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亲密,我更愿意回到孤寂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hash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来做心理咨询时,咨询师不会在最开始就去评估和判定他是哪种类型的人格,因为评估一个人不是简单的事,它甚至会贯穿在十几次到几十次的整个咨询过程中。但另一方面,总有一些人会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某种人格特质,让我们有所感知、有所体会。如果能在此时接住来访者传递出来的信息,就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进而去理解摆在他眼前的困境对这个人来说的独特意义。
  小清(化名)是一个设计公司的职员,工作自由、随性。他年近三十,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而目前唯一困扰他的问题就是:刚刚相处一年的女友想要结婚,这让他非常抗拒。
  小清的困境,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他与女友是在网上认识的,虽然感情发展得很好,但实际上两个人一直相隔两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和对方相处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他能够控制的,所以非常舒服。但如今,当女友说要结婚,这就意味着一切都将发生巨变,他们需要在一起生活下去了,而这让他猝不及防。
  他对我说,自从她提出结婚,自己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之前还是深深地依恋着对方的,但如今却在这种依恋中,掺杂了一种说不出的恐惧。这种恐惧就好像一个怪兽,它长着巨大的口,仿佛会一口就吃掉他。而这样的感觉不单单是在他的想象里,甚至做梦也梦见了好几回。
  于是小清害怕了,他开始躲着她。因为他既无法向对方解释这种害怕,更不能跟她说出自己的恐惧,甚至在内心的某个角落,他开始有一种想提出分手的冲动,好像为了避免被吞噬,他只能选择远离。
  小清的反应,让我留意到了他的特别,这种特别就在于他对亲密的感受。一方面他是深深地依恋着对方的,但这种依恋是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才会让他感到舒服且安心。另一方面,如果让他和对方真正、长久地在一起,那是很恐怖的,甚至恐怖到他会被“吞掉”,整个人会湮没在这段关系里。于是他宁可跑掉、离开、重新回到孤身一人的境地,也不能让自己再继续下去。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Guntrip(1952)描绘过分裂样人格如此的心境:他们不愿意冒险失去客体(爱人),也不愿失去自我。因此,无法与人交往,却也不能忍受孤寂。他将这样的困境形容为:进退維谷。(引自南希:精神分析诊断)
  小清的心境,似乎正是如此。

什么是分裂样人格


  提到分裂,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精神分裂症。那是一种严重的、极端的精神病性障碍。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精神分裂症谱系的另一端,还有一个相对功能正常的、小众的群体,他们就是分裂样人格。
  分裂样人格,也被称为分裂样人格障碍,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中对这种人格障碍有着如下的特征表述:他们多为男性,有着奇特的观念、行为及外貌装束。他们容易沉浸在自我的幻想世界里,不愿意和外界接触,有时甚至会将幻想当作现实。而在亲密关系上,他们无疑是孤独的,身边除了亲人常常并无朋友。即便发展出关系,这对他们而言也非常艰难。
  如果从概念的角度去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群体的特别:
  他们特立独行,与外界习惯性地脱离。看起来他们很享受只有自我的世界,并且也不愿意建立亲密关系。可如何去看待一个人的人格,单单从概念的视角出发显然是生硬和简单的。因为分裂样人格在表层的“孤独、疏离”之下,还有着对情感与关系那无比复杂的心境。

一个令人窒息的母亲


  当我对小清有了这个最初的评估之后,我就理解到这件事对于小清来说的含义了:亲密既是美好的、令他渴求的,却也是一种侵入。这种侵入就如同一个怪兽,它无情地占据了原本小清可以独自享有的空间,甚至可能会以“控制”的方式让他不能拥有自我。这种感觉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宁可放弃,也不愿意继续亲密了。
  当小清听到我对他这样的解释,他沉默了,许久都没有说话。等到他再次开口时,他就艰难地说起了一些早年的往事:
  小清有一个特别爱他的母亲,这种爱要怎么形容呢,是那种全方位、无微不至的照顾。好像自从他出生后,母亲就全天候地陪在他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以至于他时常会忽略掉家里还有其他人,比如父亲、爷爷和奶奶。
  如果说许多人是出于缺爱才导致的心理问题,那么小清似乎不符合这样的规律。因为在他的感觉里,自己就是一个孩子,不需要长大的孩子,一切有母亲就好,有她就能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护着自己的全部周全。



  但是,这种感觉让小清一直都不好受。他总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只有离开母亲的短暂瞬间才能让自己舒服些。所以在他的印象里,自己时常都会偷着跑出去,“逃离”是一个经常的状态。虽然这种举动总会引起母亲的过度反应,比如她很焦虑、烦躁甚至会失控、发火,但一旦有机会,小清还是会想办法离开。
  而相对于母亲,父亲这个人在他的感觉里却是陌生且疏远的。好像他就是一个雕像,时刻都带着冷漠、不变的表情。这让小清并不敢靠近他,因为他觉得就算自己靠近,也不会得到任何情感上的回应。
  小清对自己早年的叙述,让他的困境有了追溯。因为在他的成长历程中,亲密就是一个复杂的状态:它既是深深的爱和无时无刻的陪伴,却又意味着一种密不透风、无孔不入的侵入感。仿佛母亲这个人就是和他长在一起的,无法分离。不是他需要母亲,而是母亲需要他。但当她的爱越了界,不断地占据原本属于孩子的发展空间时,小清就被慢慢吞噬了。
  如果说母亲的爱是吞没,那么父亲展现出的是关系的另一种存在:虚无。一方面,在小清看来的“雕像感”正说明了他空荡荡的存在。另一方面,一个被孩子时常都会忽略掉的人,这也意味着他是无法在母亲和孩子之间占据任何有意义的位置的。
  于是,爱要么就是吞没,要么就是虚无。这样的爱就会给小清一种为难:到底要不要爱呢?要这样的爱还有意义么?是否我继续下去就会重蹈覆辙,无法回头了呢?
  而这,才是小清内心里真正的困境。
  当我们探索到这里,其实已经走了一半的路。因为在咨询中,能去搞清楚来访者发生了什么、他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困境,这种探索本身就已经具有治疗意义,至少对于小清来说,他已经放下了一半的焦虑。因为他意识到这不单单是他目前要怎么选择的问题,而是如何处理面对亲密关系,这种困境其实早已深深地扎根在了他的心里。而如何去面对这个问题,正是他未来人生中一个不小的课题。
  但危机也是时机,相信他会抓住这次机会,过好自己的人生。
其他文献
高一年级重点班的小丫和小辉恋爱了。  班主任首先找了女生谈话。谈话之后,小丫再也没有像往日那样大大方方地与小辉交往,连正常的对话交流也不再有。被冠以“早恋”的“罪名”后,小辉也觉得好像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这让他觉得无法忍受。他也非常疑惑为什么班主任没有找他呢?既然这样,他决定主动去找班主任,然而谈话的结果是小辉被请家长,当着家长的面写下了保证书,与小丫断绝来往。这样做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我
期刊
“医生,我结婚两年了,一直没有同房成功。每次丈夫一碰到我的私处,我就立马合上腿,反应非常强烈,下意识地将他推开。家里一直催着我们生小孩,我压力很大。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只有我不行呢?”这是一位患有性交恐惧的女士来医院就诊时对我的倾诉。  许多性交恐惧患者都觉得自己像一座孤岛,认为只有自己是这样的,但实际上,这类患者的数量并不少。目前,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缺乏精准数字,但鉴于我国性教育和性观念的现状,预
期刊
心理困扰:有件事让老母亲非常痛苦  这一天,来访的女士脸上写满焦虑:“我想请您帮帮我的老母亲。”  我递过水杯:“请慢慢说,老母亲遇到了什么难题?”  女士接过水杯,把一个心痛的故事缓缓道来:“我老母亲快九十岁的人了,一直跟我们生活,有件事让老母亲非常痛苦。是这样的,母亲生了我们兄妹二人,现在我们都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可是几十年来,哥哥跟我们母女基本上没有来往。他住在另一个城市,记忆中见过几次面,
期刊
Q老师,您好。我先后在好几家外企干过,在每家公司职位都是到了总经理助理这儿就原地踏步了。半年前,我又换了一家外企,本来干得好好的,可最近我在过去公司工作的状况又“阴魂不散”地出现了。  一次,快下班的时候,总经理拿来一大摞资料,说:“赵倩,这是我们合作公司的英文资料,你迅速把它翻译成中文吧。”我看着那摞厚厚的英文资料,抵触情绪一下子上来了,觉得总经理就是欺负人,为什么不把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安排给翻译
期刊
Q老师:  您好!我今年初二了,在我看来家长应该是不断给予我鼓励和支持的人,但是在家我却体会不到这些,周末我想睡会儿懒觉,被爸妈轮番上阵催促起床;心情不好吃饭少了,妈妈指责我吃饭挑肥拣瘦;开心地跟爸妈分享看到的趣闻,表达自己的看法,却被他们联起手来上了一堂“政治课”;学习间隙玩会儿手机,妈妈会说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这样的情形真是数不胜数。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代沟吗,我该如何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呢?
期刊
你是否经历过濒临死亡的感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止一次地体验这份如此真实的恐惧和痛苦。需要妻子陪我咨询  宋先生是一名健身教练,他身材魁梧、皮肤黝黑,浓眉大眼,一副典型的北方男人的长相。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坚持让妻子留在身边陪着他一起咨询。我很好奇,以为他们希望接受夫妻咨询,但是宋先生说,是他一个人咨询,但是需要妻子“保护”。  我好奇地问道:“你担心什么呢?”  宋先生立刻回应道:“害怕死掉。
期刊
最近知名舞蹈家杨丽萍在抖音收到的一条评论火了,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烈话题。  我的一个反应就是,这名网友,肯定不是属于“人生胜利组”的行列,而她可能是嫉妒杨丽萍这样出彩的女性。看到杨丽萍年过60,如此美丽自在,一时间心生妒意,只好拿“生孩子”这件事来说事,发挥一下键盘侠的本事。  显然,这名网友是有孩子的。按照她的说法,有孩子就一定能够活到90岁,而且“享受天伦之乐”吗?以这样的意识水平来说,教养出来
期刊
我们每天可能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或者信息。而作为父母,在越来越关注孩子心理成长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和困惑。我的孩子太情绪化  孙女士坐在我对面,穿着得体的套装,精致的齐耳短发,给人感觉是一位理性、干练的职场女性。孙女士有一个六岁的女儿,漂亮可爱,聪明伶俐,经常被周围人夸奖。而孙女士也非常享受和女儿在一起的生活,让自己感到开心与甜蜜。而这对母女也常常是别人羡慕的对象。讲述
期刊
生活有这样的现象,很多人并不是心理疾病患者,但是他们感受不到快乐,总觉得自己不幸福,抑郁、焦虑、愤怒,整天无精打采。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h)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发。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病理心理不同,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美德和优点的心理学科,以为人类幸福服务为出发点,希望能指导人们活出精彩、有意义的人生。  相比传统心理学需要有咨询师的陪伴或监督,以取得治疗效果,积极心
期刊
炎症风暴与过度防御  “炎症风暴”也叫“细胞因子风暴”。病毒、細菌等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抵抗反应,但是如果外界的干预因素导致了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就会导致“炎症风暴”,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常见的白介素-6、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它们攻击人体的正常细胞,属于过度防御,诱发剧烈的炎症反应。  而在心理学中,也有心理防御这个说法,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心理防御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