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为机:做好心理危机干预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5191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小学师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有所增多,中小学校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与家庭暴力、性侵犯、人质事件、自杀等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这对中小学师生与家长,以至于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心理伤害,极大地破坏了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直接威胁到社会稳定和民众的心理安全。因此,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对构建平安社会、和谐校园和幸福家庭具有重要意义。
  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危机是校园内外发生的突发、意外或紧急事件,对师生产生身心压力、伤害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而学校现有资源难以解决的严重事件。中小学校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人为伤害和公共危害事件,中小学师生的生命安全会处于危险境地,会出现心理失衡、精神痛苦的紧急状态,导致生理、认知、情感、行为上的功能失调,甚至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等严重心理问题,有些严重者终生都难以从心理创伤中康复。心理危机对中小学师生、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灾害和损失。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预防危机事件发生,减少或消除危机对中小学师生造成的消极影响,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共同资源展开的预防、干预和康复的系统活动。虽然危机事件对中小学师生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但也隐含着心理成长的机遇。做好心理危机干预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事件,学校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明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出现危机事件时能够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给予师生适当的心理干预,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他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可见,心理危机干预既是中小学校的一项法律义务,也是学校的管理责任,有利于促进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健康校园和幸福美好家庭。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心理危机干预要在保证受害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最大限度地保證全体中小学师生的人身安全;预防性原则,要开展心理安全和危机预防的宣传教育,组织校园危机预防活动,使师生具有危机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科学性原则,危机干预人员要具备专业素养和干预技能,科学有序、持续有效地开展危机干预,避免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差异性原则,从预防、干预到干预后的每个阶段,干预的对象、任务和方法都要有所不同,对不同人群、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也要采用不同的干预策略和方法;发展性原则,危机干预既要帮助中小学师生转危为安,使其心理恢复平衡,又要促使其从危机中得以心理成长,提高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和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心理危机干预任务
  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任务在危机事件不同阶段是有所不同的,在每个危机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危机前积极预防。在危机事件发生前,学校要建立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做好安全防范与心理教育工作,培养中小学师生和家长的危机预防意识和预警能力,提高其压力管理水平,以及危机发生后自助助人的能力,加强师生沟通以及家校联系,营造平安健康的校园氛围。
  危机中及时干预。当发生危机事件时,学校要快速做好安全保障,确保校园稳定和师生安全,尽快恢复校园的正常秩序,严控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和扩大化,快速评估危机的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稳定中小学师生与家长的情绪,处理好急性期的心理行为问题,保障校园平安和师生身心健康。
  危机后心理康复。采用科学有效的工具检测中小学师生的心理状况,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康复工作,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家庭支持与社区康复、团体辅导与班级管理,帮助其恢复心理平衡,把危机事件转化为心理成长的资源,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其生活社会功能,增强其应对危机的能力和生活信心。
  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心理危机干预涵盖了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在时间段上可划分为心理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的三个阶段,包括心理教育、危机干预和心理康复等三大类型的方法技术。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危机前的积极预防。积极预防的主要方法有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心理健康宣传、建立心理档案以及危机干预培训等方法。
  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是指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师生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提高师生适应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预防人为伤害事件的发生。
  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主要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师生进行个别咨询或团体辅导,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合理处理心理困惑、冲突和矛盾,疏导心理压力,化解心理痛苦,提升调控情绪、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的技能,增强抵御心理危机的意识和能力。
  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是把心理健康元素与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心理健康宣传,通过心理健康热线、网站、公众号、微课堂等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如读书、校园心理剧演出、专题演讲、举办心理报刊等实践活动,降低、消除中小学师生与家长对心理危机和心理问题的污名化认知,普及校园危机常识和应对知识,开展校园危机管理应对演练,提升应对危机和抗挫抗压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家庭氛围,优化学生心理成长环境。
  建立心理档案是指采用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监测、关注风险性高的学生,定期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级管理和预警预报——关注和帮助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适时预警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全方位监控和防护心理危机或潜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处理自伤伤人和自杀倾向的学生,从而最大程度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危机干预培训主要是组织对中小学管理人员、心理老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开展危机干预培训,使他们了解必要的心理危机的知识,具备判断心理异常的能力,掌握压力管理和人际沟通的技能,熟悉危机干预的流程,获得自我调节的技巧,从而提高学校心理预防的整体水平。
  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提高危机管理实效。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主要有危机管理、心理评估、心理急救、班级管理、转介与心理治疗等。
  危机管理,即在发生危机事件时,学校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尽力保证中小学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负责人与相关人员召开联席会议,快速评估中小学师生心理状况,根据危机程度、涉及人员和影响范围制订危机干预方法,并不断对危机干预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整,总结危机干预的经验和效果,提高危机管理水平。
  心理评估是指采用科学测量工具,对中小学师生进行评估、筛查和甄别,检测危机状态下中小学师生的身心状态、精神状况和生活情况,评判其心理危机程度,收集和确认创伤严重师生的重要信息,建立重点干预档案,确定危机干预方法和治疗技术。心理评估既是危机干预的基础,也贯穿于危机干预的整个过程。
  心理急救是专业人员在危机急性期,采取快速干预方法,为中小学师生和家长提供心理支持,指导他们了解和接纳在身体、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应激反应,学习和掌握应对危机的方法,鼓励他们使用合理方式来释放压力和稳定情绪,促进他们建立人际关系、获得社会支持,以减少和降低其心理创伤,增强其生活适应和恢复其社会功能。
  班级管理是指对危机状态下的班级,采用艺术、游戏、绘画、文体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群际关系中表达危机中的经验、感受和行为变化,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和倾诉,得以宣泄情绪和获得情感支持,理解和接纳自己与他人的应激反应,相互学习克服困难和应付危机的方法,发挥同伴关系和班级动力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情绪放松和社会支持作用。
  转介与心理治疗,即对心理创伤严重、 高压力风险的个体及时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并对他们进行创伤后个别心理治疗与团体治疗、处理伤亡的哀伤辅导,使他们释放痛苦的情绪感受,合理认知危机事件,修复心理创伤,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
  科学开展心理康复,促进师生心理成长。心理康复期的主要方法有心理治疗与咨询、生命教育等。
  危机事件后学校要持续关注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师生,督促和支持他们接受心理治疗与咨询。通过个别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和团体辅导等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消除危机事件造成的长期影响,使他们以健康合理的方式处理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恢复危机前的认知、情绪和行為的功能水平,将危机事件经历转化为自身资源,掌握和应用处理危机的有效策略,提高其未来应对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召开生命教育班会,让学生了解生命意义,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价值,乐于助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在家庭教育中让学生与家长体会到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珍爱生命,关怀别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挫败和困难,乐观进取,身心健康。
  心理危机干预是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底线,做好心理危机干预能够提高中小学师生与家长的心理安全意识,掌握压力管理技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发生,降低危机事件对中小学师生的身心伤害和精神痛苦,保障他们平稳度过危机阶段,促使其重新恢复心理平衡,并将危机事件经历转化为心理成长的宝贵经验,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增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其他文献
创办于1985年的太原市第五实验中学是一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市级示范高中。学校秉承“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科研兴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积极践行“足迹教育”,让每一位来校就读的学生在三年受教育的过程中,留下成长的足迹,体验成功的喜悦。近年来,学校围绕“脚斗士”这一传统体育项目,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借此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增强学生的身体素
期刊
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胶州市教育体育局以“全员参与、预防为主、及时干预、着眼提升”为工作思路,创新实施全过程指导、全天候呵护、全员化参与、全方位合作、全区域推进的“五全”工作机制,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呵护学生心理健康、传播科学育人理念,努力让孩子更阳光、让家庭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  全过程指导,让生命更精彩  在三里河小学心理咨询室,四年级二班的孩子正在上心理健康课。这是一堂团
期刊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香港路小学以“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童
期刊
这是一个新时代,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中小学生在见证世界缤纷色彩的同时,也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不断自我更新。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各地中小学在制度、课程、师资队伍和心理辅导室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为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做出了独
期刊
在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有关的所有工作,如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校园活动、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二是帮助儿童青少年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减少心理行为问题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不良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致
期刊
济南市市中区位于泉城济南市的中心地带。多年来,市中区以“创全国一流品质教育”为发展目标,着力培养 “身心两健、气质独特” 的市中学子。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市中区在课程改革方向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梳理和探索。市中区课程建设向内根植于学校特色,向外延伸至社会的每个角落,课程充分利用空间的功能属性,以真实存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习真实地发生,让教育扎实地在學生与大千世界的精彩互动中推进
期刊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历年有关政策文件中,包括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对此都有专门的提及和论述,尤其是2017年教育部等22个部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和2018年教育部等10个部委《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出台,将心理学界、教育界,以及社会各
期刊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坐落在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是一所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特色小学,曾入选北京市第一批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自1986年成立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年来,除“民族特色小学”外,学校还新增了“教育科研先进校”的殊荣。随着学校教科研课题的稳步、有序推进,一所内涵丰富、师生和谐,始终以为各民族儿童提供优质教育为最终育人目标的时代先锋小学,正
期刊
一个人健康的心理,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成才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人成才成功的重要标志。中小学生处于心智成熟的关键阶段,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成熟的心智,既是教育工作者的应尽责任,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建立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对教师
期刊
林崇德教授曾经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科学不严肃的态度,觉得学校之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许多学生心理不健康,这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最大误区。我们认为如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才是问题。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困扰他们的多是成长性的问题,如环境适应、情绪管理、学习压力、青春期烦恼、人际交往、亲子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  每年开学季,在校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