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程设计背景
学生对上新课很积极,对习题课或试卷讲评课反应淡淡,那是因为大多数教师都把精力用在备新课讲新课上,而忽略了习题讲评课。其实,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习题恰好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显然上好习题讲评课多么重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高中物理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学科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程对师生关系的基本论述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如何将这一理论落实到习题课或试卷讲评课的教学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二、教学过程
教学中,我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做法,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有成绩比他们好的学生去问他们问题,感受特别深刻,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分析自己做错的题,这对于学生而言充满了挑战性。具体过程如下:
课前:
教师在试题批好后,统计本次试题各题的错误率,并告知将要在课堂中解决的错误率最高的试题(3道选择题和1道计算题),分析错题的知识点是否相同或相近,把知识点相同或相近的错题按知识点的先后顺序整理,并分析错误原因,再针对性选编变式训练,其他个别错误的习题,要求学生自行解决或个别解答。
课堂中:
1.选择题。教师出示错误率较高的3道选择题,要求学生重点分析:找三位出典型错误的学生代表,每人分析一题,表达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们思维活跃,积极性很高,在说、听、看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疑问和对他人的思路进行补充和解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点评、激励,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小结和变式或拓展。
2.计算题。教师出示错题,并展示典型的几种学生的错误解法,指导学生重点分析:学生比较展示的解法和自己的解法,去补充他人或弥补自身的思维漏洞。教师对思路正确、表述清楚的学生进行表扬,加强审题和规范解题指导,并对错题进行变式、延伸。
下面结合本课堂中的一道计算题,谈谈如何有效地拓展和演变。
如图所示,半径R=0.40m的光滑半圆环轨道处于竖直面内,半圆环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A。一质量m=0.10kg的小球,以初速度Vo=7.0m/s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加速度a=3.0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4.0m后,冲上竖直半圆环,最后小球落在c点。求A、c问的距离。(g=10m/s2)
(展示学生解答过程)解:设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为VB,则小球从开始到B点,根据动能定理得:
教师先让学生们把该解答过程和他们自己的解答比较,找出自己解题过程的错误。比如:动能定理书写时不考虑力做功的正负,动能定理书写混乱,初末状态不分,解答过程不规范,卷面不整齐等等。
完成后,教师肯定该解答过程的规范性,解题过程清晰。再通报该题的答案,和该同学答案一致。这时,有一样答案的学生就举手了,“老师,我们也是这样解答的,为什么没得全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该解答过程有没有不完整的地方。学生经思考,程度好的学生找到不完善的地方:没有判断能否过最高点。学生经判断,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Vmin=2m/s,所以小球能到B点,以VB=3m/s德速度做平抛。教师对竖直平面内的两类圆周运动模型进行小结,强调对绳模型的运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做判断。
为加强对绳模型最高点的分析,教师改变上题的条件:如图所示,半径R=1.5m的光滑半圆环轨道处于竖直面内,半圆环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A。一质量m=0.10kg的小球,以初速度Vo=7.0m/s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加速度a=3.0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4.0m后,冲上竖直半圆环,最后小球运动到c点(c点没标出),求A、c间的距离。(g=10m/s2)
教师:小球怎么到c点的呢?
教師(引导探究):若本题中圆半径r=1m,则小球怎样回到水平面上?定性分析。
为加深对“脱离轨道”的理解,教师改变情景:上题中若是完整的光滑圆轨道(R=0.4m),为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小球出发的初速度V0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三、反思与评价
1.突出了主体性。这是一堂师生都感到成功的试题讲评课,教师给予了学生自己表示思维的过程,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允许学生对习题的自我评价。
2.增强了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习题特点,在讲评时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了对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重点分析,对错误率较低的题目让学生自我解决或老师个别解答,既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培养。
3.注重了激励性。在试题讲评中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了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怕暴露自己的错误,既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切实落实课改理念,让位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就“放”给学生,并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求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而且要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和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这样教师才真正从课堂的主宰者向组织者和引导者转换。
学生对上新课很积极,对习题课或试卷讲评课反应淡淡,那是因为大多数教师都把精力用在备新课讲新课上,而忽略了习题讲评课。其实,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习题恰好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显然上好习题讲评课多么重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高中物理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学科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程对师生关系的基本论述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如何将这一理论落实到习题课或试卷讲评课的教学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二、教学过程
教学中,我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做法,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有成绩比他们好的学生去问他们问题,感受特别深刻,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分析自己做错的题,这对于学生而言充满了挑战性。具体过程如下:
课前:
教师在试题批好后,统计本次试题各题的错误率,并告知将要在课堂中解决的错误率最高的试题(3道选择题和1道计算题),分析错题的知识点是否相同或相近,把知识点相同或相近的错题按知识点的先后顺序整理,并分析错误原因,再针对性选编变式训练,其他个别错误的习题,要求学生自行解决或个别解答。
课堂中:
1.选择题。教师出示错误率较高的3道选择题,要求学生重点分析:找三位出典型错误的学生代表,每人分析一题,表达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们思维活跃,积极性很高,在说、听、看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疑问和对他人的思路进行补充和解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点评、激励,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小结和变式或拓展。
2.计算题。教师出示错题,并展示典型的几种学生的错误解法,指导学生重点分析:学生比较展示的解法和自己的解法,去补充他人或弥补自身的思维漏洞。教师对思路正确、表述清楚的学生进行表扬,加强审题和规范解题指导,并对错题进行变式、延伸。
下面结合本课堂中的一道计算题,谈谈如何有效地拓展和演变。
如图所示,半径R=0.40m的光滑半圆环轨道处于竖直面内,半圆环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A。一质量m=0.10kg的小球,以初速度Vo=7.0m/s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加速度a=3.0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4.0m后,冲上竖直半圆环,最后小球落在c点。求A、c问的距离。(g=10m/s2)
(展示学生解答过程)解:设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为VB,则小球从开始到B点,根据动能定理得:
教师先让学生们把该解答过程和他们自己的解答比较,找出自己解题过程的错误。比如:动能定理书写时不考虑力做功的正负,动能定理书写混乱,初末状态不分,解答过程不规范,卷面不整齐等等。
完成后,教师肯定该解答过程的规范性,解题过程清晰。再通报该题的答案,和该同学答案一致。这时,有一样答案的学生就举手了,“老师,我们也是这样解答的,为什么没得全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该解答过程有没有不完整的地方。学生经思考,程度好的学生找到不完善的地方:没有判断能否过最高点。学生经判断,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Vmin=2m/s,所以小球能到B点,以VB=3m/s德速度做平抛。教师对竖直平面内的两类圆周运动模型进行小结,强调对绳模型的运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做判断。
为加强对绳模型最高点的分析,教师改变上题的条件:如图所示,半径R=1.5m的光滑半圆环轨道处于竖直面内,半圆环与粗糙的水平地面相切于圆环的端点A。一质量m=0.10kg的小球,以初速度Vo=7.0m/s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加速度a=3.0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4.0m后,冲上竖直半圆环,最后小球运动到c点(c点没标出),求A、c间的距离。(g=10m/s2)
教师:小球怎么到c点的呢?
教師(引导探究):若本题中圆半径r=1m,则小球怎样回到水平面上?定性分析。
为加深对“脱离轨道”的理解,教师改变情景:上题中若是完整的光滑圆轨道(R=0.4m),为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小球出发的初速度V0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三、反思与评价
1.突出了主体性。这是一堂师生都感到成功的试题讲评课,教师给予了学生自己表示思维的过程,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允许学生对习题的自我评价。
2.增强了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习题特点,在讲评时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了对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重点分析,对错误率较低的题目让学生自我解决或老师个别解答,既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培养。
3.注重了激励性。在试题讲评中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了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怕暴露自己的错误,既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切实落实课改理念,让位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就“放”给学生,并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求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而且要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和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这样教师才真正从课堂的主宰者向组织者和引导者转换。