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立学院已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传统的资助体系随着经济和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已不能再满足独立学院助困工作的需要。本文旨在探索和完善独立学院助困工作的新机制,从而促进学院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 助困
中图分类号:G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118-02
制定和实行对贫困生的帮扶政策,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高等学校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一般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为辅的助学体系,以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享受着母体高校的师资、设备等各种资源,采用灵活的办学运作机制,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助困工作上,由于国家政策和收费制度的特殊性,普通高校原有的资助体系已不能满足独立学院的实际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完善独立学院的助困体系,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学院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因素。
一、完善独立学院助困工作的必要性
(一)独立学院助困工作的独特性
1.费用支出比普通高校多。独立学院是以民办机制运行,按教育成本收取学费的。仅学费一项,就会对经济较差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2.学生消费差异显著。独立学院中贫富差距较为明显,笔者随机抽取了70名学生(学院总人数的1%)2006年11月份校园卡消费情况统计,月消费不满150元的学生有19人,其中校园卡最高月消费额为1052.44元,最低消费额只有49元。贫富差距明显,必然导致某些贫困生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容易形成攀比的心理和被人瞧不起的心理障碍。
3.国家对独立学院的投资不足。在中国,“穷国办大教育”的事实使教育投资问题更为突出,国家财力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由政府推动,积极地推进教育的多元化,主动地吸纳民间资金去帮助民办教育的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教育发展必然趋势。然而,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积累阶段,独立学院资金来源有限,因而充满了不稳定性,加之(筹)融资手段的局限性,产生了与教育投资效益的持续性与后滞性的冲突,渐渐暴露出它后续力不足的弱点,许多学校纷纷陷入困境。
(二)独立学院助困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首先,助困资金不足。由于政府对独立学院助困拨款远远不能解决实际需要,因此助困资金大多是靠其自身解决。其次,助困体制有待完善。目前独立学院沿用的是“奖、贷、助、减、补”等普通高校传统的助困方式,这样的方式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而且没有发挥好奖助学金应有的教育功能,容易养成学生等、拿、要、靠的惰性思维,而独立学院需要的是多样化的助困方式,对助困的质量要求更高。再次,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和障碍需要解决。重视贫困生的心理成长已成为助困工作新的内涵和重点。
(三)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历史使命,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建设和谐校园又是高校改革、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高校贫困生的人数比例在20%左右,特困生的比例在10%左右,高校学生的贫困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与此同时一些经济、文化、政治背景优越的家庭子女享受着更为优势的教育资源,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教育公平的缺失,贫困生问题不解决,必然制约高校的发展,影响高校的稳定。
二、独立学院助困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公平、公正与创新并重原则
维护助困工作公平公正的进行,是助困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助困工作的公平、公正应该包含这样几个方面:首先,确保资助对象的准确性,即准确定位贫困生,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受到资助。其次,所有的贫困学生有同等的机会获得资助,同时又有要按困难程度有区别地对待。最后,建立健全资助机构和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扶困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规范进行。助困工作的创新根据经济发展的现状,依据贫困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助困制度,构建符合独立学院需要的助困体系。
(二)挖掘资金与合理分配并重原则
独立学院的助困资金除了有限的政府拨款外,还需充分发挥自身的民办机制的特点,多方面、多渠道地挖掘助困资金,确保助困工作顺利的开展。同时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助困系统,妥善分配助困资金,这其中包括:助困工作的保障机制、助困资金的分配途径等等。
(三)精神助困与物质助困并重原则
对于高校贫困生来说,经济原因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好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从经济来帮助他们,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贫困生问题不是单纯的物质救助能够解决的,尤其是心理问题,直接关系到贫困生的成长。要把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作为助困工作的重点,要以细致、耐心、周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对待贫困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扶困助学与育人成才并重原则
在大学助困工作中,必须要始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学目标。因此,对贫困生的资助要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重点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提高奖学金的奖励范围和奖励的力度,在资助中努力避免学生的依赖心理,杜绝不劳而获的惰性思维。
三、独立学院助困体系的完善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关心和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此,应积极探索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体现独立学院灵活办学特色的助困工作体系。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经历,认为完善独立学院助困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建立健全资助制度,完善贫困生认定程序,确保助困工作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开展
首先,应高度重视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成立助困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助困工作,构建从上到下的助困机制。同时,根据国家、学校相关文件的精神,制定详细而具体的奖励和资助办法,建立健全助困管理、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扶困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规范运作。其次,深入家庭,准确确定重点,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学生经济状况信息资料是资助工作的基础,学校应每年都编制贫困生信息档案,并按经济困难程度分级,定期审核,及时调整,动态管理。资助时按困难级别区别对待,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资助工作的准确性和质量,使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大的资助效能。
(二)多渠道确保扶困助学资金
为确保助困工作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应多方筹措,努力积累资金。学校应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意义,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杰出校友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到学校设立奖助学金,进一步完善学院、学校、社会三者结合的资助网络。另外学校在分配助学金的同时可以规定凡接受资助的学生,在接受资助时,须承诺毕业后向学校自愿捐献一定数额的款项;这样既可以保证那些学习成绩良好、道德品质优良、诚实守信的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同时让受助毕业生“反哺”学校,让更多的困难学生受到资助。
(三)完善和细化“奖、助、贷、补、减免”助学工作体系,有特色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首先,应积极探索助困工作中的新举措,将以前助学体系中以“助”为主的资助方式逐步转变为以“奖”为主,加大奖励的范围和奖励的金额,这样能克服学生在资助过程中的等、拿、要、靠的依赖思想,鼓励学生勤学奋进。其次,在资助贫困生过程中开展隐性的学费资助,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辅导班和技能培训班,并对特困生提供补贴等。第三,加强诚信教育,妥善办理民办学院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方式。一方面,独立学院应积极、主动加强与银行的联系,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提高贷款的获贷率和学生的还款率,诚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最后,有特色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学校应扩大勤工助学岗位规模,提升勤工助学工作内涵,如设立“管理型”勤工助学岗位,勤工助学完全由学生来负责,在自助的同时也学会互助。同时,学校还要努力拓展校外勤工助学资源,为学生到校外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大学生从事家教、市场调研、社区服务等勤工助学工作;鼓励学生把勤工助学与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培育职业精神相结合,在服务同学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锻炼才干。
(四)积极做好贫困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调适,加强贫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助困工作的目标是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而其工作的内涵则必须是让每一个贫困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成才。为克服片面强调“经济解困”而忽视“精神解困”的现象,应用思想教育和心理调适来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是加强优良传统教育,要求贫困生发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克服不劳而获的思想,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体力,积极参加勤工助学,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报酬。二是加强自立、自强精神教育。积极引导贫困生正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转变观念,自立自强,相信自己的能力,增强自立的信心。三是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让贫困生真正体会到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勇气,培养起他们的责任心。最后,建立贫困生资助的追究制度,对出现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违反法律和校纪等问题的贫困生,取消其申请资格,并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参考文献:
[1]杨苗先.构建独立学院管理机制的新探索[J].企业家天地,2006,(10).
[2]黄义务.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帮困助学体系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3).
[3]白华,柴启东.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完善与创新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2004,(9).
[4]詹志灵.完善资助体系构建和谐校园[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5]尚敏.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J].经济师,2007,(1).
关键词:独立学院 助困
中图分类号:G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118-02
制定和实行对贫困生的帮扶政策,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高等学校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一般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为辅的助学体系,以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享受着母体高校的师资、设备等各种资源,采用灵活的办学运作机制,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助困工作上,由于国家政策和收费制度的特殊性,普通高校原有的资助体系已不能满足独立学院的实际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完善独立学院的助困体系,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学院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因素。
一、完善独立学院助困工作的必要性
(一)独立学院助困工作的独特性
1.费用支出比普通高校多。独立学院是以民办机制运行,按教育成本收取学费的。仅学费一项,就会对经济较差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2.学生消费差异显著。独立学院中贫富差距较为明显,笔者随机抽取了70名学生(学院总人数的1%)2006年11月份校园卡消费情况统计,月消费不满150元的学生有19人,其中校园卡最高月消费额为1052.44元,最低消费额只有49元。贫富差距明显,必然导致某些贫困生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容易形成攀比的心理和被人瞧不起的心理障碍。
3.国家对独立学院的投资不足。在中国,“穷国办大教育”的事实使教育投资问题更为突出,国家财力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由政府推动,积极地推进教育的多元化,主动地吸纳民间资金去帮助民办教育的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教育发展必然趋势。然而,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积累阶段,独立学院资金来源有限,因而充满了不稳定性,加之(筹)融资手段的局限性,产生了与教育投资效益的持续性与后滞性的冲突,渐渐暴露出它后续力不足的弱点,许多学校纷纷陷入困境。
(二)独立学院助困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首先,助困资金不足。由于政府对独立学院助困拨款远远不能解决实际需要,因此助困资金大多是靠其自身解决。其次,助困体制有待完善。目前独立学院沿用的是“奖、贷、助、减、补”等普通高校传统的助困方式,这样的方式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而且没有发挥好奖助学金应有的教育功能,容易养成学生等、拿、要、靠的惰性思维,而独立学院需要的是多样化的助困方式,对助困的质量要求更高。再次,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和障碍需要解决。重视贫困生的心理成长已成为助困工作新的内涵和重点。
(三)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历史使命,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建设和谐校园又是高校改革、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高校贫困生的人数比例在20%左右,特困生的比例在10%左右,高校学生的贫困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与此同时一些经济、文化、政治背景优越的家庭子女享受着更为优势的教育资源,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教育公平的缺失,贫困生问题不解决,必然制约高校的发展,影响高校的稳定。
二、独立学院助困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公平、公正与创新并重原则
维护助困工作公平公正的进行,是助困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助困工作的公平、公正应该包含这样几个方面:首先,确保资助对象的准确性,即准确定位贫困生,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受到资助。其次,所有的贫困学生有同等的机会获得资助,同时又有要按困难程度有区别地对待。最后,建立健全资助机构和制度,完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扶困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规范进行。助困工作的创新根据经济发展的现状,依据贫困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助困制度,构建符合独立学院需要的助困体系。
(二)挖掘资金与合理分配并重原则
独立学院的助困资金除了有限的政府拨款外,还需充分发挥自身的民办机制的特点,多方面、多渠道地挖掘助困资金,确保助困工作顺利的开展。同时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助困系统,妥善分配助困资金,这其中包括:助困工作的保障机制、助困资金的分配途径等等。
(三)精神助困与物质助困并重原则
对于高校贫困生来说,经济原因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好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从经济来帮助他们,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贫困生问题不是单纯的物质救助能够解决的,尤其是心理问题,直接关系到贫困生的成长。要把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作为助困工作的重点,要以细致、耐心、周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对待贫困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扶困助学与育人成才并重原则
在大学助困工作中,必须要始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学目标。因此,对贫困生的资助要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重点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提高奖学金的奖励范围和奖励的力度,在资助中努力避免学生的依赖心理,杜绝不劳而获的惰性思维。
三、独立学院助困体系的完善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关心和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此,应积极探索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体现独立学院灵活办学特色的助困工作体系。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经历,认为完善独立学院助困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建立健全资助制度,完善贫困生认定程序,确保助困工作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开展
首先,应高度重视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成立助困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助困工作,构建从上到下的助困机制。同时,根据国家、学校相关文件的精神,制定详细而具体的奖励和资助办法,建立健全助困管理、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扶困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规范运作。其次,深入家庭,准确确定重点,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学生经济状况信息资料是资助工作的基础,学校应每年都编制贫困生信息档案,并按经济困难程度分级,定期审核,及时调整,动态管理。资助时按困难级别区别对待,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资助工作的准确性和质量,使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大的资助效能。
(二)多渠道确保扶困助学资金
为确保助困工作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应多方筹措,努力积累资金。学校应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意义,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杰出校友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到学校设立奖助学金,进一步完善学院、学校、社会三者结合的资助网络。另外学校在分配助学金的同时可以规定凡接受资助的学生,在接受资助时,须承诺毕业后向学校自愿捐献一定数额的款项;这样既可以保证那些学习成绩良好、道德品质优良、诚实守信的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同时让受助毕业生“反哺”学校,让更多的困难学生受到资助。
(三)完善和细化“奖、助、贷、补、减免”助学工作体系,有特色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首先,应积极探索助困工作中的新举措,将以前助学体系中以“助”为主的资助方式逐步转变为以“奖”为主,加大奖励的范围和奖励的金额,这样能克服学生在资助过程中的等、拿、要、靠的依赖思想,鼓励学生勤学奋进。其次,在资助贫困生过程中开展隐性的学费资助,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辅导班和技能培训班,并对特困生提供补贴等。第三,加强诚信教育,妥善办理民办学院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方式。一方面,独立学院应积极、主动加强与银行的联系,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提高贷款的获贷率和学生的还款率,诚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最后,有特色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学校应扩大勤工助学岗位规模,提升勤工助学工作内涵,如设立“管理型”勤工助学岗位,勤工助学完全由学生来负责,在自助的同时也学会互助。同时,学校还要努力拓展校外勤工助学资源,为学生到校外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大学生从事家教、市场调研、社区服务等勤工助学工作;鼓励学生把勤工助学与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和培育职业精神相结合,在服务同学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锻炼才干。
(四)积极做好贫困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调适,加强贫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助困工作的目标是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而其工作的内涵则必须是让每一个贫困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成才。为克服片面强调“经济解困”而忽视“精神解困”的现象,应用思想教育和心理调适来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是加强优良传统教育,要求贫困生发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克服不劳而获的思想,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体力,积极参加勤工助学,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报酬。二是加强自立、自强精神教育。积极引导贫困生正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转变观念,自立自强,相信自己的能力,增强自立的信心。三是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让贫困生真正体会到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勇气,培养起他们的责任心。最后,建立贫困生资助的追究制度,对出现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违反法律和校纪等问题的贫困生,取消其申请资格,并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参考文献:
[1]杨苗先.构建独立学院管理机制的新探索[J].企业家天地,2006,(10).
[2]黄义务.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帮困助学体系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报,2006,(3).
[3]白华,柴启东.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完善与创新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2004,(9).
[4]詹志灵.完善资助体系构建和谐校园[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5]尚敏.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J].经济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