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近年明显增多趋势,临床观察到,由于治疗不当或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导致包裹性积液或胸膜粘连、肥厚,导致常规治疗愈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对94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尿激酶10万U+地塞米松5mg胸腔内注射治疗,疗效满意,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94例患者为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间收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7例,年龄16~65岁,男25例,女22例,病程7~14天,平均10天,对照组47例,年龄15~66岁,男24例,女23例,病程8~21天,平均12天。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诊断依据
①以发热、咳嗽、胸痛、活动性胸闷气短为主诉,伴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②胸部B超检查证实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或胸部X线、肺部CT检查发现胸腔积液(单侧或双侧)合并或不合并肺部结核。③经痰菌检查、胸腔积液化验或结核菌素(PPD)试验等证实结核菌感染。
1.3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四联抗痨、胸穿抽液、对症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部分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加用强的松20~30mg/天,分3次口服,每周减量5mg,总疗程4~6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地塞米松5mg,每周2~3次,直至抽尽。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出院后第1、3、6个月后复查胸部X线或胸部CT及胸部B超。
2结果
治疗组中30例经胸腔穿刺2~3次后抽尽胸腔积液,抽液量达1500~2000ml,未出现包裏性积液,10例经4~5次后基本抽尽胸腔积液,7例经尿激酶治疗后6~7次基本抽尽胸水。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经胸部X线及B超证实,胸腔积液基本吸收后出院。该组病人平均住院13天,出院后继续完成化疗方案。1月后随访,5例胸部X线提示,患侧肋膈角变钝,3个月后3例患侧肋膈角变钝;6个月后2例肋膈角变钝。1年半随访中未发现复发,胸膜钙化者无增加,1例患者仅述穿刺部位疼痛发痒,经涂皮炎宁后缓解,无出血现象。治疗后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酶时间)检查差异无显著性(P>0.05)。
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天,平均穿刺5~6次,其中出现包裹性积液9例,肋膈角变钝12例,出院后随访第一个月经胸部X线、B超等检查包裹性积液7例,第3个月复查包裹性积液及胸膜增厚钙化6例,半年后仍持续性胸膜增厚钙化,经1年半随访,5例胸膜增厚粘连或钙化。
3讨论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采用抗结核和分次抽液治疗通常收效较快,但如果延误治疗,反复抽液,如未抽尽积液或行胸腔内注射异烟肼、链霉素等方法,可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一般为渗出性液,常富含蛋白质,在胸腔内存在时间过长,大量纤维蛋白沉着,胸膜产生粘连。干性胸膜炎反复感染及反复炎症刺激均可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1],包裹性积液治疗效果不佳,最终可导致胸膜增厚钙化,甚至形成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尿激酶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能够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副作用主要有出血倾向)[2]。治疗组患者凝血功能监测无明显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无明显延长现象。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两者合用取得满意疗效,且费用低,操作简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敦熔. 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63.
[2] 江明性. 新编实用药物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31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94例患者为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间收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7例,年龄16~65岁,男25例,女22例,病程7~14天,平均10天,对照组47例,年龄15~66岁,男24例,女23例,病程8~21天,平均12天。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诊断依据
①以发热、咳嗽、胸痛、活动性胸闷气短为主诉,伴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②胸部B超检查证实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或胸部X线、肺部CT检查发现胸腔积液(单侧或双侧)合并或不合并肺部结核。③经痰菌检查、胸腔积液化验或结核菌素(PPD)试验等证实结核菌感染。
1.3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四联抗痨、胸穿抽液、对症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部分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加用强的松20~30mg/天,分3次口服,每周减量5mg,总疗程4~6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地塞米松5mg,每周2~3次,直至抽尽。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出院后第1、3、6个月后复查胸部X线或胸部CT及胸部B超。
2结果
治疗组中30例经胸腔穿刺2~3次后抽尽胸腔积液,抽液量达1500~2000ml,未出现包裏性积液,10例经4~5次后基本抽尽胸腔积液,7例经尿激酶治疗后6~7次基本抽尽胸水。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经胸部X线及B超证实,胸腔积液基本吸收后出院。该组病人平均住院13天,出院后继续完成化疗方案。1月后随访,5例胸部X线提示,患侧肋膈角变钝,3个月后3例患侧肋膈角变钝;6个月后2例肋膈角变钝。1年半随访中未发现复发,胸膜钙化者无增加,1例患者仅述穿刺部位疼痛发痒,经涂皮炎宁后缓解,无出血现象。治疗后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酶时间)检查差异无显著性(P>0.05)。
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天,平均穿刺5~6次,其中出现包裹性积液9例,肋膈角变钝12例,出院后随访第一个月经胸部X线、B超等检查包裹性积液7例,第3个月复查包裹性积液及胸膜增厚钙化6例,半年后仍持续性胸膜增厚钙化,经1年半随访,5例胸膜增厚粘连或钙化。
3讨论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采用抗结核和分次抽液治疗通常收效较快,但如果延误治疗,反复抽液,如未抽尽积液或行胸腔内注射异烟肼、链霉素等方法,可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一般为渗出性液,常富含蛋白质,在胸腔内存在时间过长,大量纤维蛋白沉着,胸膜产生粘连。干性胸膜炎反复感染及反复炎症刺激均可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1],包裹性积液治疗效果不佳,最终可导致胸膜增厚钙化,甚至形成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尿激酶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能够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副作用主要有出血倾向)[2]。治疗组患者凝血功能监测无明显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无明显延长现象。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两者合用取得满意疗效,且费用低,操作简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敦熔. 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63.
[2] 江明性. 新编实用药物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