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观察指导 优化写字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初学写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这其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正如古人强调的那样,“练字先练眼”“察之尚精,拟之尚似”。学生只有观察到生字笔画及字形结构的特点,才能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形成自主书写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在观察中引导发现,确定笔画位置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零件,写好汉字中的关键笔画就像是撑起人直立行走的基本骨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哪些笔画是汉字中的关键笔画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种:首笔、压线笔、相对笔。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汉字中这几个关键笔画的写法与位置,那么孩子们写起字来一定会游刃有余。我把观察关键笔画的顺序概括为“三定”:
  一定首笔:即确定每一个部件的第一笔位置。特别强调的是写汉字第二个部件的首笔,如左右结构汉字中右边部分的首笔,上下结构汉字中下面部分的首笔。以前面一个部件的笔画位置为参照,进行比较,如写“和”时,确定右边“口”的第一笔“丨”要在左边“禾”的“一”部收笔对齐开始起笔写。
  二定压线笔:压线笔即汉字写在田字格中横中线或竖中线上的笔画。田字格中的横中线和竖中线如一个坐标,找到了坐标的位置,就能使汉字书写更为精细化了。
  三定相对笔:相对笔就是两个不同部件中相互对齐的笔画。往往在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中比较明显,如写“境”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到左边“土”的第一笔横和右边“竟”字中“立”的最后一笔横相对。再比如写“奋”字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到上面“大”的一撇起笔要和下面“田”的竖对齐,这样字形就比较端正,不容易歪。
  确定了汉字的几个关键笔画位置,就为规范地书写汉字的各个部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在观察中指导比较,规范汉字结构
  
  汉字是由一个个笔画、一个个部件构成的,常见的汉字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如果教师能抓住各种不同结构的字形特点,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那么学生写同一类的字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我通常在指导学生观察汉字时,做到“三比”:
  一比宽窄:宽窄是相对于汉字几个部件间的横向对比而言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相对来说比较分明,它们只有两个部件,往往会出现上宽下窄、上窄下宽、左宽右窄、左窄右宽或左右、上下同样宽的情况。而左中右结构的字和上中下结构的字因为多了-个部件,比较的对象就要相对增加,观察就要更仔细了。我们把汉字的宽窄情况把握准确了、匀称了,汉字的整体美感就提升了。
  二比高低:高低是相对于汉字各部件起笔的位置而言的,主要运用于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和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如写“远”这个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时,我们可以比较“元”的第一笔横和“辶”的第一笔点这两个部件首笔的高低,通过高低比较,使学生掌握字形特点,把字写得更加整齐。
  三比长短:长短是相对于汉字几个部件间的纵向对比而言的,笔画的长短往往能显示字形的张力,假如把长的笔画写短了,字就会显得萎缩、无力;假如把短的笔画写长了,字则会显得松散、平瘪。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笔画的长短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指导写“岭”这个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会问这个字左右两边是否同样长,学生便会发现,这个字是左短右长的。以此来论字的左右部件收笔,学生就能明确字写多长了。
  
  三、在观察中激发联想,活化字形特点
  
  低年级学生对具体形象化的事物感兴趣,对不具体、不形象的概念却很难记忆。因此,教低年级学生写字,如果单调地讲述汉字某一笔画的造型、方向、力度等,让学生去仿效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而通过比喻、联想等方法进行教学,就会使笔画、汉字活化,将抽象的符号变得生动形象。
  
  (一)笔画联想,给汉字打造精致的“砖瓦”
  汉字是由一笔一画相连而成的。汉字当中的基本笔画主要有“横竖撇捺折点”,假如写好了汉字的笔画,那就像造房子选好了砖瓦。为了指导学生写好汉字中的“一砖一瓦”,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想象的:“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折”像小肩膀,“撇”像小燕子的翅膀,“捺”像武士的刀。有了生动的联想后,我再教学生注意起笔、收笔、运笔,学生写起字来就能有样可依,起收得当了。
  
  (二)偏旁摆弄,给汉字置放合适的“饰品”
  写好独体字的重点在于一笔一画,而写好合体字的重点则在于各个部件的搭配,好比穿衣服配装饰品一般,装饰得体,搭配适宜,就能尽显人的气质。所以写好汉字的笔画穿插,写对偏旁与另一部件的位置对比,也是写成漂亮生字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要领,我在指导学生写“走之儿”旁的生字时作了尝试:教学生写“追”时,我首先在课前准备了田字格和单个的“走之儿”偏旁部件,然后,我在田字格中规范地写上了“追”的右上部分,问学生:“追”字有了右上部分,还少了什么?(走之儿)谁能来把“走之儿”放上去,使它变成完整的字呢?学生踊跃举手,我趁机提醒他们仔细观察偏旁的位置。这样,通过认真观察,说一说,摆一摆,动手实践,引导学生找准书写位置,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三)字形串编,给汉字生成有趣的故事
  当遇到部件繁多的生字时,初学写字的孩子便会不知先从哪儿观察起。这时教师如果能运用形象化的比拟,串编生动活泼的故事,学生观察起来就会兴趣盎然,并能强化记忆。如指导写“树”时,我让学生比一比,左中右三个部件,哪个部件的头最低?哪个部件的脚最短?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就找到了中’间的“又”字部。这时,我又引导道:“又”就像是大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它整整比“木”和“寸”矮了一个头。再如写“脚”字,学生观察后发现“脚”字中“月”字部与“去”最高笔同样高,而“卩”部比较低,但“卩”的收笔却最长,“去”的收笔最短。为了让学生记得更加有趣、深刻,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月’‘去’与‘卩’在比腿的长短,它们发现‘去’的腿比‘月’短了许多,‘卩’想了个歪主意,故意把头往下挪,一直挪到了‘去’的腰部,结果,它的腿立刻长了许多。”通过把汉字的部件比拟成学生熟悉的事物,串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便深刻地记下了汉字书写的结构秘妙。
  汉字联想,给苍白的汉字涂上了亮丽的色彩,给枯燥的写字教学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既强化了生字字形的记忆,又摆正了字体位置,可谓一举多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写字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确定了笔画位置,掌握了汉字结构和字形特点,提高了学生自主书写的能力,就拥有了一把打开书法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在今后的书写过程中必能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应该是动态生成的。而要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就必须让教学过程走向开放。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对预设的教学过程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  一、 顺应学生选择,灵活设计板块  课堂上,师生彼此是学习的伙伴,教学本身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是不确定的,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案去“套”学生,结果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05年河南天瑞集团从德国HWS公司引进了年产10万摇枕侧架的V法造型生产项目,在该项目投产前,天瑞集团从工艺角度出发提前投产了一条年产1万t的小型生产线,作为大线的试验线。该
分析认为,立式离心铸造机振动的产生是由于离心工具工装组装后,在离心铸造机上高速旋转时存在巨大偏心力所致,采取的对策有:减小激冷箱组装过程的偏心距;减小造型过程中型腔偏心距
《失物招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片段一:“专心”就是认真地听  师:同学们听张爷爷介绍花草树木,听得可专心了。你能做动作告诉我,你在专心听吗? (边说边出示词语卡片)  (众生坐得端端正正,很专心地看着教师)  师:同学们都在专心听,真好!那“专心”是什么意思?  生:专心就是认真地听。  师:噢。  片段二:“三个一群”就是三个人  师出示填空题:( )乱丢了( ),( )。  谁
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领域,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尚文教授是十分活跃且声望颇高的专家之一。多年来,他不仅有论文频频见诸报刊,还出版了多本专著,影响深远。而这本《语文教育一家言》旨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文章如果语言运用得当,内容就会妙笔生花: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事件叙述生动形象,写景状物绘声绘色。语言生动鲜活,是让文章出彩的关键。如何达成这一点?俗话说:“
豫麦70是河南省内乡县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它集高产、优质、抗病、早熟为一体.其成功选育表明: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制定育种目标和技术路线,选择综合性状优良且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课堂已经由按部就班的“计划课堂”逐渐转变为既有预设又有生成的“灵动课堂”。教师面对出乎预料的课堂情境,能否沉着应对,巧妙化解,已成为评价教师是否成熟、是否睿智的重要标准。    一、新课程的推进挑战教师的应对智慧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所限,思维能力有待发展,在课堂上表现出错误或偏差是很正常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经常会看见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