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和尚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几个小孩在家属楼下玩耍,一个小孩说,矿上来了个老和尚。
  我惊讶问:“在什么地方?”
  他指着不远处的山坡说:“就在那儿的铁道边上,农民丢弃的窑洞里。”
  一群小孩感到十分好奇,七嘴八舌地问:老和尚长什么样?怎么不在庙里待着呢?他来矿上做什么?……
  那个小孩答不上来,说他也是刚知道。我们望着不远处的地方,非常好奇,就商量去看看。
  不一会儿,到了半山腰上的铁道边,那个小孩指了指紧挨铁道住着的几户人家的上面,神秘兮兮地小声说:“就在那儿。”我们紧张得不敢说话,站在路基上不安地朝上面张望。
  上面没人,只有几棵硕大的杨柳和一棵粗壮的杏树,任凭夏日的骄阳暴晒,一动不动地挺在那里。午后,一丝风没有,我们竟感觉不到热。知了也不知去哪了,四周出奇的静,静得让人心里发毛。
  突然听到有响动,吓得我浑身惊起一层鸡皮疙瘩,“妈呀”叫了一声,转身拔腿就跑。大家也不由感到惊慌,跟着就跑。一路上,唯恐老和尚跟来了,头也不敢回,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到了家属楼下,我们仍惊魂未定,脸色煞白,过了好一阵才缓过神来。
  年龄大点儿的金波问:“你们跑什么?”有人说,看见老和尚出来了,有人说什么也没看见。
  金波问我看见什么了,我心有余悸地说,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一个小孩忙说,他看见鬼了。金波问鬼长什么样,他说吓得没看清。金波说胡说八道,这个小孩坚持说真的看到了。金波说看到鬼的人离死不远了,他吓得“哇哇”哭了起来。
  一个大人路过听了对话,喝道:“一群小孩子,什么鬼不鬼的,都回家去。”我们被轰散,各回各家去了。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老和尚静静地站在杏树旁,凝视远方想着什么,旁边的杨柳下还有人在下棋。虽然都处在同一树荫下,彼此却好像不存在似的,我望我的山,你下你的棋,谁也不理谁。
  梦醒时分,天已大亮,我睁大眼睛反复回想梦里的情形,奇怪那幾个下棋的人怎么不怕老和尚。
  老和尚住的旁边,有条小路通往山顶,以前,我们经常通过那里去山上玩。自从有了老和尚,我们就感到害怕,很少从那儿通过。偶尔经过,要么大气都不敢出,小心翼翼,悄悄过去,要么惊慌飞奔而过。尽管吓成这样,还忍不住朝老和尚住的方向瞅一眼,想看老和尚长什么样。
  奇怪的是,从不见老和尚从山上下来,到矿区或附近什么地方去。在他住的周围,也从没有看到过他的影子。越是这样,我越感到好奇,觉得老和尚神秘,越想知道他长什么样,整日里做些什么。
  因此,我对小人书里的和尚产生浓厚兴趣,常盯着画中和尚的表情、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出神。当时,我分不清和尚和道士,把《林海雪原》里的老道士、红军长征到甘孜遇到的喇嘛都当成了和尚,以为样板戏《红灯记》里的鸠山也是和尚。
  看和尚都住在少有人迹、荒凉、偏僻、阴森的庙堂里,一天到晚烧香拜佛,招魂引鬼,专和魂灵打交道,搞封建迷信,甚至还有杀人放火干坏事的特务,就觉得他们阴险狠毒,十分可怕,没有好人。
  感到困惑,爸爸、妈妈辛勤劳动,才挣来钱给我们买粮食、蔬菜吃,而这个老和尚没有工作,靠什么生活。我就问妈妈:“和尚没有工作,不挣钱,吃什么呀?”
  妈妈说:“和尚的工作就是念经。”
  我问:“谁让他念的?”
  “谁家有事,谁家就请和尚念经。”妈妈说。
  我说:“我怎么没见过?”
  妈妈说:“人家念经都是悄悄的,你个小娃娃家咋能知道?!”
  我又问:“经是什么?”妈妈不理我。
  我还问:“念经干什么?咱们家怎么不请和尚来念经呢?……”
  妈妈被问烦了,训斥说:“你个小孩子,哪来的这么多事?!”听我说矿上来了个老和尚,妈妈一怔,立马呵住我说:“离远点,小心他把你给骗走了。”
  我问:“和尚吃小孩吗?”
  “和尚没有儿女,会把你的魂招去当小和尚。”妈妈说。
  这话把我吓得不轻,好长一段时间,我经常做梦,梦见老和尚的窑洞里关有许多不会哭笑、没有魂灵的小孩子。
  秋天,我上了小学,不再到处跑去玩耍,渐渐地把老和尚给淡忘了。
  过了几年,我再一次想起老和尚,别人却说早不见了。乍一听,我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可也没有多想,刻意去打听,便也不知道他是死了,还是去其他地方了。后来,我去外地工作,彻底将老和尚给忘了。
  直至十多年后,一次回矿上看父母,闲来无事转悠,路经老和尚住过的地方,我才又想起,特意过去看了看。
  几颗硕大的杨柳和杏树不见了,没有院墙、一亩多地的敞院成了麦田,窑洞的门窗没了,里面的窑顶坍塌,火炕烂成了一堆土,窑壁上烟熏过的痕迹依旧清晰。想起童年的恐惧,我竟然觉得可笑。
  从窑里出来,走过刚刚收过的麦地,伫立梦中老和尚站过的地方,遥望远方,只见山峦起伏、绵延不断,由近及远,山色逐渐淡去。目光尽处天地一色,浑然一体,空灵豁达。我感觉一股气势贯顶,身体渐轻,恍恍惚惚飘起。
  忽然,下边铁道边人家院子里传来一阵狗叫声,使我一惊,回过神来,恍如梦醒。
  定神望向远方,晴空万里,山峦依旧,山形草木不肥不瘦,视野所及熟悉而亲切,与我童年所见毫无二致,实在感觉不到异常。思忖良久,我还是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拾身怏怏离去。
  到了一旁的小路上,我忍不住又回首望了望窑院,突然觉得,哪年哪月的哪一天,什么时候,我在这里是见过老和尚的。
  那天,从山上回来路过,我照旧害怕,疾步奔跑而过,却还不忘朝老和尚住的地方瞥上一眼。不想,这一眼看到老和尚头剃得白光,身披耀眼的黄色袈裟,手里提着一串珠子,正往杏树下去。他好像听到了动静,向我这边转过脸来,惊得我魂飞魄散,落荒而逃。
  自此以后,这个老和尚就经常在我的脑海里萦绕。我常想:他到底长什么样?整天在杏树旁看什么?究竟从何而来,又去了何处?……
  时间久了,我竟想象出许多答案,有好的,有坏的,有神秘无果的,片段连接,足以成就一部长篇小说。
  几十年过去了,其间经常碰到矿上的人,可我从来没有提起过老和尚,就是遇到金波,也没问过。不是不能问,也不是不敢问,完全是想不起来问。
  然而,一有闲暇,我就想起这个老和尚。可究竟见没见过他,想来想去,把我也给想糊涂了。
  我的大脑一会儿说见过,自己也觉得真真切切见过;一会儿又说没有见过,自己也觉得确确实实没见过。我总是这样被来来回回的似是而非困扰,弄不清到底见没见过,长期陷入迷茫。
  近来,忽有一日顿悟,佛祖无所不能,法力无边,这个老和尚不知什么时候早已潜入我的心底。
  2020年4月
  (陕西省崔家沟监狱)
  作者简介:胡旭(1963-),笔名牧石,男,现居铜川,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文学会会员,《作家摇篮》杂志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青海湖》《鸭绿江》《中国青年作家报》《文化艺术报》等报刊。有散文获陕西省作协征文优秀奖,入编《全国司法干警优秀作品选》等文集。
其他文献
红砖美术馆作为当代美术馆中十分具有个人特色的建筑设计作品,以红砖为建筑材料,展现了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影响十分深远。虽然褒贬并存,但是它展示了极强的艺术性,对于当代建筑设计实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化、应用以及输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因物不改”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特色以及文化与艺术价值三个方面分析红砖美术馆的建筑文化与艺术内涵。  一、红砖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于20
期刊
广西民族民间文化具有质朴、单纯、自然的风格气质以及独特的审美意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儿童绘本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和宝库。广西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儿童绘本创作中,对创作具有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意蕴的原创绘本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儿童绘本是一种通过图画与文字的互动来实现主观性表达、传递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日本著名绘本作家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中指出,绘本不是“文+图”,而是“文×图”。由此可
期刊
就面料市场来看,人们对香云纱还局限于面料上的认识,对其功能上的认识比较片面,应用香云纱制作的成衣,其市场定位是老年群体,使得香云纱的发展具有局限性,致使香云纱的产品种类较少。香云纱使用传统手工制作,制作周期长,生产数量较少,致使价格昂贵,使其不具备市场优势,由于工业化的影响,传统的香云纱晒莨厂受到冲击,致使整个香云纱行业的衰落,2008年,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香云纱迎来了发展的机遇,重回人们的视
期刊
不知为何,我对传记总有种不信任感,觉得一个人去写另一个人的一生,只能描摹出大概的样子,而生命中的那些起伏心绪只有自己知道得最清楚。此次拜读《杨绛传》,让我觉得一部人物传记写得这么有趣真是不容易,她的生命苦难远大于幸福,她却用尽全力去过好生命的每一分钟。  她有着柔和的眉梢眼角,笑意盈盈,着黛色半高领毛衫,浅灰小褂,略略垂下的朱红老花镜撑在鼻梁骨上。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大光明发型,那原本锋芒毕露
期刊
古希伯来有句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人类在哲学思考的道路上从未放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终要去向哪里?  历史是镜,未来亦为镜,既有真实,方有幻象。一篇《45年后,苹果和谷歌就这样毁灭了整个世界》的热文描述了未来可能场景,大约是人工智能不断向前发展,最终毁灭了人类。这篇文章引起大家如此的注意,不是无原因的。此类文章在青少年中颇为流行,我很担心,倘若科技真的发展如此,人类的道德和情感
期刊
佛罗里达州临近墨西哥湾,大海湛蓝,植被茂盛,雨水丰沛。不到一周时间,最少看到三场雨。我从小就喜欢下雨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披着雨披,遮着雨伞,穿着雨靴,在雨中一直走……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一天下午,上学遇到雨天,我举着伞,穿着心爱的小雨靴,迎着微风,踩在淅淅沥沥的雨中,走两步,就停下来,站得整整齐齐,前后左右看一圈小雨靴,走两步,又停下来,看看小雨靴……如此走走停停,等到了学校,发现都下了一节课。幸
期刊
离开家乡已经有近二十年了。老家院坝边的杏子树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那绵软、香甜、质朴、浓烈的家乡味道总勾起我浓浓的乡思乡情。  杏子,性热。杏子成熟后,显现的是那种略微发暗的橙黄。用手轻轻捏一下,杏肉和杏核便分开了。把杏肉送入口中,我便尝到一种甜甜酸酸的味道。  杏子在唐宋词中经常被提及。我至今依稀记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
期刊
七絕·迎春花  几多故事隐新枝,伺候春风未误期。  静寄厂园增一景,沁香满满企兴知。  七绝·庆祝西变组件有限公司成立22周年  智能潮起坻中流,改革东风急竞舟。  再续宏图肩重任,弘扬国产共相酬。  七律·西变组件有限公司成立22周年有感(中华新韵)  艰苦经营廿二年,改革发展总居先。  科研巩固人才壮,生产充盈业绩添。  南北员工看共识,东西技术竞精尖。  他年计划完成后,组件征途猛著鞭。  
期刊
赣南有一叫牛牯村的地方,在离村半里路的山脚下,有栋单独的土屋,住着一苏姓猎户,作为外乡人,现在已是第三代了。其爷爷据说在老家用猎枪打死一恶霸,躲避官司逃到好几百里外的牛牯村。因是外乡人,为了避免与本地人产生矛盾,选在村外山脚下伐木建了栋土木屋,屋墙、屋顶用稻草拌黄泥抹上厚厚一层,防风防雨,冬暖夏凉,外观看上去与当地砖墙瓦房不同,像个大泥疙瘩。  猎户爷爷走了后,父亲前几年上山取野蜂蜜不幸坠崖身亡,
期刊
每次接触《弟子规》,脑海中会不断浮现父母、自己、儿子以及学生几个不同角色,我总会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曾有相当长的时间,我不满父母的严厉,嫌家规太多。早晨,只要母亲在厨房的锅盖、勺子声响起,我就得赶紧起床,不敢贪睡,因为起晚了母亲便面露不满。有时,她不用直接叫我,愈来愈响的锅勺声便在暗示我赶快起床。从小到大,甚至高中四五点起床也一样,起床后,我必须把被子整齐叠好,否则必定招致母亲的唠叨与责备。用《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