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已经摆上战略高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的工作,从目标定位,到氛围营造,再到方法选择,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
   【关键字】:创新 培养 系统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国民创新素质的高低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例如,美国能够不断引进各国的新思想并迅速把新思想和新的创造转化为生产力,这成为美国综合国力强大的最根本武器。正是美国的这种全民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奠定了其无法超越的大国地位。教育部也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振兴计划》的主要目标。
   基础教育可谓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我们在中学实践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学科都有其特殊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亲身体会,谈谈几点见解:
   一、转变思维意识,创造外部氛围
   自西汉董仲舒以来“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就成为了中国封建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主流,因循守旧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与之相伴的科举制度创造了“死读书”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时至今日,应试教育如跗骨之蛆始终蛰伏在今天的社会各个层面。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一方面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恬淡、大度,另一方面也导致随遇而安的小民思想。中国人怕出名,不敢显示个性,对创新也避之恐不及。
   如果要立培养初中生创新之功,必先转观念之弊。转变意识需从大小两方面入手:
   大者,国家社会。但是中国发展科技制度、支持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技术管理水平和国内技术发展的氛围等等方面上还比较落后。全社会的创新意识时时刻刻影响着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观念,社会应该为教育创造一个重视创新、鼓励创新、实践创新的大环境。
   小者,学校教师。当前很多学校为了社会效益或上级的考评机制一味地追求文化成绩,一切工作围绕“分数”这个中心。尤其在实施绩效工资后,一些学校更是把成绩作为衡量教师绩效的唯一标准。这种情形下,教师一门心思放在抓分数,保名次上,苦心钻研试卷,费劲心思揣测试题,压迫学生把所有时间都放在有限的书本知识上。这种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还谈什么创新,连基本的学习兴趣也会消磨掉。作为学校领导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二、提高业务水平,科学培养创新思维
   1.教师注重理论学习,为教学工作奠定基础。思维培养需要比较科学专业的理论指导,教师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很有限,尤其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所学知识已经和当下的社会及学生脱节。要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首要通过学习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创新能力开发知识,理解人类思维的物质基础、阶段特征、特质类型等。经过系统学习,教师可以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班级不同学生和不同年级学生采取多样的方法去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2.培养多种思维形式,促进创新性思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过:“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创新性思维是个系统的思维模式,需要多个基础性思维来构建。包括:形象思维、相似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等。
   三、教学实践勇于创新,殊途求同归
   传统教育模式恒久不变,手段单一,“一言堂”、“填鸭式”的条条框框牢牢地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如下几点:
   1、开创情感性、开放性、自由性的语文课堂。语文本身传承着人类情感的结晶,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体味情感,释放情感,丰富情感。传统课堂上,教师唯我独尊,学生循规蹈矩,怎敢有创新的勇气?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学习主人。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
   2、精巧的语言,鼓励学生创新。引导语言首先要有鼓励性,利用孩子们爱听表扬的天性,多夸奖,如“很好”、“真棒”、“你一定行”、“再思考一下或许能做出来哦”。其次,语言引导要有技巧。引导语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使他们不觉得知识深奥难懂。再次,引导要在恰当是时间,过早了会让学生形成依赖,迟了会让学生感受到挫折,灰心,导致丧失兴趣。
   3、发挥集体智慧,挑战适度困难。教学实践是学生应用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练习的设计上,要有新颖性、挑战性。新颖可以让学生感兴趣,而挑战性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新课改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教学。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实,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品尝挑战胜利的快乐。
   4、正面评价,培养创造品质。学生的性格各异,老师要有一颗宽阔的心,善于包容学生,谅解学生的错误,同时应看到学生可贵的潜质,着力挖掘。对待淘气的学生更是如此,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能因个人好恶而对他们冷嘲热讽,泯灭他们的创新意识。
   5、多媒体运用,提高培养创新的效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又一利器。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枯燥的课堂常常拴不住他们想象的翅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加语文课堂的形象性、直观性,能够很好地弥补课本知识的抽象。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多方位的感官享受,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扩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的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树立人人都能创新的意识,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合学生,在对语文课本知识实现再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建成.《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刘以林等.素质教育指导丛书
   3、《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教学历来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需要重点培养。本文针对高中作文教学进行了探讨,旨在于分享一些教师教学、学生写作的方法,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是让高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有所大幅度的提高。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
【摘要】通过体育教师的行为和语言来提高学生们和体育教师的亲和力,可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不良态度,应用文献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体育教师的亲和力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方面研究,发现体育教师的服饰,言语,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师亲和力小学生学习态度    体育学科教育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
【摘要】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具有创见的思维。创新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想法,至少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数学课创新精神学生    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性,它能为
政治选择题以试题的灵活性,知识的广泛性,答题的简便性和评分的客观性等特点,已是标准化试题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在全国及各省高考试卷中选择题均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选择题的解答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政治成绩。本文就近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选择题类型及解法进行如下探讨。  一、引言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此题型与一般材料型选择题的不同点在于题干的内容引用了某人、某著作中的论断或论述,其它特点均等同于一般材料题。近
摘要: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的创新,才能摸索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语文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目在课改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就如何实现语文教学转变,提出以下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创新   一.改变观念。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似乎老师只有高高在上,才算符合身份和地位.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双方是合作而非对立的关系。特别是在语文学习的
多媒体技术在研究课,示范课,竞赛课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是一件好事,使课堂教学方式越来越灵活,然而在新课改实验中,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中存在许多利与弊。  一、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但会“华而不实”  创设教学情境的主旨是:通过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激活课堂。通常的“一堂课引入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就说明了情境的作用。然而一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
【摘要】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但是学生要学的科目很多,要学的知识很多,学生怎么才能在课堂上既学到知识,又不太累?教师怎样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实现课堂的最优化,最大效率?  【关键词】兴趣情境问题设计多媒体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之一,英语写作能有效地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通过写作,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在化,有利于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书面表达作为高考主观题中一项重要的语言输出项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从NMET2004~2010年写作题目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高考书面表达的命题特点:  1。①写作题主要考察考生综合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和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②写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偏重传授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职能的发展,要改变这一不良现象,必须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并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摆脱“三多”(讲课多、作业多、考试多),“一少”(应用少)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也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下面就初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大诗人。”可见写作被大家看作是一种极为神秘的心灵活动。一篇佳作的产生,不仅只是把每个字写正确,把一句话说得完整这么简单而已,包括原始素材、表现内容以及组织架构、思考情意等,每个复杂的环节,都是构成文章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表达、材料发掘、构思技巧、叙议笔法、炼字造句、修辞活用,成为学生习作的肥沃良田?这需要教师对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