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民俗学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可以体现出各民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失,因此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和传承。文章立足于公共民俗学,探讨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民俗学;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曲艺、民风民俗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从其本质内涵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缺少足够的实体承载,所以在历史传承中容易出现损坏甚至濒临消失。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各种新事物越来越感兴趣,对于传统文化逐渐失去兴趣,这就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濒临消失。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相关人士也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力求从不同的视角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道,而公共民俗学就是一个值得切入的角度。
  一、公共民俗学
  公共民俗学是民俗学领域的一个分支。民俗学是一门针对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生活文化、口承文学等进行研究,阐释民俗现象在时空中的演变意义的学科。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说,最开始是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士在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后来民俗学领域人士开始关注文化遗产,并且认识到民俗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所存在的深层次联系。对于民俗学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便是到了现在,依然是局限于专业领域的圈子里,相关的专家学者对民俗学进行研究,并且提出构成主义、本质主义等多元化的理念。而在民俗学的研究中,部分学者逐渐意识到民俗学研究的公共性。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民俗学研究公共性的讨论非常盛行,一些学者以自律的市民为主体的“市民社会”论点为基础,提出民俗学的研究需要纳入普通市民。在更早的时候,民俗学研究的公共性主要指官方部门出面进行相关民俗学研究。而发展到现在,民俗学研究的公共性更多是指让广大普通民众参与民俗学的研究。支持让广大民众参与民俗学研究的研究者,逐渐形成了公共民俗学流派。在国外的民俗学研究中,以美国为例,其主要的民俗学流派分为学院派、公共派、应用派和独立学者。公共民俗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普通民众和专业领域研究者共同对民俗文化进行研究、理解和应用,从而加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推动社会公共性活动的开展。
  二、公共民俗学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公共民俗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让普通民众参与民俗学的研究,发挥普通民众的作用。相关部门需要借鉴这一核心思想,引导普通民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地域性、民间性特点,分布散,形式多样,如果仅仅依靠相关部门,很难实现全面保护,只有调动普通民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保护效果。然而,从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来看,非遗保护工作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
  第一,普通民众缺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在公共民俗学的视角下,普通民众要和研究者一起对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和实践,所以相关部门也应该贯彻这一点,引导普通民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然而,目前一些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缺乏基本的认识,没有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别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一些民众连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清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民众参与保护也就沦为空谈。
  第二,普通民众缺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从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来看,保护工作的开展主体局限于相关部门,如博物馆、文化馆等,并没有给普通民众提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而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但是,目前相关部门并没有引导普通民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就无法发挥出民众的作用。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公共生活结合不紧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实现活态保护,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回归生活,与公共生活结合起来,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重获新生,实现传承与发展。然而,目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力度还不够,没有将其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
  三、公共民俗学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策略
  基于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关人士应该充分理解公共民俗学的内涵,在公共民俗学背景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新的认识,并形成合理的保护策略。
  (一)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
  公共民俗学的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发挥民众的作用。这就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让普通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基本认识和保护意识。首先,需要拓展线下宣传的渠道,开办各类文化艺术节、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借助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将保护理念融入活动中,让普通民众形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其次,利用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腾讯微视等短视频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短视频创作,从中渗透保护理念,依靠短视频的传播让更多普通民众认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形成相应的保护意识。
  (二)拓宽普通民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
  除了通过宣传增强普通民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之外,还需要切实开拓普通民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线下渠道。第一,可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研讨会,吸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兴趣的民间人士参与进来,将各自的研究、心得或是收藏等进行分享交流和展示,还可以集体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第二,设立无门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让普通民众可以通过这类机构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就好比一台机器,如果只是将其锁起来保存,那么就会慢慢生锈被人遗忘,但是如果将这台机器打开,让其运转起来,就可以发挥作用,做出贡献。因此,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第一,面向民众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艺术活动,吸引大众参与,让他们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文创产品,吸引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引导民众审美,通过使民众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产品培养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日积月累进行实践。在公共民俗学的视域下,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普通民众参与的重要性,并做好宣传工作,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渠道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多管齐下,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黄龙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民俗学实践路径[J].民族艺术,2020(5):65-74.
  [2]叶敏.民俗学视域下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方法刍议[J].戏剧之家,2020(31):187-188.
  [3]穆昭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1):15-18,73.
  [4]何蓓璐.民俗学视野下扬州剪纸的艺术特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37-38,41.
  作者簡介:
   田婧,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传统音乐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它历经岁月的打磨发展至今,熠熠生辉。但由于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受到外来音乐的冲击,中国传统音乐遭到重创,面临的局势不容乐观。文章从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出发,对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中的传承进行分析,探究在学校教育中传承传统音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统音乐;学校教育;民族自信心  注:本文系2020年度陕西省社科届重大理
期刊
摘 要:在声乐艺术表演中,如何有效融合情感表达和技巧运用成为声乐表演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声乐艺术表演受民族、地域、生活经验等影响,逐渐形成个性化、差异化的音乐风格、艺术特点和声乐技巧,但其传达音乐作品情感、展现声乐技巧的宗旨不变。文章阐述了声乐艺术表演中情感表达的方式、效用,探析了情感表达方式与技巧运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提出了声乐艺术表演中情感传达与技巧运用的融合策略,即加强声乐艺术表演技巧运用时的
期刊
摘 要:影视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能够为教学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和素材,确保影视媒体艺术专业做好实验教学工作,从而实现不断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文章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的内涵,对虚拟仿真实验在影视媒体艺术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以期能够促进影视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影视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质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猛
期刊
摘 要:在影视作品中,光线是影响构图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摄影机的方位和画面的视觉基调。光线艺术的运用是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合理地运用光线有利于提升影视作品画面的立体感和质感,对推动剧情的发展、突出主题也有一定作用。因此,摄影师必须先了解拍摄中常见光线的类型及其相应的作用,然后掌握好光线的运用技巧,如规划光线来源、控制用光比例、掌握内景和外景用光技巧等,最后将光线科学地运用到拍摄中,让观众感受到光线艺
期刊
摘 要: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普救寺的建筑和园林极美,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普救寺的园林是有灵魂的,不仅有满园美景,而且还有匠心独运的特色与风情,从高处看普救寺的园林风景绝美,园林建筑南、北、西三面临壑,寺院的建设展示了古人高超的建筑工艺以及智慧。普救寺具有大钟楼、同心大锁、莺莺塔等景观,这些景观与园林互相辉映,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美丽。文章从园林布局、艺术特点、蕴含的意境、园
期刊
摘 要:交响乐团以音乐为生命,以创新为生存法则,所以其必须不断适应当前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持续把握改革创新契机,真正融入市场化运作中。文章简单分析了当前交响乐行业领域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了交响乐的市场环境,并着重对交响乐团的市场化运作策略加以详细解读。  关键词:交响乐团;市场环境;运作策略;定位;创新力  交响乐团在不断追求、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也希望基于改革创新契机做好市场化运作,
期刊
摘 要:西方古典音乐如今越来越受欢迎,在我国学习指挥专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指挥是一个乐队的核心,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文章简述了指挥的定义与乐队指挥发展史、乐队指挥基本特征,分析了中西方乐队指挥形式,并对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与西方管弦乐队形成、指挥排练差异进行了探讨,以促进乐队指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乐队指挥;西方指挥;管弦乐队  乐队指挥需要掌握好节奏,要感情丰富,具备指挥基本知识。
期刊
摘 要:手风琴是当今世界最广泛普及的乐器之一。随着手风琴的广泛应用,演奏者在演奏形式上既要秉承传统手风琴的精华,更要不断研究手风琴的弹奏技巧。手风琴的触键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手风琴众多演奏技巧中,精准多样的触键方法能把乐曲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而这也是乐曲风格与内涵表现的关键。文章就手风琴的触键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手风琴;触键;演奏  由于手风琴属簧片乐器,它的簧片安装在木质的簧盒内,按下琴键
期刊
摘 要:舞蹈表演和情感表现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情感表现有助于人们全面准确地把握并升华舞蹈表演艺术的精髓,同时也更能够向人们传递舞蹈表演的思想和理念。因此,舞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既需要做到动作标准、一气呵成,也需要重视并强化情感表达。文章首先对舞蹈表演中情感表现发挥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其次客观全面地揭示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路径,以期为提高舞蹈表演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的情感观察类真人秀采用演播室访谈和现场真人秀穿插的模式,多聚焦于两性情感,由演播室里的点评嘉宾和主持人观看第一现场嘉宾们的互动录像,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讨论和推测嘉宾们的互动情况及情感发展。同时,主持人的角色与其他类型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相比也发生了转换,在参与节目过程中承担了比以往更多的功能,而正是这样的转换对主持人的自身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文章就情感观察类真人秀主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