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的运动治疗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r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明是一名高三学生,今年要参加高考,但由于新冠肺炎的原因,学校停课很久了,小明无法到学校上课,眼看距离高考只剩几十天了,但小明却迟迟进入不了复习的状态。一边担心新冠肺炎的发展趋势,一边担心自己的学习进度落后于同学们,小明每天都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之中,看书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茶饭不思,睡眠不好,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个多月,却也不见缓解。小明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一些压力事件,导致自己处于一种“抑郁状态”之中,还有一些人被诊断为“轻/中度抑郁症”,虽然还没有达到“要死要活”的阶段,但这样的状态也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


  目前抑郁症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国际上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一级推荐治疗方案为心理治疗和运动治疗。相比于心理治疗,运动治疗是一个门槛相对低、更容易实施的方法。

运动治疗的优势


  运动对于健康的好处不用多说,大大降低心血管风险、降低体重、增加肌肉量等等。同时,运动可以显著改善抑郁和焦虑情绪。有研究表明,轻度体育运动可以减轻13%的抑郁症状,中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减轻19%的抑郁症状。一篇涉及美国120万人的研究显示,运动人群的精神心理负担较非运动人群的精神心理负担低11.8%-22.3%。
  当一个人情绪低落的时候,可能会引起认知功能的下降,从而影响人的表现能力、工作能力,就像例子中的小明一样,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而运动的过程正是运用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过程,通过运动,以上这三项都可以得到有力的改善。英国一项大型研究,涉及11391人并且追踪8-10年,显示轻度的运动就可以减少34%-50%认知功能降低的风险。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更多地与他人交流,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拥有更多兴趣相投的朋友……而这些都会帮助我们缓解焦虑,走出抑郁状态的阴霾。
  除了以上的好处,适当的运动还可以快速改善你的睡眠质量。是的,也就是说,运动对于睡眠的改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像是运动对于减肥有延迟效应)。相信你一定有在球场酣战之后回家倒头大睡的经历。但其实我们不需要每天都做大量的体育运动,只要是适当的规律运动,就可以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这是不是给不爱运动的你,一个迈开腿的offer呢?
  运动除了可以改善抑郁症状,还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和复发。也就是说,普通人可以通过运动避免患抑郁症,抑郁症的患者可以通过运动避免抑郁的再次发作。抑郁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较低的运动量,50%患抑郁症的人无法达到推荐的运动水平,运动量较高的人,患抑郁症的概率更低。

运动治疗的原理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一定会有点疑惑,那运动到底是通过什么原理来改善抑郁情绪的呢?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论断,但诸多研究表明运动的机理跟抗抑郁药的机制很类似,都是通过提升大脑分泌“快乐物质”的水平,从而改善由抑郁带来的所有问题。而药物有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手抖等等,但运动却不会出现以上的药物副作用。当然,运动也不是“百利而无一害”,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运动损伤,我们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做一些自己能力范圍外的运动。

运动治疗的实施  


  那我们要做多少运动,才能达到一个有效的程度呢?对于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就可以了(美国运动协会推荐运动量)。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包括快步走、爬楼梯、打球、跑步等等。只要让你的心率达到最大心率(220-年龄)的50%-70%的活动都算是中等强度的运动,而且这150分钟是一周内的累积时间。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主人公小明,本周在跑步机上慢跑1次(约30min),跟家人爬山1次(约80min),跟同学打球1次(约40min),这周的运动量就可以达标了。只要稍微刻意地进行更多的体育活动,就可以达到这样的一个运动量。保持这样的运动量8-12周,你会看到自己的身体及精神上的变化。
  可能有人会问,是所有的运动类型都可以吗?比如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什么区别吗?如果我只喜欢做某一种运动,是否可以达到效果呢?有研究人员专门针对无氧运动与有氧运动做过研究对比,结果显示无氧和有氧运动都可以改善情绪,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而运动的种类呢,优选团体类的活动,比如打网球、篮球等等,在运动的同时,也和别人有一些良性互动。当然,运动类型的选择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要求,主要还是根据你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运动类型,毕竟要坚持8-12周,如果选择一个不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可能你做2-3次就想放弃了,那就违背我们的初衷了。
  运动不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帮助,也对我们的精神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正向作用。如果你现在正处在跟小明类似的“抑郁状态”情况下,建议你可以先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让专业的医生判断一下你是否处在“轻\中度抑郁症”的范畴,可以和医生讨论哪种治疗手段更适合自己。如果医生建议你药物治疗或者心理治疗,我们可以采纳医生专业的意见,同时可以让运动治疗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根据多年研究的经验,运动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的时候,可是一个完美的“增效剂”。
  当然,没有100%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果在运动治疗干预的过程中,你感觉自己的抑郁症状越发严重了,可以再次到医院就诊,跟医生讨论是否换为其他方案。希望每一个深陷“阴霾”的你,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其他文献
你是否经历过濒临死亡的感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止一次地体验这份如此真实的恐惧和痛苦。需要妻子陪我咨询  宋先生是一名健身教练,他身材魁梧、皮肤黝黑,浓眉大眼,一副典型的北方男人的长相。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坚持让妻子留在身边陪着他一起咨询。我很好奇,以为他们希望接受夫妻咨询,但是宋先生说,是他一个人咨询,但是需要妻子“保护”。  我好奇地问道:“你担心什么呢?”  宋先生立刻回应道:“害怕死掉。
期刊
最近知名舞蹈家杨丽萍在抖音收到的一条评论火了,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烈话题。  我的一个反应就是,这名网友,肯定不是属于“人生胜利组”的行列,而她可能是嫉妒杨丽萍这样出彩的女性。看到杨丽萍年过60,如此美丽自在,一时间心生妒意,只好拿“生孩子”这件事来说事,发挥一下键盘侠的本事。  显然,这名网友是有孩子的。按照她的说法,有孩子就一定能够活到90岁,而且“享受天伦之乐”吗?以这样的意识水平来说,教养出来
期刊
我们每天可能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或者信息。而作为父母,在越来越关注孩子心理成长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和困惑。我的孩子太情绪化  孙女士坐在我对面,穿着得体的套装,精致的齐耳短发,给人感觉是一位理性、干练的职场女性。孙女士有一个六岁的女儿,漂亮可爱,聪明伶俐,经常被周围人夸奖。而孙女士也非常享受和女儿在一起的生活,让自己感到开心与甜蜜。而这对母女也常常是别人羡慕的对象。讲述
期刊
生活有这样的现象,很多人并不是心理疾病患者,但是他们感受不到快乐,总觉得自己不幸福,抑郁、焦虑、愤怒,整天无精打采。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h)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发。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病理心理不同,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美德和优点的心理学科,以为人类幸福服务为出发点,希望能指导人们活出精彩、有意义的人生。  相比传统心理学需要有咨询师的陪伴或监督,以取得治疗效果,积极心
期刊
炎症风暴与过度防御  “炎症风暴”也叫“细胞因子风暴”。病毒、細菌等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抵抗反应,但是如果外界的干预因素导致了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就会导致“炎症风暴”,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常见的白介素-6、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它们攻击人体的正常细胞,属于过度防御,诱发剧烈的炎症反应。  而在心理学中,也有心理防御这个说法,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心理防御机
期刊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来做心理咨询时,咨询师不会在最开始就去评估和判定他是哪种类型的人格,因为评估一个人不是简单的事,它甚至会贯穿在十几次到几十次的整个咨询过程中。但另一方面,总有一些人会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某种人格特质,让我们有所感知、有所体会。如果能在此时接住来访者传递出来的信息,就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进而去理解摆在他眼前的困境对这个人来说的独特意义。  小清(化名)是一个设计公司的职员,工作自由
期刊
近年来,低头沉浸于自己手机的“低头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日益普遍。正所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对面,而你在看手机”。  在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中,“低头行为”会让沟通对方感觉受到冷落和排斥,使之产生一种不尊重他们,不重视当下社交的坏印象。已有研究关注了在特定人际关系背景下,如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低头行为”的不良后果。但对一般交往情境下的“低头行为”及其后效关注较少。  “初显成
期刊
这天清晨,丁阿姨觉得喉咙有点不舒服,一直干咳,阿姨将自己的症状与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系到一起,担心自己患肺炎了。突然出现紧张害怕,逐渐感觉浑身难受,心慌,胸闷,大汗,似乎全身每一块肌肉都收缩起来,心脏快要跳出来,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后来家人及时发现,在120的协助下,丁阿姨到某三甲医院急诊就诊,通过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的全面检查,均无异常。其实,丁阿姨既往多次出现类似情况,并
期刊
最近这一阵,老王实在是有点“憋气”。  自打疫情爆发以来,老王就响应国家号召,在家深居浅出,这样一来,自打退休以来养成的每天早晚各遛弯一次的习惯就被打破了。再加上疫情期间儿孙们都很孝顺,把家里冰箱塞了个满满当当,顿顿大鱼大肉地招呼,所谓补充蛋白质,增强抵抗力,老王的飲食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如此一个多月之后,老王不再那么“顺利”了—老王觉得小腹越来越涨,可往往好几天都没有便意,好不容易有点“感觉
期刊
紫玉(化名)两年前被诊断为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经过药物治疗,病情逐渐趋于平稳。但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她再次陷入了紧张担心之中。开始,她只是担心疫情不能很好地控制,担心买不到口罩、消毒液,每天一遍遍地洗手……这些跟往日不同的“反常”行为让紫玉非常担心,她不断地想,自己的焦虑症是不是复发了?想着自己辛辛苦苦坚持治疗,医生说再过一个月可以逐渐减药了,如果复发了就功亏一篑了,为此感到苦恼。  渐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