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去研学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neng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的提出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它是五脉合一、五水相连的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它具有政治国脉、经济动脉、历史文脉、社会命脉、生态水脉等功能,与长城一起成为中国独具魅力的文化符號,是人类宝贵且仍在发挥功能的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通州时指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大运河。”
  1.大运河研学的教学依据与实践需求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将研学旅行定义为: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它通过源于学校教学,补充学校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根植课堂的研学课程才是具有生命力和生长点的课程。大运河研学旅行课程正是在梳理学科教学基础上开展的,它立足学科教学,运用知识整合的教学方式,打破学校分科教学的局限性,弥补学校教学动态性不足的缺陷。
  大运河具有故事性、体验性、探究性。我们尝试研发大运河研学课程:小学主要内容是延伸到大运河的故事;初中延伸到运河历史探究、漕运科技探寻;高中延伸到政治国脉、运河主题探究生成。
  2.目前大运河研学课程的开发情况
  检索中国知网“关于大运河文化的成果”统计中我们发现:关于大运河文化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有关大运河的专著有20多部,但关于大运河文化的课程、研学旅行几乎为空白。大运河文脉的传承,需要从中小学阶段开始。研学旅行与文献引用次数的检索发现:截至2018年2月,发表机构前十位的高校论文仅22篇,被引用次数仅为16次。这些数据说明:研学旅行的历史在我国虽然很悠久,但是研学旅行的理论引领还很匮乏。这表明其理论与实践创新具有很大空间。
  3.博物馆中开展大运河研学旅行的现实必要
  习近平同志在视察良渚文化博物馆时反复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要通过博物馆守住历史、守住文脉、守住民族的根和魂。”随着历史的变迁,大运河遗留下的部分遗迹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觅得踪迹。但大运河沿线的运河博物馆却建起了运河遗迹模型,还原了运河人家生活场景。保存完好的运河文物,都诉说着大运河的历史,传承着大运河的文脉,彰显着运河文化的重要地位。因此,开展研学活动,跟着课本到运河博物馆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会让课本活起来、知识用起来、文化传下来。
  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资源分析
  
  1.历史资源
  大运河沿线的博物馆记录着当地大运河发展、变迁的历史。通州博物馆记录了漕运通济、通州故城、漕粮仓储的历史;首都博物馆记录着通惠河开凿的历史,大辽汉化的演进历史;沧州博物馆的“大运河文化展厅”呈现了大运河沟通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史;聊城运河博物馆记载了漕运钞关的历史;淮北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史料记载着隋朝开凿运河的社会背景;扬州博物馆的文献可以追溯春秋开邗沟;杭州博物馆作为大运河的终点,蕴藏着运河百年的建桥史。这些史料与文物,为学生开展研学活动、进行文献考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文物资源
  作为历史事件的见证,运河文物是有力的证明。通州博物馆的密符扇,见证大运河漕粮质检的严苛与漕运官阶设置;城砖见证“漂来的北京城”。沿线博物馆中打捞上的运河文物,从古邗沟标识到唐代的云纹双耳罐、金代的铁权、宋朝的瓷片,再到元朝的沉船,都折射出大运河成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作用。首都博物馆珍藏的中原工艺与游牧民族生活二者合一的鸡冠壶,见证了中原文化与大辽文化的融合。运河文物见证了漕运发展与国家统一。运河地理图鉴,是漕运开凿历史与工程建设的见证,更是南北文化融合的例证。
  3.场景模型资源
  漕运科技与漕运工程是大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州博物馆的“仓厫”模型展现了农耕文明漕粮仓储的科技发达;“梯行设计”模型展示出了世界上最早运用海拔原理,破解水往高处走的难题;聊城博物馆的元代漕船,见证漕运规模之大,货物之多,漕运之盛;淮北博物馆的瓷器发掘遗址,是探究考古的重要资源;杭州博物馆的桥梁模型和“运河的不挽桅”模型,揭秘帆船过桥的秘密。
  运河文化研学课程体系
  1.构建大运河博物馆研学课程体系
  大运河博物馆研学课程体系应包含课程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方法体系、课程评价体系。大运河博物馆研学课程以“知行合一”“体用合一”为教育原则,以主题研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五脉探究为内容,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如图1。
  2.构建大运河博物馆研学目标体系
  (1)研学主题安排
  以“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为宗旨,以“感乡情,知社会人脉”“悟市情,体漕运命脉”“明国情,研运河与政治国脉”分别为小学至高中三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如图2。
  图2 三个学段研学目标价值递进图
  (2)三个学段研学目标体系
  小学阶段以“感乡情”为教育目标,以“博物馆中话漕运人脉”为主题,以“运河文物背后的故事”“运河人家的生活”为重点,激发学生对运河文化的兴趣,感受运河民俗文化,了解大运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初中阶段以“悟市情”为研学目标,以“博物馆中寻漕运命脉”为主题,以北京市地区大运河开凿的历史、经济发展、科技文化的运用了解大运河的经济动脉、历史科技文脉,体悟文化融合与交流。
  高中阶段以“明国情”为研学目标,以“博物馆中探政治国脉”为主题,探究大运河与政治统一的关系。三个学段的研学目标依次递进,研学内容呈现螺旋式跃进。
  3.构建大运河博物馆研学内容体系
  大运河博物馆研学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大运河与经济发展”“大运河与文化科技发展”“大运河与国家统一”等研学主题的学习探究。课程内容体系见表1。
  4.大运河博物馆研学实施方法体系
  (1)课程实施方法
  本实践按照“确立主题→学科研讨实地考察→制定研学方案→进行活动实施→活动成果展示与反思”的思维路径指导研学活动。研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则按照“行前阅→行中探→行后思”的思维模型,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2)多学科参与的探究性课题
  融合历史、地理开展的“大运河开凿的历史与政治国脉”探究;融合历史与文化开展的“大运河文物中看文化融合”探究;融合物理、化学、数学与历史学科共同开展的“大运河漕运中的科技探秘”探究;融合语文、历史与音乐学科共同开展的“博物馆文献资料中历史文化名人”探究;融合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共同开展的“运河遗址考古与经济发展”等探究主题。
  (3)研学活动设计举例
  活动一:“从大运河文物看文化融合”活动设计。
  第一,行前阅读博物馆简介,阅读教科书中相关文物介绍,并进行文物分类。第二,“文化融合主题研究”小组任务:文物中的文化融合、典籍中文化融合、生活方式中的融合、服饰文化中看融合。第三,讲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第四,研究成果报告设计。第五,我是博物馆解说员职业体验。
  活动二:研究性学习——隋朝灭亡真的源于开凿大运河吗?
  第一,文献中找观点:肯定说、否定说与两面说。第二,根据学案史料,分析隋朝农民、唐宋商人、唐宋文人等的有关资料,研究这些人怎么看待大运河的开凿。第三,在博物馆中找运河促进社会发展的证据。第四,以事实证据评说大运河。第五,隋亡与三征高丽的原因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是研学课程的宗旨。学着达尔文去旅行,做博物君子。博识万物,人在中央;博洽多闻,人在课堂;博古洞今,人在思想;博物君子,人在成长。
  注: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大运河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CADA18081)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其他文献
2015年12月10日,美国教育部公布了名为《为未来而准备的学习——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1]的2016年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众多教育领域人士的关注。为使读者深入了解该计划的由来、具体内容,我们撰写了本文。  2016美国教育技术计划产生背景  1. 美国教育技术计划的演变与发展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是一份关于技术推动下的学习愿景与计划。其目的在于,为所有与教育有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英语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包括单词记不住、发音不标准、口语不地道、答题难得高分等等。在“互联网 教育”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在不断深化,那我们能否利用一些信息技术工具,来提升课堂教学与英语学习的效率呢?下面从信息技术工具介绍、应用场景、使用策略及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分享和探讨。  常用英语学科信息技术工具介绍  笔者根据不同的英语学科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
我是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关注“创客”及“创客教育”的。那时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很少能看到国内关于创客空间或创客教育机构的文字,只有在各大英文创客教育网站上瞎逛,并厚着脸皮进了一个又一个创客教育群,开始接受创客精神的洗礼。自从李克强总理今年1月参观了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八个字写进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忽如一夜春风来,我的朋友圈中关于创客的报道如千万梨花绽放。一夜之间,各
【本刊讯】近日,第36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第16届北京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北京举行,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一环,以“创客运动,首都科教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圆桌峰会同期举行。峰会邀请了国内外专家、优秀教育工作者为首都的科技教育建言献策,围绕其中的重大机遇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以进一步促进创客教育更科学、系统、高效和健康地发展。  清华大学高云峰教授结合自
學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位于石景山区八角地区。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学习和借鉴中外现代学校管理经验,秉承“扬长教育”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尊重个体、张扬个性;挖掘潜能、持续发展”的基本办学思路,以“培养具有自信、求索、创新品质的英才少年”为育人目标,坚持“实验乐土、自信家园”的办学目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扬学校和谐管理之长、扬教师专业发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学生知识的60%是通过作业环节才得以巩固、纠正和掌握的,没有经过重温的知识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将十分短暂。作业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是培养学生收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沿袭已久的学生做、教师改的传统作业教学流程和模式,已明显不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了,构建信息化作业平
2019年9月10日 ,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称号给予人民教师。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将教师工作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撑和保障。  新时代的教育也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以
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减负三十条”  近日,教育部、國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妇联等九部门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共三十条。《通知》指出要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方面,《通知》除了在坚持
“在香山里小学的教育人眼里,这是一场以未来学校发展和创新为主题的探险家聚会。我们深知未来学校的探索挑战巨大,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因为它塑造的是未来的主人。我们不畏惧不退缩,知难而进,因此被称为探险家是当之无愧的。”  4月3日,2018未来学校的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香山里小学举行。发出上述这番感言的正是学校的掌舵人李红霞校长。  未来学校“探险家”的聚会  如何建设未来学校?如何
2015年4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正式确立。2015年9月,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启动了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项目,至2017年9月,已经顺利组织实施了三次全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初步构建了具有国际视野、国家标准、苏州特色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体系。监测中心从2016年发布第一份监测报告开始,就开展了“监测结果运用的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