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健康者5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固醇在C级中最低,与A级和B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汁酸在C级中最高,与A级和B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损害程度可通过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检测准确地显示出来,对于判断肝硬化病情、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一种判断肝硬化病情的有效检测方法之一。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检测意义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81-01
肝硬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呈现进行性和弥漫性损害,影响肝脏正常功能,是各种慢性肝病进行性发展的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高[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硬化最主要的诱因[2]。肝组织活检一直是临床上确诊肝硬化的首选方法,它是判断肝硬化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该检查方法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使患者难以接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一直是临床界坚持不懈的课题之一。近年来,血清胆固醇(CHO)及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已逐渐被认可可作为反映肝脏实质性损伤的灵敏指标。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HO及TB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54例肝硬化患者及54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CHO及TBA进行检测对比,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108例,其中24例为我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观察组),54例为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观察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24-68岁,平均(53.8±10.8)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1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乙型合并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3例。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25-69岁,平均(54.2±10.6)岁;其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取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使用美国进口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国产试剂盒对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CHO正常参考值为2.34-5.72mmol/L,TBA正常参考值为0-15umol/L。
1.3 统计学分析: 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的血清CHO及TBA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HO平均值为(2.95±0.95)c/mmol·L-1,TBA平均值为(78.87±50.45)c/umol·L-1;对照组的CHO平均值为(4.75±0.65)c/mmol·L-1,TBA平均值为(6.05±2.33)c/umol·L-1;可得,观察组的血清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CHO及TBA的Child-Pugh分级间关系: 观察组的血清CHO在Child-Pugh分级A级中检测结果为(3.09±0.54)c/umol·L-1,B级为(2.85±0.98)c/umol·L-1,C级为(1.78±0.56)c/umol·L-1。TBA在Child-Pugh分级A级中检测结果为(30.99±1.74)c/umol·L-1,B级为(63.55±20.77)c/umol·L-1,C级为(148.78±35.86)c/umol·L-1。可得观察组血清胆固醇在C级中最低,与A级和B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汁酸在C级中最高,与A级和B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体内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是肝脏,正常血浆内60%-80%的胆固醇来源于肝脏。一旦肝脏功能受损或发生障碍,特别是肝硬化时肝细胞纤维化,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合成减少,直接导致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下降[3]。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的逐渐加剧,合成胆固醇功能的障碍也会愈加严重。相关研究表明,95%的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经肝细胞摄取后再由胆道排出,形成肠肝循环。正常状态下,血清中的胆汁酸很低(<10umol/L)。由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降低,致使肝摄取及清除胆汁酸的能力下降,使血清总胆汁酸升高。本研究中,通过对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者的血清CHO及TBA检测对比,得到观察组的血清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固醇在C级中最低,与A级和B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汁酸在C级中最高,与A级和B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上述内心相符合。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损害程度可通过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检测准确地显示出来,对于判断肝硬化病情、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一种判断肝硬化病情的有效检测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林养,吴春芳,陈梅.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4):400-401.
[2]彭兰英,王天华,王蓉.对兰州市3664名健康人群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31):52.
[3]郑中伟,童学成.MELD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检测对评估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0(23):2783-2785.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健康者5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固醇在C级中最低,与A级和B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汁酸在C级中最高,与A级和B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损害程度可通过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检测准确地显示出来,对于判断肝硬化病情、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一种判断肝硬化病情的有效检测方法之一。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检测意义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81-01
肝硬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呈现进行性和弥漫性损害,影响肝脏正常功能,是各种慢性肝病进行性发展的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高[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硬化最主要的诱因[2]。肝组织活检一直是临床上确诊肝硬化的首选方法,它是判断肝硬化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该检查方法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使患者难以接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一直是临床界坚持不懈的课题之一。近年来,血清胆固醇(CHO)及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已逐渐被认可可作为反映肝脏实质性损伤的灵敏指标。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HO及TB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54例肝硬化患者及54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CHO及TBA进行检测对比,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108例,其中24例为我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观察组),54例为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观察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24-68岁,平均(53.8±10.8)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1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乙型合并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3例。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25-69岁,平均(54.2±10.6)岁;其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取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使用美国进口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国产试剂盒对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CHO正常参考值为2.34-5.72mmol/L,TBA正常参考值为0-15umol/L。
1.3 统计学分析: 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的血清CHO及TBA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HO平均值为(2.95±0.95)c/mmol·L-1,TBA平均值为(78.87±50.45)c/umol·L-1;对照组的CHO平均值为(4.75±0.65)c/mmol·L-1,TBA平均值为(6.05±2.33)c/umol·L-1;可得,观察组的血清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CHO及TBA的Child-Pugh分级间关系: 观察组的血清CHO在Child-Pugh分级A级中检测结果为(3.09±0.54)c/umol·L-1,B级为(2.85±0.98)c/umol·L-1,C级为(1.78±0.56)c/umol·L-1。TBA在Child-Pugh分级A级中检测结果为(30.99±1.74)c/umol·L-1,B级为(63.55±20.77)c/umol·L-1,C级为(148.78±35.86)c/umol·L-1。可得观察组血清胆固醇在C级中最低,与A级和B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汁酸在C级中最高,与A级和B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体内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是肝脏,正常血浆内60%-80%的胆固醇来源于肝脏。一旦肝脏功能受损或发生障碍,特别是肝硬化时肝细胞纤维化,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合成减少,直接导致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下降[3]。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的逐渐加剧,合成胆固醇功能的障碍也会愈加严重。相关研究表明,95%的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经肝细胞摄取后再由胆道排出,形成肠肝循环。正常状态下,血清中的胆汁酸很低(<10umol/L)。由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降低,致使肝摄取及清除胆汁酸的能力下降,使血清总胆汁酸升高。本研究中,通过对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者的血清CHO及TBA检测对比,得到观察组的血清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固醇在C级中最低,与A级和B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汁酸在C级中最高,与A级和B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上述内心相符合。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损害程度可通过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检测准确地显示出来,对于判断肝硬化病情、估计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一种判断肝硬化病情的有效检测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林养,吴春芳,陈梅.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4):400-401.
[2]彭兰英,王天华,王蓉.对兰州市3664名健康人群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31):52.
[3]郑中伟,童学成.MELD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检测对评估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0(23):2783-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