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宁化的曾扬明老师在多年潜心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小语界颇有影响的语文教学价值取向——表达本位。他认为:表达,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价值,是当代文明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表达素养为课程本位,凭借阅读探究表达,积淀语言尝试表达,发展思维规范表达,理性包容自由表达,使学生浸润在人文素养的表达过程中,发展现代语文能力。
2015年月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三明市“表达本位”取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讨,会上展示了三节精彩的课例,分别是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黄瑞英老师执教的《玲玲的画》,三明梅列东新小学刘悦老师执教的《金色的脚印》,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曾扬明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通过观课与听讲座,我对“表达本位”这一教学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策划儿童言语表现的活动项目,让学生的表达素养得以提高呢?本文例举这三节课中的教学片段来说明。
一、口头表达
教学片段1:
(1)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2)师依次出示“弄脏”、“动脑筋”、“一等奖”这三个词,指导学生读正确后将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3) 请学生用上这三个词来说说课文讲了玲玲的什么事?
评析:这是黄瑞英老师教学低年级课文《玲玲的画》中的一个片段。黄老师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含有生字的三个词语指导学生认读,然后依词说话(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如果仅在学生自由读后就让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提供关键词先读后说,犹如有了说话的“脚手架”,言语表达自然就容易多了。
教学片段2:
(1)师:读书第一步是学好汉字,第二步是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2)师: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人?
(3)PPT出示:站在“我”的角度,来说说课文内容。
(4)站在聋哑青年的角度,来说说课文内容。
(5)站在小姑娘或观众的角度来说说课文内容。
评析:这是曾扬明老师教学中年级课文《鱼游到了纸上》中的一个片段。曾老师变换视角让学生来说课文主要内容,看似设计平淡无奇——都在说主要内容,且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实则不然,这三项教学内容,都离不开“思”——不同的思维来讲故事内容。这种以“思维”为核心的语用观,是积极的,让学生主动语用,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再加工,老师只是言语实践活动的策划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表达主体,这样,就为提高“语用品质”创造了训练的条件。
二、书面表达
教学片段3:
(1)PPT出示齐白石的虾作。
(2)PPT出示齐白石的故事。
(3)师:请同学们用上刚才积累的描写青年的语句来将齐白石的小故事写具体。
(4)生写后全班交流。
评析:曾扬明老师很有积累与运用意识,他让学生“依文改文”,整合原文中的精彩语句,将老师提供的齐白石的小故事改写生动、具体,这样,创设适合孩子表达的语境,去重新建构语言,有效地培育了学生的“语用品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描写的力量”。
教学片段4:
(1)生朗读自己在课前的习作《老狐狸叼鸡救小狐狸》。
(2)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紧张?
(3)师:课文是怎么写的呢?PPT出示: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4)这句话是寫老狐狸的什么?
(5)师:“大摇大摆地走”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6)师:老狐狸真的不害怕吗?
(7)师:这句话中写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还写了什么?
(8)师:去掉“哆哆嗦嗦”行吗?
(9)师:……这就是动作传情。
评析:这是刘悦老师执教高年级课文《金色的脚印》中的一个片段。刘老师以“表达本位”为取向,在课前让学生自主读书并策划了这样一个言语实践活动项目——根据课文中“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其中一个场景展开想象写一个小故事。她先入为主,让学生课前先表达,课文阅读只是学生表达的一个凭借,写完后,带着自己的作品进课堂,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课前习作,以儿童文本(学生习作)来学习作家作品,两相对照,比较修改,这样,写中求读,读中悟写,真正是做中学,符合儿童学习的心理。正如曾扬明老师所说,这种前置性表达(读前写),有利于学生表达中去理解课文,又能提高文字的组合、运用能力,学生的思考力、表达力、阅读力三者相得益彰。
三、感悟表达
教学片段5:
(1)PPT出示: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叭、哇”两个字显红)
(2)师:这两个红色的字有什么特点?
(3)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认识这样模拟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4)PPT出示:就在这时候,水彩笔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哭了起来。
(5)师: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6)生齐读含有象声词的句子。
评析:这一片段中,黄瑞英老师先引导学生感受文体知识“象声词”后让学生发表见解“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在不同的言辞语境中去理解、辨析、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最后重读完整句,在读中比较、体会用词表达的效果。
教学片段6:
(1)师:文章写了哪些事?
(2)生回答后PPT出示打乱顺序的事件小标题。
(3)引导学生依课文内容理清小标题的顺序。
(4)师小结:写文章时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就显得有条有理。
评析:刘悦老师在这一教学片段中精心设计了“理清打乱顺序的小标题”这一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这一表达方法,我认为,这一言语实践活动项目有着明确的教学指向——理清顺序、感悟表达,真可谓一箭双雕。
老师们,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遵循儿童的天性,做儿童言语实践活动的策划者,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与表达之间走个来回,还教学以阅读的整体性、阅读性、思维性、表达性。
2015年月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三明市“表达本位”取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讨,会上展示了三节精彩的课例,分别是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黄瑞英老师执教的《玲玲的画》,三明梅列东新小学刘悦老师执教的《金色的脚印》,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曾扬明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通过观课与听讲座,我对“表达本位”这一教学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策划儿童言语表现的活动项目,让学生的表达素养得以提高呢?本文例举这三节课中的教学片段来说明。
一、口头表达
教学片段1:
(1)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2)师依次出示“弄脏”、“动脑筋”、“一等奖”这三个词,指导学生读正确后将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3) 请学生用上这三个词来说说课文讲了玲玲的什么事?
评析:这是黄瑞英老师教学低年级课文《玲玲的画》中的一个片段。黄老师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含有生字的三个词语指导学生认读,然后依词说话(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如果仅在学生自由读后就让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提供关键词先读后说,犹如有了说话的“脚手架”,言语表达自然就容易多了。
教学片段2:
(1)师:读书第一步是学好汉字,第二步是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2)师: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人?
(3)PPT出示:站在“我”的角度,来说说课文内容。
(4)站在聋哑青年的角度,来说说课文内容。
(5)站在小姑娘或观众的角度来说说课文内容。
评析:这是曾扬明老师教学中年级课文《鱼游到了纸上》中的一个片段。曾老师变换视角让学生来说课文主要内容,看似设计平淡无奇——都在说主要内容,且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实则不然,这三项教学内容,都离不开“思”——不同的思维来讲故事内容。这种以“思维”为核心的语用观,是积极的,让学生主动语用,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再加工,老师只是言语实践活动的策划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表达主体,这样,就为提高“语用品质”创造了训练的条件。
二、书面表达
教学片段3:
(1)PPT出示齐白石的虾作。
(2)PPT出示齐白石的故事。
(3)师:请同学们用上刚才积累的描写青年的语句来将齐白石的小故事写具体。
(4)生写后全班交流。
评析:曾扬明老师很有积累与运用意识,他让学生“依文改文”,整合原文中的精彩语句,将老师提供的齐白石的小故事改写生动、具体,这样,创设适合孩子表达的语境,去重新建构语言,有效地培育了学生的“语用品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描写的力量”。
教学片段4:
(1)生朗读自己在课前的习作《老狐狸叼鸡救小狐狸》。
(2)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紧张?
(3)师:课文是怎么写的呢?PPT出示: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4)这句话是寫老狐狸的什么?
(5)师:“大摇大摆地走”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6)师:老狐狸真的不害怕吗?
(7)师:这句话中写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还写了什么?
(8)师:去掉“哆哆嗦嗦”行吗?
(9)师:……这就是动作传情。
评析:这是刘悦老师执教高年级课文《金色的脚印》中的一个片段。刘老师以“表达本位”为取向,在课前让学生自主读书并策划了这样一个言语实践活动项目——根据课文中“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其中一个场景展开想象写一个小故事。她先入为主,让学生课前先表达,课文阅读只是学生表达的一个凭借,写完后,带着自己的作品进课堂,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课前习作,以儿童文本(学生习作)来学习作家作品,两相对照,比较修改,这样,写中求读,读中悟写,真正是做中学,符合儿童学习的心理。正如曾扬明老师所说,这种前置性表达(读前写),有利于学生表达中去理解课文,又能提高文字的组合、运用能力,学生的思考力、表达力、阅读力三者相得益彰。
三、感悟表达
教学片段5:
(1)PPT出示: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叭、哇”两个字显红)
(2)师:这两个红色的字有什么特点?
(3)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认识这样模拟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4)PPT出示:就在这时候,水彩笔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哭了起来。
(5)师: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6)生齐读含有象声词的句子。
评析:这一片段中,黄瑞英老师先引导学生感受文体知识“象声词”后让学生发表见解“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在不同的言辞语境中去理解、辨析、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最后重读完整句,在读中比较、体会用词表达的效果。
教学片段6:
(1)师:文章写了哪些事?
(2)生回答后PPT出示打乱顺序的事件小标题。
(3)引导学生依课文内容理清小标题的顺序。
(4)师小结:写文章时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就显得有条有理。
评析:刘悦老师在这一教学片段中精心设计了“理清打乱顺序的小标题”这一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这一表达方法,我认为,这一言语实践活动项目有着明确的教学指向——理清顺序、感悟表达,真可谓一箭双雕。
老师们,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遵循儿童的天性,做儿童言语实践活动的策划者,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与表达之间走个来回,还教学以阅读的整体性、阅读性、思维性、表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