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玄晏蜡疗灸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玄晏蜡疗灸是依据中医学内病外治及现代生物医学全息理论,采取传统蜡疗、泥疗及膏药疗法的精髓,运用沧州渤海湾泥土及石疗为基质,加入针对病情有治疗作用的名贵中药及芳香精油,综合现代制备工艺研制而成的系列蜡疗新品。
  关键词:中医;新玄晏蜡疗灸
  1新玄晏蜡療灸的功效及特点
  1.1热透性稳定而持久
  新玄晏蜡疗灸熔点低,热量大,导热系数小,加热后产品保持稳定散热一小时左右,在凝固时释放大量热能,并可透达深层肌肉。蜡疗灸通过直线局部效应及通过神经反射的远隔效应作用于机体,使血管扩张,皮肤汗腺大量分泌,使体内有害物质通过汗孔排出体外,激活代谢酶,增强组织代谢,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热效应直接抑制肌梭活性,通过神经反射抑制病例性肌痉挛及肌张力的增高,达到温经散寒,舒经活络,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及促进效果。
  1.2热疗与药疗的协同作用
  新玄晏蜡疗灸根据临床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产品分别加入针对组方的中药提取物及芳香精油,将蜡疗、泥疗、药疗及芳香治疗有机结合,药物通过载体蜡泥的热透作用协同起效,比传统蜡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1.3良好的粘稠性
  蜡疗灸采用现代工艺及优质粘合润滑成份,产品温度适宜,柔软便于涂擦,可随意涂擦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并可与皮肤紧密接触,所以本产品适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相关疾病的治疗(如损伤及劳损,腱鞘炎,骨膜炎,关节障碍,循坏障碍,外伤,关节炎,风湿病,肩周炎,网球肘,坐骨神经,盆腔炎,乳腺炎,乳腺增生等)。蜡泥在凝固后体积可缩小10%--20%,紧贴皮肤,产生机械压迫作用,促使温热作用达到深部组织,加深温热效应,增强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本产品使用时无创伤、无痛苦、疗效显著、安全无过敏,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和信赖。
  1.4简捷方便的可行性
  新玄晏蜡疗灸操作简单,只需按照产品手册每种病症提供的穴位进行治疗。无需具备专业的针灸按摩手法,无需具备执业医师方可操作;该产品适用于广大体力劳动者,也可以作为保健产品,是中小医院,美容院,按摩院,社区卫生站,理疗店,个体门诊,养生保健馆等引进特色项目、提高治疗效果的理想选择。
  2新玄晏蜡疗灸的组成
  2.1.1石蜡:熔点较低52—54℃,比热较大,0.77卡/克·度,蓄热能较长(1190s),导热系数较小,0.0006,潜热较大。
  2.1.2泥:特定一般选海湾泥,含大量无机盐,胶体物质,有机物质,动植物分解产物。
  2.1.3吸热剂:加热时风速吸收大量热能使蜡泥快速融化。
  2.1.4粘合剂:增加蜡泥的可塑性。
  2.1.5熔点调解剂:调节熔点。
  2.1.6润滑剂:使蜡泥位于滩涂。
  2.1.7中药:见各种病症后的方剂。
  2.2.1调匀勺:用来涂擦蜡疗灸的盛器。
  2.2.2保温膜。
  3新玄晏蜡疗灸的功效
  3.1温热作用
  通过湿热的局部和远隔效应,可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炎、镇痛作用,抑制病理性肌痉挛,降低肌张力。
  3.2机械作用
  蜡泥“溶胀回缩”的特点产生机械作用。
  3.2.1压迫性,加快水肿吸收。
  3.2.2对结缔组织的加压又放松,相当于功能气质性,增强关节的灵活性,皮肤的弹性和柔韧性,防止皮肤松弛和制成皱纹。
  3.3转化淤痕组织
  温热作用及蜡泥中的化学成份能促进淤痕组织软化,抑制其过度增生。
  3.4芳香治疗作用
  加入针对治疗需要的精油。
  3.5中药治疗作用
  本产品组方是经临床验证确有良效,不得随意@@添加其他成分。
  3.6机体的反应
  轻微的心率加快,出汗。
  4新玄晏蜡疗灸的适应症
  4.1各种慢性炎症,如附件炎,肠胃炎,前列腺炎。
  4.2瘢痕、粘连。
  4.3运动系统疾病:如肌纤维组织炎,肌痉挛,软组织扭挫伤,颈椎病,腰椎病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外伤挫伤,关节功能障碍。
  4.4各种神经痛及周围性神经麻痹,包括神经炎、神经痛、多发性脊髓神经根炎、周围神经外伤后遗症、脊髓膜外伤后遗症,脊髓灰质炎恢复期和后遗症。
  4.5冻伤。
  5新玄晏蜡疗灸的操作步骤
  5.1分析评估
  分析评估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过敏史,治疗部位的皮肤情况,体制及心理状况。
  5.2物品准备
  治疗盘、蜡疗灸、毛巾、毛毯及饮水等。
  5.3患者准备
  做好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注意事项,确定适宜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5.4清洁皮肤
  治疗前用毛巾清洁治疗部位并擦干。
  5.5加温溶化
  打开包装,取出治疗工具及物料,将蜡疗灸连同耐高温包装盒放入微波炉高火加热3~5分钟。
  5.6搅拌
  将加热溶化的蜡泥取出,用药勺搅拌。
  5.7测温
  用温度计测量蜡泥的温度,直到降至45—50℃,不能超过55℃,并先于操作者上臂内侧试涂,然后涂于患者治疗部位。
  5.8涂擦蜡泥
  操作时由“点及线”,“线及面”,“薄而厚”,轻巧操作。
  5.9保湿
  涂擦蜡疗灸后用保温膜,再覆盖毛巾毛毯。
  5.10观察
  每次治疗30—60分钟,治疗中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患者感受,并及时处理。   5.11回收
  治疗结束后揭下凝固的蜡泥块,用干净纱布擦掉蜡泥块表面吸附的体内排泄物,将蜡泥块放入原包装盒,以备下次使用。
  5.12频率
  每日治疗一次或隔日治疗一次,每疗程10—20次。
  5.13复原期
  治疗后让患者饮水,休息30分钟。
  5.14登记
  填写《治疗记录单》以及《患者治疗卡》。
  5.15整理物品
  协助患者着衣,整理床单,清理用品。
  5.16医嘱
  患者治疗后一定要注意保暖。
  6新玄晏蜡疗灸治疗体位
  新玄晏蜡疗灸治疗时所采用的体位原则:能以医者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感觉舒适自然,并能持续配合治疗。常用于以下体位:
  6.1仰卧位:适用于胸腹部、头面部、颈部、四肢前侧。
  6.2俯卧位:用于头、颈、肩、背、腰。四肢的后侧。
  6.3侧卧位:用于头、面颊、颈、腹、胸及上下肢的一侧。
  6.4仰靠坐位:用于头前面、颜面、颈前和上胸部的治疗。
  6.5俯伏坐位:用于头顶、颜后面、颈背部的治疗。
  6.6侧伏坐位:适用于头侧面、面颊、颈侧、耳部的治疗。
  7新玄晏蜡疗灸的注意事项
  7.1严格按照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及慎用范围,对症使用。
  7.2治疗前向患者解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不要让患者随意挤压蜡泥。检查病人皮肤是否有感觉障碍,对植皮术后及感觉神经功能障碍者,应适当降低蜡泥温度。
  7.3加热融化蜡泥时,室内不得放易燃易爆物品,并备有灭火设备。室内需要保持空气流通,设置通风设施。包装盒老化变形后立即更换。不可将金属物品放入蜡泥内用微波炉加热。拉你加热融化时需要专人看护,加热蜡泥至部分完全融化、大部分软化能搅拌均匀即可。
  7.4治疗前应测量蜡疗灸的温度,防止烫伤。
  7.5依据患者年龄、体质和病情应确定相应的治疗范围、温度、时间、间隔和疗程。认真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悸、汗多以及局部疼痛加剧、皮肤过敏者,应停止治疗。
  7.6女性患者使用蜡疗灸(痛经型除外)时,应避开经期。
  7.7治疗时机体失水较多,应多饮水,防止水电解质失调。
  7.8治疗后至少休息30分钟,穿衣外出注意保暖。
  7.9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及时补充蛋白质、糖及维生素。
  7.10按疗程治疗,10—20次为一小疗程,1~3小疗程为一大疗程。每一小疗程间隔1~3天,每一大疗程间隔4~6个月。
  7.11蜡疗灸有1000克和500克两种。1000克可使用20次,500克可使用10次。
  8新玄晏蜡疗灸的禁忌症
  8.1皮肤感觉障碍者慎用。如需治疗,皮肤感觉障碍者应严格控制蜡泥温度甚至适当降低蜡泥温度,避免烫伤,3岁以下儿童慎用。
  8.2治疗部位皮肤近期应用过其它外用制剂,可能提高皮肤敏感性,应嘱咐病人在治疗后使用。
  8.3高热,化脓,厌氧菌感染,恶心肿瘤,结核,脑动脉硬化,心、肾功能衰竭,出血性疾病,皮肤病,周微循环障碍,严重水肿部位,感染及开放伤口处,经深部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及1岁以下婴儿禁用。
  9新玄晏蜡疗灸湿热规律
  9.1一般规律:
  9.1.1温热与介质的关系:介质热容量大,导热性能越强则热刺激强度大。
  9.1.2机体对热刺激的反应:热刺激的温度与体表温差大,作用面积大,刺激越突然的情况下机体反应越强烈。
  9.1.3温热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温热作用所引起的反应程度与作用的持续时间不一定成正比。持续的时间过久,已获得的反应可发生本质上的改变,甚至引起各种不良作用。
  9.1.4温热与作用次数的关系:在同一部位反复使用同一程度的温度刺激时,会使机体产生适应,所引起的反应通常逐渐减弱。因此在治疗中,在可耐受的温度下,可逐渐增高温度,以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
  9.2个体差異
  9.2.1不同个体,对同一种类,剂量的热疗及相同个体在不同状况下对同一类,剂量的热疗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9.2.2原因:不同个体,神经,内分泌等机体生理机能状态不同。
  9.2.3年龄、性别:3岁以下儿童慎用,1岁以下禁用(汗腺发育不全,无排汗能力)。老人神经敏感性降低。注意女性经期、更年期。
  9.2.4治疗次数:开始温度低,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可调整温度。
  9.2.5健康状况:注意禁忌及慎用范围。
  9.2.6机体不同部位:注意身体的伸屈侧皮肤对热刺激反应不同。
  9.2.7职业:厨师、火炉工对热较不敏感。
  9.2.8情绪:心情愉快,治疗态度积极。
  9.2.9气候、季节、同一天不同时间:热敏感性及治疗效果会有所不同。
  9.2.10治疗环境: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环境下,患者对热疗易耐受而感觉舒适。
  10各型新玄晏蜡疗灸的治疗方案
  10.1筋骨疼痛型:
  10.1.1成分:
  独活、威灵仙、葛根、川乌、草乌、三七、山甲、蜈蚣、乳香、没药、鸡血藤、桑枝、追地风、千年健等。
  10.1.2功效特点:疏通经络,祛风除湿,强壮筋骨,活血化瘀,通利关节,松解粘连,本产品可扩张血管,增强组织代谢,排除体内有害代谢产物,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去除体内风、寒、湿毒之邪气,缓解麻木、肿胀、拘挛、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适用于因风、寒、湿邪以及跌打损伤、慢性劳损引起的颈椎病、肩周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慢性腰痛、强直性脊柱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腱鞘囊肿、足跟痛、坐骨神经痛等,以及中风后遗症(偏瘫)者。   10.2颈肩痛(见图一)
  10.2.1有效经穴:
  a.胆经:风池、肩井;
  b.督脉:大椎;
  c.胃经:足三里;
  d.脾经:血海;
  e.膀胱经:天柱、肾俞、肝俞、隔俞;
  f.小肠经:肩中俞、肩外俞;
  g.大肠经:合谷;
  h.三焦经:外关;
  i.阿是穴。
  10.2.2经穴意义:
  a.风池、外关:祛风通络。
  b.大椎:通调督脉之阳气,以祛寒湿之邪;
  c.足三里:健脾胃以利气血生化之源;
  d.肾俞、血海、隔俞:滋阴血濡筋骨;
  e.肝俞:补髓壮筋骨;
  f.天柱:疏通太阳经气;
  g.合谷:调和气血经络;
  h.阿是穴、肩井:疏通局部气血。
  10.2.3治疗部位:
  a.主要部位:(1)肩颈部;(2)脊背部;(3)腰部;
  b.辅助治疗部位:(1)小手臂掌背侧;(2)手背;(3)膝内上侧;(4)小腿前侧;(5)痛区或痛点。
  10.2.4成分:
  羌活、路路通、姜黄、葛根、川芎、元胡等。
  10.3腰痛:(见图二)
  10.3.1有效经穴:
  a.膀胱经:肾俞、志室、大肠俞、委中、承山、昆仑;
  b.胆经:阳陵泉。
  10.3.2经穴意义:
  a.肾俞:腰为肾之腑,取肾俞以益肾气;
  b.大肠俞:可舒通经络止痛,以滋补肾阴;
  c.委中:疏通膀胱经气;
  d.承山:舒经通络止痛;
  e.昆仑:活血化瘀止痛。
  10.3.3治疗部位
  a.主要治疗部位:(1)腰背部;
  b.輔助治疗部位:(1)小腿后侧;(2)小腿外侧;(3)足外踝。
  10.3.4成分:
  独活、桑寄生、杜仲、秦艽、仙茅参、丹参、赤芍等。
  10.4膝关节疼痛:(见图三)
  10.4.1有效经穴:
  a.阿是穴;
  b.经外奇穴:膝眼;
  c.胃经:梁丘、足三里;
  d.膀胱经:委中;
  e.胆经:阳陵泉;
  f.大肠经:曲池。
  10.4.2经穴意义:
  a.膝眼、梁丘、足三里:局部取穴通其经络,调其气血:
  b.委中:为循经取穴,守“腰背委中求”之意,疏通膀胱经经气。
  10.4.3治疗部位
  a.主要治疗部位:(1)膝部周围;(2)小腿前侧;(3)小腿外侧;
  b.辅助治疗部位:(1)背部;(2)肘外侧;(3)压痛点。
  10.4.4成分:
  桂枝、伸筋草、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等。
  10.5颈椎病:(图四)
  10.5.1有效经穴:
  a.胆经:风池;
  b.督脉:大椎;
  c.膀胱经:天柱、肾俞、肝俞、隔俞;
  d.小肠经:肩中俞、肩外俞;
  e.阿是穴。
  10.5.2经穴意义:
  a.风池:祛风通络;
  b.大椎:通调督脉之阳气,祛寒湿之邪;
  c.肾俞、隔俞:滋阴血濡筋骨;
  d.肝俞:补髓壮筋骨;
  e.天柱:疏通太阳经经气;
  f.阿是穴、肩井:通局部气血。
  10.5.3治疗部位:
  a.肩颈部;
  b.脊背部;
  c.腰部;
  d.痛区或痛点。
  10.5.4成分:
  桑枝、葛根、川乌、草乌、甘草、黄芪、威灵仙等。
  10.6肩周炎:(见图五)
  10.6.1有效经穴:
  a.胆经:肩井;
  b.膀胱经:天柱、魄户、膏盲、譩譆、膈关;
  c.小肠经:天宗、肩贞;
  d.肺经:中府。
  10.6.2经穴意义:
  a.肩井:理气通络止痛;
  b.天宗:通络止痛;
  c.中府:疏通局部经气;
  d.天柱、魄户、膏盲、譩譆、膈关:化瘀通络止痛。
  10.6.3治疗部位:
  a.后颈部;
  b.肩上;
  c.肩胛;
  d.肩后;
  e.肩前内侧;
  f.肩外三角肌。
  10.6.4成分:
  黄芪、元胡、独活、羌活、白芍、桂枝等。
  10.7落枕:(见图六)
  10.7.1有效经穴:胆经、风池、肩井。
  10.7.2经穴意义:
  a.风池:疏风通络,解痉止痛;
  b.肩井、悬钟:镇痛,解痉活络。
  10.7.3治疗部位:
  a.后颈部;
  b.肩上。
  10.7.4成分:
  白芷、威灵仙、鸡血藤、川芎、独活等。
  10.8颈部挫伤:(见图七)
  10.8.1有效经穴:
  a.胆经:风池、肩井;
  b.督脉:大椎;
  10.8.2经穴意义:
  a.风池、肩井:疏风通络,解痉止痛。   b.大椎:通调阳气。
  10.8.3治疗部位:
  a.头后部及后颈部;
  b.肩上。
  10.8.4成分:
  桃仁、红花、赤芍、熟地、三七、穿山甲等。
  10.9掌指关节挫伤:(见图八)
  10.9.1有效经穴:
  a.大肠经:合谷;
  b.经外奇穴:十宣、八邪、四缝;
  c.三焦经:中渚;
  d.阿是穴。
  10.9.2经穴意义:
  a.中渚:治疗关节背侧经筋迟缓,屈而不伸的有效穴;
  b.合谷:疏通经气,宣通气血,有止痛作用;
  c.十宣、八邪、四缝:疏通局部气血经络。
  10.9.3治疗部位:
  a.手背、手掌及十指尖端;
  b.痛点。
  10.9.4成分:
  黄芪、桂枝、生姜、赤芍、丹皮、元胡、穿山甲等。
  10.10网球肘:(见图九)
  10.10.1有效经穴:
  a.大肠经:曲池、手三里、合谷;
  b.三焦经:外关、支沟、阳地;
  c.心经:少海;
  d.肺经:尺泽;
  e.阿是穴;
  10.10.2经穴意义:
  a.曲池、手三里、合谷:舒筋通络止痛;
  b.少海: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c.尺泽:治风痹手臂不举。
  10.10.3治疗部位:
  a.肘部;
  b.小手臂背侧;
  c.手背侧;
  d.疼痛部位。
  10.10.4成分:
  丹参、黄芪、白芷、千年健、追地风、川乌、元胡等。
  10.11胸椎小关节错缝:(见图十)
  10.11.1有效经穴:痛点。
  10.11.2治疗部位:
  a.背部;
  b.双侧胸肋部;
  10.11.3成分:
  血竭、丹参、川乌、草乌、赤芍、红花、黄芪等。
  10.12腰椎间盘突出:(见图十一)
  10.12.1有效经穴:
  a.膀胱经:肾俞、志室、大肠俞、殷门、承山、委中;
  b.阿是穴:痛点。
  10.12.2经穴意义:
  a.肾俞:腰为肾之腑,益肾气;
  b.志室:滋补肾阴;
  c.大肠俞:滋补肾阴,疏通经络;
  d.殷门、承山、委中:疏通经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e.阿是穴:疏通局部气血,活络止痛。
  10.12.3治疗穴位:
  a.腰背部;
  b.大腿后側及外侧;
  10.12.4成分:
  山甲、蜈蚣、川芎、桂枝、独活、羌活、葛根、桑寄生、防己、杜仲等。
  10.13急性腰扭伤:(见图十二)
  10.13.1有效经穴:阳关、肾俞、大肠俞。
  10.13.2经穴意义:扭伤取穴,依据伤部位。达到行气通络,消肿的目的,使受伤组织功能恢复正常。
  a.肾俞:补益肾气,祛腰部湿热;
  b.大肠俞:可舒经通络止痛,以滋补肾阴;
  c.阳关:益肾中真气。
  10.13.3治疗部位:
  a.腰部;
  b.压痛点;
  10.13.4成分:
  姜黄、郁金、丹参、大黄、川乌、草乌等。
  10.14强直性脊柱炎:(见图十三)
  10.14.1有效经穴:
  a.膀胱经:殷门、委中、承山;
  b.夹脊穴:调和筋骨气血,舒筋通络。
  10.14.2经穴意义:
  a.殷门、委中、承山:疏通膀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b.夹背穴:调和筋骨气血,舒筋通络。
  10.14.3治疗部位:
  a.背部;
  b.下肢后侧。
  10.14.4成分:
  山甲、水蛭、丹参、乳香、没药、白芍、黄芪、熟地、金毛狗、大云等。
  10.15腰肌劳损:(见图十四)
  10.15.1有效经穴:
  a.膀胱经:隔俞、肝俞、肾俞、志室;
  b.阿是穴;
  10.15.2经穴意义:
  a.肾俞:补益气;
  b.志室:滋补肾阴;
  c.命门:温肾益经。
  10.15.3治疗部位:
  a.背部;
  b.腰胃底部;
  c.压痛点。
  10.15.4成分:
  桃仁、红花、赤芍、甘草、丹参、三七、麝香等。
  10.16坐骨神经痛:(见图十五)
  10.16.1有效经穴:
  a.胆经:环跳穴、阳陵泉、悬钟;
  b.膀胱经: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10.16.2经穴意义:
  a.膀胱经、胆经:活穴疏调下肢气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益蜀痹止痛。
  10.16.3治疗穴位:
  a.腰椎压痛点;
  b.下肢左侧;
  c.大胞及小胞外侧。
  10.16.4成分:
  桑寄生、独活、丹参、三七、元胡、川乌、葛根、川芎等。
  10.17梨状肌综合症:(见图十六)   10.17.1有效经穴:八髎、欢跳、委中、阿是穴。
  10.17.2治疗部位:
  a.臀部;
  b.下肢左侧;
  10.17.3成分:
  伸筋草、追地风、海风藤、酒军、三甲、全虫等。
  10.18髌骨转化:(见图十七)
  10.18.1有效经穴:
  a.阿是穴;
  b.经外奇穴:膝眼;
  c.胃经:梁丘、足三里;
  d.膀胱经:委中;
  e.胆经:阳陵泉。
  10.18.2经穴意义:
  a.大杼:调和筋骨气血,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
  b.膝眼、梁丘、足三里:百部取穴通其经络,调气血;
  c.委中:为循经取穴,即“腰背委中求”,疏通膀胱经经气。
  10.18.3治疗部位:
  a.膝部周围;
  b.小腿前侧;
  c.小腿外侧。
  10.18.4成分:
  川乌、草乌、良姜、白芍、桂枝、黄芪、三七等。
  10.19风湿性关节炎:(见图十八)
  10.19.1有效经穴:
  a.膀胱经:隔俞、肝俞、脾俞、委中;
  b.督脉:大椎;
  c.胃经:足三里;
  d.大肠经:曲池;
  e.心包经:曲泽;
  f.阿是穴。
  10.19.2经穴意义:
  a.脾俞:为脾经经气传输之处,补之以健脾益气;
  b.足三里:使脾阳得神,运化有权;
  c.委中:泄血中邪热,凉血消肿;
  d.曲池:清泻阳明经气;
  e.曲泽:泻血中余热,凉血消肿。
  10.19.3治疗部位:
  a.脊背部;
  b.膝窝;
  c.根据疼痛部位治疗肘掌部,肘外侧,小腿前侧及压痛点。
  10.19.4成分:
  黄芪、桂枝、防己、熟地、赤芍、血竭、三甲等。
  10.20足跟痛:(见图十九)
  10.20.1有效经穴:
  a.膀胱经:仆参、申脉;
  b.肾经:水泉、照海。
  10.20.2经穴意义:
  a.申脉、仆参:疏通局部经络;
  b.水泉、照海:舒经活血通络止痛。
  10.20.3治疗部位:
  a.足外踝后下侧;
  足内踝下侧。
  10.20.4成分:
  吴萸、元胡、赤芍、金毛狗、山药、鹿角霜等。
  10.21踝关节疼痛:(见图二十)
  10.21.1有效经穴:压痛点、昆侖、太溪、商丘;
  10.21.2治疗部位:
  a.足外踝周围;
  b.足内踝周围。
  10.21.4成分:
  三七、元胡、川乌、丹参等。
  10.22腕关节肿痛:(见图二十一)
  10.22.1有效经穴:内关、外关、大陵、列缺、鱼际等。
  10.22.2治疗部位:
  a.腕部周围;
  b.手背。
  10.22.3成分:
  天麻、川乌、草乌、甘草、元胡等。
  10.23中风后遗症:(见图二十二)
  10.23.1有效经穴:
  a.膀胱经:天柱、心俞、肝俞、肾俞、秩边;
  b.大肠经:曲池、手三里、合谷;
  c.三焦经:阳池;
  d.胆经:环跳、阳陵泉、悬钟;
  e.胃经:手三里。
  10.23.2治疗部位:
  a.主要部位:(1)分次治疗:头颈部+背部;
  (2)手臂外侧;
  (3)下肢外侧;
  10.23.3成分:
  天麻、全虫、元胡、独活、熟地、金毛狗、山药等。
  10.24胃脘疼痛:(见图二十三)
  10.24.1有效经穴:
  a.膀胱经:脾俞、胃俞;
  b.胃经:梁丘、内廷、足三里;
  c.任脉:中脘、下腕;
  d.心包经:内关;
  e.脾经:公孙。
  10.24.2经穴意义:
  a.中脘为胃之募穴,足三里为胃之合穴,配内关、梁丘有和胃理中,行气止痛之功效;
  b.脾俞、胃俞、内廷、公孙:健脾益胃。
  10.24.3治疗部位:
  a.背部;
  b.腹部;
  c.小手臂掌侧;
  d.下肢前侧;
  e.足背。
  10.24.4成分:
  香附、积壳、吴萸、元胡、白芍、黄芪等。
  10.25痛经:(见图二十四)
  10.25.1有效经穴:
  a.任脉:气海、关元、中极;
  b.肾经:气穴;
  c.脾经:血海、三阴交;
  d.膀胱经:肾俞、胞盲、膀胱俞、三焦俞。
  10.25.2经穴意义:
  a.中极、关元、气海:通调充任脉气;
  b.肾俞、胞盲、膀胱俞、三焦俞:固本培元补益肾气;
  c.血海、三阴交:行气活血、通经止痛;
  d.气穴:温壮肾阳。
  10.25.3治疗部位:   a.主要部位:(1)下腹部;(2)腰胃底部;
  b.辅助部位:(1)膝内侧;(2)小胞内侧。
  10.25.4成分:
  元胡、山楂、薏米、青皮、三七、大黄等。
  注意:除经量过多者经期停用外,一般月经前一周开始使用,连续使用一个疗程。
  10.26妇科慢性炎症:(见图二十五)
  10.26.1有效经穴:
  a.脾经:血海、三阴交、公孙、阴陵泉;
  b.膀胱经:隔俞、肾俞;
  c.胃经:足三里、内廷;
  d.肝经:行间;
  e.任脉:气海、关元。
  10.26.2经穴意义:
  a.气海、关元:调理冲任、行气活血;
  b.肾俞配三陰交:健脾固肾,治赤白带下;
  c.隔俞、血海:调经祛瘀;
  d.脾经诸穴健脾利湿,配行间清泄邪热,热去除湿,冲任调和;
  e.足三里、内庭: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10.26.3治疗部位:
  a.主要部位:①背部;②胃底部;③腹部;
  b.辅助部位:①下肢内侧;②小腿前侧;③足背。
  10.26.4成分:
  桃仁、连翘、地丁草、蒲公英、川芎、丹参、元胡等。
  10.27月经不调:(见图二十六)
  10.27.1有效经穴:
  a.膀胱经:脾俞、肾俞;
  b.任脉:气海。
  10.27.2经穴意义:
  a.气海:通调一身元气,气为血帅,气充则血能通;
  b.脾胃为生血之本,脾俞辅助中焦而滋生气血生化之源;
  c.肾俞:固本培元。
  10.27.3治疗部位:
  a.腰背部;
  b.下腹部。
  10.27.4成分:
  当归、白芍、柴胡、香附、积壳、元胡、丹参、薄荷等。
  10.28乳腺增生:(见图二十七)
  10.28.1有效经穴:
  a.胆经:肩井;
  b.小肠经:天宗;
  c.胃经:乳根、膺窗;
  d.任脉:膻中;
  e.膀胱经:肝俞。
  10.28.2经穴意义:
  a.乳房为胃脉所过,乳根、膺窗疏通局部经气,消其坚结;
  b.肝俞:疏肝理气,消瘀散结;
  c.膻中:气会之穴,可宽胸理气;
  d.肩井为胆经之穴,胆经行肩液、胸肋,有疏导肝胆郁结之气,天宗以善治乳房之疾而著称。
  10.28.3治疗部位:
  a.背部、肩上及肩脾;
  b.前胸。
  10.28.4成分:
  瓜蒌、川楝子、通草、王不留、三甲、三七等。
  10.29更年期:(见图二十八)
  10.29.1有效经穴:背俞穴、三阴交、神门、中极、太冲;
  10.29.2经穴意义:
  a.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腰部的穴位,具有调理五脏六腑的作用。
  b.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交汇穴,调理脏腑,、冲任;
  c.神门为心经原穴养心安神;
  d.太冲为足厥阴经俞穴,疏肝解郁;
  e.诸穴合用共奏调理脏腑、冲任之功。
  10.29.3治疗部位:
  a.主要治疗部位:①脊背部;②下腹部;
  b.辅助治疗部位:①足背小腿内侧;②上肢内侧。
  10.29.4成分:
  淫羊藿、巴戟天、知母、黄柏、龟板、鳖甲、熟地、香加皮等。
  10.30肥胖症:(见图二十九)
  10.30.1有效经穴:
  a.膀胱经:双侧肺俞、脾俞、肾俞。
  b.任脉膻中、中脘、关元。
  c.肺经:双侧孔最至列缺。
  d.大肠经:双侧曲池。
  e.胃经:双侧丰隆。
  f.脾经:双侧三阴交。
  10.30.2经穴意义:
  膀胱经的有关俞穴及膻中、中脘、关元、丰隆穴可健脾益肾,宣肺化痰,益气活血,促进新陈代谢,调整内分泌功能,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脂肪,达到瘦身美体效果。
  10.30.3治疗部位:
  a.主要治疗部位:①背部;②腹部。
  b.辅助治疗部位:肥胖的局部。
  10.30.4成分:
  山楂、石决明、夏枯草、荷叶、三七、大黄等。
  10.31增强免疫防御:(见图三十)
  10.31.1有效经穴:
  a.督脉:大椎至长强;
  b.膀胱经:双侧大杼至腰阳关的双侧夹背。
  10.31.2经穴意义:
  督脉有总督一身阳经的作用,在靠近内侧的膀胱经上有五脏六腑的俞穴,刺激这些俞穴对经络、脏腑有良好的调控作用,还可使经络及五脏六腑的秽浊之气排泄于体外,使机体调整至健康平衡状态。
  10.31.3治疗部位:
  a.主要治疗部位:脊背部;
  b.辅助治疗部位:颈肩部。
  10.31.4成分:
  黄芪、防风、白术、紫河车等。
  10.32前列腺:(见图三十一)
  10.32.1有效经穴:
  a.任脉:中极、会阴、气海、关元;
  b.膀胱经:肾俞、志室;
  c.脾经:血海;   d.小肠经:后溪;
  e.肝经:曲泉;
  f.肾经:大赫。
  10.32.2经穴意义:
  a.气海以温补下焦达到补肾气、理三焦通淋之效;
  b.中极、关元通调下焦之气而利湿热;
  c.志室、曲泉温肾壮阳,通利膀胱止痛;
  d.血海清热解毒;
  e.大赫补肾利尿,舒肝止痛。
  10.32.3治疗部位:
  a.主要治療部位:(1)腰骶部;(2)腹部;
  b.辅助治疗部位:(1)手背部;(2)下肢前侧;(3)膝内侧。
  10.32.4成分:
  木通、萹蓄、石韦、白茅根、益母草、二花、连翘、穿山甲等。
  10.33醉酒:(见图三十二)
  10.33.1有效经穴:
  a.肝经:太冲、大敦;
  b.肾经:涌泉;
  c.经外奇穴:里内庭。
  10.33.2经穴意义:
  a.大敦为肝经经血,主急病,配太冲,定智醒神开窍;
  b.涌泉配太冲开窍醒神,宁心止晕;
  c.里内庭止痫止痉。
  10.33.3治疗部位:
  a.主要治疗部位:①足背部;②足底部;
  b.辅助治疗部位:腰背部。
  10.33.4成分:
  葛根、黄芪、生姜、石斛、黑豆、核桃等。
  10.34肾阳虚:(见图三十三)
  10.34.1有效经穴:
  a.督脉:命门;
  b.膀胱经:肾俞、心俞;
  c.足少阴肾经:太溪;
  d.任脉:关元;
  e.手少阴心经:神门穴;
  f.脾经:三阴交。
  10.34.2经穴意义:
  a.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阳痿,取命门、肾俞、太溪补肾壮阳;
  b.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穴,补之能壮人身之元气,培元固本壮阳;
  c.心俞、神门、三阴交补益心脾。
  10.34.3治疗部位:
  a.主要治疗部位:①腰背骶部;②腹部;
  b.辅助治疗部位:下腹部。
  10.34.4成分:
  肉桂、附子、熟地、山萸、鹿茸等。
  10.35哮喘:(见图三十四)
  10.35.1有效经穴:
  a.膀胱经:肺俞、风门;
  b.督脉:大椎;
  c.肺经:尺泽、中府;
  d.经外奇穴:定喘;
  e.任脉:天突。
  10.35.2经穴意义:
  a.肺俞是肺脏精气输注之处,可统治呼吸道内伤外感诸疾;
  b.大椎和定喘既治感冒又可宣肺,平喘定咳;
  c.风门有祛风寒、平喘逆之效;
  d.尺泽、中府增强理肺止咳之作用;
  e.天突理气化痰而逆气自降。
  10.35.3治疗部位:
  a.主要治疗部位:(1)颈前、胸部;(2)脊背部;
  b.辅助治疗部位:肘掌侧。
  10.35.4成分:
  细辛、麻黄、蛤蚧、紫河车、三七、地龙等。
  参考文献:
  [1]知济堂蜡灸宝
  [2]精香蜡疗灸
其他文献
了给自己的22岁生日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重庆男孩游一堃做了一件在朋友们看来疯狂的事:他用21天的时间,坐火车穿越了欧亚大陆。从重庆到德国慕尼黑,行程1.4万千米,途经9个国家14个
期刊
一直以来,因为对复习课认识的偏离,对教材解读的省事,造成很多教师把复习教学的价值仅仅定位在考试成绩的提高上,使复习教学趋于死记硬背、做做改改,缺失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和定位,缺失对练习整合的思考,缺失学习理解概念的建构与生成过程,缺失对师生生命成长的关注,而把复习课中的练习题目仅仅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尝试在常规的复习动作之外,用更乐于学生参与、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形式展
许多人或许对四年前媒体发布的一则新闻还记忆犹新:2003年10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三峡库区考察时,一个叫熊德明的妇女向总理诉说了当地工程承包人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的事.在总理
世界上的公共交通系统正朝着绿色节能方向迈进。比如韩国等地的某些电车由道路上的电轨驱动,几乎没有废气排放。而英国的Bio巴士无疑做得更棒。  不久前,英国首辆生态公交车B
期刊
在世界范围内,单亲家庭普遍逐年增多的趋势及其表现出的正负效应,均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触发这种趋势的原因,除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妇女地位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冲击,价值
劫持事件发生后,警方在解救人质的行动中,应在着力疏散围观人群、进行严密封控隔离、加强人质斡旋谈判、充分进行武力营救准备的前提下,全力搜集有利于展开营救的情报信息,为指挥员运用战法和进行营救方案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在人质营救行动应注意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意侦察判明劫持分子作案动机  当前,从劫持事件的作案动机上看,大至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恐怖主义型劫持  这类劫持事件中,劫持分
期刊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对肺组织中的CD4+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鸡卵清蛋白(OVA)致敏和雾化吸入刺激BALB/c小鼠以诱发气道的EOS在气道聚集后将其分离纯化,然后与来源于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孩子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其主要原因还是教师的组织教学出了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如何能让学生快乐地上好音乐课。 In the actual teac
我们中队有个比较调皮的男生名叫张瞭,平时上课不认真,下课又爱疯闹,常常让老师们头疼。关注了他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个孩子虽然顽皮,但是特别聪明,尤其是朗读和表达能力都很强。
期刊
目的:探讨重肌灵片(ZJL)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Lewis大鼠随机等量分为佐剂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重肌灵大、小剂量组,用从电鳐电器官提取的烟碱型乙酰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