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读教学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大程度上,语文教学就是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的首选方式就是朗读。所以,才有课标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和明确要求,如“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因此,在诗歌朗读教学实践中,为着提高学生的朗读意愿和优化朗读效果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丰富学生的感官感受并强化朗读与理解能力,让诗歌朗读教学入情入境。
  一、以“景”造“境”,激趣生情
  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认知背景,以使学生的新知学习得以有效启发和有所依靠,是很常见的方式。体现在诗歌朗读教学过程中,这一点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教学诗歌《天净沙·秋思》,对于七年级学生——这些绝大多数年龄仅在十二岁左右、人生经历非常简单的孩子——来说,很难真切地体会到诗中所蕴藏的诗人以众多密集的意象所表达出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这时,就可以利用到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包含有秋风瑟瑟、枝叶飘零、瘦马蹒跚、寒鸦哀鸣、夕阳西下、旅人独行等众多画面构成的景致图,就会因其所创造的情境氛围而较为容易地激发学生对诗情画意的感知,进而在朗读时实现课标有关朗读的“有感情”的要求和目标;否则,教师讲一通有关诗歌创作背景和诗歌蕴含的大道理,如在元朝的民族高压政策下,作者马致远一生漂泊、穷困潦倒一生,所以才会在羁旅途中写下这首充满悲恨的元曲等,就很难不会因流于说教而无法激发起学生的朗读欲望了。这种“境”的营造,也可以直接借用已有的视频影像来帮助完成。
  二、以“曲”造“境”,深化理解
  作为一门以表现为特征的艺术形式,音乐的明确的结构性和连续性特点,使得静心专注感受这种艺术形式的人们,会在很短时间内即进入某种哲学意义上的、与这个世界发生唯一联系的时空上的“现在”状态。如听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很多人就会因感受到曲中所流露出的盲艺人的心酸、痛苦和无奈等情绪,而脱离自身的实际存在,进入与感受曲中的“现实”。这一点,为诗歌朗读教学所用,一旦所选乐曲的表现特征与所朗读诗歌的意境高度吻合,也同样会很容易使学生进入类似脱离实际存在的诗歌中的“现实”状态,以实现与诗歌对话、理解诗歌所欲表达的目的。因此,教学实践中,我会经常选用一些经典乐曲进行伴读,来唤醒学生的感受和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给他们以身临其境之感。如朗读《乡愁》时,作为伴读曲,我选择了贾鹏芳的二胡曲专辑《Far away 遥》的《睡莲》曲,这主要是因为该曲中所流露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伤感又深沉、委婉且缠绵,与余光中诗中所表达出的对祖国的恋恋不舍地情怀极为匹配,而该曲极强的表现力又能够很好地打动学生的感情,从而在移情中顺利地实现对所朗读诗歌含义的理解。
  三、自录自评,持久强化朗读意愿
  学生愿意朗读、爱上朗读,主要是因为感受到了朗读中的乐趣,用学生的最为直接的话说就是“好玩”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朗读的价值。例如,学生在听取他人朗读,以及自然听取自己朗读或录音朗读的过程中会有发现,听取他人和自我朗读的声音与听取自我录音朗读的声音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在带给学生一定困惑并自发质疑的同时,也会带给学生一定的乐趣。而一旦学生知道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者的声波传输通道不同,前者依靠空气传播,后者通过头骨传播),就会急切地想进行亲自验证,并乐此不疲。因此,教学实践中,我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如通过体味与感受朗诵大家的朗读之美,来强化学生的朗读意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录音设备充足、技术可控的情况下,也会鼓励学生进行自录自评与自录他评,由学生在“自娱自乐”之后,在自我的对照检查以及来自同学的评论中去发现问题,如读音的矫正、句读的选择、声调的高低处理、情感的收放抒发等。这样,学生就会因朗读实操的具体性而极大的激发朗读的持久意愿,包括对自我朗读纠错的积极改进、对他人品评不足的虚心接受等。自然,经过这样一個过程,学生的朗读技能提升也会水涨船高、水到渠成。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诗歌朗读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意愿和兴趣;而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受所读诗文的思想意蕴的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将朗读意识从自我满足的现状中提升一个层级而进入创造性朗读和个性朗读的境界。
其他文献
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将来的继续学习。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与改革实践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往往很难达成,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学生一学期学习十几节课文,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上百篇课文,还是不一定能有效地独立阅读。而且,随着年级的提升,越来越多学生丧
期刊
中国书法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这既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 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个人认为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可以陶冶人的思想道德情操  汉字是世界
期刊
反观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们充满怨言,学生们苦不堪言。语文教学是一种出力不讨好的活。有时候,老师们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们却听得昏昏欲睡,这也是当下语文教学的一些现象。   这一切怪谁呢?老师们好无奈,同学们好无辜。经常性的考试,经常性的评比,使老师们把成绩看得很重,學生们把成绩看得更重。语文教学功利化。同学们宁愿花一节课做一道数学题,也不愿花一分钟学语文,更不要谈什么课外阅读了。   在这种情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然而,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达到高分的目的,急功近利,反复做题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不仅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的隔阂,甚至认识上的对立,还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抵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需要坚持“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还要把陶行知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利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思想、解放思想等教育思想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生活化的课堂上深入探索,获得深刻的学习感悟,促进他们探索能力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优化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让他们高效的掌握语文知识,推动语文优质课堂的发
期刊
三十年前的夏日中午,我接替回家吃午饭的父亲坐在自家的瓜棚里看瓜,大约二亩的瓜田向前延展着,视野开阔。中午炙热的阳光下,瓜蔓蔫蔫地耷拉着,紧贴着地面,快熟的西瓜突兀地显现出来,周围不知名的虫子不应景地聒噪,看向瓜田视野,隔着一层黏稠。这二亩西瓜是父亲为高三考大学的我特意种的。春天,打沙窝下种子时,父亲就对土堰上走来走去的村人说,今年二丫头考大学,他在种学费呢。不久,瓜苗长大冒蔓抽丝时,父亲对公路上走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作为我们教学工作的基础近几年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做好教学研究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结合;组织;氛围;实践  一、课堂教学可以结合小游戏进行  在进行教学备课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小学生的天性特点,他们贪玩、好动、思维跳跃,想要让他们沉下心来去进行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的教学要考虑如何把他们代入到课本里
期刊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实现阅读的有效性,教师要通过趣味性的阅读环节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主动阅读中探索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使他们能够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阅读,抓住重点内容进行阅读和思考,促进思维的深入进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离不开课外阅读,教师要注重课堂引导和课外拓展,在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相关的内容产生兴
期刊
曾见这样的情景“学生违反纪律,班中无人劝阻;教室卫生一团糟,学生视若无睹;班级各项活动无人主动参加……”班主任在办公室和教室之间不停地忙碌穿梭,像“全职保姆”一样忙,像“法官”一样有处理不完的案子。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管理能力,才能从他律走向自律,才能真正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班主任如何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呢?  一、确立目标,激发自我管理的动
期刊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这样教育子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这样指出。我认为我们新时代的老师要做到修身养德,使自己有牢固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我们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有其独特的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的师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学能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