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的方法

来源 :考试·理论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geous1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这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必考的知识点,也是难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尝试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或技巧。
  一、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找肯定词(否定词):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口诀是:有“不”去掉“不”,没“不”加上“不”。即:将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将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2.去反问语气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去疑问词: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
  4.去问号:将问号改为句号。
  5.句子理顺: 适当调整一些词序或加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变得通顺。
  例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会”改为“不会”,去掉“怎么”,将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怀”。
  例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是”改为“是”,去掉“难道”,将“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是真理。”
  二、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找肯定词(否定词):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口诀仍是:有“不”去掉“不”,没“不”加上“不”。 即:将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将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2.加反问语气词: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怎能、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3.加疑问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注意:反问词“难道”一般与“吗”搭配,“ 怎么”“怎能”“岂能”一般与“呢”搭配,即:难道……吗、怎么……呢、怎能……呢、岂能……呢,有时候只有“难道”“怎么”“呢”“吗”这些词。需要注意的是,“难道”一般放在句子的前面,“怎么”一般放在句子的中间。
  4.加问号: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5.句子理顺: 最后还要看改写后的句子是否通顺,可作适当调整。
  例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在改为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难道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吗?”
  例2: “看着游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特别喜欢。” 在改为反问句时,陈述句中没有肯定词“是”,但“特别喜欢”含有肯定之意,可在前面加上“不”。在句中加上“怎能”,句尾加上“呢”,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看着游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怎能不特别喜欢呢?”
  例3:“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在改为反问句时,有学生改为:“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 难道不都赞叹不已吗?”从句法上看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它不符合平常的语言习惯,就需要对句子进行理顺,把“都”去掉,“不”改为“不会”,即:“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 难道不会赞叹不已吗?”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元疃学区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Have作为使役动词,意为 “使” “让” “叫”,后跟复合宾语,即宾语+宾语补足语。其用法有以下几种:  一、have sb ./sth doing  现在分词作宾补,与宾语形成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而且这种动作往往具有持序、进行的含义。  如:The two men had their lights burning all day long. 那两个人让灯通宵亮着。  另外,还可用句型won’t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交流勃蓬兴起,教育现代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很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充分合理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适应新课程对我们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多媒体 体育教学 运用    随着多媒体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对课堂提问这一环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探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成为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好途径。   【关键词】历史教学 问题设计 探析    学起于思,想源于疑,学生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探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巧妙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
期刊
小时候看到天空中的飞机,很想知道这玩意那么重,怎么能飞那么高?不怕掉下来。现在互联网时代,利用QQ、微博、微信等软件,只要轻轻一碰手指头,就是你和对方相隔再远,你在这头发的文字、图片即刻就能被你的好友阅读到。这是靠什么实现的呢?难不成空气能做天使,通过空气转播的?是不是神秘的很。其实,懂一点电脑技术的人都知道,这叫: 技术。大时代背景下的海量信息、海量数据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美丽,造就了这个时代的魅力
期刊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也就是说新课程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启动起来。但是它控制不好就会使课堂变得十分混乱,所以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这就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新面貌。在新课标平台上构建的课堂教学,寄希望于教师
期刊
早在2500年前,东方出了一个圣人叫孔子。稍晚,也是在2500年前,西方出了一个哲人叫苏格拉底。这两个站在东西方思想和教育源头、并被称为最有智慧的人,曾被尊为神坛上的圣者。  但我们更该知道,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鼻祖。点拨学生一生他奉行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西方哲人苏格拉底的“助产婆”般的教育诱导术,对西方教育影响深远。  时至今日,我们这些被尊为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人,如果还依然挥
期刊
语音、词汇、语法,被称为语言的“三要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这三要素构成的,如果说语言是一幢建筑物,那么词汇就是建筑材料,而语音和语法则是建筑方法与规则;材料是最基本的,无论建造什么都需要材料;材料又是最重要的,没有材料就算是最简陋的建筑物也建不成。同时,方法与规则是有限的,但材料却是无限的。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说过这样一句话“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
期刊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利益、关系莘莘学子前途,新的考试招生制度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这将影响中学基础教育的行为模式,影响大学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彻底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如何领会《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
期刊
庄子化蝶,只能在虚幻中出现,真实的生命世界,庄子永远是庄子,蝶永远是蝶,区别于他们的,就是人性和物性。  人性,在学术当中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古今中外的文化,都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人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性是存在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性。  教育的对象是人,美好教育强调关注教育对象的生命状态,就是要求教育者充分关注人性要素,让人性之花,能在教育的世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必要性,并重点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艺术性,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的融合统一。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艺术性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任何社会都是如此。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出发设计了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