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为作者乌利茨卡娅带了荣誉,小说不仅以独特的视角记录时代,而且用深邃的思考和精彩的演绎在向生命和真理致敬。小说的主题不是单一的,生命的奥秘、爱的真谛以及真理的内容都是这部小说的主题,而其中心主题则应该是生命和真理,历史只是生命的残骸和时间的痕迹。
关键词:《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 生命 真理
一、前言
《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是2001年“俄语布克奖”获奖作品,作者乌利茨卡娅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作家。该作品不仅内容厚重,情节生动,更为可贵的是视域宽广而深邃,思考沉重而精深。所以这不仅是一部堪称精品的叙事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沉思录”。词句之中总是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言辞之外又常常跳跃着思想的音符。作者乌利茨卡娅出色地把握着叙述的节奏和情感强弱的切分与配置,时而是纯理性客观的叙述,给人一种实在的安全感;时而又安排出感性主观的思考,创造出一种虚幻而又神秘的诗意。
随着作者独具匠心的叙述,读者或漫步在莫斯科街头,感受历史的冰冷与厚重;或行走在思维的边缘,触摸真实世界的界限,凝视生命中最为神秘的真理。表面上,小说是献给历史的时代记录,实质却是写给生命与真理的赞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作品中的每一位人物同时又是一位哲学家,他们用自己的哲学认识世界,并在这些哲学的指引下思考生命。每个人都虔诚地信奉着自己的真理,并以此为原点建构着自己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清楚地标示出了善与恶、罪与罚、神圣与肮脏、道德与堕落的所有维度。无论是赞颂或是唾弃、同情怜悯或是发起攻讦和责难,一切爱恨的标准也都随之建立。作为妇科医生的库科茨基对生死已经司空见惯,他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真实,不肯把怀疑的内容当作真实的一种形式;叶莲娜坚信绘图里隐藏着真理,相信世界来自于一个神圣的模型;而瓦西莉萨对上帝抱持着绝对的虔诚,愿意将身体连同灵魂都奉献给无上的神明;塔尼娅先是父亲库科茨基的崇拜者,理性地看待着世界,而后却回归了内心,重塑了自我;每个人物都往不同的地方寻觅着自己认为的真理,而真理本身却不肯轻易示人。真理应当是永恒的亘古长存的,而个体的生命则无法超越生死的界限。正如小说的卷首语揭示的那样:真理在死亡一边。真理非生命所能等待,而等待生命的只是死亡。但是在岁月的更迭之中,不仅是一代生命个体的凋零,同时也是一代新生命的诞生与成长,于是这条对真理的求索之路才由此得以不断延续与更新。
二、爱恨的纠葛实则是对真理的争辩
库科茨基医生和叶莲娜的结合好像是命运的安排。叶莲娜对巴維尔来说意义非凡,“她是巴维尔生活中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没有驱走他那种天赋的女人。”{1}而叶莲娜也及时攥住了自己内心萌动着的爱意,“值得惊讶的是这个对男人没有一丁点经验的老姑娘,竟然在爱情刚刚开始萌动的时候就如此敏锐地捕捉到了它。”{2}事实上他们一开始就彼此亲近,当库科茨基看到躺在手术台上的叶莲娜时,他有一种难以解释的奇怪感觉:“他看见了,无论谁都不能理解这一点,他对谁也无法解释清楚这种奇怪的感觉,他看见了一个十分亲近的身体。甚至连右肺上方的阴影,那是小时候得过肺结核的痕迹,对他来说都显得亲切而熟悉。”{3}而叶莲娜则一醒来就问出“我在那看见的是您吗?”{4}这样的话来。叶莲娜自己在留给女儿的笔记本中真诚地告白:“我对巴·阿甚至不是一见钟情的,而好像是,我在自己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爱上了他,我只不过是在重温从前的爱。”{5}就这样他们走在了一起,成了彼此的温存和慰藉。他们的结合并不简单,因为这是“两个了解秘密的人生活在一起。他能透视活生生的物体,她能透视另一个非物质的世界。”{6}从这里开始了爱情,也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迥然相异,这被双方刻意隐藏了下来,当然是“处于保护目的的禁忌”{7}。但这种隐瞒却最终导致了幸福关系的终结。
实际上,爱恨纠葛的背后是对真理的争辩。库科茨基是一位理智的医生,他所做的一切判断都来自于自己锐利而“深刻”的观察,完全是一位现实主义者。所以在对待流产问题上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女人一边而支持流产的合法化,因为女人才是真正活着的。事实上,他一直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多方奔走;而妻子叶莲娜,她的父母则都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信徒,她的一部分童年是在托尔斯泰式的公社里度过的,之后她便在祖父母那里长大成人,而祖母正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叶莲娜相信“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物品都是根据一个神圣的模型铸造出来的”{8}。这显然带有柏拉图式的神秘唯心主义色彩,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理式世界”的概念。“理式世界”也即是神的世界:“我们经常用一个理式来统摄杂多的同名的个别事物,每一类杂多的个别事物各有一个理式。”{9}或者换个角度说,叶莲娜是一位有着宗教情怀的超现实主义者,她或许笃信神秘的力量,无论是宗教还是理式都会凸显“罪”这一概念,这也是为什么叶莲娜不能接受流产,并将那些有此行径的女人视为“凶手”的原因。可以看出,两人看待生命的态度截然不同;关于世界,他们信奉着迥然相异的真理。所以当库科茨基医生在盛怒之下抛出了自己的观点时,一直被精心呵护的幸福关系刹那间变得支离破碎,往昔的深情与爱意像雾霭一样被这阵旋风吹得荡然无存,“全部的家庭幸福,那种轻盈的、放松的幸福,他们的出众和亲近、无尽的信任,这一切都在顷刻间坍塌了。”{10}就这样,库科茨基和叶莲娜虽然还继续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那种几乎关涉真理的分歧在两个优雅的灵魂之间划出了彼此都无法逾越的鸿沟。他们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彼此都不能够接受的冰冷真相,从此那爱情的溪流依然存在,只是不再流淌,被这冰冷冻住了,或者用乌利茨卡娅的话说,他们的争吵也变得坚硬,“就好像蒙上了一层壳。”{11}他们之间依然葆有爱情,只是其形式开始让人感到疲惫和痛苦。他们手握自己信奉的真理来审判彼此,就像手握正义的权杖。可以说正是这种对真理的争辩让他们走上了进退两难的爱恨边缘。这种争辩不可避免地使库科茨基和叶莲娜在道德上也分道扬镳,而道德又从来不会彼此臣服,它不仅用来束缚自己,而且经常试图被用来禁锢与之接近的灵魂,甚至是成了毁灭生命之美的绞索。正如尼采所言:“我的兄弟,当你有一种道德,且是你自己的道德时,那你便不与他人共有……一切的道德互相嫉妒,嫉妒是可怕的事。甚至于道德也可因嫉妒而死灭……人是要被超越的一种东西;因此你当爱着你的一切道德——因为你将为它们而死灭……”{12}
关键词:《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 生命 真理
一、前言
《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是2001年“俄语布克奖”获奖作品,作者乌利茨卡娅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作家。该作品不仅内容厚重,情节生动,更为可贵的是视域宽广而深邃,思考沉重而精深。所以这不仅是一部堪称精品的叙事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沉思录”。词句之中总是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言辞之外又常常跳跃着思想的音符。作者乌利茨卡娅出色地把握着叙述的节奏和情感强弱的切分与配置,时而是纯理性客观的叙述,给人一种实在的安全感;时而又安排出感性主观的思考,创造出一种虚幻而又神秘的诗意。
随着作者独具匠心的叙述,读者或漫步在莫斯科街头,感受历史的冰冷与厚重;或行走在思维的边缘,触摸真实世界的界限,凝视生命中最为神秘的真理。表面上,小说是献给历史的时代记录,实质却是写给生命与真理的赞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作品中的每一位人物同时又是一位哲学家,他们用自己的哲学认识世界,并在这些哲学的指引下思考生命。每个人都虔诚地信奉着自己的真理,并以此为原点建构着自己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清楚地标示出了善与恶、罪与罚、神圣与肮脏、道德与堕落的所有维度。无论是赞颂或是唾弃、同情怜悯或是发起攻讦和责难,一切爱恨的标准也都随之建立。作为妇科医生的库科茨基对生死已经司空见惯,他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真实,不肯把怀疑的内容当作真实的一种形式;叶莲娜坚信绘图里隐藏着真理,相信世界来自于一个神圣的模型;而瓦西莉萨对上帝抱持着绝对的虔诚,愿意将身体连同灵魂都奉献给无上的神明;塔尼娅先是父亲库科茨基的崇拜者,理性地看待着世界,而后却回归了内心,重塑了自我;每个人物都往不同的地方寻觅着自己认为的真理,而真理本身却不肯轻易示人。真理应当是永恒的亘古长存的,而个体的生命则无法超越生死的界限。正如小说的卷首语揭示的那样:真理在死亡一边。真理非生命所能等待,而等待生命的只是死亡。但是在岁月的更迭之中,不仅是一代生命个体的凋零,同时也是一代新生命的诞生与成长,于是这条对真理的求索之路才由此得以不断延续与更新。
二、爱恨的纠葛实则是对真理的争辩
库科茨基医生和叶莲娜的结合好像是命运的安排。叶莲娜对巴維尔来说意义非凡,“她是巴维尔生活中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没有驱走他那种天赋的女人。”{1}而叶莲娜也及时攥住了自己内心萌动着的爱意,“值得惊讶的是这个对男人没有一丁点经验的老姑娘,竟然在爱情刚刚开始萌动的时候就如此敏锐地捕捉到了它。”{2}事实上他们一开始就彼此亲近,当库科茨基看到躺在手术台上的叶莲娜时,他有一种难以解释的奇怪感觉:“他看见了,无论谁都不能理解这一点,他对谁也无法解释清楚这种奇怪的感觉,他看见了一个十分亲近的身体。甚至连右肺上方的阴影,那是小时候得过肺结核的痕迹,对他来说都显得亲切而熟悉。”{3}而叶莲娜则一醒来就问出“我在那看见的是您吗?”{4}这样的话来。叶莲娜自己在留给女儿的笔记本中真诚地告白:“我对巴·阿甚至不是一见钟情的,而好像是,我在自己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爱上了他,我只不过是在重温从前的爱。”{5}就这样他们走在了一起,成了彼此的温存和慰藉。他们的结合并不简单,因为这是“两个了解秘密的人生活在一起。他能透视活生生的物体,她能透视另一个非物质的世界。”{6}从这里开始了爱情,也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迥然相异,这被双方刻意隐藏了下来,当然是“处于保护目的的禁忌”{7}。但这种隐瞒却最终导致了幸福关系的终结。
实际上,爱恨纠葛的背后是对真理的争辩。库科茨基是一位理智的医生,他所做的一切判断都来自于自己锐利而“深刻”的观察,完全是一位现实主义者。所以在对待流产问题上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女人一边而支持流产的合法化,因为女人才是真正活着的。事实上,他一直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多方奔走;而妻子叶莲娜,她的父母则都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信徒,她的一部分童年是在托尔斯泰式的公社里度过的,之后她便在祖父母那里长大成人,而祖母正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叶莲娜相信“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物品都是根据一个神圣的模型铸造出来的”{8}。这显然带有柏拉图式的神秘唯心主义色彩,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理式世界”的概念。“理式世界”也即是神的世界:“我们经常用一个理式来统摄杂多的同名的个别事物,每一类杂多的个别事物各有一个理式。”{9}或者换个角度说,叶莲娜是一位有着宗教情怀的超现实主义者,她或许笃信神秘的力量,无论是宗教还是理式都会凸显“罪”这一概念,这也是为什么叶莲娜不能接受流产,并将那些有此行径的女人视为“凶手”的原因。可以看出,两人看待生命的态度截然不同;关于世界,他们信奉着迥然相异的真理。所以当库科茨基医生在盛怒之下抛出了自己的观点时,一直被精心呵护的幸福关系刹那间变得支离破碎,往昔的深情与爱意像雾霭一样被这阵旋风吹得荡然无存,“全部的家庭幸福,那种轻盈的、放松的幸福,他们的出众和亲近、无尽的信任,这一切都在顷刻间坍塌了。”{10}就这样,库科茨基和叶莲娜虽然还继续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那种几乎关涉真理的分歧在两个优雅的灵魂之间划出了彼此都无法逾越的鸿沟。他们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彼此都不能够接受的冰冷真相,从此那爱情的溪流依然存在,只是不再流淌,被这冰冷冻住了,或者用乌利茨卡娅的话说,他们的争吵也变得坚硬,“就好像蒙上了一层壳。”{11}他们之间依然葆有爱情,只是其形式开始让人感到疲惫和痛苦。他们手握自己信奉的真理来审判彼此,就像手握正义的权杖。可以说正是这种对真理的争辩让他们走上了进退两难的爱恨边缘。这种争辩不可避免地使库科茨基和叶莲娜在道德上也分道扬镳,而道德又从来不会彼此臣服,它不仅用来束缚自己,而且经常试图被用来禁锢与之接近的灵魂,甚至是成了毁灭生命之美的绞索。正如尼采所言:“我的兄弟,当你有一种道德,且是你自己的道德时,那你便不与他人共有……一切的道德互相嫉妒,嫉妒是可怕的事。甚至于道德也可因嫉妒而死灭……人是要被超越的一种东西;因此你当爱着你的一切道德——因为你将为它们而死灭……”{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