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是科学、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民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注重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探究科学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312-02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欲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就不能忽视实验教学。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多老师只重视实验习题的讲解,不重视实际的操作的训练。有的干脆就让学生背背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等。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发展负责,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将实验教学落实到实处,尤其要重视通过探究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 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别要注意研究原有认知结构中与新授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内容,这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认知结构中以下内容:①研究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授知识内容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②研究学生认知结构中易与新授知识内容产生混淆的概念;③研究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概念是否稳定、清晰。同时,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个性差异,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已有化学知识掌握与理解程度差异,从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结构,促进学生顺利地进行认知同化学习,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由此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观察铜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③将锌板和铜板同时放人稀硫酸中但铜板与锌板不接触,有何现象?④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⑤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现象;⑥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2 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把新授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只有把新授学习内容中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效的学习新内容。为了充分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固定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先行组织者。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教学时,可以将下列内容作为先行组织者:①硫分别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现象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②在空气中暴露的食品,为什么冬季的保存时间比夏季长?③为什么利用H202制备02要使用Mn027④为什么蜂窝煤比块状的煤容易引燃,而且燃烧得旺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现象中了解有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另外还可以利用熟悉的饱和溶液与溶解等概念来类比学习非常抽象的化学反应限度概念。
一般而言,先行组织者可以是拓宽原有认知结构或概括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而提出的问题,从而可以形成高效课堂。
3 有效整合教材。精心细化教材的处理
在化学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师要注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在呈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以下两种整合方式:一是抓知识的上、下位关系,理顺层次性知识结构;二是抓住并列与相关的知识问的横向联系,进行横向整合。要根据化学知识的结构和化学教材的知识编排特点,抓住知识的中心要领,统揽全局,打破章节界限,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高中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的微粒观,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决定于它的结构,为后续课程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对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等逻辑方法;认识模型和化学用语在化学概念和理论学习中的作用;认识化学理论对化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感受化学世界所体现的对立与统一;认识科学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贡献,感悟科学发现与发展的艰辛,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科学的热情。
教师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高中化学知识能力结构,还可以从微观上把握如何处理各单元知识结构,这样可以优化教学,从而形成高效课堂。
4 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必须突出素质教育,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为达到这一点,优化课堂教学便是一个突出问题。优化的教学结构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提炼原有认知结构,作为先行组织者,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索激情;实行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运用新的认知结构解题,促进知识迁移。教师在充分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才有可能设计出优化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先进教学技法和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智能水平、科学精神等都得到有效巩固和提高。如针对学生和教师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我们使用了“问题讨论与合作式学习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基本过程为:课前预习与展示,合作交流与讨论,课堂小结,课堂反馈,课后训练。做到以问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讨论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在设计有效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如通过趣味实验设计问题;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和迁移性,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如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等等。
5 有效调整课堂的教学结构
教无定法,课堂教学结构要随着教学要素的变化以及教学思想的发展与更新而不断地调整、充实和更新。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时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教师应密切注意各种反馈信息,一旦发现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协调,应及时调整自己设计的教学结构。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往往是产生这种不协调的根源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实际学情,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灵活设计合适的知识梯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化解疑点。
通过教师设计和实施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协调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关系,有效地促进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化学教师更应注重学习新理念,探究新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312-02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欲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就不能忽视实验教学。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多老师只重视实验习题的讲解,不重视实际的操作的训练。有的干脆就让学生背背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等。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发展负责,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将实验教学落实到实处,尤其要重视通过探究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 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别要注意研究原有认知结构中与新授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内容,这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认知结构中以下内容:①研究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授知识内容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②研究学生认知结构中易与新授知识内容产生混淆的概念;③研究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概念是否稳定、清晰。同时,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个性差异,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已有化学知识掌握与理解程度差异,从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结构,促进学生顺利地进行认知同化学习,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由此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观察铜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③将锌板和铜板同时放人稀硫酸中但铜板与锌板不接触,有何现象?④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⑤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现象;⑥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2 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把新授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只有把新授学习内容中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效的学习新内容。为了充分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固定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先行组织者。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教学时,可以将下列内容作为先行组织者:①硫分别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现象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②在空气中暴露的食品,为什么冬季的保存时间比夏季长?③为什么利用H202制备02要使用Mn027④为什么蜂窝煤比块状的煤容易引燃,而且燃烧得旺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现象中了解有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另外还可以利用熟悉的饱和溶液与溶解等概念来类比学习非常抽象的化学反应限度概念。
一般而言,先行组织者可以是拓宽原有认知结构或概括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而提出的问题,从而可以形成高效课堂。
3 有效整合教材。精心细化教材的处理
在化学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师要注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在呈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以下两种整合方式:一是抓知识的上、下位关系,理顺层次性知识结构;二是抓住并列与相关的知识问的横向联系,进行横向整合。要根据化学知识的结构和化学教材的知识编排特点,抓住知识的中心要领,统揽全局,打破章节界限,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高中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的微粒观,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决定于它的结构,为后续课程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对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等逻辑方法;认识模型和化学用语在化学概念和理论学习中的作用;认识化学理论对化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感受化学世界所体现的对立与统一;认识科学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贡献,感悟科学发现与发展的艰辛,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科学的热情。
教师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高中化学知识能力结构,还可以从微观上把握如何处理各单元知识结构,这样可以优化教学,从而形成高效课堂。
4 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必须突出素质教育,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为达到这一点,优化课堂教学便是一个突出问题。优化的教学结构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提炼原有认知结构,作为先行组织者,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索激情;实行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运用新的认知结构解题,促进知识迁移。教师在充分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才有可能设计出优化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先进教学技法和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智能水平、科学精神等都得到有效巩固和提高。如针对学生和教师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我们使用了“问题讨论与合作式学习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基本过程为:课前预习与展示,合作交流与讨论,课堂小结,课堂反馈,课后训练。做到以问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讨论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在设计有效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如通过趣味实验设计问题;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和迁移性,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如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等等。
5 有效调整课堂的教学结构
教无定法,课堂教学结构要随着教学要素的变化以及教学思想的发展与更新而不断地调整、充实和更新。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时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教师应密切注意各种反馈信息,一旦发现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协调,应及时调整自己设计的教学结构。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往往是产生这种不协调的根源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实际学情,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灵活设计合适的知识梯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化解疑点。
通过教师设计和实施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协调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关系,有效地促进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化学教师更应注重学习新理念,探究新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