有活动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动手情境、问题情境,种种情境的创设都离不开符合所教学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设计,让情境不再是走形式、图热闹、喧宾夺主,而是真正发挥其效果。对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多采用一些生动、直观、形象的情境创设,如做游戏、讲故事、多媒体情境展示创设情境。高年级学生则是为他们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使他们围绕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积极地发挥自我的思维,不断在分析、探究、交流、合作中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科学挖掘数学教学资源,促使多样化、创新性的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成效。
首先,数学教材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拓展探究问题的类型、内容等,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教师要将探究式教学的资源拓展到教材外,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培养探究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几何图形探究的趣味性来培养学生的数形思维,还要将圆柱与圆锥的学习范围拓展到实践活动、实际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多维探究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创新数学探究万法,拓宽数学问题探究途径。例如,在教学 “鸡兔同笼”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使学生在探究教材内容后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尊重差异,引导学生共同进步
对小学生来说,认知水平不同,在设计教学目标、具体问题时,都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既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进行探索、合作、交流、参与活动等的平台与机会,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认知目标以及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每名学生都能“跳一跳、吃果果”,避免所提问题过于笼统,导致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因此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又要关注个体的发展。
四、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学习数学最终的目的在于运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生活,豐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还能培养他们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达到数学教学的实际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面积的含义以及如何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等相关知识后,可以列举教室里的一些物体,如课本、黑板、课桌等,让学生对比说出它们的大小。然后再让学生联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如电视屏幕、镜子、房间门以及一些圆形或者方形的玩具等,让他们对比这些面积,说出哪个大、哪个小。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物体的面积形成大小的认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会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五、评价形式灵活多样,促进学生进步
在数学教学中,评价是自始至终贯穿整个过程的行为,要避免简单、单调的评价语言,既要及时进行评价,又要做到切中要害。让评价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正能量,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注,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这样一种尊重客观事实,同时也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评价中,学生受到启发、得到谅解,同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注意建立评价目标,考量多重的教学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正面的、积极的教学评价。
例如,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课本知识有一个足够的了解,并且要考量到自己的课程中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学生对老师讲解可以给出怎样的反馈。对于学生而言,有了老师正向积极的评价语言,就可以根据老师的评价转变自己的数学思维,最终形成探索性的思维方式。
六、结论
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数学教师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法,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有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华.探索如何运用小组合作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2]李秀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3).
[3]钱胜岭.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所以,学习好数学这门课程并能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老师在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的同时,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实际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情境创设目的清晰且明确
情境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颇受青睐,借助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学习知识,而对数学课堂中情境的创设首先要做到创设的目标清晰、目的明确,要基于学生学习数学提高认知技能、培养情感态度等为出发方向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融情入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受新知识。
例如,在“百分数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的一个情境,学生通过这一激动人心的情境,对各国投票的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图的制作,由此利用所学的百分数解决问题。此外,情境的创设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情境创设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有活动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动手情境、问题情境,种种情境的创设都离不开符合所教学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设计,让情境不再是走形式、图热闹、喧宾夺主,而是真正发挥其效果。对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多采用一些生动、直观、形象的情境创设,如做游戏、讲故事、多媒体情境展示创设情境。高年级学生则是为他们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使他们围绕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积极地发挥自我的思维,不断在分析、探究、交流、合作中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科学挖掘数学教学资源,促使多样化、创新性的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成效。
首先,数学教材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拓展探究问题的类型、内容等,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教师要将探究式教学的资源拓展到教材外,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培养探究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几何图形探究的趣味性来培养学生的数形思维,还要将圆柱与圆锥的学习范围拓展到实践活动、实际生活中,进而培养学生多维探究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创新数学探究万法,拓宽数学问题探究途径。例如,在教学 “鸡兔同笼”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使学生在探究教材内容后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尊重差异,引导学生共同进步
对小学生来说,认知水平不同,在设计教学目标、具体问题时,都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既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进行探索、合作、交流、参与活动等的平台与机会,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认知目标以及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每名学生都能“跳一跳、吃果果”,避免所提问题过于笼统,导致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因此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又要关注个体的发展。
四、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学习数学最终的目的在于运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生活,豐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还能培养他们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达到数学教学的实际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面积的含义以及如何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等相关知识后,可以列举教室里的一些物体,如课本、黑板、课桌等,让学生对比说出它们的大小。然后再让学生联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如电视屏幕、镜子、房间门以及一些圆形或者方形的玩具等,让他们对比这些面积,说出哪个大、哪个小。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物体的面积形成大小的认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会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五、评价形式灵活多样,促进学生进步
在数学教学中,评价是自始至终贯穿整个过程的行为,要避免简单、单调的评价语言,既要及时进行评价,又要做到切中要害。让评价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正能量,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注,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这样一种尊重客观事实,同时也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评价中,学生受到启发、得到谅解,同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注意建立评价目标,考量多重的教学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正面的、积极的教学评价。
例如,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课本知识有一个足够的了解,并且要考量到自己的课程中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学生对老师讲解可以给出怎样的反馈。对于学生而言,有了老师正向积极的评价语言,就可以根据老师的评价转变自己的数学思维,最终形成探索性的思维方式。
六、结论
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数学教师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法,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有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华.探索如何运用小组合作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2]李秀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3).
[3]钱胜岭.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