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等文件的出台,学生计算能力培养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计算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的关键能力,对其思维逻辑、数学素养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为研究主题,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基本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路径优化
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冗杂、关联性强,对学生思维、认知等能力要求较为严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能力亦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了解数学一般规律的重要能力。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把握教育核心内涵,分析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调整课堂结构,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改善原本“直输式”教学模式的同时,全面推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影响学生计算错误基本原因分析
(一)数学感知力不足
感知力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认知,与人体感官不同,其夹杂着浓厚的主观意识,通过个体属性反馈到脑中,从而形成一种特定思维认知模式。现阶段小学生受年龄、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认知较为局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将知识有效整合,导致学习内容出现断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运算”时,往往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但自身感知力的不足,使得学生在抄写数字时常常会出现以下错误,如:“5”写成“8”;“69”写成“96”;“+”写成“÷”;等等。甚至一部分学生在进行计算时仍用“手指”进行辅助,使得学生符号感知受到影响,阻碍了自身数学思维的发散。
(二)学生注意力不高
注意力是指人对某一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注意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受年龄、思想等方面的限制,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会被数学知识以外的内容所吸引,例如题目中的情境、图片等,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效率,而且思维的“跳跃”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其次,根据“注意力曲线”可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前十几分钟学生注意力处于峰值,而这段时间往往是教师引入新课、课前复习的环节。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学生注意力下降,学习兴趣逐渐丧失,计算错误、审题不清也成为常态。
二、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情境引导,增强学生符号感知
情境教学作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方式多样、容错率高,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灵活变化,不仅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在情境、问题等方面的驱动下,能够增强学生注意力,使其在情境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数学感知力。
以“四则运算”一课为例,本节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符号的意义及运算顺序,并能根据题目信息正确列出综合式,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探寻现阶段学生心理认知,结合其兴趣爱好创设“物品交换”的数学情境,并设置多个导学问题引导其进行思考:小杰和小磊各有一个苹果,小杰将苹果交给小磊,现在小磊有几个苹果?这一过程怎么表达?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flash动画,让其进一步感受从单个到整体表示苹果个数变化过程的同时,仔细审题并整理情境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得出“+”的意义及运算方式。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教师可以以整数倍进行增加,并让学生利用数学道具感受成倍增加、成倍减少的数量变化,并针对符号性质进行归类、总结,从而增强对符号的感知力。不仅如此,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增加“()”、分数等知识,并让学生根据符号含义对式子整体进行解读,将复杂的综合式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拆分计算,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同时,促进其归类总结能力的提升,从而打破心理定势。
(二)依托网络课堂,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網技术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辅助工具,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的优势,丰富课程体系,调整教学结构,从而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口算作为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日后深入学习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其计算的准确性与速度,强化其对数字的灵敏度,而且在多种形式练习过程中,学生也会形成一种相对灵活的解题思路,以面对相似的数学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数学游戏,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其口算能力的提升。
例如《八分音符酱》就是通过语音输入与输出来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同样,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极课系统等学习平台设计类似的游戏情境,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多个游戏难度,从而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超市抢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算出商品价格,如果超出规定时间,则随机减少一件商品,最后学生获得的商品数即为学习成绩,以每节课或每周为节点进行成绩公示,并对排名靠前的学生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熟悉了一定运算规律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混合运算、有理数运算、估算等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知识有效衔接的同时,强化其知识感知,为其日后学习铺路。
(三)优化评价体系,构建多元数学课堂
首先,评价体系要具有实时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以线上、线下为分界点,制定不同的评价内容及标准,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有效衔接。例如学生在线上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反馈、每节课后习题正确率对学生进行初步评价,并总结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线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评价融入多种数学活动中,并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反馈等环节对其学习情况进行二次评价,并针对学生薄弱项、现阶段心理认知制定专项练习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深度与广度。
其次,评价标准要多元化,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阶段式的评价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学生突破自我。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分层结对、课下学习小组等方式,充分发挥“先进分子”的带头作用,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同时,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行为习惯,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学习情境,激发其计算兴趣;丰富教学手段,调整学生的口算练习方式,夯实计算基础,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不仅如此,在日后教学工作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依托分层、任务驱动等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改善原本“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同时,化“灌”为“导”,使其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谢玉芳.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0(21):55-57.
[2]黄樱君.影响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及教学跟进策略初探[J].科普童话,2020(18):50.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路径优化
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冗杂、关联性强,对学生思维、认知等能力要求较为严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能力亦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了解数学一般规律的重要能力。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把握教育核心内涵,分析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调整课堂结构,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改善原本“直输式”教学模式的同时,全面推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影响学生计算错误基本原因分析
(一)数学感知力不足
感知力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认知,与人体感官不同,其夹杂着浓厚的主观意识,通过个体属性反馈到脑中,从而形成一种特定思维认知模式。现阶段小学生受年龄、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认知较为局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将知识有效整合,导致学习内容出现断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运算”时,往往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但自身感知力的不足,使得学生在抄写数字时常常会出现以下错误,如:“5”写成“8”;“69”写成“96”;“+”写成“÷”;等等。甚至一部分学生在进行计算时仍用“手指”进行辅助,使得学生符号感知受到影响,阻碍了自身数学思维的发散。
(二)学生注意力不高
注意力是指人对某一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注意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受年龄、思想等方面的限制,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往往会被数学知识以外的内容所吸引,例如题目中的情境、图片等,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效率,而且思维的“跳跃”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其次,根据“注意力曲线”可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前十几分钟学生注意力处于峰值,而这段时间往往是教师引入新课、课前复习的环节。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学生注意力下降,学习兴趣逐渐丧失,计算错误、审题不清也成为常态。
二、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情境引导,增强学生符号感知
情境教学作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方式多样、容错率高,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灵活变化,不仅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在情境、问题等方面的驱动下,能够增强学生注意力,使其在情境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数学感知力。
以“四则运算”一课为例,本节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符号的意义及运算顺序,并能根据题目信息正确列出综合式,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探寻现阶段学生心理认知,结合其兴趣爱好创设“物品交换”的数学情境,并设置多个导学问题引导其进行思考:小杰和小磊各有一个苹果,小杰将苹果交给小磊,现在小磊有几个苹果?这一过程怎么表达?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flash动画,让其进一步感受从单个到整体表示苹果个数变化过程的同时,仔细审题并整理情境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得出“+”的意义及运算方式。随着教学工作的深入,教师可以以整数倍进行增加,并让学生利用数学道具感受成倍增加、成倍减少的数量变化,并针对符号性质进行归类、总结,从而增强对符号的感知力。不仅如此,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增加“()”、分数等知识,并让学生根据符号含义对式子整体进行解读,将复杂的综合式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拆分计算,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同时,促进其归类总结能力的提升,从而打破心理定势。
(二)依托网络课堂,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網技术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辅助工具,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的优势,丰富课程体系,调整教学结构,从而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口算作为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日后深入学习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其计算的准确性与速度,强化其对数字的灵敏度,而且在多种形式练习过程中,学生也会形成一种相对灵活的解题思路,以面对相似的数学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数学游戏,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其口算能力的提升。
例如《八分音符酱》就是通过语音输入与输出来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同样,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极课系统等学习平台设计类似的游戏情境,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多个游戏难度,从而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超市抢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算出商品价格,如果超出规定时间,则随机减少一件商品,最后学生获得的商品数即为学习成绩,以每节课或每周为节点进行成绩公示,并对排名靠前的学生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熟悉了一定运算规律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混合运算、有理数运算、估算等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知识有效衔接的同时,强化其知识感知,为其日后学习铺路。
(三)优化评价体系,构建多元数学课堂
首先,评价体系要具有实时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以线上、线下为分界点,制定不同的评价内容及标准,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有效衔接。例如学生在线上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反馈、每节课后习题正确率对学生进行初步评价,并总结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线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评价融入多种数学活动中,并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反馈等环节对其学习情况进行二次评价,并针对学生薄弱项、现阶段心理认知制定专项练习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深度与广度。
其次,评价标准要多元化,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阶段式的评价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学生突破自我。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分层结对、课下学习小组等方式,充分发挥“先进分子”的带头作用,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同时,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行为习惯,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学习情境,激发其计算兴趣;丰富教学手段,调整学生的口算练习方式,夯实计算基础,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不仅如此,在日后教学工作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依托分层、任务驱动等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改善原本“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同时,化“灌”为“导”,使其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谢玉芳.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0(21):55-57.
[2]黄樱君.影响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及教学跟进策略初探[J].科普童话,2020(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